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林七贤与焦作的故事

2023-06-10陶谷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3年4期
关键词:山阳山涛竹林七贤

陶谷

魏晋时代,洛阳是权贵名流汇集之地,但政治斗争的惨烈也给当时的文人留下阴影。以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选择来到焦作这片土地,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给了七贤灵感的源泉,他们在此完成了人生思想的淬炼巅峰。嵇康在此隐居,他和向秀合作柳下打铁,山涛放下案牍之事热心于在焦作牵线搭桥,最终促成七贤竹林之游。

山涛促成七贤游

竹林七贤中有2个安徽人嵇康和刘伶,1个山东人王戎,4个河南老乡:开封人阮籍和阮咸,焦作人山涛和向秀。7人非处一地,为何能聚首在焦作?

这就绕不开一个人——山涛。山涛,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焦作武陟)人。他是七贤中官位最高的,曾经在司马氏当政时做过尚书吏部郎,位高权重。虽然山涛官做大了,但一点都不摆架子,遇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就愿意与之共饮论道。

北魏正始五年(244年),时任河内郡功曹的山涛结识了寓居河内的嵇康,他又将阮籍、向秀介绍给嵇康。之后,阮籍将自己的侄儿阮咸、朋友的儿子王戎介绍给嵇康。漂泊不定的刘伶加入竹林之游,则是意气相投。

从中不难看出,竹林七贤的形成,山涛功不可没,经过他的牵线搭桥,七贤走到一起。

当然,真正让七贤成为一个名士团体,根本在于众人都有相似的生活习惯和文学态度。他们“皆豪尚虚无,轻蔑礼法” ,对玄学和老庄哲学情有独钟。七人经常啸居于竹林,饮酒谈玄。在这样的场合,他们能寄情于山水,把繁牍俗事抛诸脑后,得到心灵深处的解脱。

幽静风光的隐居选择

焦作位于太行南麓,黄河、沁河、丹河在此交融,形成山清水秀、翠竹相映的世外桃源风光。在曹魏政权和司马氏腥风血雨的搏杀中,焦作占据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其一,焦作是司馬氏的故里。其二,曹丕以魏代汉之前,魏都在邺城(今安阳)。那里是曹魏王室的大本营,一直聚居着大量的曹魏王族。焦作是洛阳—安阳交通线的必经之地,是斗争双方都密切关注的敏感地区。从焦作到洛阳和安阳的路程都是100多千米,联络也十分方便。

汉献帝退位后迁于山阳(今焦作),被奉为山阳公,各界名流也纷纷来山阳购置土地作为庄田。

如果说山涛是竹林七贤的组织者,嵇康则不折不扣作为精神领袖而存在。他娶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并以此由郎中而升任中散大夫。但他生平厌恶做官,不喜欢被繁文缛节所束缚。

北魏正始四年(243年),嵇康心中郁闷,决定仗剑出游。当他从洛阳来到河内郡山阳县时,看到这里奇峰巍峨,顿时心中的郁气一扫而光,觉得这正是他心中理想的隐居之地。况且这里离京城洛阳不足100千米,既可避开统治者的拉拢和迫害,又能及时听到朝中的各种消息,遂立即将全家从洛阳迁至山阳县百家岩一带。

随着曹魏被司马氏取代,玄学创始人之一的何晏被灭族,一大批正始名士开始凋零。而远居山阳的嵇康则凭借崇高的人格为世人所瞩目。山涛、阮籍等慕名前来与嵇康交游,聚会的圈子逐渐扩大。而嵇康的住处附近恰好有一片竹林,藏于深山中,劲高清爽,正符合7人的人格情操。

山阳竹林,细雨过后,空气无比清新。七贤衣着简朴随意,从容坐于圆石上,一边的木案上摆着嵇康的琴,陈放着美酒。嵇康和向秀争论哲学问题,说到兴起处,忍不住慷慨抒发心中的情怀。长者山涛悠闲地喝着酒,面带微笑地听着,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含蓄的阮籍一边欣赏着朋友们的风采,静静地思考他们的观点,然后却忍不住在心里轻轻地叹气。

山阳打铁成佳话

嵇康除了精通音律、长于属文外,还有一项看家本领,那就是打铁。他和好友向秀在山阳留下了一段“柳下打铁”佳话。虽然活很累,但他们却能从单调的劳动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两人打铁就像弹奏一支交响曲,向秀拉起风箱,曲子奏响,随着加热的需要,风箱会在平缓匀称的节奏中加速。那炉中的火苗会跟随风箱的节拍跳跃,在劲风的吹奏中升腾。待铁器热至通红,用铁夹快速夹到大铁墩上,嵇康抡锤上下击打,叮当作响,汗如雨下。嵇康把铁器放入水槽内,随着“吱啦”一声,一阵白烟倏然而起,淬火完成,一件称心的铁器就此完成。

与只知谈玄的白面书生不同,嵇康宁愿在山阳靠打铁谋生度日,也不愿为了富贵而在京城曲意逢迎。他所追求的是摆脱约束,回归自然,而山阳这片土地正好给予了他释放的空间,熊熊的炉火和刚劲的捶打,正契合他的心境。魏晋时代,士大夫阶层中就出现了两个最为难得的风姿:嵇康打铁与陶潜采菊。

相传,嵇康在山阳打铁,除了日常的谋生之外主要为了锻剑,以帮助镇东大将军毌丘俭对抗司马昭。虽然后来毌丘俭兵败被杀,但嵇康确实锻出不少好剑,北宋文豪苏轼就曾拥有一把。后来嵇康因好友吕安案受牵连,在洛阳被斩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百家岩锻剑之事,司马氏的重要将领之一钟会曾给司马昭吹耳边风,“康欲助毌丘俭,赖山涛不听。”指的就是这段故事。

两个老乡一台戏

说起竹林七贤与焦作的故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山涛与向秀这两个本地人。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说的是嵇康不屑于山涛举荐他入朝做官,选择与之割席绝交。山涛也因此被后世非议颇多,称他是投靠官场卖友求荣的小人。但其实山涛是有情有义之人,他不但为官清廉、勤勉政务,还不计前嫌照顾嵇康的儿子。

西晋是个穷奢极欲的社会,山涛却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自律极严。山东有个叫袁毅的县官,贪赃枉法,捞了不少钱。他跑到京城到处贿赂公卿,给山涛也送了100匹丝绸。山涛本不想要,可又知道官场的潜规则,就收下来藏在家中的阁子上。后来袁毅恶迹败露,被逮捕治罪,凡是他曾经行贿的人都被检举出来。山涛也受到调查,他从阁子里取出那些丝绸,上面积满灰尘,且印封完好如初。

当嵇康在洛阳被问斩时,把儿子嵇绍托孤于之前“绝交”的山涛,并留下了“巨源在,如不孤矣”的遗言。托孤这样重大的事情没有交给自己的兄长,也没请阮籍等人帮忙,从中不难看出嵇康对山涛的信任。嵇康死后,山涛大哭一场,然后不计前嫌收养了嵇康之子,并以慈父般的关怀悉心照料,并在日后力荐其做官。

七贤中,向秀是特别的一个,有别于阮籍等人的狂放不羁,他性格较腼腆,踏实治学,用“学术暖男”这个词形容再合适不过。

在当时,《庄子》乏人问津,要引起学术界关注得独辟蹊径,向秀为此选择给《庄子》做注,一路下来异常艰辛。他经常沉浸在《庄子》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拿出几篇至为精彩的注解。《庄子》全书内外33篇,直到西晋八年(272年)向秀去世前,还剩下《秋水》和《至乐》两篇未来得及注完。向秀花费毕生心血让世人看到《庄子》这部经典的价值所在,把“冷门”做成了热门,还催生了包括阮籍在内的一大批“庄迷”,把老庄思想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山阳山涛竹林七贤
山阳医派宗师吴鞠通
念好“四字诀”探索文明实践山阳路径
迷途的山阳
嵇康 山涛 绝交于江湖,相知于内心
寻得山阳好住家
“竹林”大哥山涛的为官之道
艺苑
竹林七贤: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绝版的竹林”之七
书画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