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2023-06-08葛晓敏
摘 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园开展活动的基本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到,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教师立足幼儿园游戏活动,必须注意游戏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文章对此展开研究,并结合实例,针对生成资源、班级资源、家长资源、乡土资源的多样化整合阐述观点。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资源;整合与利用
作者简介:葛晓敏(1994—),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长江路幼儿园。
一、前言
游戏教育法在幼儿园教育领域由来已久。“精力过剩论”代表学者斯宾塞认为:“机体内过多精力需要释放是游戏活动的成因。”而与之相对的“松弛说”代表学者扎拉鲁斯则认为:“游戏非宣泄之作用,而是機体舒缓、松弛情绪,恢复精力的独特方式。”两种理论虽在定位游戏的作用方面有所分歧,但均充分肯定了游戏教育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作用。因此,幼儿教师需有效整合幼儿园游戏资源并加以灵活运用,最大限度提高游戏教育效果,使幼儿获得优质游戏教育体验。
二、整合多样化游戏资源以达成教育目的
(一)利用生成资源激情节过程之趣
生成性资源在幼儿教育中可简要理解为“幼儿教师以及幼儿本身的互动行为所产生的游戏资源”。一次即兴的趣味表演,一场精彩的互动发言,一个游戏中的突发插曲,都是可深度挖掘的生成性资源。此类资源的形成过程是动态、随机的,难以预设或引导生成;同时,它也是能动、富有生命力的,能为幼儿带来更贴合感官、情绪、认知的游戏体验。要想催发生成资源,轻松、舒适的游戏氛围是关键。幼儿教师首先需在游戏氛围、活动情节上多下功夫,创设自由度高、规则性适中的游戏活动,在确保游戏教学效果的基础上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选择、探索、表达权利,使幼儿能在游戏框架的基础上融入情感和创意,为游戏资源的萌生创造先决性条件[1]。
以“营救小羊”游戏活动为例,本次活动旨在深化幼儿对常见小动物的特征认识,幼儿教师在游戏情境中为幼儿创设自主选择、探索、表达机会,促使幼儿在互动交流中生成游戏资源,围绕游戏话题积极讨论,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准备】白幕、小动物剪影图片、动物面具、圆形地毯、小羊玩偶等。
【游戏过程】
环节一:看剪影,猜动物
幼儿教师展示动物剪影图片,请幼儿大胆猜测动物名称,并结合动物特征说一说猜测的依据。若幼儿表述清晰,幼儿教师则奖励其与图片相对应的小动物面具。如在观察青蛙剪影时,幼儿猜测正确,并结合“四个手掌有璞、身上光溜溜的”等特征提出个人看法。幼儿教师对幼儿表示肯定,并奖励幼儿一个青蛙面具。
环节二:想办法,救小羊
在所有幼儿均获得动物面具后,幼儿教师引导幼儿手搭肩玩“开火车”游戏。幼儿教师播放儿歌《动物运动会》,做排头带领幼儿“开火车”。在唱到“大灰狼来了!”的时候,幼儿教师发出“大灰狼来了!头上长角的小动物蹲下啦!”“四脚着地的小动物蹲下啦!”“会飞的小动物蹲下啦!”等指令,幼儿结合自身扮演的小动物特征做出反应。而后,幼儿教师引导小朋友来到“深坑”边,带领幼儿观察坑里的“小羊”,并发出指令:“小动物们,我们把小羊救出来吧!该怎么救?谁去救最合适?”对此,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各种趣味营救办法,与教师互动。
【教育效果】该游戏将“营救小羊的自主思考”作为幼儿自主生成游戏资源的重要步骤。游戏中,教师用剪影猜谜的方式使幼儿进行系统的动物特征认知,为后续“想办法”环节做铺垫;在引领幼儿唱儿歌、“开火车”的过程中,营造趣味游戏氛围。幼儿集思广益,想出多种营救小羊的方法,培养了思维能力。生成性游戏资源的合理运用为幼儿游戏过程提供更丰富的变化,有助于实现游戏教育目的。
(二)利用班级资源增社会交往之效
班级资源泛指班级管理中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制度与文化资源等。班级资源并不局限于独立班级,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园大、中、小班的有序整合创设多人参与、混龄性质的游戏,以此突破传统班级游戏资源的限制,实现以大带小、以群带独、以强带弱的游戏格局。此类游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2]。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抓住广泛的社会交往机会开发自身社会交往能力,通过游戏媒介实现与陌生伙伴、混龄同伴的社会性互动。在此过程中,幼儿能自主消解“自我中心”意识,形成“平权”观念,尝试在游戏中理解、关爱他人,初步萌生“人际交往”意识。以集体为参与范围的游戏活动还能深化幼儿对自身角色多样化的理解与感悟,能助力幼儿更快适应生活中的角色转换,强化幼儿的社会适应思维。通过集体游戏,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相互分享游戏经验,共同完成简单任务,在认知共享的同时激活积极交往心理,强化社交可塑性。
以“找找谁的蛋”游戏活动为例,该游戏以混龄交流为主要教育目的,旨在让幼儿以“交换蛋”为契机展开混龄交流,在游戏中通过找蛋、还蛋等体会与他人协作互助的快乐。
【游戏准备】幼儿园“农场风格”环创;鸡妈妈、鸭妈妈、鹅妈妈、麻雀妈妈、鳄鱼妈妈、大雁妈妈等头饰;鸡蛋、鸭蛋、鹅蛋、麻雀蛋、鳄鱼蛋、大雁蛋等模型若干;“孵蛋窝”,具体数量根据参与游戏的幼儿数量决定。
【游戏过程】
环节一:教师带领幼儿在操场上唱儿歌《母鸡下蛋》并自由舞蹈。一曲终了,几位教师分别戴上动物妈妈头饰,到操场、绿化带、升旗台等多处“孵蛋窝”候场。教师根据自身扮演的角色提问幼儿,如:“我是鸭妈妈,我的蛋都哪去了?谁来帮我找一找。”
环节二:幼儿根据班级、年龄段不同分为小鸭子队、小鸡队、小鳄鱼队等。幼儿教师让幼儿深入园中,开展“寻宝”游戏,力求找到至少一枚“动物蛋”。经过互相帮助或自主探索,幼儿和小伙伴找到了贴有动物贴纸的彩色蛋。幼儿在寻找过程中需注意队伍的角色,小鸭子队的幼儿需找到鸭子蛋与“动物妈妈”互动。在寻找过程中,幼儿可能捡到与自身角色不同的蛋,对此,幼儿教师可以指引幼儿与别的队伍商量、交换。拿对蛋的小朋友可以用蛋和“动物妈妈”换一颗糖。
【教育效果】幼儿在寻蛋过程中充分锻炼了观察能力,在换蛋过程中锻炼了交流沟通能力。同时,幼儿在游戏中产生友谊,可能会在个人任务完成后协助伙伴找蛋、还蛋,帮助伙伴完成游戏。依托于班级游戏资源的混龄游戏使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充足锻炼。
(三)利用空间资源提实践操作之能
幼儿教育性质的空间资源可以分为材料资源、区域资源、环创资源等。简而言之,空间教育资源即“有限空间范围内幼儿教师可以加以开发、利用,以获得教育效益的资源总称”。此类教育资源可以是自然场域,也可以是人造场景,可以是非物质的,也可以是实体造物,如精美的墙画、丰富的游戏材料、柔和舒适的空间氛围等。良好的空间资源是游戏教育的一部分,能对幼儿身体发展、实践行为产生积极意义。幼儿教師可以通过将空间资源融入游戏的方式鼓励幼儿利用游戏空间,创设临时游戏场景,自主构筑游戏框架。游戏空间的搭建和完善有助于幼儿身体成长发育,可以充分锻炼幼儿肢体协调、动作控制等技能[3]。富有变化的游戏空间能提升幼儿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幼儿在时空范围内探索空间细节,以视、听、嗅、触等方式收获实践体验,触发感统机能,对其身心发展均能产生较大帮助。
以“小小太阳系”游戏活动为例,本游戏旨在通过游戏空间的深度创设触发幼儿游戏体验,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围绕游戏环境、材料展开认知活动,强化对天体行星的认识和游戏体验,提升观察、探究能力。
【游戏准备】环境创设:利用泡沫、卫生纸、空瓶、钓鱼线等材料制作太阳、地球、火星、月亮等星体模型并按顺序吊在天花板上,并保证星体模型处于幼儿可近距离观察的高度。刻画星球表面细节,以银河图案装饰教室墙壁,给予幼儿想象空间。
活动材料:放大镜、太空天体立体书、活动课件、航天主题儿歌。
【游戏过程】
环节一:给幼儿发放放大镜,引导其对自己感兴趣的星体进行细致观察,并通过触摸、观看等方式了解不同星球的外在特征。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给予幼儿一定的观察提示:“这颗星球的表面有什么呀?”“这颗星球是什么颜色的呀?”“你认为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颜色呢?”以此引导幼儿在实践探究中思考。
环节二:自主探索结束后,幼儿教师播放科普课件,带领幼儿逐个认识星体,介绍其名字由来,讲解其具体特征。最后,幼儿教师引领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活动,边看立体书边听神奇的天体知识。
【教育效果】丰富的空间材料为幼儿塑造了广阔的自主实践、探究空间。游戏空间情境的创设为幼儿营造了良好活动氛围,强化了游戏效果。在空间游戏资源的作用下,幼儿实践操作能力、观察探究能力稳步提升。
(四)利用家长资源延学习领域之广
此处的“家长资源”泛指幼儿家长团体能为幼儿游戏教育提供的一切帮助,包括人力资源、材料资源、教育认知资源、信息资源等。在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中,家长能参与共育的项目丰富多元[4]。幼儿教师可以创设亲子活动以合理利用家长的人力教育资源,促使幼儿在亲子认知、情感渗透方面获得更深刻的体悟。幼儿教师可以将游戏材料准备任务交给家长,请家长为幼儿准备个性化游戏材料,以丰富游戏教育的过程与成果,使游戏教育内涵更趋向多元。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家长信息资源之便利,如请幼儿家长为幼儿讲一讲自己的生活经历,丰富幼儿对职业、社会的经验认知。有关幼儿游戏的“生活预备学说”认为:“幼儿游戏是对未来发展的无意识准备,游戏通过模拟、联系的方式帮助幼儿练习生活能力,完善本能,催动机体发育。这种无目的活动对幼儿未来成长具有前瞻性训练意义。”家长参与游戏教育,有助于园本游戏资源的丰富和游戏教育效果的强化。
以幼儿“跳蚤市场”游戏活动为例。
【游戏准备】创设“商店街”情境,准备5个小摊位,请家长和幼儿小组自备“商品”;幼儿教师准备游戏货币,分发给幼儿;园方为亲子活动提供自由式游戏材料,如硬纸板、喇叭、音响、彩笔等。
【游戏过程】
环节一:幼儿小组自主探究,幼儿家长在组内提供劳动帮助,按照幼儿指引准备摊位陈列与定价,观察幼儿自主探究行为。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模仿服务人员招呼客人、点菜、炒菜等。
环节二:家长结合个人经验对摊位销售方案进行优化指导,提出张贴海报、设计广告、推出创意菜、商品打折、外卖服务等建议,为幼儿解释游戏原理。这一过程家长不参与劳动,仅提供语言指导。幼儿在“营业”的同时可以参观他人摊位并结合自身喜好“消费”游戏币。游戏结束后,小组统计营收金额,班级内选出最优小组。
【教育效果】本次游戏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初步认识商品流通概念,培养幼儿基础财商,使其理解货币的作用,能通过多种办法提升摊位竞争力,强化幼儿思维品质。幼儿教师请具备良好财商,或是在营销行业从业的家长进行指导,帮助组织游戏活动,带领幼儿小组展开比拼,以家长生活经验与教育优势促进幼儿游戏教育目的落实。活用家长教育资源,能使游戏活动获得进一步优化。
结语
幼儿教师应结合五种教育资源的特性、作用和应用方式,在多样化游戏资源中发掘游戏教育功能,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心理情感、身体机能、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在游戏中得以长足发展,为优化幼儿园游戏课程建设、丰富幼儿教育活动提供内在驱动力。
[参考文献]
万映红.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21(59):163-164.
安丽.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分析[J].新课程,2020(39):142.
唐迎珠.资源在“优选”和“深挖”中转化:幼儿园课程和游戏资源的开发利用[J].幼儿100(教师版),2020(10):67-70.
林彩虹.挖掘乡土游戏资源 助推幼儿区域游戏活动[J].教师,2020(30):92-93.
夏文玲.城乡结合部幼儿园游戏资源的创设[J].教师,2019(18):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