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角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创新

2023-06-08李秋平

关键词:独立思考新课标教学方式

李秋平

原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曾指出,让孩子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就是要让孩子拥有开放、灵活、自信、专注、合作、独立思考的创新人格。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教师应需要哪些工作呢?归根结底就是要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创新,以人为本,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最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创新的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科技飞速进步,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为了让学生拥有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学会(被动)”向“会学(主动)”转变。其次,人们在个人生活和职业方面所运用到的数学与20年前已经完全不同,这也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与时俱进。

去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2022年版)》,为持续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要以新课标为依据,抓住时机,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创新,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三会”——会观察、会思考、会表达——作为课堂教学的观测点,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创新,推进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培育学生“开放、灵活、自信、专注、合作、独立思考”的创新人格,进而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二、落实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是达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教师教不了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去获得。鉴于以上原则,笔者与同事深入探索并初步形成了新课堂教学结构——“出示课题,揭示目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组内释疑;全班展示,矫正提升;达标训练,学以致用;梳理总结,拓展延伸”。其中“全班展示,矫正提升”环节是获得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主要途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课堂教学结构改进,使教师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利于调整教学关系,建立民主课堂,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同时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能力,让学生在自主、互助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优化教师课堂教学方式

数学课堂上单一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不出学生核心素养。因此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单一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对象,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多种教学方式,组织开展教学。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体验等学习过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发挥每种教学方式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新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思考的启发、探究、参与、互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组内释疑”“全班展示、矫正提升”,给死板、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活力。

例如,在教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笔者注重遵循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将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既新颖又自然。借助手中的长方体模型动手操作、全班互动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验证面、棱特征时的直观、形象动态演示过程,给学生的抽象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另外,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特征后,让学生自主选材动手合作搭建长方体框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能力。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对知識理解得更深刻。

(三)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种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逐步丧失质疑、挑战的精神。新课标下培育核心素养的数学教育,不是碎片化知识的死记硬背,更不是机械地刷题,而是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在理解性学习的基础上构建知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使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因此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把引导学生的问题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把营造多种问题情境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

问题式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组织学习活动,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强烈而又稳定的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探究、困惑、质疑的心理状态。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科学上的突破、技术上的革新,无一不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发现新问题为起点到解决新问题为终点的过程。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重要的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了多少;重要的不是要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分析问题,有信心解决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学生发问的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只有学生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问题,学习起来才有更加强大的动力,才能真正开启心智的大门,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热情,才能真正领略到学习的乐趣与魅力。无疑,这种感受的获得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有意义。这也正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最终所追求的。

去年,笔者参加了一场新课标主题培训活动,主讲专家的精彩发言让笔者受益匪浅。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孙晓天的“课标始终是从‘知识技能向‘知识见识(智慧)持续变化”这句话。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伴随一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会想事、会做事,在会想事、会做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技能、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探索和经历中,学生开放、灵活、自信、专注、合作、独立思考的创新人格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成为一个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智慧”的人。

(作者单位:莘县莘城镇中心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新课标教学方式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谈独立思考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