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阳非遗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2023-06-10宋明霞

艺术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文化元素专业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益阳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挖掘、整理、传承与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益阳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文章从当前益阳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专业大量教学实践内容,总结益阳非遗文化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具体实践策略。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有效灌输,不断激发学生内驱力。其次,加强对非遗文化的挖掘,对高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进行研究。再次,促使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与地域文化和企业市场对接,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情境式、任务式、项目导向式的引导式教学为主,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模式。最后,构建“五维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上采用“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的评价模式。项目合作、校企共建的协同育人实习实训,能促使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服务地域经济文化发展,提高教学与地域文化的相融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元素;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1-00-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益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益阳非遗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學改革中的应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YS239

0 引言

益阳坐落于湖南北部,是历史文化名城,独具特色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文脉,孕育了独特的非遗文化。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挖掘、整理、传承与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对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益阳非遗文化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各类文创产品的出现加深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加大益阳非遗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力度,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非遗文化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

具体而言,益阳非遗文化颇多,其不仅能为服装设计专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眼界,还能促使学生不断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服装设计的整体规划,加强对益阳非遗文化元素的有效挖掘,使传统文化出现在大众的衣食住行中,增强人们内心的充盈感。

1.2 增强服装设计的整体美感

将益阳非遗文化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摆脱以西方美学为主的课程教学,从而将学习视野逐渐转移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益阳非遗文化的研究与探索之中,增强服装设计的整体美感与韵味,使其更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例如,安化黑茶制作技艺、益阳绣花鞋制作技艺、梅山剪纸、小郁竹艺、明油纸伞制作技艺等益阳非遗文化各具魅力。对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而言,具有文化内涵的设计灵感,不仅能使服装设计尽显其价值,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服装设计专业人员加强对本地区非遗文化元素的挖掘,使古法传承工艺和各类传统技艺重获生机与活力。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要注重对面料及图案设计的再造解构与重组运用,并考虑服装设计面向的人群,设计出更符合大众审美和文化情趣的服装,不断提高服装设计质量和水平[1]。

1.3 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校企合作创新

益阳非遗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不断融合,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进而促使服装设计专业快速发展。当前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设计各类服装和服饰的过程中,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创新应用,加之西方文化元素不断渗透,很多年轻人为了追赶潮流,缺乏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和非遗文化元素的探索与研究。

因此,要进一步激发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灵感,全方位思考服装本身要传达的理念和想法,认同与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丰富服饰的文化底蕴,加深大众对非遗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了解。同时,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也要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及其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使服装设计的整体内容更加丰富与和谐。

此外,要不断加强对益阳非遗文化元素的有效传播,与益阳当地服装企业共同合作开发产品。例如,与湖南旭荣制衣有限公司共同设计与开发融入地域非遗图案元素的校服产品,与益阳市风帆制衣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广场舞服装。校企合作育人不仅能缩短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还能促进当地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双线并进、共同发展的合作成效。

2 当前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2.1 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仍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递的各种服装设计理论知识,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意识到更新与建设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无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学生对益阳非遗文化元素的深入思考与重视,从而使学生设计的服装缺乏文化内涵,服装设计无法得到深层次的发展。

2.2 教学资源有待挖掘

由于服装设计专业的传统教学场所是学校教室,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教学资源较为有限,且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有待增强,对各类相关教学资源缺乏系统性的整理与发掘,因此学生对服装设计的了解不够深入。

具体而言,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全面的指导与帮助。尤其缺乏对益阳非遗文化的深入学习与实践,没有将其与服装设计完美融合,导致服装设计缺乏一定的文化内涵。学生的服装设计只专注于审美,而忽略了其本身要传递的文化价值,从而影响了服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学生缺乏服装设计实践机会,空有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十分慌乱,缺乏对服装文化内涵的重视。

3 益阳非遗文化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具体策略

3.1 明確专业的教学目标

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为了培养创新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教师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将技能型人才培养逐步转变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使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能够发挥人才培养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加入其中。

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灌输与教授,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将其融入服装设计的整体流程,促使学生在学习各类设计理念与手法时,不断增强对益阳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内心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利于非遗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专业中的有效传播。

3.2 加强对非遗文化元素的挖掘

目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对益阳非遗文化元素的挖掘缺乏重视,导致学生在将益阳非遗文化元素融入服装设计的过程中,文化认同感不强。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益阳非遗文化的挖掘与整理,明确其中与服装设计相关的内容,对服装设计专业进行创新与改造,使教师与学生都能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正确看待非遗文化融入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学生要加强对非遗文化元素的运用,如在毕业设计中运用安化黑茶制作技艺、梅山剪纸等益阳非遗文化元素进行创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服饰设计中展现出来。

另外,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水平,加强对非遗文化的研究与探索,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从而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与帮助。教师和学生要借助海量的网络和实地资源,加深对益阳非遗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使服装设计体现更多文化元素[2]。

3.3 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当前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益阳非遗文化元素的融入提供契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施问题导向、项目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服装设计技能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例如,借助“少数民族服装与服饰传承与创新”资源库、超星学习通、云班课等进行线上教学。同时,组织学生对益阳市博物馆、茶马古道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教师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学习平台提供的各类文献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益阳非遗文化元素,从而使学生在保护与传承益阳非遗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大众的审美要求,不断设计出更多创新化的服装。

结合学生服装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时代发展的具体情况,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创新升级,为凸显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将地域文化与企业市场对接。聘请企业导师参与授课,实施情境式、任务式、项目导向式的引导式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进行实践探索,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改进方法,从而提升设计水平,形成工匠精神。

3.4 构建“五维评价”体系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由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逐渐向“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的“五维评价”体系转变,从而为学生服装设计理念和技能提供更加全面的评价。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参与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客观评价自我。生生互评能让课堂参与更高效,师生互评能使教师与学生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企业评价与社会评价能加深学生对行业需求的认知[3]。

第一,“五维评价”体系有利于提升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五维评价”体系除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客观评价,还增添了学生设计实践技能掌握程度和社会应用程度等评价内容,能使学生更注重对益阳非遗文化元素的有效学习与实践,从而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第二,在“五维评价”体系中,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手段的评价与反馈,能够使教师不断改变自身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使专业教学符合学生发展诉求。同时,要加强益阳相关企业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合作,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

4 结语

益阳非遗文化元素在当地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有效融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重新审视与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职业素养,创新服装设计,使服装设计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 周姝敏.非遗资源在高职服装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2,51(3):132-135.

[2] 魏雅楠.非遗文化引入民办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思考[J].大众文艺,2022(14):157-159.

[3] 韦华.基于地方民族服饰文化的现代服装设计教学改革[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8):19-20.

作者简介:宋明霞(1983—),河南新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

猜你喜欢

文化元素专业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
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新课程理念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探索
参与式教学在学前双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