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蒙古族书画家松年艺术成就探析
2023-06-09苏力为
摘要:蒙古族书画家松年是晚清齐鲁书画家的重要代表之一。本文通过探析其书画艺术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望能够对有志于研究松年本人及其艺术成就的书画爱好者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松年;书画艺术;基本特征;表现手法
一、松年简介
松年(1837—1906),姓鄂觉特氏,字小梦,号颐园,蒙古镶蓝旗人,是清代晚期活跃于齐鲁大地的著名书画家。其幼年读书,在青年时正式拜知名画家如山(字冠九,满族)为师,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国绘画的理论和技法。清光绪十四年(1888),松年由笔帖式特补单县知县,他性不媚俗,虽为官,却整日浸淫于书画之中;晚年流寓济南,以写字作画自娱,并创办“枕流画社”。
松年的代表作有《颐园论画》《清画家诗史》《八旗画录》《榆园画志》等,其中,《颐园论画》内容丰富、语言精练,对中国画笔墨的运用和技巧进行了精湛的论述,如“天地之大,万物挺生,山川起伏,草木繁兴,此中万象缤纷,皆劳造化一番布置。世间妙景,纯任自然……余若殚学力,极虑专精,悟得只有三等妙诀:一曰用笔,一曰运墨,一曰用水。再加以善辨纸性,润燥合宜,足以尽画学之蕴。更能才华颖悟,随处留心,真境多观,涵泳胸次”“天地以气造物,无心而成形体,人之作画亦如天地以气造物,人则由学力而来,非到纯粹以精,不能如造物之无心而成形体也。以笔墨运气力,以气力驱笔墨,以笔墨生精彩。曾见文登石,每有天生画本,无奇不备,是天地临摹人之画稿耶?抑天地教人以学画耶?细思此理莫之能解,可见人之巧即天之巧也”等相关论述,至今仍影响深远。
松年习惯于用“元书纸”作画写字,它是竹纸的一种,古称“赤亭纸”,又名“谢公笺”,是产于浙江富阳的传统手工艺品,具有洁白柔韧、微含竹子清香、落水易溶、着墨不渗、久藏不蛀、不变色等特点。“元书纸”经松年之手在齐鲁大地广为流传,用其作画在济南也曾一度成为风气,在当地博物馆中如今还可见到相关文物。
松年的书法艺术也有独特之处,他通常使用鸡毫笔进行书写,其书作可谓柔中见刚、刚柔相济、遒劲有力。《奉直同乡齿录》中收录了松年的书法创作自论,云:“故运笔善书者能用八面,晚近已不多见,吾书运之只能用到六面,已不逮古人矣。”其运笔八面出锋,所作自能灵活多变,可见运笔之奥秘在此。松年书法宗颜真卿,得其神髓。山东的大明湖历下亭上,便有他的书法刻石。
2021年5月18日至6月8日,由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联合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博物馆联盟、济南市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松鹤延年说颐园——济南市博物馆藏松年书画特展”在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成功举办。展览共展出松年画作50余幅,辅之以松年画论为拓展。画幅形式主要有立轴、条屏、扇面等,题材包括山水、人物、花鸟,其中不乏《兰竹石图轴》《荷花翠鸟图轴》《柳禽图轴》等名作,这也是松年作品为数不多的一次集中展出,充分展示了松年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松年书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松年的书画创作“师古而不泥古”,在学习历代名家的基础上努力探索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他不囿于古、不泥于今,任情随笔,尤精于水墨,秀润可爱,自成一家,所绘浑厚华滋、意度俱足。
松年特別重视创作过程中“心”的主导作用,他认为“心”是创作的本源,艺术家在创作时要有“心”才能画出生动的作品。在他看来,“心”是由人的主观思想意识主导的,只有心存万物,作品才能存万物,才能拥有对世界的主观认识和客观感知,才能赋予作品以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才能让人久久沉浸其中。另外,松年作品中所体现的儒家伦理道德,亦是“心”的体现。在他看来,如果艺术家能够处理好“心”这门课题,那么他的创作将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松年强调创作的真实性,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不为外部客观因素所影响。他的作品中大多是由写生而来,是根据他亲身经历的事物并且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后创作而成的。他外出时常常会携带纸笔,以备不时之需。因此,他的作品看起来十分生动自然,且有活力。
松年擅长花鸟画,尤以兰、竹独具风格,笔触长短和谐、穿插自如,疏密、繁简关系错落有致。他的笔法变化莫测、随意潇洒、大气豪放,往往寥寥数笔就能把所要描绘的对象之神韵表现得栩栩如生,给人以一种清新自然的感受。
三、松年书画艺术的表现手法
通常来说,艺术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体现出作者的所思所想,以情入景、融情融景。艺术创作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抒情、烘托、象征、对比、夸张、拟人、渲染、描写、反衬等,不同的艺术家在创作时会各有侧重。笔者在此通过四幅书画作品来分析松年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山水图
图1、图2均为松年较为常见的山水创作,画面水墨淋漓、意趣盎然,用笔虚实相间,画法秀中带劲、雅中带实,既见虚映之姿,又生壮阔深邃之感。画中多以淡墨勾出山体的轮廓,后用干笔画出山石的结构,再进行皴擦点染。
在图1中,画家由近及远、从下到上,通过点染的手法使树叶虚化,辅之清晰挺拔的树干,从而形成视觉上的对比,表现出深邃幽远的意境。“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同样蕴含着画家的人生态度,“虚实”源自道家“有无相生”“虚实相间”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其中“虚实”可以解释为原为实、隐为虚,景为实、情为虚,境为实、意为虚等,这种由实景而引发虚景的无限遐想,能够更好地呈现出画家所要表达的意境。松年注重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笔墨意趣,努力呈现文人画之境界。画面近景中,大树立于石坡之上,挺拔而耸峙,农舍门扇洞开,寂寥无人,衬托出山林的幽静与深邃。房屋线条清晰挺立,与后面的群山形成对比。不同的山用不同的墨色进行点染,使得其与近景的树木既有区别又有变化,更使画面层次丰富中见主次分明、繁简得当。一条山路贴着山向远方延伸,周围白云一片,犹如进入仙境一般,恬淡自然,使人心生贴近大自然的向往,联想到登山临水的雅兴。
在图2中,寂静的河水旁边有两棵树对立相望,微风拂过水草。远处山窝松岩树茂,云淡风轻,隐现出的朵朵白云,压着山峰、藏着树木,朦胧可见,神秘中透着缥缈。山顶和远山用深色渲染,与朵朵白云形成强烈的反差,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虚实相间、静谧古穆的气息。
(二)花鸟图
图3的《花鸟图轴》,采用的是工写结合的创作手法,构图别致讲究。一根树枝贯通两头,用笔流畅直率、设色柔美淡雅。上方枝叶呈纵横开张之势,下面枝桠纵横勾出,用淡粉曙红烘染若隐若现的点点花朵,含苞欲放,娇而不艳。羞答答的花蕊藏在片片绿叶之下,鸟儿正在全神贯注地凝望着,爪子紧握树干,头使劲转向近处,像是察觉到了美丽的风景,它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鸟翅及尾部着浅绿色,头顶部着淡花青色,嘴爪用橘红色点染,身上羽毛深浅有致、生动自然、栩栩如生。其上树叶色墨交融,淡墨勾出叶脉,下方树叶的叶脉向背清晰。由此可以联想到古人也是十分注重寫生以及对于景物的体悟观察的,否则那栩栩如生、繁复重叠的花瓣和生动灵活的鸟儿,怎么会画得如此传神。花与鸟互相衬托,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向往和追求。
(三)书法
图4为松年于清光绪六年(1880)所作的行书轴,内容取自李白的诗作《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纵观整幅书法,笔画清晰美观,运笔有力柔和,曲直相间、灵动平和,同时表达出作者力求内心的平静与安详的情绪。
四、结语
松年作为清代书画家代表,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他的作品灵动真实,体现出他对待创作真实客观、一丝不苟的风格,从“心”出发,使“真”与“美”深深嵌入作品之中,表达出其本人当时的心境和情绪,进而有助于他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了解松年的生平和作品,分析其书画艺术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有助于我们入景入情,进一步深刻体会艺术家的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1]崔玉英,崔胜利.晚清山东画家松年[J].收藏家,2001(05):45-48.
[2]荆建设.清代蒙古族画家松年《颐园论画》绘画思想研究与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1(11):45-47.
[3]荆建设.清代蒙古族画家松年花鸟画的绘画思想[J].齐鲁艺苑,2014(05):68-70.
[4]魏敬群.流寓历下的蒙古族画家松年[J].春秋,2018(02):45-47.
作者简介:
苏力为(1987—),女,汉族,山东菏泽人。本科学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书画艺术、馆藏文物的管理与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