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思维视域下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实践

2023-06-11于晶钟宇帆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系统思维课程思政

于晶 钟宇帆

摘 要:依据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动态性原则,以系统思维指导构建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确立专业课程思政目标,指导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内化理念、融入理念、践行理念的三层次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加强高校与中学合作,挖掘立体性思政教学资源,构建动态发展的课程思政管理制度、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和课程思政评价反馈机制,补充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更新教案,促进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发展。

关键词:系统思维;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3)01-0064-07

一、前言

作为一种普及化教育,英语教育在国家对外开放和新时代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既发挥着中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又承担着坚持文化自信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1]。而英语师范专业,融合了英语和师范教育元素,在培养过程中除了关注英语语言知识与教学技能理论等专业知识技能,还需强调师德与信念、教育情怀、人文素养等德育元素,并以此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思政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分[2]。建立全面、丰富、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是课程思政建设最基础和最根本的工作[3]。英语师范专业课程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类的专业教育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发挥隐性课程对英语师范生的价值引领作用,实现对英语师范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建设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具有迫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系统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范式[4],它“在思维过程中,运用系统的观点考察和认识对象,把对象作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并且多方面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5]。它不仅为实现专业内或学科内各门课程的协同育人提供了理论方法,也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一体化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者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他们结合大中小学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专业特点思考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在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中,针对英语文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较丰富,而针对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思政研究较少。此外,一些学者注意到了系统思维对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价值,也能将系统思维与高校思政建设相结合,但如何使用系统思维指导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政体系建设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因此,本文将以系统思维为指导,结合英语师范专业育人目标和专业课程的特点,探索构建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为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开展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整体性建设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的基本特征[6]。整体性原理定义了系统本身的存在[7]。遵循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建设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就是将本专业课程群的课程思政看作一个整体,确立英语师范专业课程群的课程思政总目标,明确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思政内容,为本专业课程群开展思政渗透提供指导依据。

英语师范专业课程的隐形思政功能通过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思政渗透教育來实现,各专业课程都肩负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各专业课程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需要包含思政目标。各专业课程内容中挖掘出的思政元素则构成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思政要点。在思政育人主体上,校级党委工作人员对“课程思政”的进展效果承担主体责任[8],各专业课程教师肩负着在专业知识传授中实施思政渗透的任务。此外,学生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参与者,应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实践性和研究性教学充分参与思政学习[9]。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目标、思政要点、思政育人主体和学生共同构成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总目标是体系的核心,各级思政育人主体依据思政目标挖掘各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要点,对学生开展思政元素渗透。学生以思政目标为学习目标,在思政育人主体的引导下内化思政要点中的文化精神,并付诸实践。

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总目标的确立需要以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实现的[10],高校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的总遵循,通过分析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洞悉本专业课程的总目标。《国标》作为外语类专业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的特点[11],各高校的英语师范专业需要依据学校特点和人才培养定位制定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比较两所高校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现[12][13],高校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虽然因院校特点和人才培养定位的不同存在一定差异,但都体现出浓厚的英语教育特色,在英语教育人才的培养上都强调学科育人理念,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英语学科教学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纲要》(2020)指出:课程思政需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文史哲类课程的思政渗透应关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教育类课程的思政渗透重点在师德师风教育,教育职业理想与操守及“四有”好老师理念[14]。英语师范专业兼具教育和英语语言文学特色,在专业课程思政目标的确立上应以本专业课程目标为基础,以课程思政纲要中教育学类和文史哲类课程思政的重点为指导。

因此,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总目标应该包括教师理想信念和中国文化与精神两大方面,培养具备良好教师品行和教育理想信念,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英语教育工作者。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应以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总目标为总遵循,强化总目标对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引领作用。围绕总目标,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各要素相互作用,紧密围绕教育理想信念和中华传统文化与精神这两方面的内容开展课程思政资源开发和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渗透,各级思政育人主体合力,共同建设具有英语师范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英语师范生奠定基础。

三、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层次性建设

层次性是系统的重要特性之一[15],系统的层次性表明由各组成要素形成的系统具有相对性,组成一个系统的各要素自身也是一个个小的系统,同时系统自身又是构成更大整体的要素[16]。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英语师范专业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构建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这个大系统,需要依靠在各专业课程中思政小系统的建设。高校本科阶段英语专业英语教育类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外语教育理论课程、外语教育实践课程、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和教学实践类课程[17]。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实施特点,英语师范专业课程可分为理论课(包括通识教育理论,外语教育理论与研究方法理论),技能课(外语教育实践技能课程)和实践课(教育实践课程)三大类型。系统思维的层次性原则强调在差异基础上实现系统的协同[18]。英语师范专业课程群中的各门课程虽然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存在差异,但在课程思政上共同为实现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目标服务。教育部指出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19]。师范生需要从理论走向实践,将教材中领悟的教育理念与中华文化精神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构建层次性的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应从英语师范专业理论课、技能课和实践课的课程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教育渗透点,利用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特点与优势,坚持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教学路线,打造三个层次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从教材学习中内化理念,从模拟训练中融入理念,从真实教学中践行理念,层层递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师范生将课堂中习得的英语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逐步融入教育实践,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准英语教师。坚持以英语师范专业培养目标为主线,紧紧抓住“英语”与“价值观”的“二位一体”的主线,统筹规划和安排三个层次的课程思政重点,建构英语师范专业理论课、技能课、实践课的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

第一层:挖掘情感价值认同,内化英语教育育人理念,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从理论知识学习出发,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了解并内化英语教育育人理念,扩展中华文化视野,树立文化意识。英语师范专业课程中的理论课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理论课程和英语教育理论等课程,课程内容多为体系化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旨在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已有的相关理论,系统地构建英语教育知识理论框架,并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为学生后续开展英语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教师需要挖掘英语教育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中国教育理念与精神和新时代英语教育育人理念,在理论体系知识的讲授中使学生理解并内化新时代英语育人理念,坚定文化自信,树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

例如,《英语教学发展史》课程主要讲授外语教学发展史上的各种教学流派与方法,如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使学生了解英语学科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外语教学发展史上的教学流派,掌握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体会教学发展史上的教学方法发展历程。在外语教学流派和方法的讲授过程中,可挖掘英语教学理论各大流派代表人物的学术精神作为思政切入点。各种英语教学方法的提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英语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离不开语言教育专家学者的不断思考、尝试、探索和实验。在思政渗透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植入式方法即在讲授专业知识点的基础上植入一定的元素,使所授内容具有价值引领功能[20]。在讲授各流派外语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些流派代表人物开展调研,积极探索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故事,使学生体会到每种教学法从提出到实验到推广的不易,让学生体会外语教学方法研究者的开拓精神,在了解分析一些旧英语教学法的缺点的同时能够树立对各种不同教学法理论的正确认识,尊重每一种教学法理论,以辩证的角度看待不同流派的教学法。外语专业教育若缺乏中国文化底蕴会使人才培养过分追求国外文化,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21]。外语专业教育中引入我国思想文化精髓可以使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知识和情感认同上提升文化自信[22],因此在介绍国外英语教育研究者的学术精神时,可以加入中国外语研究者开展外语教学方法和理念改革的科研事迹等内容,使学生通过对比中外语言教育学者的研究故事,形成情感价值认同,体会到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开拓创新,不断探索的科研精神与学术精神。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是一门研究中学英语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评價、教材等的课程,知识体系主要依据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与设计的专著。教师在对中学英语课程和教材进行介绍和分析的过程中,应让英语师范生深刻认识到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与新时代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材料里包含有大量对英语课程人文性和核心素养理念较为抽象的论述。思政教育的相关元素同时要与学生的个体经验和现实生活关联,使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具体的认知[23]。在学习英语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英语学习的经验,思考学习英语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视频、图片等具体形象的呈现媒介,如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习俗的vlog,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剪影等,使学生直观了解英语课程在跨文化交际,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体会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理念和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深刻理解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学科育人理念。在英语教材分析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中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元素,使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设置和编写意图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中华文化与英语语言结合的魅力,树立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

第二层:在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和实操中融入内化的育人理念与文化意识

在内化英语教育育人理念,理解中华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师范生在技能课程中,在模拟的教学环境和实训条件下,将育人理念与文化意识融入到教学中,将内化的思政元素引入英语教学实践中。英语师范专业课程中的技能课程重在培养英语师范生各项外语教学实践技能,包括英语教学设计技能,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技能课除了基于相关理论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介绍之外,更加强调学生实践和英语教育教学各项能力的提升。在课程思政的探索中,技能课教师应抓住技能实训实操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初步探索将专业理论课中内化的教育育人理念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各项能力的训练中。

在《中学英语教学设计》课程中,教师主要介绍英语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及技术,通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论述英语教学设计的内涵、原则、理论基础、模式与流程,全方面介绍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各项内容,并选取教学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评价,旨在提升英语师范生的英语教学设计能力。在思政渗透上,这门课程应使英语师范生能够在中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注重育人元素的设计,将英语课程育人理念融入到英语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在进行教学设计经典案例分析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教学设计案例中的育人理念;在学生练习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依据不同的学情对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在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的需求作为重要的依据,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进行设计,将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贯穿教学设计的各项内容中。在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基于中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将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的内容融入到中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将弘扬中华文化的理念融入到教学设计能力的实训中。

第三层:坚持实践内核,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下中体验与践行育人理念

高校师范专业应设置以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为主的教育实践课程,加强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24]。学生在模拟教学和技能培训环境中融入育人理念和人文精神的基础上,进入真实的教学情境践行育人理念,使课程思政最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教育教学实践(见习)》课程中,学生进入教育现场,实地感受、观察、体悟基地学校的教学情况,主要任务是观摩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体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及科研反思,为教育研习和教育实习做好心理和经验上的储备;在《专业教育实习》课程中,学生在教育见习的基础之上,在校内外导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听课、备课和上课,开展学科教学、教育管理等相关工作的综合实践与探索,并完成实习总结。实践课的特点在于实践性,是学生真正离开模拟的情境走进真实一线教学情境培养专业情感,加快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向教学技能的转化,促进由师范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的重要平台。在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中要安排好实践教学[25],英语师范专业实践课的课程思政应坚持实践内核,利用实践性和真实情境的特点,采用生成式方法开展课程思政,即學生通过实践中的情感体验、知识学习和研究,形成对自己的价值引领[26]。

在见习模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中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育人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教师可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观察任务,如以德育元素和中国文化精神元素作为观察点,让学生观察一线中学英语教师的课前备课与教案设计,课中呈现以及课后反思与完善工作,了解中学英语教师如何在真实教学全过程中体现英语课程育人理念,学习育人环节设计与实施的技巧。在实习模块,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亲自授课实践,在教学中将英语语言知识与育人元素相融合。师范生通过角色转化在授课实践中与中学生交流互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体验作为英语教师的育人责任,真正将内化的英语育人理念,师风师德理念和中华文化意识转化为展现德行品性和人文素养的教学实践行为,更好地实现英语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立德树人。

四、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开放性建设

首先,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具有开放性,需要通过与其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能力、信息等动态交流获得发展的可能与现实资源,保持自身的不断发展[27]。以系统思维开放性原则指导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就是要认识到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不能仅仅关注高校内的专业课堂思政资源建设,还应走出高校,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探寻校外社会实践和专业教学紧密联系的“立体化”教学资源[28],让学生走出“平面化”的课堂教学,将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实践的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立体化的育人模式。

其次,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应该加强与各中学在课程思政上的交流合作,与中学开展课程思政共建工作,促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为英语师范生的思政教育开发更加真实和具有体验感的课程思政资源,打造高校内外,课堂内外联动的立体性课程体系。例如,在理论课和技能课上,可以邀请一线的中学优秀英语教师进入高校专业课堂,讲授他们自身的英语教学故事与经历,谈论对教育职业与英语学科课程思政的看法;以讲座的形式与学生们交流他们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实施等方面融入立德树人理念与英语学科育人理念的经验与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耳聆听到一线英语教学中的育人故事,体会师风师德的重要意义,产生对英语教师职业认同感,了解如何在英语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融入落实英语课程育人理念,帮助学生在英语各项教学技能的实训中有意识有技巧性地融入英语教育育人理念,使课程思政变得真实可信。在实践课上,校外中学实践基地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思政理念的重要平台。学生走进真实的中学课堂进行见习和实习实践时,将教育理念,中华文化意识与英语课程育人理念融入到英语教学行为中,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塑造中学生的品德、品行、品格和品位。

五、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动态性建设

系统的动态性表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态发展是一个系统存在的基本状态[29]。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在运行实施和教学渗透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时事热点的变化,教学理念的更新发展及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进行动态提升。高校应构建动态发展的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管理制度,英语师范专业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应构建英语师范专业教师思政共同体和有效的专业课程思政评价反馈机制,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提升专业课程思政质量。此外,专业课程教材编写上需及时补充并更新思政板块,共同促进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不断优化与完善。

(一)构建动态发展的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管理制度

制度保障对课程思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机制存在定位不准确,落实不到位的问题[30]。构建动态发展的管理制度能为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各层级的课程思政育人主体各司其职:学校层面凝聚共识,院系层面制定规划方案,教务部门层面提供引导,形成课程思政协同机制[31]。学校党委应定期开展面向教师的课程思政纲领文件解读与研讨,结合最新的时政热点引导教师学习,更新并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做好课程思政的宏观工作。英语师范专业所属的上级学院部门在规划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方案时也应根据外语教学的最新政策导向进行设计,并依据思政热点进行动态调整。此外,教务部门通过考核检验引导教师开展课程思政[32]。在设置考核项目时,应结合最新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思政渗透策略,并与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相结合,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指引。

(二)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构建师范专业教师思政共同体

当前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工作依然存在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认识不清晰,不了解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和路径的问题[33]。英语师范专业教师应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的意识,将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开发和思政元素渗透作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关注社会时事热点和英语学科教育与师范教育的发展,关注最新的教育政策动态,积极学习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和优秀案例中学习思政渗透策略与技巧,深入挖掘英语师范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政渗透点,挖掘专业课程教学材料中的德育元素,中华文化元素和英语学科课程育人元素,创造性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教师共同体是基于共同体的教育愿景,通过交流与合作结成以实现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为目的的教师群体[34]。构建英语师范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要求各专业课程教师在面对课程思政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时,应围绕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与思政内容,共同分析英语师范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合作开发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相互交流课程思政的经验与方法。教师可以定期举行专业课程思政研讨会,交流分享思政理念和课程思政资源,加强专业课之间的课程思政内容的联系,针对一些思政渗透的难点开展讨论,共同推进思政教育与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

(三)构建具体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优化改进专业课程思政工作

构建课程思政评价可帮助教师了解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渗透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及时反思教学中的思政工作开展情况,不断优化完善课程思政设计。对课程思政的评价主要是主观性测评,可以通过教师互评和学生主观评教评学来开展课程思政的成效评估[35]。英语师范专业教师可以开展课程思政的互评工作,通过听取其他教师的建议,不断完善专业思政课程设计,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素养,提升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思政质量和专业教学的德育能力;在课程作业和任务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如在听完名师讲座或教育故事后攥写心得体会,设计一份体现英语育人理念的教学设计等,了解学生对教育教学理念,英语课程育人理念和文化意识的价值认同程度,检验专业课程思政的成效;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调查收集学生对教师思政渗透融合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接受度,结合学生的关注热点和兴趣,为开展思政教学反思和改进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提供依据。

(四)补充专业课程教材中的思政板块,结合思政精神,动态更新教案

当前,高校不少专业课程的教材存在思政元素缺乏、内容陈旧的问题[36]。英语师范专业也不例外。因此,教材编写者应动态地把握我国英语教学国情和课程思政的需要,在介绍英语教学理论和流派时,补充必要的思政板块,将教材的编写与我国英语课程育人理念和中华文化精神内涵紧密联系。此外,教师也可以对现有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例如,教师可以先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再结合最新思政精神,形成个人教学的思政素材,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动态并有选择地将这些素材加入到讲义和教案中,引发学生对英语教育理念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思考,深化学生对英语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的理解。

六、结语

高校英语师范专业肩负着培养具有高尚教师品格和扎实专业能力的英语教育人才的重要使命。在传授英语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同时,构建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促进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和师范生师德与育人理念的培养。用系统思维指导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基于系统的整体性,思政体系各要素应以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总目标为核心开展思政渗透;基于系统的层次性,依据专业课程特点和课程思政目标,构建内化理念、融入理念、践行理念三层次的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基于系统的开放性,构建课堂内外资源流动,高校—中学共建的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基于系统的动态性,构建动态发展的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管理制度,构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和课程思政评价反馈机制,补充专业课程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促进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不断完善,更好地发挥英语师范专业课程的育德育人功能,为培养出能够在中学英语课堂中践行“英语+育人”理念的新时代英语教师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方秀才. 新文科背景下英语师范专业建设框架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 2021(4): 97-103.

[2]高德毅, 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 43-46.

[3]高国希. 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的教育哲学审视[J]. 思想理论教育, 2020(10): 4-9.

[4][28]马利霞, 赵东海. 系统思维视域下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J]. 系统科学学报, 2021(1): 47-50, 66.

[5]周杨. 系统思维视域下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解读与建设[J]. 系统科学学报, 2014(1): 48-52.

[6]范冬萍. 探索复杂性的系统哲学与系统思维[J]. 现代哲学, 2020(4): 97-102.

[7][16][19]卢晓. 系统论视角下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建设[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5): 1409-1415.

[8] 张博.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 吉林大学, 2022: 29.

[9] 余达淮, 李红梅, 刘爱莲. 论学生参与视角下的大学思政课程改革[J]. 江苏高教, 2015(3): 136-137.

[10][12][17]程晓堂. 《国标》背景下英语专业英语教育方向课程设置参考框架[J]. 中国外语, 2021(3): 16-23.

[11]王俊菊, 冯光武. 《國标》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与路径[J]. 中国外语, 2018(4): 4-10.

[13]謝志明, 段磊. 新国标下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变化研究[J].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9(2): 44-48.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020-06-01.

[15][29]徐东波. 系统论视角下省域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研究——以A省为例[J]. 教育学术月刊, 2020(8): 39-46.

[18]乌杰. 系统哲学[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8: 85.

[20][26]卢先群, 熊艳. 师范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论析[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9): 104-106.

[21]王会花, 施卫萍. 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J]. 外语界, 2021(6): 38-45.

[22]崔国鑫. 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考与探索[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10): 37-42, 77.

[23]刘桂玲. 思辨能力视域下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外语学刊, 2021(6): 83-88.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604/t20160407_237042.html, 2016-03-21.

[25]朱秋. 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内容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5): 8-11.

[27]李贵兵. 系统论视阈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制度创新探析[J]. 系统科学学报, 2022(4): 53-57.

[30] 冯惠芳.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综述[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6): 79-84.

[31][32] 李蕉, 方霁. 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 中国大学教学, 2022(11): 64-71.

[33]杨蔚. 外语专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3): 17-21.

[34]程良宏. 教育变革中的教师发展:路径与逻辑[M].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8: 236.

[35]石坚, 王欣. 立德树人 润物细无声: 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J]. 外语电化教学, 2020(6): 43-45.

[36] 孙燕, 李晓锋.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教材建设问题与推进路径[J]. 中国大学教学, 2022(12): 79-84.

Abstract:Guided by the systematic thinking, this paper tries to constru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Pre-service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urse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systematic integrity, hierarchy, openness and dynamics, this paper tries to establis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s of thes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form a three-level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struction: internalizing the concept, embedding the concept and carrying out the concept. This paper also suggests that normal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middle schools and explore three-dimen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sources. Meanwhil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e-service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these universities also should construct a dynamically develop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a professional teacher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mmunity; build up the mechanism for providing feedbacks for the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need to be supplemented with m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the teaching plans need to be updated.

Keywords:systematic thinking; pre-service English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系统思维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以系统思维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商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对策探索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