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学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与展望

2023-06-10成润石兴慧孔凡哲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共同体中华民族意识

成润 石兴慧 孔凡哲

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二十大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中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当下育人的重要任务,需要坚实有力的课程教材做支撑。如何借助教材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动新时代教材高质量发展,提升教师的教科书评价意识和能力?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中小学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主体,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经阶段。教材是体现国家事权的重要载体,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遵循,承载着维系国家认同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价值,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支撑。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材,是引领青少年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的重要举措。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教育意蕴

確定“讲什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难点、关键点,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是将其融入教材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来,学界聚焦于此的研究浩如烟海,研究者围绕构成要素、本质内容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进行了多方面论述。从形成机理上看,研究者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通过在大脑中形成对中华民族这个客观存在的实体的主观印象,进而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情感、态度、评价和认同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它由我国各族人民的中国认知体验、中国价值信念和中国行为意愿三个要素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形成的、以我国各民族为命运共同体的自觉自知性意识,其核心内容是“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培育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落脚在增强学生的“五个认同”上。

为切实做好各级各类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加强各民族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1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在第一、第二学段,组织学生观看“中华民族全家福”图片、学唱儿歌等,使学生初步感知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大家庭,牢记自己是中国人;欣赏民族传统服饰、建筑的图片、视频等,初步感知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交融性。在第三学段,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民族是血脉相连、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关系等。在第四学段,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等。

教材是中小学校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分析中小学教材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呈现特征的基础上,各学科教师依据相关教材在教学中有机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讲好民族团结的故事,是中小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材的已有策略

如何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教材,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呢?研究者主要从中小学教材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和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有机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1.聚焦教材内容,全面考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内容

已有研究中,研究者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各学科教材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呈现载体和呈现方式。多名研究者聚焦语文教材开展了相关研究。如袁硕等认为,语文教材中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包括对“五个认同”的认知因子、情感因子、行为因子,呈现方式是课文、插图、主题活动等。王陆正等认为,语文教材中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包括体现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相关内容,呈现方式有单元导语、语文园地、古诗词诵读、口语交际、阅读链接、课后练习等。陈先云认为,语文教材中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包括关于汉字文化、古代蒙学读物、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呈现方式包括课文、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等。

在历史学科中,袁硕认为历史教材中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包括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知识;李倩认为历史教材中讲述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关系的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些内容借助地图、史料、史事等呈现,突出了少数民族对边疆开发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所做的贡献。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崔妍认为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包括“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中华儿女,守礼担当”“民族精神,价值文化”相关内容;王晓东将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划分为“本民族层面”和“国家层面”两个维度,并确定了单元主题、教学课题、教学话题、插图四个分析项目;程伟等认为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呈现方式有传统经典、人物故事、人物图片、文字描述等。

2.立足学科特色,有机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教学路径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对各个学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目标,强调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教学。现有研究中,王陆正等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角度,指出语文学科落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教学路径,认为要将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分解,并融入具体教学目标中,要注重捕捉、补充教材中表现中华文化认同的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袁硕认为,语文教师应该立足学生实际,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素养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目标;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谢欧认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概念统摄整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具体史实中建立关联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知识图谱,在情境中生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内—外”群实践,以促进学生自主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郭人豪等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学生头脑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不断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科技、时政等课程资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素材;要用心设计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渗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涵。通过数学学科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仅充分展现了数学的人文魅力,而且传达出数学并不是“价值中立、文化无涉”的学科。这为其他学科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典型范例。

三、强化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能力的建议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至今,研究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角度对其含义进行阐释,加之各级各类政府颁布的相关纲领性文件和政府领导人发表的相关讲话,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的完善。教材作为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增进国家认同和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提供了保障。然而,除语文、数学、历史三个学科的统编版教材外,部分学科教材缺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入,教師不清楚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增强政治素养,提升文本阅读能力

这里的文本阅读能力不仅仅指教材文本阅读的能力,还包括对政策文本的解读能力。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有义务培育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四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的学习,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打下基础,让学生自觉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命运之中;另一方面要提升文本阅读能力,注重把理论话语转化成教学话语、把文件内容转化成教学内容,充分挖掘、积极开发有利于树立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资源,抓住与学生课堂互动的契机进行教育,从而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2.立足学情,基于认知规律确立教育目标

立足学情既包括微观层面的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包含宏观层面的学生受教育的环境。中小学生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知、情、意三种心理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师在设计、实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基于教材内容,整合可利用的资源,设定明确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及各目标的实现路径。此外,我国疆域辽阔,有的学生居住于少数民族地区、多民族杂居地区,有的学生居住于城市中以汉族为主的地区等。地区间文化差异大,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学生对民族关系的认知和体验不同。教师在推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时,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相关课程资源,并根据各地的现实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3.按照学科特点,有侧重地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统编版语文、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历史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彰显“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主要载体。这三门学科的教材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其他学科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作用。如数学教材通过对勾股定理、圆周率、杨辉三角等的介绍,向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从算盘到“天河一号”计算机的发展等反映我国科技飞速发展的案例,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数学教材中的这些素材都是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好素材。又如,在化学教材中展示我国古代蜡染褶裙、浇筑青铜奔马、烧制陶器等高超的制作工艺;在艺术教材中展示剪纸、泥塑、中国画、书法等我国古代艺术领域的丰硕成果;在地理教材中展现祖国山河的壮美;等等。这些素材都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各学科教师都应依据学科特色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并各有侧重地在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作者单位:成润、石兴慧、孔凡哲,湖北民族教育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成润,湖北民族大学)

(本文系国家民委2021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民族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ZL21006)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华民族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