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养的幼儿体适能教育教学活动六原则
2023-06-08赵善勇
赵善勇
体适能是Physical Fitness 的翻译,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学习)而不感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根据上述观点,笔者认为针对幼儿的体适能培育,不仅是健康体适能的身体好,技能体适能的敏捷度高、平衡能力强、协调能力好、速度快、爆发力强和反应时间快等行为特征,更重要的是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自我认知、数字发展、思维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各方起到积极的作用,利于幼儿全面素养的培育。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素养的培育,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幼儿体适能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如下尝试和探索。
一、育人原则
康德认为:“人是目的,而非工具。”幼儿园体适能教育教学活动要实现 “人是目的”这一目标,必须坚持育人本位,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各种有计划的体适能活动中,幼儿要认真倾听,学会尊重;遵守规则,学会利他;互帮互学,学会友爱;尝试练习,学会自信;展示分享,学会乐观;质疑提问,学会思维……总之,教师心中有幼儿,教师心中有育人,教师心中有策略,大爱育人,大智润心,幼儿就会形成良好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及性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利于幼儿人性美好,人品高尚、人格独立、利于幼儿健康幸福地成长和发展。
二、儿童原则
我国传统的以人为本的思想,简言之即“人本、民本”思想。“人本”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尊重人,信任人,发展人”,最终是“为了人”。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以儿童为本,敬畏、尊重、相信、赋能、发展儿童。具体到幼儿体适能培育活动中也应如此。如要遵循儿童身体发育规律,要熟悉儿童一直处于不断生长的发育阶段,6岁以下的幼儿下肢力量不足,骨骼尚未完全发育,长期练习单一运动,会打破发育平衡,导致脚踝受伤,骨骼畸形等。
三、需求原则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五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五个层次。其中,前两者是物质需求,后三者是精神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最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后发展成超越自我的需求)。在幼儿的体适能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幼儿的个体展示、双人展示、多人展示,汇报表演,录制视频等形式,实现幼儿心灵的满足、精神的滋养,幼儿就会真正体验到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这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还能提升其对体适能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拥有一个幸福满满的童年。
四、生活原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核心,即教育必须来源于生活,只有灵活地将两者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生活的教育价值。因此,在幼儿体适能的活动中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投、攀、钻、爬练习中,要找到幼儿生活中的原型或相似原型,唤起儿童的已有经验,使幼儿体适能的活动都真实、有趣、有效、科学、完善和提升。
五、情境原则
杜威认为,只有能唤起学生思维的教学才是好教学。针对幼儿体适能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不能够机械呆板地要求幼儿训练,而应创设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情境,让幼儿兴趣盎然。根据情境唤醒、激活幼儿爱提问的天性,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在问题刺激的驱动下,进行科学适度的相关体适能活动,这样幼儿的活动才是自主的、自愿的、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
六、游戏原则
针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应始终践行课程活动化、活动游戏化和游戏常态化的原则,幼儿体适能的活动也不例外。对于每一项体适能活动,每一个具体动作练习,笔者坚持向专家学习、向理念学习、向同仁学习、向儿童学习,采取“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等方式,集思广益,甄别、筛选出最佳游戏方案进行实践,然后认真记录观察,做好幼儿回访和复盘,使呆板、机械、枯燥的活动变得灵活、生动、趣味盎然,真正发挥游戏的最大功效。
总之,在幼儿体适能教育活动中,育人本位是方向,儿童原则是立场,需求原则是本性,生活原则是唤醒,情境设计是驱动,游戏原则是艺术。六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全面幸福地发展。
(作者单位: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