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拼经济”重在恢复“细胞活力”个体经济复苏需系统谋划和重点突破

2023-06-08蔡丹旦刘舒扬徐清源

中国经贸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个体经济工商户个体

蔡丹旦 刘舒扬 徐清源

“小块头”蕴含着“大能量”。各地“拼经济”要把恢复“铺天盖地”的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活力放在重要位置,要把解决个体工商户急难愁盼的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个体工商户蓬勃发展,截至2023年1月,我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已达1.14亿户,约占市场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带动近3亿人就业,充分展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与韧性。他们一头连着众多从业者家庭的生计,一头连着广大民众的日常消费,是市场经济运行流通的“毛细血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细胞”。疫情后个体经济复苏仍面临恢复自身元气困难、部分政策不够“解渴”、运营发展模式较为落后、面对未来信心不足四重困境,亟需通过提振信心激发消费热情、提高政策针对性、重燃“城市烟火气”、促进新个体经济转型、加强重点人群帮扶兜底等手段措施,为个体经济“减负”“增氧”,修复“细胞”活力,助力个体经济加速回暖复苏,继续强化个体工商户在稳经济、促就业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

一、加快恢复个体经济活力仍然面临四大困境

(一)修复自身受损元气仍然较为困难

当前,一些个体工商户历经市场“严寒”已经成为“新弱势群体”,有的甚至仍然处于“濒危”状态,面临极大的市场需求、资金、供应链等方面的困境。一是一些线下服务业需求萎靡的“惯性”仍然存在。个体经营者集中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疫情时期的需求下降导致客流、订单大幅缩减的市场惯性仍然存在,来自店铺租金、流动资金、员工工资等方面的压力使得个体工商户经营困难,甚至仍然存在关店停业、退租退工等现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注销的个体工商户总数达961.9万户,同比增长33.8%。二是部分个体工商户供应链“修复”仍需一定时间。尽管今年以来国内外供应链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但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断点卡点,个体经济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对大企业依赖性强,一个大企业停工停产或者经营困难,往往会影响到产业链上下游连接的成千上万的个体工商户与中小企业,供应链“修复”仍需一定时间。

(二)部分地方支持政策可实操性有待提升

目前国家和各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个体经济的扶持政策,2022年10月份,國务院出台了《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为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也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效,但仍有部分地方的扶持政策存在针对性不够强、配套措施不够细、落地不够快、执行不够实等问题,导致这些政策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一是部分贷款优惠政策难以彻底解决“借不到、还不起”问题。很多个体工商户处于高负债状况,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条件,且就算借到了也会因没有足够营业收入而无力偿还。二是部分“无收入可征,无税可免”工商户难享福利。当前很多个体工商户处于“无业可营”状态,如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苏州市在对个体工商户的调研中发现,2022年以来月营业收入1万元以内的占比高达49.73%,尚有14.02%处于无收入状态,各地减税政策对其恢复生产经营也起不到实质帮助。三是一些减租政策难以惠及实际困难商户。对于普通房东而言,他们也面临生活压力,减租完全看个人意愿,而各地普遍推行的国有物业减免房租,部分地方却出现了“二房东”成为直接受益者的情况,真正承租的个体工商户并没有受益。四是部分地方政策执行度和配套措施精细度有待提升。部分地方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没有清晰、详细、可操作的配套举措,加上宣传讲解力度不足,造成大部分个体工商户对相关优惠政策不甚了解,也不知该如何申办相关手续。如部分政府部门在发布贷款优惠政策的同时没有写清写细适用群体、适用银行、申请流程、申请材料要求等,导致很多个体工商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被银行要求提供更多材料,不得不“白跑一趟”或“多跑很多趟”。

(三)“小散弱旧”仍然是个体工商户痛点

个体经济大多在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产业链上仍处于传统实体经济思维,缺乏灵活性、创新性和韧性,对数字经济时代转型发展的应对能力较弱。一是家庭经营模式抗风险能力较弱。个体经营者大多采用“夫妻店”等家庭经营模式,没有自己的经营组织和支持资源,单打独斗、自力更生,经营产品和盈利项目也相对单一,导致抗风险的能力低,对复工复产和产业转型缺乏灵活性。二是产业链附加值低,市场淘汰率高。个体经济以从事低端加工制造和服务行业为主,行业门槛低、竞争大、可替代性强,导致一定程度的经营“内卷”、过度竞争,市场淘汰率高,同时产业附加值低,盈利水平不高,后续增长动力不足。三是新模式、新技术创新应用不足。近年来网络直播、微商电商、新个体经济等虽然蓬勃发展,但在整体个体经济中的占比仍有待提升,大多数个体经营者特别是中老年经营者对新业态、新模式的了解和应用程度不足。

(四)面对未来心存迷茫、信心不足

各地各部门积极支持个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等个体工商户集中的行业仍然面临市场预期不稳、发展信心不足等困境。一是心存忧虑不敢干。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尚未完全结束,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新冠疫情仍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少个体工商户仍然心存担忧,不敢继续投入或扩大经营。二是心存迷茫不会干。经过疫情的冲击,很多个体工商户经营节奏被打乱,单一的经营和盈利模式大多难以为继,对未来经营方向和适应数字时代的转型路径较为迷茫,致使市场信心陷入低谷。

二、个体经济复苏需系统谋划和重点突破

(一)供需两端双向协同发力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一是在供给端,从政策和舆论上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增强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推出一批先进典型案例,加快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个体经济投资热情。二是在需求端,支持地方通过发放消费券、现金红包以及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快速释放消费潜力。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可将消费券直接发放至养老助残卡内,简化领取流程,持续扩大消费券覆盖面。加强消费活动统筹谋划,鼓励各地组织开展传统节庆、文化旅游节、美食节等专题消费活动,营造积极热闹的消费氛围。

(二)引导地摊经济与夜经济重燃“城市烟火气”

一是适度提高经营时间、地点的灵活性。通过划定区域、设置早市夜市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流动摊贩等有序开展经营活动。结合各地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特色夜市街区,设置临时摊位,丰富城市“夜生活”。二是优化流动经济市场主体服务,简化注册登记流程,并定期在政府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第三方平台等渠道公布本地指定经营地点等信息,方便有意向的人群及时获取。

(三)依托数字化转型推动新个体经济发展

一是鼓励个体经营者发展网络直播、微商电商、兼职副业等经营新模式,以及美术设计、广告宣传、知识传播等经营新领域。二是对优秀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个体经营者予以表彰和补助,提升大众创新创业动力。三是加大公共服务力度,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机构作用,加强对个体经营者的数字化培训,为其发掘市場机会提供帮助。

(四)分类施策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一是针对个体工商户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三种不同类型,以及“名、特、优、新”四个不同类别,在社保、税费等方面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工作,逐步加大支持力度,提高精准帮扶水平。二是进一步强化资金支持、减税减租等帮扶政策的直接性,对受疫情影响较深行业加大资金补贴和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合理稳妥放宽针对个体工商户的无息贷款等申请条件。三是加强已有优惠政策落细落实,通过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基层商户需求,充分利用和发挥促进个体工商户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细化利好政策配套措施,简化申请流程,切实解决个体工商户的困难。

(五)兜牢就业和社会保障网,强化个体经济后盾

一是完善对因疫情导致关店停业的个体户、失业员工等的帮扶机制,加强心理和生活上的援助,防止大量失业造成的社会性事件发生。二是护航“零工经济”发展,拓宽灵活就业群体参与社会保障的渠道,建立城市零工市场,对短期内关店、失业的个体工商户群体提供多元化再就业渠道,促进以个人为主体的劳动力快速转化、匹配。三是强化再就业培训,依托个体工商户公共服务平台对个体工商户不同类型失业人员安排多样化的培训课程,运用大数据匹配、人工筛选等手段,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针对性推送就业服务信息,助力失业人员尽快就业。

(蔡丹旦,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刘舒扬,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徐清源,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

猜你喜欢

个体经济工商户个体
我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14亿户约占总量三分之二
加大对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个体工商户不能通过变更登记方式转为企业
黑龙江省小店经济发展的思考
基于做好对个体工商户帮扶视角的国外税务组织机构设置借鉴及建议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山西省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个体经济发展新思考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