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深处的永济渠

2023-06-10杨晓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3年4期
关键词:白沟沁水隋炀帝

杨晓

拨开运河的风云,走进沧桑变幻的历史,我们惊奇地发现,历史对武陟情有独钟。608年,因北征高丽、巩固北方统治及南北物资运输的需要,隋炀帝开凿永济渠。永济渠的渠首就位于焦作武陟境内。

据史料记载,隋大业四年(608年)正月,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城区西南隅)”。这表明,沁河是永济渠的源头。明朝周梦旸编撰的《水部备考》中的记载也印证了这一史实:“沁水一支,自武陟小原村東北,由红荆口(今获嘉红荆嘴)经卫辉府,凡六十里,入卫河。昔隋炀帝引沁水北通涿郡,盖即此地也。”隋朝沁水的流路,在今武陟县以上大体同现流路,到武陟县后,在县城南面折向东,再转东南注入黄河。

千年运河流淌不息,连通南北,纵贯古今。开永济渠的关键工程是在沁水左岸开渠,引沁水东北流汇清水,至今浚县西入白沟。这是永济渠的南段,是当时新开凿的渠道。

白沟是曹魏旧渠,东汉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北征袁尚时“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经曹魏修治后,白沟水量增加,连同与它接连的清河,成为河北水运干线。永济渠以曹魏旧渠为基础,将渠道拓展成为大渠,至今天津与沽河汇合,这是永济渠的中段。从今天津至北京为永济渠的北段,系改造古潞河、桑干水两条自然河道的下游而成。

据记载,永济渠从开工到建成仅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全长1000多千米,可航行庞大的龙舟。它是继隋炀帝开通济渠、邗沟之后,开凿的又一重要运河,是隋朝调运河北地区(指当时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河北道)粮食的主要渠道,也是战争时期输送人员与战备物资的运输线。

隋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发兵高丽时,除亲自乘龙舟通过永济渠外,还曾“发江淮以南民夫及船,运黎阳及洛口诸仓米至涿郡,舳舻相次千余里,载兵甲及攻取之具,往还在道常数十万人”。当时,隋朝廷通过永济渠将河南几个粮仓的粮食以及兵甲、武器等运往涿郡,船只相次千余里,往返运输数十万人次,规模相当可观。

然而,永济渠“南达于河,北通涿郡”的盛景并未持续很长时间。因为沁水多沙易淤积,清水流量又有限,所以永济渠南段漕运的价值不久便大有褪色。唐朝便放弃了永济渠的南段,改借丹水、清水、淇水济漕,永济渠的起点由此也改在汲县(今卫辉)一带。北宋时,改称永济渠为御河。金朝时,御河依然在发挥航运作用。元朝开京杭运河,御河的德州至天津段,成为京杭大运河中南运河的一段。明朝时,御河的主要水源是百泉,其流经的地方又多在春秋时的卫国,所以改称卫河。

隋唐之后,虽然永济渠的渠首已经迁移至今卫辉一带,但永济渠和沁水仍然存续着一定关系。

唐朝以后,永济渠的主要水源之一丹水,是沁水最大的支流。永济渠中段的重要水源小丹河,是丹水的支流长明沟,由今博爱县经武陟、修武向东连通卫河,史称运粮河。直至清康熙年间,仍有引丹济卫的详细记载。此外,由于武陟地势高于新乡,每遇沁水决溢,洪水就会向新乡漫流,沁河的决流还可与黄河、卫河水运相衔接,进行通航。

后来,由于黄河、沁河屡屡冲淤,永济渠南段的水源持续减少,现今已很难找到它的遗迹。但是,那些沿岸的运河名城承载的许多关于永济渠的历史记忆,如同掠过水面的清风,穿越时空,生生不息,积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我们留下珍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白沟沁水隋炀帝
数字同频同播技术在白沟河(高碑店段)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沁水盆地煤层气采出水防渗处理新工艺推广
隋朝末年的“奇人”宇文化及
杜同合秘书长出席2017中国•白沟国际箱包博览会
——暨“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合作(白沟)峰会开幕式活动
白沟箱包物流公交化可行性建议及对策研究
白沟箱包物流公交化可行性建议及对策研究
李渊起义
煤层气AVO响应特征研究在沁水盆地的应用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抽油机偏磨防治分析
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层序及聚煤控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