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的胜利

2023-06-10徐晶琳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3年4期
关键词:兴利黄河灌溉

徐晶琳

阳春三月,迎着和煦的春光,笔者到人民胜利渠渠首进行采访。遥望人民胜利渠渠首闸,只见在一片粉花绿叶的掩映下,闸门正上方刻着的“人民胜利渠”5个大字,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走近渠首闸,随着5孔闸门缓缓升起,黄河水奔涌而出,汩汩流向远方绿油油的麦田,仿佛流淌着人民治黄事业的漫漫历程。

开创悬河兴利新时代

人民胜利渠即引黄灌溉济卫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伊始兴建的第一座黄河兴利工程。

新中国成立之际,为治理黄河水患,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黄河下游进行规模宏大的第一次大修堤的同时,黄委在1949年11月的全国水利联席会议上提出兴建引黄灌溉济卫工程,让黄河变害为利。

然而,围绕兴建这一工程,在当时引起了一场不小的争论。一部分人认为,应该集中力量加强黄河下游的防洪工程建设,在黄河大堤上开口建闸,从头顶上的悬河里引水灌溉,古来未有,风险太大;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让黄河兴利是建设新中国的需要,利用可能的条件兴办中小型灌溉工程,助力沿河群众发展生产是必要的,且引黄灌溉济卫工程已经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应积极推进,尽快兴建。

经过反复论证,1950年10月,政务院批准了《引黄灌溉济卫工程计划书》。1951年3月,引黄灌溉济卫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为了确保顺利施工,黄委成立了引黄工程指挥部,下设5个施工所、3个转运站、2个土木工程指挥部;奉命调往工地参与施工的500余名干部、1万多名工人在工地掀起了如火如荼的“红旗运动”,工地与工地、班组与班组纷纷发起劳动竞赛,使得闸门修建、渠道开挖、水泥拌浆等工作的效率得到普遍提升。

1952年4月,引黄灌溉济卫工程正式开闸放水。“水峰到哪里,狂欢到哪里,远道的群众坐着船、火车、牛车赶来参观。灌区群众像迎接自己亲人一样来迎接田间渠道的水。”总干渠的水峰入卫河,欢声轰动了新乡,水手们欣喜若狂,连夜收拾搁浅的大船,准备顺水驶往天津。当时的《平原日报》生动记录了引黄灌溉济卫工程正式开闸放水时的热闹情景。

“我们再也不怕棉花开花不结桃,麦子出穗不结粒了。”引黄灌溉济卫工程开闸放水当天,守在总干渠两旁的人民群众高兴地说。

受现场人民群众热烈的情绪感染,时任平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罗玉川提议将引黄灌溉济卫工程改名为人民胜利渠,得到了在场人们的一致响应,人民胜利渠由此得名。

1953年8月,人民胜利渠工程宣告完工,共修建各种渠道12000余条,总长5700千米,完成土方1600万立方米,修建渠系建筑物1400余座。工程建成当年,就发挥了28万亩农田的灌溉效益。

从胜利走向胜利

人民胜利渠的成功兴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揭开了黄河兴利的新篇章。对此,《平原日报》的社论写道:这一切还仅仅是开始,山东、河南等省的人民正关心地倾听着我们引黄灌溉济卫的捷音。因为引黄灌溉济卫工程——人民胜利渠的完成,不仅有它本身的意义,而且给整个黄河下游创造了典型,开辟了更多的利用黄河水造福人民的道路。

人民胜利渠开灌以前,豫北地区由于频受洪、涝、旱、渍、盐碱及风沙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上普遍存在的大面积盐碱、沙荒及沼泽地,灌区农业生产条件极其恶劣。沿黄群众形象总结为:“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种一葫芦籽,能打一瓢粮。”

1954年3月,人民胜利渠启动灌区盐碱地改良工作,并将科研成果推广到生产中,使老盐碱地变成了高产农田。数据显示,灌区内平均粮食单产量比开灌前提高10倍,棉花单产量是开灌前的5倍。

对人民胜利渠的显著效益,这一工程的设计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光斗曾给予高度评价:“在黄河中下游河道首创破堤建闸引黄河水。灌区灌溉渠系和排水渠系配套,既灌溉农田,又防止土地盐碱化,还供给城市和工业用水。科学管理,井渠结合,综合治理旱涝盐淤,成绩卓著。人民胜利渠成为引黄灌溉的典范。”

资料显示,人民胜利渠引黄灌区覆盖河南省新乡、获嘉、武陟、汲县、延津、原武、阳武等地的近72万亩农田。目前,已累计引(供)水400多亿立方米,不仅提高了灌区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而且持续为缺水地区输送珍贵的生命源泉。

1970年以前,新乡市的城市供水全部依靠抽取地下水,过多提取地下水使得水源地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完全依靠地下水已不能满足新乡市城市用水需求。1970年起,人民胜利渠引黄河水向新乡市城市供水,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成为其城市备用水源。1972年,人民胜利渠参与引黄济津,缓解了天津因海河流域大旱导致的城市用水紧张局面。1981年,其为延津县、滑县等苦水区和地下水漏斗区补源供水。

从2004年开始,在保证城市生活供水的同时,人民胜利渠结合灌区农业用水需求,对灌区内的孟姜女河、卫河、大沙河及市区人工湖等进行生态补源。河湖碧波淼淼,生态环境大为改观,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自人民胜利渠建成后的几十年,黄河下游引黄灌溉方兴未艾、发展迅速。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引黄工程的兴建,不仅使当地成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还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山东省打渔张引黄闸,从起初的引黄灌溉发展为引黄济青工程渠首,受益人口近2000万,为解决青岛市城市用水、沿途农业用水及生态补水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下游两岸,昔日的沙荒盐碱不毛之地变成了沃野良田,嬗变为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

1952年,毛主席在看到黄河水引入枯竭的卫河的情景时说:今天看了“小黄河”(人民胜利渠),在人民手里,害河可以變益河。

“悬河”兴利这项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被提出的伟大工程正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而人民胜利渠作为开创“悬河”兴利的里程碑式水利工程,也将持续书写人民胜利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兴利黄河灌溉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省各地各部门全力防汛迎汛
某车型排气消声器冰堵问题的分析及优化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2017食安纵览:稳中向好的同时仍需把握平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