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背景下泉州鞋服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3-06-09江航张喜洁林必越

商场现代化 2023年2期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双循环高质量发展

江航?张喜洁 林必越

摘 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变化而做出的战略决策,对推动鞋服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了泉州地区鞋服产业集群的发展脉络,分析鞋服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尚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新发展阶段下鞋服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要致力于打造产业循环体系,挖掘协同创新动力源,同时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技术人才平台,加大金融支持,推动鞋服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

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鞋服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引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作为国内民营企业发源地的泉州,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进步,2020年跻身国内万亿GDP俱乐部,形成了具有极强核心竞争力的鞋服产业集群。但是,泉州鞋服产业集群多年来的外向型经济拉动在此次新冠疫情下显露出其局限性。行业内多数企业依旧处于“微笑曲线”的中低端,恶性竞争严重,盈利模式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同质化问题严重。整个鞋服产业经济缺乏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还远未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基于此,本文以福建泉州鞋服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泉州鞋服产业集群目前的发展情况,探究其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如何步上国内外市场并重且以国内市场拉动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而实现鞋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泉州鞋服产业集群推向世界,打造国内具有国际性竞争实力的鞋服产业集群。

一、文献综述

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即国内经济循环(内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外循环)。国内经济循环指我国改变激励出口的政策导向,把满足国内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内需潜力。国际经济循环指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国内经济供给质量,挖掘消费潜力,使得国外产业更加依赖中国供应链和产业链,更加依赖中国的巨大消费市场。

“双循环”概念提出后,国内也掀起了“双循环”的研究热潮。王维平等(2020)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經济学总体性视域,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了总体性释读。伍山林(2020)分析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内涵,指出我国经济在扩大战略回旋空间和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上仍面临巨大挑战。汪发元(2021)认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并提出了构建过程中需要明确的诸多关键议题,以此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路径。汪玉凯等(2021)从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出发,提出在新发展格局下要优化政府内部管理理念与制度,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从而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杨盼盼等(2021)通过对比中美日欧的国内国外循环指标,指出可以借鉴美日欧类似“双循环”模式的经验,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的痛点和堵点。

从目前有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研究来看,多处在宏观层面对“双循环”价值构建的分析上,而将研究视角落于中微观的具体产业高质量发展上的论述较少,并且研究多集中于探讨产业如何贯彻“双循环”理念。对于具体如何做,以及“双循环”对于产业具体现实的指导意义方面的研究尚不足,而这一层面的探讨显然是产业贯彻落实“双循环”理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2.产业集群与高质量发展

波特最早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由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21世纪初始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在国内盛行开来。一部分学者专注于研究产业集群的内部因素,强调从集群内部进行改造,进而挖掘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魏江等(2003、2004)从企业家精神的外部经济、集群创新学习、技术协同学习等方面研究了中国集群,特别是中小企业集群内部各种外部效应问题。汤临佳(2012)等通过设计大企业集中度等五类指标度量集群结构指数剖析集群升级的路径。胡蓓等(2009)将研究视角聚焦在产业集群的人才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上,研究了产业集群内部的人才集聚拥挤效应对集群发展的不利影响。另一部分学者则是研究产业集群与外部合作者的互动上探讨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张群(2017)和张燕(2017)探索了高校与集群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新策略。阮建青(2014)等分析了政府在集群演化中所担当的角色。

自党的十九大将高质量发展理念提出后,国内产业集群的研究逐渐与高质量发展理念相结合。周阳敏等(2019)在梳理国家自创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状况与高质量创新特征的基础上,明晰了基于价值链、产业链、知识链的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路径。蒋金法(2021)分析了新时代下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在研究了区域产业集群的基础上,研究视角逐渐落到更为具体的行业上,黄利春等(2021)研究认为制造业产业集群质量全面提升以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全面升级,是助力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王晨曦(2021)搭建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体系,分析了发展中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优化途径。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论述多集中于较为宏观的视角,中微观的产业集群的研究则较少,而在这方面研究的缺乏势必会导致高质量发展理念在中微观层面实施时由于缺乏具体的指导思想而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本文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探析鞋服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填补“双循环”发展格局研究在中微观领域研究的不足,同时补充高质量发展在中微观领域的研究。

二、泉州鞋服产业集群“双循环”发展现状

1.泉州鞋服产业集群发展历程

泉州鞋服产业集群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见下表):

2.泉州鞋服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泉州鞋服产业集群发展至今已经具有较完整的产业链、较全面的产业布局,产业集群化、规模化显著,行业市场和技术较为成熟。

(1) 产业链较完整、产业布局齐全。截至2020年,全市鞋服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067家,产值接近6000亿元①,在面料纺织、成衣制造等方面形成了一条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到品牌营销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布局上,已形成以晋江市为主的旅游鞋、运动鞋生产基地。另外,泉州还形成了以石狮市为中心的真皮休闲鞋生产基地。

(2) 产业集群化、规模化。拥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鞋服生产基地,一批以县域经济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制鞋业形成以石狮市为中心的真皮休闲鞋生产基地;以晋江市和泉州开发区为主的旅游鞋、运动鞋生产基地;以南安市为主的童鞋生产基地;以泉州台商投资区为主的鞋底、鞋材生产基地;以晋江市安海镇、安东开发区为主的真皮制造基地。

(3) 行业市场和技术较为成熟。泉州纺织服装业现有企业2000多家,年产值超过1500亿元,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购销关系,是国内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主要集散地。制鞋业有企业3000多家,年产值也接近1500亿元②。同时泉州诸多鞋服企业拥有国内外行业领先的制造技术,诸如国内领先的制鞋科技,国际先进水平的面料制造加工技术等。

3.泉州鞋服产业集群“双循环”发展概况

图1数据显示,泉州出口值与GDP总量的比值在2011年至2015年间相对平稳,2016年、2017年两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近两年出口量有所回升,出口占比有所提高。数据上未显示出对内循环的侧重,甚至还有小幅度的下降,证明泉州“双循环”发展战略还处于起步阶段。泉州鞋服产业集群与泉州整体的趋势类似,近些年的出口额小幅上升,由此可见泉州还处于对战略的解读与分解阶段。据泉州制定的“十四五”规划显示,泉州正在积极融入到“双循环”新发展战略中,在鞋服产业集群方面,也有相对应的举措,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内循环具备良好基础

一是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支持民生产业开启“新国货运动”。打造有颜值、有故事、有品质、有硬核科技的产品,提升“泉州造”的市场话语权。二是创新在线消费新模式推动鞋服产业集群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社交化转型升级,构筑“线下孵化+供应链+线上平台”立体化营销体系。

(2) 外循环发展较为成熟

一是打造推动双循环经贸合作新平台。推动各类试点平台提质扩容,充分发挥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晋江陆地港等平台作用。二是推动更高水平“引进来”。促进高水平利用外资,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技术、先进生产力转移,重点吸引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和细分市场领先企业。三是支持合适产能“走出去”。支持鞋服民营企业在海外开展品牌并购、重组、股权置换、境外上市、品牌推广和高新技术合作,打造更多民族品牌和国际品牌③。

泉州鞋服产业集群已经积极制定了融入“双循环”战略的具体举措,但目前泉州鞋服产业集群还存在诸多阻碍发展的现实问题,这也将直接影响“双循环”战略的实施效果。文章下一个部分将具体分析泉州鞋服产业集群存在的发展问题。

三、“双循环”下泉州鞋服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问题探讨

1.技术研发有待提升

泉州鞋服產业集群虽然已经具有可观的规模,但是在鞋服核心技术上依旧存有短板。一是研发投入不足。研发投入方面(图2),除安踏外研发投入都稳定在2亿元人民币左右,而耐克每年研发投入费用在30亿美元左右。研发费用占比方面(图3),均低于5%,而耐克与阿迪达斯均在10%以上。二是研发专业化程度不高。泉州的鞋服企业是产销结合的,多数企业曾是国际鞋服品牌的代工企业,新产品开发上远不及国际品牌,这导致鞋服高端市场都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只能在中低端市场进行布局。三是研发模式较为单一。泉州鞋服企业多为自主研发,相关调查显示,除安踏有少数的外部合作数量外,其他鞋服企业合作数几乎为0。

2.产品设计缺乏创新力

扩大内需是“双循环”战略的基本点,而扩大国内鞋服内需的基本点则是鞋服产品,产品设计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泉州鞋服企业在产品设计上依旧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科技要素注入不足。泉州鞋服企业较少拥有自主研发的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核心科技,这也使泉州鞋类品牌一直难以争夺高端市场。二是时尚要素导入不足。赋予产品科技是产品设计的第一步,但光有科技感是不足以吸引消费者的,泉州鞋服企业需要更具有潮流引领的产品抓住消费者的心。三是社会与自然要素影响不够。在日益注重品牌社会责任承担的今天,一个品牌产品的社会与自然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泉州鞋服品牌近些年也逐渐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开始着手进行产品设计与环保的结合,但还处于起步阶段。

3.品牌地位不强

知名度高的品牌才能拥有国内国际话语权,抢占更多的是市场份额。而泉州鞋服品牌虽在国内名气颇佳,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却并不高。一是品牌载体有待提升。泉州鞋服品牌代言人多为国内年轻一代的流量明星,难以打开国际市场,因此与国际明星的合作代言应是急需考虑的方向。二是品牌联名运用较少。品牌联名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利用双方的品牌效应,将原本不相干的两个消费者群体建立联系,达到一种“1+1>2”的宣传效果。

4.人才吸引力较弱

2020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泉州仅位于48位,泉州鞋服产业主要竞争对手杭州、广州,分别位列第2位与第5位④,如此巨大的差距也说明了泉州人才吸引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政策吸引力上的不足。泉州主要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但基础人员素质的不足,势必会影响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泉州的鞋服企业若想取得突破性的成功,必须提高产业整体人员的素质。

四、基于“双循环”的泉州鞋服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路径对策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对于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时刻以内循环为主,以扩大内需为基点。二是要坚持开放合作的双循环,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根据这两方面的要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具体分析泉州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1.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研发效率

扩大内需要求深化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变革,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变革则是要从产业结构入手,因此“双循环”下泉州鞋服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就是要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在于产业模式的创新,使生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建立循环产业体系。循环产业体系是一种新型的产业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工业模式,是依据产品全生命周期建立的要素组合,其短流程的闭环体系能够很好解决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

产业循环体系建立的关键在于产业融合。泉州鞋服产业的融合应从产业内部开始,鼓励高同质化的中小企业进行合并,以避免恶性竞争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限制落后产能产品的生产,引导企业把过剩产能、低附加值的加工生产环节转移出去,把价值链高端环节,如总部、研发、高端制造、贸易、结算、税收留在泉州,培养新的明星企业,优化泉州鞋服产业集群的整体供给水平。

2.加强协同创新打造核心产品

泉州鞋服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下一步则是要寻找强有力的动力源,使整个产业循环高效并逐渐提升循环的阶段,循环阶段的提升也要求集群的目标从提升整体鞋服产品质量转变为打造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同创新则是整个产业循环升级的动力源。协同创新包括基于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与集群间的协同创新。

一是基于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核心在于产业链从前端到后端的每个企业之间都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创新效能,并且每个企业相互之间可以默契合作,信息互通,使整个产业链高效运转。这种产业链体系下的协同创新可以满足产业链中诸多企业的发展需要,提升整体创新水平,注入更多创新要素。二是集群间的协同创新。集群间的协同创新属于集群外部合作的创新,其有利于打破行业界限,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品牌地位。

3.发挥政府作用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协同创新的持续推进,可以真正使泉州鞋服产业集群内部的循环高效运转起来,而泉州鞋服产业集群的外部循环则是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尤其是泉州鞋服产业集群研发资金不足问题以及人才吸引力不足问题,都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1) 改善营商环境

全面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以企业的经营发展快速高效为中心,从制度、服务、法制上推进营商环境的整体改造。一是高效服务市场主体。推进审批改革进度,提升服务效率,打造多元共治共赢的市场环境。二是审批服务便利化。推行一站式服务,提供标准化程度更高的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三是全面提升法治保障水平。放宽企业进入市场的要求,并清除隐形的准入壁垒,落实“非禁即入”。四是打造良好的市场开放环境。建立健全各级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受理机制,保障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标准化工作和政府采购。

(2) 技术和人才平台建设

一是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引导大型企业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行业专家,搭建新型创新平台。成立市科技创新中心,搭建多方共用,互联互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二是人才引培平台建设。建设宣传咨询平台,积极宣传招才引智新政策、新思路,促使人才服务更加全面、便捷、高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開展高校招聘活动、专场招聘服务活动。三是人才的高效使用上。加快推进人才创业园建设,引进人才科技项目,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给人才提供便利的创新环境,给予足够的资金与平台支持。建设离岸研发平台,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采取项目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外地高层次专家人才的创新资源,实现研发在外、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的新模式。

(3) 金融有效支持

推进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深化政银企合作,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一是提升金融服务。改善面向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二是集聚金融资源。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制上市,支持金融平台做大做强。三是扩大金融开放。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积极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和平台在泉设立区域总部。四是强化金融监管。健全金融工作议事协调和应急处置机制,落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和金融管理部门监管责任。

综上所述,产业升级解决了泉州鞋服产业集群的结构问题,搭建了循环产业体系,提升了集群的研发效率,解决了鞋服产业集群的研发不足问题。协同创新方式成为了产业集群高效循环的动力源,开拓了各类产品要素流入的渠道,提供了品牌形象提升的路径,解决了鞋服产业集群的产品与品牌问题。产业升级与协同创新的结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内循环高质量发展路径。政府作用的发挥,创造了产业外循环发展的条件,搭建了由产业内循环走向产业外循环的路径,人才平台的建设也解决了集群人才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三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可以使泉州鞋服产业集群内外循环联动,形成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立足于泉州鞋服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特征,对制约鞋服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探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鞋服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第一,对泉州鞋服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与“双循环”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泉州鞋服产业集群发展至今,已经具有较完整的产业链、较全面的产业布局、产业集群化、规模化显著、行业市场和技术较为成熟,并且已经开始积极响应国家“双循环”战略。

第二,“双循环”背景下,泉州鞋服产业集群在提升内循环,扩大内需,助力外循环,搭建电商平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整体的鞋服产业集群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品牌地位和人才引进方面依旧存在诸多限制因素。

第三,实现“双循环”背景下鞋服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是第一步,协同创新是内循环的动力源,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了产业内循环的发展路径。政府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搭建人才和技术平台,以及提供金融支持的方式为产业外部循环创造了条件。三者的有机结合使产业内外循环高效联动,形成了一条泉州鞋服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注释:

数据来源:泉州市2021年统计年鉴。

数据来源:晋江市人民政府。

资料来源: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资料来源:智联招聘,泽平宏观。

参考文献:

[1]李碧珍,陈若芳,王珍珍,杨少雄.福建体育用品服务型制造的驱动因素及创新模式研究——以安踏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8(01):46-56+169.

[2]黄群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刻内涵、时代背景与形成建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1):9-16.

[3]王维平,陈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释读——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体性视域[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01):36-43.

[4]伍山林.“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涵义[J].求索,2020(06):90-99.

[5]汪发元.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议题与路径选择[J].改革,2021(07):64-74.

[6]汪玉凯,袁启华.新发展格局下如何优化政府组织结构降低行政成本[J].国家治理,2021(Z1):40-45.

[7]杨盼盼,崔晓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开放导报,2021(01):51-60.

[8]魏江,陈志辉,张波.企业集群中企业家精神的外部经济性考察[J].科研管理,2004(02):20-25.

[9]魏江,刘晓,陈志辉.中小企业集群学习环境优化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06):7-9.

[10]魏江,夏雪玲.产业集群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功能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2):7-9.

[11]魏江,申军.产业集群学习模式和演进路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02):44-48.

[12]魏江,魏勇.产业集群学习机制多层解析[J].中国软科学,2004(01):121-125+136.

[13]魏江.创新系统演进和集群创新系统构建[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01):48-54+111.

[14]汤临佳,池仁勇.产业集群结构、适应能力与升级路径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01):1-9.

[15]胡蓓,周均旭,翁清雄.高科技产业集群特性对人才吸引力的影响——基于武汉光谷、北京中关村等产业集群的实证[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01):51-57+78.

[16]胡蓓,朱朴义.产业集群人才集聚拥挤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9):130-134.

[17]张群.论产业集群化政策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9):153-155.

[18]张燕.产业集群背景下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2):130-133.

[19]阮建青,石琦,张晓波.产业集群动态演化规律与地方政府政策[J].管理世界,2014(12):79-91.

[20]周阳敏,桑乾坤.国家自创区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模式与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02):59-65.

[21]蒋金法.新时代推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目标、挑战和路径研究[J].企业经济,2021,40(09):5-11+2.

[22]黄利春,梁琦.基于质量变革视角的产业集群升级路徑研究——以顺德世界级家电产业集群为例[J].产经评论,2021,12(01):104-114.

[23]王晨曦.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体系重塑及系统评价[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1,37(03):71-82.

[24]赵蓓,林必越.产业集群价值链构建研究——以泉州鞋服产业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4(05):73-75+115.

作者简介:江航(1984.07- ),男,汉族,福建厦门人,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国际投资、多准则决策、区域经济学;张喜洁(1997.01- ),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通讯作者:林必越(1970.04- ),男,汉族,福建莆田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硕导,副院长,研究方向:战略与创新创业管理、产业集群、商务管理

猜你喜欢

新发展格局双循环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