亟需加快推进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023-06-12丁金学
丁金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地理与区域发展等领域研究。参与或主持重大研究和文件起草100多项,独著《综合运输通道发展理论与实践》。
交通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承载平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交通基础设施作为衡量一国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要立足整体实现跨越式提升的现实基础,正确认识存在的布局不均、结构不优、功能不强、集成不足等突出矛盾和问题,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引,全面推动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中国速度”和“世界奇迹”。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不仅成为我国“走出去”的亮丽名片,也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为突出的领域之一。
基本建成规模庞大、覆盖广泛的设施网络。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密度、覆盖广度、通达深度显著提升,重点区域一体联通,城市群都市圈加速成网,城市乡村广泛覆盖,内陆边境深度通达,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建设取得重大成就,高速铁路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5%,高速公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8%,民用运输机场覆盖92%左右的地级市。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等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位。
初步形成多元兼容、层级有序的网络结构。交通基础设施层级结构渐趋分明,初步形成由快速交通网、普通干线网、基础服务网构成的功能分明、层级有序的功能层级结构。物理结构不断健全,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枢纽、网络并行发展,形成了“通道+枢纽+网络”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格局。方式结构持续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统筹并重,铁路、民航、内河航道网络持续扩大,不同运输距离下各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进一步凸显。技术结构加快演进,高速、高等级交通快速发展,高速铁路里程占铁路总里程比重超过26%,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占公路总里程比重超过13%,三级及以上航道通航里程占总里程比重超过11%,10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占比超过17%。行政结构趋于合理,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网与地方交通基础设施网统筹并重,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更趋清晰。
逐步完善多重融合、保障有力的设施功能。交通基础设施基础功能明显改善,对居民出行便利、运输效率提升、运输成本降低等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品质化、专业化、普惠化、安全性大幅提升。拓展功能愈发凸显,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拉动经济回升、稳定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强心剂”和“压舱石”,在服务扩大内需、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积极作用。战略功能不断增强,运输安全和应急保障水平大幅改善,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能力明显提升,对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支撑引领能力显著增强,有力保障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完成了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
基础设施系统集成理念渐成、路径增多。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各方面交通基础设施有机衔接、统筹融合,综合运输通道、综合交通枢纽逐步实现一体化规划建设,城市内外交通有效衔接,多式联运快速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下,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交通新型基础设施蓬勃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成效显著,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快。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指引下,交通与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理念基本形成,协同融合发展态势开始起步。顺应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业双转型发展要求,交通基础设施与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显现,交通基础设施空间优化与现代产业组织逐步协同,枢纽经济、通道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发展模式有序转变、持续创新。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深入推进,逐步从完全依赖政府财政资金的单一化投融资模式向“中央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模式转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用海用能逐步从粗放式向集约节约式转变,对线位、桥位、岸线、空域等交通资源要素的利用日益科学合理。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避让—保护—修复”绿色发展模式广泛应用。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重建设轻管养”逐步向“建设管养并重”转变。
构建现代化体系短板明显
尽管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发展短板依然明显,尤其是与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相比,交通基础设施在布局、结构、功能、系统集成和发展模式等方面仍有不足。
空间布局仍需完善,可达能力有待提升。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覆盖相对不足,人均交通线路里程只有东部地区的37.8%、中部地区的68.3%,单位GDP交通线路里程只有东部地区的22.6%、中部地区的62.4%,“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尚未贯通路段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交通网络通达深度不够,仍有超过15%的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不通硬化路。边境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特殊类型地区交通网络连通能力不足,沿边通道新疆、西藏、内蒙古等部分路段尚未贯通,边境地区与内陆地区以及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与周边城镇化地区的网络衔接有待加强。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发展存在短板,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立体化衔接水平有待提升,枢纽集疏運体系有待完善。
网络结构不尽合理,均衡发展有待加强。通道与枢纽以及快速网与干线网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重通道、轻枢纽”“重快速、轻普速”等现象突出。近十年,我国交通运输大通道已由“五纵五横”提升为“十纵十横”,但具有较强衔接中转和资源要素配置能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明显滞后。铁路建设重高速铁路轻普速铁路,过去十年,高速铁路新增营业里程占铁路新增营业里程的约60%,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年均增速达15.6%,而普速铁路仅有2.2%。国家高速公路中双向六车道及以上的路段占比超过20%,而普通国道中仍有近30%为三级及以下公路。港口局部区域、部分货种仍存在专业化码头能力结构性紧缺现象。
设施功能短板明显,网络效益有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国将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承载容量和空间覆盖水平作为重点,而对交通基础设施功能提升关注不够,部分领域功能单一、短板明显,导致超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未能发挥出超大经济社会效益,交通基础设施的供需适配能力亟待提升。货运设施方面,专业化、精准化等货运功能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客运设施方面,人本化、适老化等客运功能不足,普惠均衡可及水平有待提升。安全设施方面,快速化、响应化等应急功能不足,应变适变能力亟需加强。
系统集成发展不足,协同水平有待提升。一方面,交通方式间的系统集成水平不足,各交通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未得到充分发挥。当前,我国各交通方式基础设施已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正处于“加速成网”阶段,但是各交通方式基础设施发展相对独立,多式联运、联程联运发展仍显滞后。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与能源、水利、信息等其他类型基础设施系统集成度不够,缺乏统筹谋划、协同布局、共同开发,系统发展理念尚未形成,系统效益未能发挥,亟需推动各类基础设施由独立发展向一体化融合协同发展转变。
发展模式仍显粗放,持续发展有待加强。我国现行交通运输发展模式是在交通供给长期滞后和短缺背景下形成的,长期依赖要素投入和投资驱动,发展模式相对粗放,发展路径较为传统。随着资金、土地、环保等建设条件制约日益凸显,既有发展模式难以维系。高速公路和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债务规模较大且持续攀升,资金保障能力和用地、生态红线等约束持续趋紧,而我国各地仍热衷于增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存量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养护不到位,“重建轻养”“以建代养”等现象普遍存在。
全面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兼顾近期需求与长远发展需要,以《“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落地落实为抓手,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全面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完善网络布局,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战略骨干通道建设,推进出疆入藏通道建设,畅通沿江通道,升级沿海通道,贯通沿边通道,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以增强网络覆盖和空间可达为目标,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建设现代化铁路网,完善公路网布局,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合理有序推进机场布局建设,加快建设全国干线天然气管道。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率先实现现代化,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和边境等特殊类型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短板,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结构功能,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引领功能。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结构优化、功能升级,全面补齐各类功能短板,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增强供需适配能力,不断强化对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引领功能。加大对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对能源、粮食等战略物资储备与调运保障能力,更好保障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情况,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大幅提升交通基础设施风险应对能力和安全防护水平。
加强系统集成,强化一体融合衔接,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围绕瓶颈路段和待贯通路段建设、枢纽集疏运工程、城市内外交通衔接、过江跨海关键性工程等重点领域,切实解决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为多式联运、联程联运发展创造条件。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与其他各类基础设施一体化融合协同发展,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推进规划衔接与协同布局,促进资源共享、线位共用、功能互融,做好同步预留,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整体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系统化发展水平。
转变发展模式,推动绿色安全智慧发展,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动能。兼顾建设与管养,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养护等各环节统筹并重,创新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发展模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实现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质量为本、安全第一,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产品质量和耐久性,努力打造“百年品质工程”。协调传统与新型,积极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研发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广泛应用,有序推进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和新型交通基礎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