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
2023-06-09骆倩文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信息科技学科作业如何做到减负增效,是广大教师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信息科技学科的特点,本文以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为例,对“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作业设计与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双减”;初中信息科技;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简介:骆倩文(1984—),女,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提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的要求,鼓励教师设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1]。本文就“双减”背景下如何发挥作业育人效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信息科技学科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现状
第一,鉴于学科的特殊性,考虑到学生家庭的设备情况和家长对学生电子设备的监控管理,信息科技学科的作业通常都在课堂上完成,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性的作业较少,作业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课堂上机操作练习,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软件操作练习和打字练习。
(2)利用特定的课堂辅助系统进行选择题抢答练习或课后小测,通过反复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的记忆。
第二,通常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安排为一周一课时,加上很少有课后家庭作业,因此学生缺少课后知识巩固环节,较容易遗忘课程内容。同时,学生很少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存在理论与现实脱节的现象。
第三,课堂作业完成率难保障。部分信息科技教师将课堂小测练习或选择题抢答练习作为教学评价与反馈的途径,但针对此途径的课堂监管较难,加上部分学生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导致其难以真实反映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二、基于信息科技新课标,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其主要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部分构成。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是新课标在教学中的实践体现,因此,教师要基于信息科技新课程标准,围绕“双减”政策的要求,根据信息科技学科的特点,丰富作业的类型,融合实践性、生活性、创新性、合作性,提升作业综合育人效能[2]。
(一)紧扣学科课标,设计分层次作业
如何发挥作业育人的效能呢?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作业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而不是满满的挫败感。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分层,设计的作业在切合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因人而异[3]。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将课堂作业分为三个层次的任务:基础任务、升级任务、拓展任务。对于基础任务,要求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对于升级任务,要求中上水平的学生努力完成;而对于拓展任务,则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尝试完成。
案例1:分层次作业
【教学内容】广州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程序设计初步”第5节“Python库”。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Python库。海龟库是本章节比较有趣的一部分,学生要初步学会使用海龟库。
【作业内容】
(1)补充程序,画出基础版正方形图案。
(2)参考书本第75页,利用海龟库的常见函数,添加代码,画出升级版正方形。
(3)根据画正方形的经验,编写程序,尝试画六边形、五角星或更多有趣的图形。
【设计目的】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其可以在画完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根据海龟库的指令,自主编写程序,画出更多有趣的图案,经历一个创造、创新的学习过程;对于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其可以在微课或学案的指导下,尝试修改代码,画出不同的花样,在尝试中理解代码的含义,同时体验编程成功的愉悦。
(二)立足生活情境,理论结合实践
新课标提出,教学要基于真实情境,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数字化设备获取资源,使其能结合课堂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将生活问题融入作业,引导学生发现问題、分析问题,并利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做到学用结合,从而实现信息科技教学生活化,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案例2:生活情境化作业
【教学内容】广州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章“网络基础及应用”第3节“网上收集信息”。
【学习目标】知道常用的搜索引擎,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资料,会下载和保存搜到的各种资料。
【作业内容】设计“五一全家游”活动的旅游方案。根据个人家庭情况确定旅游目的地,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包括出行方式、出行天气、目的地旅游特色等信息,制订最合适、最经济实惠的旅行方案。
【设计目的】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必不可少的技能。信息时代离不开网络,学生对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学生在完成旅游方案的过程中,能了解百度搜索、旅游网站搜索等搜索方式,学会利用搜索技巧提高搜索效率;经过多次的“复制—粘贴”操作,熟练掌握复制文案的操作方法;学会下载网络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将课堂上学习的信息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受到信息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三)小组合作探究,促进个性发展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小组合作学习是新时代教学中教师重点探究的课题。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知识储备及性格皆不相同,因此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沟通交流能力。
案例3:小组合作式作业
【教学内容】广州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三章“制作多媒体作品”第1节“认识多媒体”与第6节“多媒体作品的集成”。
【学习目标】
(1)确定多媒体作品的主题,能简单画出多媒体作品的框架图。
(2)掌握多媒体作品制作的一般流程,学会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
【作业内容】自主选择学习同伴,组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研究确定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并根据选题完成多媒体作品的素材框架图。
【设计目的】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与特长不同,通过设计小组合作作业,让学生自主分配学习任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组同伴相互协作、互相学习,能实现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小组讨论环节能让学生学会倾听同学的意见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在进行作品展示时,学生能在倾听其他小组作品演讲的时候,找出双方的优缺点,并进行自我修改与完善。经过一系列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可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四)融合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信息科技课程的作业很少“走出去”,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教师融合地方特色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计探究性的作业,让学习从课本延伸到课外,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案例4:融入特色文化的作业
【教学内容】广州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三章“制作多媒体作品”。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主题及规划框架,了解各种多媒体元素的特点。
(2)能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多媒体元素的采集与编辑,并能够使用WPS演示文稿集成一个多媒体作品。
【作业内容】使用WPS演示文稿,设计制作以“广府文化”为主题的多媒体作品。
【设计目的】本节的重难点内容是WPS演示文稿的操作,虽然教师可以依据结业考的考点设置不同的操作任务,让学生通过模仿操作、反复练习来达成学习目标,但这个学习过程机械而无趣。而以上作业能将本章各节知识点通过“广府文化”这个主题任务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项目式的学习方案。在完成这一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要运用之前学过的内容,到网上搜集有关广府文化的图文资料并做好保存,同时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巩固已学知识。学生在完成此作业时还要运用图像处理、音频录制与剪辑、视频剪辑与合成等知识,对自己收集或拍摄的图片进行处理,不再是单纯的模仿练习,而是以兴奋、快乐的学习状态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多媒体作品,学习效率更高。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将信息科技知识延伸到课外,感受家乡特色文化,能形成爱家爱国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
(五)跨学科融合,培养核心素养
跨学科融合强调让学生利用多学科相互关联的知识解决问题,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案例5:学科融合式作业
【教学内容】广州教研院《人工智能》七年级上册第5节“机器诗人”。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机器诗人生成近体诗的方法,并通过编程了解其基本原理。
(2)熟悉源码编辑器的使用,并能完成机器诗人的程序编写与修改。
【作业内容】利用图形化编程工具编写能创作出近体诗的小程序并测试、运行。
【设计目的】让学生结合近体诗的知识(属于语文学科知识),寻找程序修改的方向和思路,完成作诗程序的编写学习。通过完成此作业,学生能逐步了解机器诗人作诗的流程和原理。在编程的过程中,学生以自然语言和流程图的方式描述算法,理解程序运行过程,可发展自身的计算思维。在程序编辑的过程中,学生能加深对近体诗特点的认识,通过编程软件生成符合近体诗押韵特点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使语文学科与人工智能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体验到人工智能技术给生活与学习带来的惊喜与便利。
三、完善作业评价方案,发挥作业育人最大效能
评价的方式与标准是促进作业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作业的本质是训练,是知识学习与内化的过程,不是考试,因此教师不能将作业完成的最终效果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评价标准。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信息科技学科学习质量评价基于核心素养达成度开展,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资源的丰富具有指导意义。
1.过程性评价
在學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记录过程性成果,通过作业的反馈,适当调整作业的方案与实施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成果性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老师点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评价方式,对作业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应指引和鼓励学生修正自己的作业,肯定学生的努力成果,促进优秀作业成果的形成,巩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3.综合性评价
教师可将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相结合,完成学期末综合性评价;将学科考试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形成学生阶段学习成效记录。
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有效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能让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思考、成长,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随着新课标的发布与实施,信息科技作为紧跟信息社会发展步伐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还要落实作业方面的减负增效,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方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1-11-28].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肖庆顺.“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作业设计与管理[J].天津教育,2021(31):16-18.
方晓波.“双减”政策背景下广州市优化作业设计基本思路与实施路径[J].教育导刊,202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