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2023-06-10吴凤娇潘艳敏
吴凤娇 潘艳敏
(作者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会计行业也深受影响,通过智能机器可以完成大量基础会计业务的处理。会计人员只有适应时代发展,才能胜任新时期的会计工作。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是会计行业的发展关键,也是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根本。教育部等四部门在2019 年通过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各个高等职业院校纷纷调整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为社会输出复合型高端人才。
一、引言
2019 年,“1+X”证书制度正式推出。它既是教育与科学技术、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科学机制,同时亦属于产教融合、校企深入合作的重要机制[1];在该制度下,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挂钩[2]。“X”证书具备双重性质,即教育证书与劳动证书性质。“1+X”证书制度的落地,意味着职业教育领域的多项变革。例如,建设负责培训与评价的专业组织,以动态的机制进行培训与评价组织的遴选、应用和管理等[3]。在“1+X”制度的大背景下,学者们展开了对各专业课程重组优化的讨论。首先,要明确“1”和“X”的差异,也就是学历教育和职业等级证书教育的差异,实现二者教育内容的整理;其次,要改变课程和教育方式;最后,要对课程进行优化重组,注重课程体系的完善性、有效性[4]。王雅婧则更进一步提出“岗证赛课研”课程体系,确立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这两大培育核心。该课程体系融合了岗位需求调研、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技能竞赛以及师资团队建设,是五位一体的科学课程体系[5]。
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中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重要环节。在“1+X”制度实施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邀请行业企业参与其中,为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益借鉴[6]。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相关的研究呈现出多视角但融合不够的特点。因此,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两点:一是在“1+X”制度背景下,改进已有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二是以会计行业教育专家、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以及会计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实证研究,对学校“1+X”证书制度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作出评价。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确定指标体系
本研究参考方向阳等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7],采用问卷的形式,对现有指标体系做出了有效改进。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形成目标层、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并通过AHP 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相应的权重[8]。指标体系形成过程中,构建一级指标层,包括人才培养输入、人才培养实施以及人才培养输出三个方面,并设置二级指标。随着“1+X”证书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推进,二级指标需要融入“1+X”指标要素。改进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特色与创新”二级指标具体体现到人才培养输入的“专业定位与特色”以及人才培养输出中的“创新创业能力”中;其次,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在“岗证赛课研”融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人才培养输入一级指标中,增加校企合作建设二级指标;在人才培养实施一级指标中,增加“岗证赛课研”融通情况二级指标,对“1+X”制度实施后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在人才培养输出一级指标中,增加“1+X”证书获得情况二级指标,全面反映会计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和考试成效。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二)确定客观和主观指标权重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分别确定各级别指标的客观与主观权重。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1.指标权重打分(萨蒂1-9 标度法打分)
邀请行业专家5 人打分,对结果取平均值,四舍五入得到4 个两两比较矩阵。
2.指标打分
该调研对会计教研室全体教师(7 人)、教学管理人员(3 人)以及中联教育集团相关专家(10 人)开展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为对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进行评价打分,得到20 组数据。同时,对会计专业2019、2020、2021 级毕业生,以及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在校生开展问卷调查。由于2019、2020 级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引入“1+X”证书制度,因此问卷调查设计中将3 个“1+X”指标替换成了“职业技能”指标。具体评价数值见表2。
(二)确定二级指标的AHP 权重(层次总排序)、熵权以及综合权重
首先,本文运用专家打分法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分别进行同级指标两两对比,得到判断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其次,在对教育专家、专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评价矩阵,进一步计算各指标权重和综合权重。
(三)计算评价结果
公式(1)中U为评价结果;Ui为二级指标相对于评价目标的权重;Fi为二级指标的具体得分数值。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得分情况
(1)总体得分。根据120 组学生评价数据和20 组教师评价数据,利用公式(1)可得到最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数为90.95,属于优秀的范围。
(2)教师和行业教育专家组。一共发放了10 份教师问卷和10 份对行业教育专家(主要为中联教育集团的教育专家)的问卷调查,收回20 份,回收率100%。利用公式(1)可得到最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数为91.52,属于优秀的范围。
(3)“1+X”证书制度实施之前的毕业生。对学生评价数据进行分组,“1+X”证书制度实施之前毕业生的数据分为一组,即会计专业2019、2020 级毕业生。根据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中确定的权重,计算人才培养质量得分。最终得到的结果是,“1+X”证书制度实施之前,2019、2020 级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指标得分为87.07。
(4)“1+X”证书制度实施之后的毕业生和在校学生。针对“1+X”证书制度实施的不同阶段,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对比。2021、2022 级毕业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数为91.62,2020、2021 级在校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数为93.86 分。
2.实证分析
将2021、2022 级毕业生单独作为一组的原因是两届学生在校期间处于“1+X”证书制度引入阶段,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大幅度修订,只在大二上学期增加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和考试,没有真正实现课证融通。
而对于2020 级和2021 级在校生,随着“1+X”制度的深入推进,会计专业实现了真正的课证融通。尤其是对于2021 级在校生,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全面突破:①2021 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大幅度修订。首先,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对会计专业新生作了明确划分,分为财务管理方向、智能财税方向和特长班三个方向;其次,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加入了智能财税、财务大数据、RPA 财务机器人课程。②深化产教融合,与中联集团签约共建智慧财经产业服务中心。③将“1+X”技能大赛和证书培训融入实践教学以及选修课程中,标志着会计专业“岗证赛课研”课程体系建设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④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不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培育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师。⑤“1+X”证书通过率大幅提高,“1+X”技能大赛取得历史性突破。
四、结论及改进建议
实施“1+X”证书制度后,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岗证赛课研”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在产教融合和专业建设方面,还有一些不足和需要持续改进的地方。
首先,专业改造升级。针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进行改造,升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专业改造升级基础上联合经济管理学院其他专业共建智慧财经特色高水平专业群。
其次,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通过对智慧财经、新产业与新业态的分析,共同制定引领性智慧财经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真实企业案例融入教学内容、推进课程对标企业智能财经生态体系岗位新需求,形成满足符合新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推进智能财经教学内容和特色课程创新,以实现校企联合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再次,推进师资培养中心建设。建立智慧财经双师型师资队伍,动态优化和提升院校专业群体系建设以及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提高专业群建设能力和教学质量。
最后,加速共建智慧财经产教基地。引入真实企业业务场景,将真实高端财经服务业态通过新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引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开展产教融合,将专业教学与真实财经业态进行对接,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教学课堂、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直至毕业生职业发展全过程,建设专业群特色鲜明的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产教基地实践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