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江陵县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06-11王强涂维亮
王强 涂维亮
摘要 以坚持农村优先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从乡村振兴提高的视角,对荆州市江陵县农村合作经济进行研究,从促进经济发展、支持区域创新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实施绿色农业发展方面对江陵县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江陵县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性提出了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0-0244-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0.055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y of Jiangling County, Jingzhou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mprovement, intending to adhere to the prior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and improve farmers income. To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y in Jiangling County in terms of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supporting region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promot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implementing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y in Jiangling County, the path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y are put forward in a targeted manner.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cooperative economy;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根據党中央决策部署,2021年起,我国农业农村工作重心由精准扶贫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通过广泛动员、全员参与、多措并举、真抓实干,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支撑点,以此来实现国家富强、生态美丽、人民幸福美好目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力军,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农民脱贫致富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形式。因此,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焕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活力,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对其研究有显著的现实和理论价值。
当前对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在农村合作社建设的重要性方面,胡勇[1]提出推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制度,加大农民土地规模经营后收益分享份额,进一步提高农业经营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诸培新等[2]从农业保险的视角提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降低土地的保障功能,减少参加合作社的风险。刘灿等[3]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内部关系方面研究,认为农村合作社在现有合约制度安排基础上,具有合理优化分配内部经营控制权,合理保障激励与约束的实效;曾艳等[4]强调要创新联建机制,加强产业技术合作,创新经营管理理念,优化制度建设。刘俊[5]从作用机理方面研究认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具有创新和完善合作社的治理经营机制,壮大集体经济的规模,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增加成员的财产收入。赵玉石等[6]提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社发展的路径是先政府扶持后自主发展,农民参与和自主管理不断增强的过程;林乐芬等[7]强调要合理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与推进;朱婷[8]认为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作,指导扶持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试点工作;陈健[9]提出要加强对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和帮扶,采取切实可行的优惠减免政策,为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宽松环境。在农村合作经济发展路径方面,郎帅等[10] 提出要抓合作社典型示范工作,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推广以促进合作经济的持续发展,并对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通过制度建设、教育培训、政府扶持等改进措施。钟沛芳[11]提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机械化、现代化,促进农产品产量增加、质量优化,实现农业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发展,带动经济综合效益最大化。
从研究的内容可以发现,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的作用、机理和发展路径的研究,但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较少。在“双循环”新战略和面对全球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新形势下,2021年中华合作时报社、安徽财经大学联合发布《中国合作经济发展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合作经济总体而言仍处于初级阶段,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但不同地区之间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快慢有别,增速有所放缓,规范发展、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所以,发展中国式现代农业,就必须优先发展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而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背景下,更需要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高质量发展。
1 荆州市江陵县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
1.1 荆州市江陵县的基本概况
荆州市江陵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江汉平原腹地、荆江河段北岸,下辖6镇、2乡、2农场,共有26个社区、119个行政村。近年来江陵县高度重视农村合作社专业化建设,指导督促以产业项目为载体,一体推进“主体+集体+农户”三方利益紧密联结,全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实现多方共赢,为农村发展、乡村美丽、农民富裕提供了巨大助力。2021年,江陵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63亿元,同比增长7.4%。2021年江陵县乡村人均耕地面积0.236 hm2,远低于2021年全国人均耕地面积0.700 hm2。2017—2021年,江陵县农村总人口由29.23万下降到28.76万,年均下降0.4%。其中农村劳动力由17万,下降到16.81万,年均下降0.3%;农村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由9.53万降到9.36万,年均下降0.4%。根据江陵县农村基本情况统计,可以发现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江陵县乡村人口逐渐在流失。在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且零散分布不均匀,以及农村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持续减少的背景下,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实施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专业化的农村合作社发展模式,推行农村资金资产资源共建共享联合发展。当前,全县农村合作社建设如火如荼,村民互帮互助,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收益靠保底加分红,截至2022年6月底,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 429.7万元,村平均收入14.44万元。广大农户深度参与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在共建共治中共享更多发展成果。
1.2 農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2017—2021年,江陵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急剧增加,由2017年278家增加到2021年777家,年均增长44.87%。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县共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 134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777家;家庭农场357家,新增126家。成立合作社联社2家,其中,蔬菜联合社1家,食用菌联合社1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0家,市级示范合作社45家,县级示范合作社70家;示范家庭农场方面,已建设省级12家、市级25家、县级38家。县域内每村均成立了1家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合作社行政村全覆盖。全县111个土地股份合作社(除马家寨乡祁渊村和长坑村处于开发区拆迁范围,三湖管理区因土地性质原因不注册),其中入股面积37 671.6 hm2,占比达到82%,农户62 239户,入股户数49 077户,占比79%;122个劳力资源合作社,入社56 998人,占比74%。同时,以农村合作社建设为基础,按照“六统一”标准,在全县每村集中连片种植不低于133.33 hm2,统一种植优质粮食,全县种植规模超过1.333万hm2,已形成规模效益,全县各村引进市场经营主体147个。
1.3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多样化创新,驱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江陵县作为农业大县,2021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562万hm2,同比增长2.0%;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5亿元,同比增长7.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52亿元,同比增长7.1%。在内外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农村劳动力资源不断减少、个体生产资金投入有限、产出品种单一、生产效率较低的情况下,土地生产经营规模更大、机械化程度更高、绿色环保标准更严的高质量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新模式应运而生。当前,江陵县大力推行农业内部交叉融合新模式,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在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之间进行充分融合,形成种养结合、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业态,既能减少成本、增加收益,也能减少农业污染、提升农业废物利用效率。稻虾养殖模式,实现产值和收益的双丰收,对比普通种植模式,单位面积产值增加近3万元/hm2,同时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防止了对土壤的污染。2017—2021年,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力建设和发展,江陵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39.36亿元增加到52.63亿元,年均增长8.43%。
1.4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得益于当前乡村振兴各项惠民惠农政策、农村合作社建设发展引领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等因素影响,2017—2021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3 120元增加到17 106元,年均增幅7.42%,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6.19%,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小。为推动城乡协调建设发展,江陵县以高水平规划引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发展指数,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依托农村丰富的自然风光、田园景观、特色种植等生态绿色资源,将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传统文化、素质拓展等有机结合,大力推广农业采摘、垂钓、观赏等活动,大力培育三湖黄桃、江陵金菊、虾稻米等特色农产品,为城区提供更多更好的农产品和宜居的环境,以蓬勃发展的生态产业支撑城乡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1.5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农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随着绿色农业发展政策要求以及市场对绿色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江陵县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为载体,通过加大科技和生产资料投入力度、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等方式,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进一步推广运用农产品追溯体系,提高绿色农产品市场认可度,促进绿色农产品消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2017—2021年,江陵县持续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等技术,农用化肥总施用量(按折吨发计算)由35 371 t下降到29 745 t,年均下降3.98%;农药总使用量由2 883 t下降到2 277 t,年均下降5.25%,农业面源污染逐年下降。全县绿色农业蓬勃发展,明确授权使用“千里江陵”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达24家,共有23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1个。同时,获“中国驰名商标”产品1个、“中国好粮油”产品5个,农产品展销会“金奖”产品21个。“千里江陵”系列大米、“长江缘小龙虾”“江陵金菊”“三湖黄桃”等特色农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2 江陵县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土地普遍碎片化,流转质量不高,不利于合作社规模化发展
土地是农村合作社建立的基础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县内大部分乡村土地均为家庭承包,存在土地碎片化问题,制约了土地大规模流转。二是大部分土地没有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以粗放经营为主,不利于机械化操作,不利于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给引进市场主体带来了很大难度。三是目前江陵县农村土地流转率虽达到了83.0%,但流转的质量不高,农户自发流转和农业生产托管面积占流转总面积的61.7%。并且大部分流转行为是村民自行口头约定,未签订正式书面流转合同。即使签订书面合同,内容也缺乏规范性,双方也没有明确责权利关系,容易产生纠纷。
2.2 资金投入不足,不利于融合发展
一是财政投入有限。近年来,江陵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受外部经济形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爆发影响,财政收支运行难度持续加剧,对上级转移支付依赖程度逐渐日益加剧,“吃饭”财政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对乡村振兴特别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二是项目整合难度大。涉农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多,部门化、碎片化严重,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难以形成合力。三是资源难变现。江陵县农村大多以分散居住为主,利用迁村腾地、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筹措资金、整合开发土地、整合农村资源难度大。
2.3 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不利于共享发展
一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流失。由于人多地少,一般三口之家一年常规种田收入很难突破2万元,而外出打工每人每年可超过5万元,从而导致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涌向城市,留守农村的基本上都是妇女、老人和小孩。二是村干部流失严重。当前,农村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量大,大多数村干部主要精力都投入工作中去,无法兼顾家庭生产。目前江陵县村支部书记每年工资约4万元,其他两委班子成员在1.0万~1.5万元,根本无力承担家庭一年的开支。由于待遇不高,无法留住优秀人才,导致很多优秀村干部离职创业。三是基层农技员流失。在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实行“以钱养事”机制后,身份成了社会人,加之待遇低,社会保障没有落实,农技推广人员难留住、引不来。据了解,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年人平工资仅有3.8万元,仅相当于同级事业单位收入的74%。
2.4 农业品牌建设不足,不利于绿色发展
江陵县粮食、水产、畜禽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市均占有较大份额,但大而不强,突出表现为“六有六缺”,即有产量、缺质量;有底色,缺特色;有产业,缺链条;有品质,缺品牌;有企业,缺龙头;有资源,缺营销。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发展不够一直是江陵农业发展的短板,全县普遍缺乏大企业、大龙头,现有龙头企业引领带动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产业链链主企业数量不多、实力不强,深加工不够,大多停留在初加工阶段,增值空间小。比较典型的例子:全县小龙虾养殖面积1.133万hm2(其中精养面积353.333 hm2),年产量1.5万t,但由于精深加工不够、品牌建设滞后,产品没有定价权,量大质优价格低,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产量与产值明显不匹配。粮食、畜禽以及其他水产品也普遍存在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农村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虽然多,但普遍多而不大、大而不强、强而不精。全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7家,但大多工艺落后、水平不高。全县农产品加工转换率约56%,其中精深加工率约26%,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农业总产值比为1.55,高于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农业总产值比值为0.98,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时,江陵县农产品品牌多乱杂,缺少拿得出、“叫得响”的知名品牌。
3 農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打破土地碎片化瓶颈,提升乡村经济发展质量
一是进一步厘清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全面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农民开展土地互换、合并田块,鼓励村级组织、经营能人、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入股的方式开展土地集中流转,逐步解决现有土地碎片化问题,实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二是全面实施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普及统一土地流转合同文本使用,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建立上下联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农村土地纠纷调处机制,确保问题有答复、答复有结果,合理化解基层矛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推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参与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机制,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土地集中水平,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增加农村专业合作社集体的耕地面积,为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农业生产奠定基础,全面提升乡村经济发展质量。
3.2 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力度,加速多层次融合发展
一是县级财政要竭力克服收支矛盾日益突出难题,优先“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积极筹措“三农”相关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农田建设、水利工程、乡村道路、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确保本级涉农资金投入只增不减,全力以赴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二是加大统筹整合力度,除普惠制粮食补贴等涉农补贴性资金以外,统筹各级财政安排下达的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水利、自然资源规划领域支持强农惠农、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加大农业合作社生产领域中科技、资本力量投入,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合力支持引导农村合作社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发展,实现农业增产、生态改善、农村美丽、农民富裕。三是结合乡镇、村组实际,统筹整合现有农村耕地、劳动力、资金、历史文化人文等重要资源资产,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助推作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形成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开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3.3 加强“三农”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资源共享战略
一是加大人才返乡创业吸引力度。根据上级促进乡村振兴指导意见,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出台一系列土地、信贷、人才、宅基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打造县级返乡创业服务平台,实施返乡创业培训专项行动,推进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人计划,支持高素质“三农”人才本土创业发展,发挥领头带动作用。二是选强配优村干部。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选拔村干部的基本要求,健全从优秀村干部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制度,提升村干部薪酬待遇、保障社会保险,落实容错纠错机制,确保村干部有保障、有舞台、敢担当。三是创新基层农技人员激励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农技人员参与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技服务公益性和营利性融合发展,让基层农技人才在开展农技创业和服务时与农民共投资源、共担风险、共有成果、共享收益,提高农技推广人员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4 打造农业特色品牌,主打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动绿色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本地生态农业品牌。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集成推广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加大力度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继续抓好秸秆禁烧,加强农业产地环境治理,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方式和稻虾、稻鳅、稻鳖等综合种养模式,强化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深入推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激发农业三产融合活力,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发展生态绿色观光农业,充分延伸农业生产产业链,提升农业生产价值和经济效益。广泛宣传“千里江陵”“江陵道米”“三湖黄桃”“天助粮油”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升级包装、商标,实施双品牌建设。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利用展会、广告、抖音直播等形式开展品牌宣传,努力打造中国驰名商标、全国有影响力品牌。
4 结论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力军,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农民脱贫致富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形式。笔者对江陵县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性提出了打破土地碎片化瓶颈、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对策建议。通过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可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焕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新活力、新动能,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农村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向纵深推进,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勇.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制度基础及治理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14(1):79-81.
[2] 诸培新,钦国华,仲天泽.江苏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發展与区域差异研究:基于苏州和宿迁两地的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5):370-374.
[3] 刘灿,黄城.新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形成及治理机制:基于四川崇州调研案例的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2):44-50.
[4] 曾艳,周宝亮,郝柯锦,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64-73.
[5] 刘俊.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员财产权体系与权能[J].江西社会科学,2017,37(11):163-170.
[6] 赵玉石,刘亚娜.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的乡镇政府角色与行为困境[J].社会科学战线,2018(3):196-201.
[7] 林乐芬,顾庆康.农户入股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决策和绩效评价分析:基于江苏1831份农户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7(11):49-60.
[8] 朱婷.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育动因及作用机制分析:以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3):91-95.
[9] 陈健.中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历程与新时代实践[J].经济体制改革,2019(6):75-80.
[10] 郎帅,辛璐璐.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问题研究:兼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实务》[J].农业经济问题,2018,39(1):132-133.
[11] 钟沛芳.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地位及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1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