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乌冲突背景下江苏产业链供应链重塑研究

2023-06-11成青青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摘 要:俄乌冲突加剧了新一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裂风险,给本就受到“逆全球化”和新冠疫情相互叠加等因素影响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经对江苏与相关省市产业链供应链的应对抵抗、适应恢复、自主可控和领先竞争能力的发展现状与特征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江苏产业链供应链具有较强应对风险的能力,但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总体处于中低端。为此,必须加快重塑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逻辑、布局方式和布局路径,积极寻求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战略利益契合点,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治理能力。

关键词:俄乌冲突;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逻辑;布局路径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DOI:10.13411/j.cnki.sxsx.2023.01.022

Reshaping of Jiangsu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Russia and Ukraine

CHENG Qing-qing1,2

(1.Innovation Research Center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arty Construction, Party School of Nanto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Nantong 226007, China;

2.Department of Providing Consultancy in Policy-making, Party School of Haimen District Committee of CPC, Nantong 226100, China)

Abstract:The Russia-Ukraine conflict has intensified the risk of a new round of global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disruption, adding uncertainty to global industrial and chains that are already affected by the “anti-globalization” and the superposition of COVID-19. According to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vincial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 of Jiangsu, resilience, autonomy and recovery, control and leading competitiveness,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supply chain have the ability to respond to and resist risks, but the industrial, value and innovation chain are generally in the middle and low en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the reshaping of the layout logic, layout mode and layout path of the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 actively seek the strategic interests of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chain and supply chain, accelerate the digitalization and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supply chain, and enhance the governance capacity of the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

Key words:Russia-Ukraine conflict;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layout logic; layout path

俄烏冲突的爆发,对全球产业、金融、能源、交通等各方面造成冲击,加剧了重要原材料断供、零部件供应短缺等产业链供应链等问题,给本来就受到“逆全球化”和新冠疫情相互叠加等因素影响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虽然俄乌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但该地区的资源优势明显,且优势产业处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前端。因此,该冲突加剧了新一波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裂的风险。在这个背景下,稳定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已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稳增长”的必然选择。

江苏作为高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省份,其经济发展必然受到俄乌冲突给国际环境带来重大变化的深刻影响。为此,必须充分把握俄乌冲突下带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隐忧,深刻把握变局中的全球化演变新趋势,积极寻求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战略利益契合点,加快重塑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逻辑、布局方式和布局路径,增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一、学术研究现状

俄乌冲突引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蝴蝶效应,动摇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根基,一方面导致“逆全球化”和“去中心化”的进程加速,另一方面加快了各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步伐。从相关文献分析来看,经过梳理其主要观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俄乌冲突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逻辑产生影响或改变

俄乌冲突背景下,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演变,如产业链脱钩、供应链断裂,贸易格局调整、市场体系分化,货币体系重塑、和平格局撕裂等。一是不同意识形态经济体的经贸对垒和挤压将长期存在。西方国家附加意识形态对抗的“经济脱钩”,必定具有反复性和长期性。俄乌冲突是百年变局引发的全球治理赤字的反映。保建云认为,俄乌冲突不仅影响到全球的产业链完整性、供应链的安全性和价值链的增值性,而且影响到全球政治经济运行的体制机制[1]。梁怀新发现,俄乌冲突的爆发,跨国企业在大国间“选边站”现象日趋增多,以撤出市场、生产转移等方式被迫介入大国战略博弈[2]。二是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重点发生转移,不再以区域和成本为导向。在产业链供应链配置上,各大经济主体开始由过去主要考虑生产效率转向兼顾产业安全转变,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背后的逻辑已发生重大改变。王一鸣指出,产业安全将成为重要因素,新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主导逻辑将由安全性替代经济性[3]。三是一些新兴国家为应对地缘政治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将寻求经济独立。赵隆等认为,自特朗普政府时期以来,美国就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后退[4]。易小准等表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构建“供应链备胎”,全球经济将出现“产业链内卷”,并使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甚至出现经济整体衰退[5]。

(二)俄乌冲突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方式产生影响或改变

王战认为,俄乌冲突引起再军事化、再集团化正在使全球化的发展步履维艰,重创全球治理机制[6]。段楠表示,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去中心化”进程将会加速,促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方式逐渐朝着“短链化”和“分散化”方向演变[7]。一是产业链供应链“去中心化”趋势明显。一方面,美国带头鼓动制造业回流,推动产业链回缩。另一方面,一批新兴国家对原“中心国家”的依附开始摆脱,纷纷通过“去中心化”改变传统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方式。刘友金和李玮瑾认为,“去中心化”可能出现某种程度上的无霸主世界经济。这也表明多中心化将是更可能的趋势[8]。二是产业链供应链“短链化”现象增强。“短链化”是“逆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产业链供应链的长度开始缩短,由原依赖于全球所有国家,变为依靠地区主要国家。巴殿君等提出,俄乌冲突将迫使全球供应链进一步重构,走向短链化、本地化甚至国家的自给自足[9]。由于产业链供应链过短,市场主体的发育将受到严重影响。三是产业链供应链“分散化”意识转变。俄乌冲突背景下,主要表现为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觉醒“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的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隐患。许召元认为,对多数商品供给来源“备份”,以有效降低断供的风险,将成为多数国家的优先选择[10]。

(三)俄乌冲突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路径产生影响或改变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全球化的内核。然而“阵营化”“本土化”和“区域化”的盛行,全球经济治理开始走向分裂。一是地缘政治上的“阵营化”。俄乌冲突下,美国重拾冷战时期的阵营划线方法,不再基于“相互依存”的经济逻辑。美国通过“阵营化”,在全球建立具有排他性的政治、安全和经济体系。在俄乌冲突中,美国胁迫其西方盟友与俄罗斯硬脱钩。对中国而言,美国的去全球化其实就是“去中国化”。如美国提议组建的“芯片四方联盟”,就是设置半导体壁垒围堵中国大陆。从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贸易战到俄乌冲突中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已成为西方大国打压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张杰和陈容表示,美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主导者和控制者,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参与者与守护者[11]。美国针对中国采取的一些新的遏制策略,可能加大因外需负面冲击而引起中国经济下行的风险。二是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本土化”。部分学者研究发现,面对俄乌冲突,一些国家和跨国公司一方面强化本土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另一方面在临近自己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基地,被迫采取相对冲的应对战略。三是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布局开始盛行。俄乌冲突下,美欧利用经济制裁,对俄罗斯贸易伙伴进行长臂管辖,使得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自身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受到威胁。因而触发一些国家在自身“可控区域内”布局产业链供应链。日本甚至动用行政干预,推动产业链和生产基地向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转移。

总体来看,现有文献大部分围绕全局性来展开的,对于区域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对于经济大省、外贸大省来说,更易遭遇产业链供应链“断链”的风险影响,更加需要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应对和抵御策略。笔者以江苏与相关省市的数据样本,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从应对抵抗能力、适应恢复能力、自主可控能力和领先竞争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俄乌冲突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产生影响与改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综上所述,产业链供应链在经济战略竞争中带有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伴随俄乌冲突世界经济格局进一步调整和重塑,产业链脱钩、供应链断裂,跨国企业在大国间的“选边站”将日益成为影响大国战略竞争走向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吸取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在多方被孤立被挤压的教训,动态调整自身政策,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产业链供应链的替代性方案,顺应布局逻辑、优化布局方式、拓展布局路径,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干扰能力,提升全球经贸合作能力。

二、江苏与相关省市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现状与基本特征分析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在俄乌冲突和疫情多发的背景下,江苏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对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以上海、广东、浙江和山东等省市作为比较对象,揭示江苏与相关省市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现状与基本特征。

(一)江苏与相关省市产业链供应链应对能力比较分析

在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猝不及防的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如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应对能力,这里主要以经济规模、经济效益两项作为考察要素。2021年江苏与相关省市产业链供应链应對能力比较分析,详见表1。

稳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首要的是稳经济基本盘。由表1来看,2021年江苏GDP总量占全国10.18%,工业增加值占11.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占10.32%,位列全国第二位,产业链供应链具有较强的应对抵抗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运行质量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江苏(8.59%)低于上海(18.06%)、广东(11.33%)、浙江(11.29%)和山东(8.78%),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2个百分点。通过近年的数据分析,江苏与广东有不断拉大差距的趋势[12],GDP总量占全国比重也有所收窄。经济总量位列第一位的广东,除人均GDP低于江苏外,其余总量都高于江苏。浙江与山东相比,浙江除GDP总量低于山东外,其余指标要优于山东。山东这几年发展较快,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除GDP总量不及四强经济大省,其人均指标、经济质量远远高于四强经济大省。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最能凸显产业链供应链的“高地效应”,决定着产业链供应链的互动与流向。因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应对能力,必须做大经济规模、做强经济效益和做优经济结构。

(二)江苏与相关省市产业链供应链适应恢复能力比较分析

当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内外因素干扰或冲击后,应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这里主要以市场主体、人力资本两项要素为考察对象。2021年江苏与相关省市产业链供应链适应恢复能力比较分析,详见表2。

市场主体是稳定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础,人力资本是产业链供应链的主力支撑。从表2分析可知,市场主体方面,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资产总量,除低于广东外,高于浙江、山东和上海,分别占全国12.75%和10.49%。数据显示,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7年的4.54万个上升到2021年5.63万个,这对提高江苏产业链供应链适应恢复能力具有明显优势。但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5.8%)低于广东(6.3%)、浙江(10.8%)、山东(6.0%)和上海(8.0%),仅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这对可持续发展不利。人力资本方面,2021年江苏就业人数少于广东、山东,占全国6.51%,但增量处于上升通道;社会消费品零售總额4.27万亿元,接近广东的4.42万亿元,占全国的9.69%,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仍是稳产业链供应链的最有效途径。特别随着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增强有效投资、扩大居民消费,将对优化区域供给结构起到关键作用。

(三)江苏与相关省市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比较分析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增强自主可控能力对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具有重大意义。其中技术吸收、投资环境的要素扮演着重要角色。2021年江苏与相关省市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比较分析,详见表3。

事实表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就是要通过技术吸收、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加大研发设计,掌握核心技术等。从表3来看,2021年江苏技术吸收与投资环境比较突出,占全国的比重较高,与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相一致。外商投资企业数,广东达到18.56万户,占全国的27.97%;上海9.73万户,占全国的14.66%;江苏6.46万户位列第三,占全国的9.73%。2021年外商投资总额广东最高,达到2.33万美元,表明广东技术吸收实力较强;山东达到1.63万美元,高于江苏。外商投资工业年营业收入江苏达到4.87万亿元,虽低于广东,但高于浙江、山东和上海,占全国的17.23%,表明江苏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从投资环境来看,江苏进出口总额达到8064.7亿美元,占全国的13.33%,位列全国第二。江苏工业产品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集成电器、半导体、液晶显示板、通信设备四大件是江苏重要的出口产品。作为衡量区域参与国际经济程度的外贸依存度指标,2021年江苏达到44.76%,高于全国10.58%,表明江苏对外开放程度和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趋于相对稳定。新产品出口收入,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上海“四省一市”占全国的69%;江苏达到9630.73亿元,虽低于广东,但也占全国的18.37%;浙江也具有较强优势,高于山东一倍多。随着近年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摩擦也在不断加大,这就必须提高自主可控能力,加大防范产业链供应链可能遭遇的风险。

(四)江苏与相关省市产业链供应链领先竞争能力比较分析

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最鲜明特征就是增强创新活跃度,提升产业领先竞争力。这里主要以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两项要素进行观察。2021年江苏与相关省市产业链供应链领先竞争能力比较分析,详见表4。

科技创新对于防止产业链供应链运转中的“脆弱”和“断裂”具有决定性作用。由表4分析可知,科技创新投入上,2021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低于广东,高于浙江、山东和上海,占全国的16.01%,表明江苏全社会研发人员投入较为充足。2021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2716.63亿元,总量虽低于广东,但明显高于浙江、山东和上海,占全国的15.51%。科技创新产出上,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江苏与广东落差较大,与浙江相比少了近5万项。有效发明专利数,江苏为24.24万件,虽高于浙江、山东和上海,但与广东相比不到50%。技术市场成交额,2021年江苏为2606.17亿元,没有明显优势,只占全国的6.99%。作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领先竞争能力的科技创新投入与科技创新产出,广东优势明显,上海实力雄厚,浙江基础扎实,山东后来居上。江苏虽有部分领先优势,但距离正在被逐步缩小。

(五)江苏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及基本特征总结

1.江苏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完备,产业链供应链具有较强应对风险的能力。江苏经济总量低于广东,位于全国第二,主要经济指标占到全国1/10以上,但反映经济运行质量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江苏优势不大。特别通过近年来的数据分析,江苏GDP总量占全国比重有所收窄,与广东差距有拉大的趋势。俄乌冲突将改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逻辑,这就要求江苏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在聚焦产业链供应链成本和效率的同时,更要注重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安全性。

2.江苏市场主体表现强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年增幅较大,人力资本增量处于上升通道,这对江苏产业链供应链适应恢复能力的提高有着明显拉动作用。但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减缓,低于广东、浙江、山东和上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不到1个百分点,这将对江苏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因此,稳市场主体、稳就业,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有效途径。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方式的改变,增强有效投资、扩大居民消费,将对优化区域供给结构起到关键作用。

3.江苏外向型经济优势突出,进出口总额占全国13.33%,具有一定的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江苏科技创新的R&D人员和R&D经费投入增长明显,有效发明专利数占到全国的14.33%。江苏与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相比,科技创新虽有部分领先优势,但相互间差距正在缩小。江苏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总体处于中低端,技术市场成交额只占全国6.99%,与上海、浙江和山东接近,与广东距离较大。俄乌冲突引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阵营化”和“去中心化”加剧,必须加大研发设计,防止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卡脖子”。

三、对策建议

在俄乌冲突影响下,随着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逻辑、布局方法和布局途径发生的变化,防止外部冲击、抵御“断链”风险,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已成为江苏经济“稳增长”的重中之重。

(一)抓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战略机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治理能力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格局已经进入转折期,这既给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带来新挑战,也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带来新的战略机遇。从俄乌冲突将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逻辑产生的影响来看,不同意识形态间经济体的经贸对垒和挤压将长期存在。因此,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不能仅局限于成本和效率,还要关注安全性。

1.加速政策迭代,建立和健全多层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靠性的机制。低成本要素支撑的价值链已缺乏竞争力,我国传统优势的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存在被替代和转出风险[13]。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作为经濟大省的江苏,必须与时俱进加速政策迭代,从产业政策向产业链政策转变,以产业政策的链式思维,增强政策引领性。2020年12月,江苏制定了“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培育50条重点产业链,其中做强30条优势产业链,卓越提升10条产业链,对江苏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建设起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2.加快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再造机制,精准施策,提升应对外部冲击的效能。通过链长制、链主制,实施产业链供应链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要素保障机制,以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强链,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控制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细分领域主导能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联动发展。

3.建立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协同发展体系,形成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机制。要采取一系列稳产业链供应链、保产业链供应链的措施,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专利布局和运用,促进企业技术协同攻关。江苏将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建立500家左右核心企业库,运用揭榜制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对重点产业链“卡脖子”技术进行产业化突破,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基础能力升级行动。

4.加快补链扩链强链行动计划,实现更高层次的水平分工、垂直整合。江苏要加大对产业链相对薄弱的工业设计、金融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补短板的力度,并推动优势产业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以产业链招商,打造上下游紧密协同、空间上高度集聚、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产业链集群,形成制造业上中下游原材料、零部件产业集群,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整合。

(二)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生产模式、技术、流程的再造

俄乌冲突下美国地缘政治“阵营化”表现突出,把产业链供应链问题作为遏止新兴国家的政治手段。应对这种“阵营化”排他性的“脱钩”时,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对重构产业链供应链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类快速步入数字化、绿色化时代,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成为重塑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引擎。江苏是全国制造业规模最大省份,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需求、空间和潜力巨大,这是江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最大优势所在。

1.坚持把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加快促进产业深度融合。这不仅是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现实需要,也是江苏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的题中之义。一方面,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链供应链的转型升级,重构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摆脱产业链供应链对高消耗、高排放和环境损害的依赖,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2.强化数字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江苏数字经济发展迅速,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1万亿元,占全国11.8%。但数字科技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面临“卡脖子”问题[14]。要统筹政府与市场,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和前瞻性产业技术专项创新,实施集成电路、核心软件、新型显示等重点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攻关。

3.突破制造业高碳锁定,打造完备的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江苏产业结构比较偏向重工业,能源结构比较依赖煤,重点行业碳排放强度还偏高,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水平带来一定的制约。要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方向,从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转变,强化绿色生产与绿色工艺,推动传统产业生产模式、技术、流程的再造。

(三)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产业协作国际平台,加大实施新一轮“走出去”战略

江苏是外贸大省,俄乌冲突影响与疫情冲击相互交织,很多企业承受着成本上升、市场需求萎缩、产业链供应链不稳三重挤压。随着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和“短链化”的倾向加重,江苏外向型经济受到严重挑战。江苏要发挥外经外贸大省优势,必须借助“一带一路”产业协作国际平台,加大实施新一轮“走出去”战略。

1.完善对外直接投资服务体系,提高“走出去”的规模和水平。2021年江苏境外投资新批项目数达到742个,中方协议金额66.75亿美元,但与近年相比增长不快。要通过多元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采取扩大投资、增加商品采购等方式,开拓多元化全球消费市场,提升国际经贸合作水平。同时,清醒地认识到,参与全球创新密集型产业链供应链的主要风险,就是这类产业对国外具有高度依赖性[15]。要加大行业龙头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逐步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跨国产业链条。

2.加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治理。2021年,江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达8924.9亿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7.4%,但占比还不高。区域分工导致区域贸易,反过来,区域贸易的加强,又促进区域分工的发展[16]。要借助已经确立的贸易关系,大跨步“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形成产业链供应链新布局,以防范和应对“断链”和“卡脖子”的风险。特别江苏跨国企业要从被动嵌入、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变成主动参与、高端嵌入,引导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重构。

3.利用江苏制造业产能优势和市场优势,不断吸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链供应链环节向内集聚。目前,江苏拥有外商投资企业6万多户。政府不仅要提供良好营商环境,为外商企业搭建“服务直通车”,更要通过外商企业的“以商引商”,鼓励外商投资新兴产业链供应链,吸引外部高端要素投入国内的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中,实施“引资补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水平。

4.立足“双循环”,构建基于国内市场需求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共建“一带一路”,相互支撑,相得益彰。江苏要借助“一带一路”沿线潜力巨大市场以及前景广阔的国际产能合作,聚焦新发力点,塑造新结合点,提升在全球市场供给中的数量和质量。拓展“一带一路”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对象,并以企业主体的利益联结为重点,积极寻求与欧盟国家的合作,通过创新多边合作机制,开拓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弹性空间,做大做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

(四)加强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布局一批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

区域产业协同的经济联系方向呈现核心城市指向性、地域相邻指向性特点,并与交通设施路线基本一致[17]。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深刻影响着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优化。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面临传统成本优势锐减、技术引进难度倍增等新挑战[18]。为此,江苏要加大企业层面的科技创新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研发能力,加强城市群空间联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控制力。

1.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制高点,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的整机产品。江苏要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入手,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产业链供应链集群。产业链集群化真正的主战场,在于一些世界性的、具有万亿美元级别的耐用消费品[19]。从世界产业发展来看,每隔20-30年都会有四至五个具有代表性耐用消费品成为消费主流。研究发现,家用机器人、柔性显示、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3D打印设备等整机产品,将成为未来万亿美元级别市场耐用消费品。对此江苏必须协调好产业导向和产业政策,抓住战略机遇引导重点企业做好布局。

2.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再造力度,增强企业微观主体活力和竞争力。江苏投资类产品和中间产品占比较高,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总体处于中低端[20]。要制定面向产业基础领域的差异化信贷政策,加大金融对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的支持力度[21]。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头部企业,充分发挥其在关键技术突破中的主体作用和创新市场中的示范作用。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加大产业基础再造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在产业链供应链上起主导作用的“链主”企业,培育一批自主创新强、品牌知名度高的隐性冠军企业,打造一批充满活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

3.实施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的基础竞争优势、核心竞争优势和配套竞争优势,系统重塑江苏产业链供应链竞争优势。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城市群空间联系,缩小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南强北弱”梯度差异,获取新的产业协同生产力。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和產业优势具有互补性,区域供应链布局要不断优化,防止部分产业链过快外迁[22]。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强化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联盟发展,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作配套发展,深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多元化发展,探索区域协同发展的共建共享的共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保建云.百年变局下的俄乌冲突与世界格局演变[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2022(4):14-20.

[2]梁怀新.有利难图:中国企业在俄乌冲突中的“选边站”[J].当代亚太,2022(3):21-148.

[3]王一鸣.百年大变局、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J].管理世界,2020(12):1-12.

[4]赵隆,刘军,丁纯,徐明棋,邵育群.俄乌冲突与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笔迹[J].国际展望,2022(3):56-78.

[5]易小准,李晓,盛斌,等.俄乌冲突对国际经贸格局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22(3):9-37.

[6]王战,李永全,姜峰,于运全,徐明棋,冯绍雷.俄乌冲突、全球政治经济转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俄罗斯研究,2022(3):20-29.

[7]段楠.全球产业链布局调整、变化趋势及中国应对策略研究[J].新经济,2021(1):50-52.

[8]刘友金,李玮瑾.俄乌冲突、全球产业链重塑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应对[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22(3):62-70.

[9]巴殿君,等.“俄乌冲突与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新变化”笔谈[J].东北亚论坛,2022(4):3-23.

[10]许召元.全球产业链分散化多中心化新趋势[J].中国发展观察,2021(11):42.

[11]张杰,陈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风险研判与维护策略[J].改革,2022(4):12-20.

[12]成青青.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本质、态势与对策[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20(2):55-61.

[13]张其仔.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新进展、新挑战、新路径[J].山东大学学报,2022(1):131-140.

[14]江苏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EB/OL].腾讯新闻,(2021-08-30)[2022-11-29].https://new.qq.com/rain/a/20210830A04C7X00.

[15]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路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21(2):80-97.

[16]孙久文.区域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223-224.

[17]吴净.新发展格局下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2(3):96-101.

[18]任继球.从外循环到双循环:我国产业政策转型的基本逻辑与方向[J].经济学家,2022(1):77-85.

[19]黄奇帆.中国经济是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力量[J].商周刊,2022(14):52-54.

[20]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EB/OL].江苏政务网,(2021-11-01)[2022-11-29].http://www.jiangsu.gov.cn/art/2021/11/1/art_64797_10093488.html.

[21]成青青.江苏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級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37-46.

[22]盛朝迅.推进我国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方略[J].改革,2019(10):45-56.

[责任编辑、校对:党 婷]

收稿日期:2022-12-20

基金项目:2022年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江苏应对俄乌冲突影响稳定相关产业链供应链思路与对策研究”(22SYC-171);江苏省党校系统调研课题“加强数字化赋能制造业转型对策建议”(XT21076)

作者简介:成青青(1982-),女,江苏海门人,高级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