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双减”下小学数学如何实现增效减负

2023-06-08孙晓强

求知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增效减负双减小学数学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应以增效减负为目标,思考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文章以“双减”政策的落实为目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教学方法和目标单一、缺乏丰富的实践活动等问题,探讨具体的解决策略,希望能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现增效减负目标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增效减负

作者简介:孙晓强(1990—),男,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枫香溪镇长征小学。

在“双减”背景下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增效减负的实践策略,应以“双减”政策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结合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高效的学习氛围。

一、“双减”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有待更新,学生自主意识不强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仍存在忽视学生学习感受等问题,使得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1]。例如,受到落后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开展学生评价活动时,将关注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成绩提升上,缺乏对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和培养,导致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意识不断弱化,甚至导致部分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厌学心理。

(二)教学方法较为單一,学生学习兴趣不够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是影响教学活动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小学生受到自身成长因素的影响,对较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缺乏想象力。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往往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枯燥的教学内容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学习压力。另外,课后作业布置多以单纯的习题练习为主,缺乏与学生生活常识、经验、兴趣等内容的融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率降低。

(三)教学实践活动欠缺,学生理解能力不足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涉及众多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讲解和教学活动设计时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无法引导学生从生活视角思考数学问题,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仅是单纯地进行数学知识灌输。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对数学知识的吸收效果较差。

(四)教学活动目标单一,德育思想渗透不足

“双减”政策提出,在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时,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发挥学校德育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活动开展较少,缺乏德育思想的渗透,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思想,能够为学生成长营造和谐、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为学生个人发展提供帮助和引导,同时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奠定基础。缺少德育活动的开展与德育思想的渗透,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目标单一的重要体现,也是降低学生学习感受的重要原因。

二、“双减”下小学数学实现增效减负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激发学生自主意识

“双减”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实现增效减负的目标,须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学理念,深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运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逐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灌输式”“强硬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积极引导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思考,使学生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思考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效率,减轻学生被动学习压力的教育改革目标[2]。在转变教学理念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例,本课数学运算教学活动比较枯燥,对于计算能力不够强的学生而言学习压力较大。以“双减”政策的落实和增效减负为目标,思考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立足二年级小学生所具备的数学运算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制订教学活动计划和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例如,在开展“100以内不退位加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加法知识,利用数学小棒、卡片、图形绘画等方式进行自主思考,加深学生对加法计算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数学题目“24+3”,使用数学小棒分别摆出“24”和“3”,其中“24”使用的是两捆10根的数学小棒和4根单独的数学小棒,“3”使用的是3根单独的数学小棒。二年级小学生已对加法概念有了一定了解,能够懂得计算“24+3”就是将两组小棒合到一起,数一下最终的数量,即为计算结果。学生通过自主摆一摆的方式,能够很快地先将4根单独的数学小棒与3根单独的数学小棒相加,再加上两捆10根的数学小棒。学生在自己动手摆一摆、加一加、数一数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4+3→7+20→27”这一计算过程的理解和思考,加深对加法计算知识的掌握。相较于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开展该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时,通过语言告知学生加法运算要将两个加数的“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的教学方法而言,此方法更加形象,也更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当学生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后,会获得更强烈的学习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学习习惯,减轻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压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学习动力。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结合这一学科特点思考“双减”下小学数学增效减负的实践策略,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减弱数学知识的枯燥性和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使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从多方面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为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运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能够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或经历,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将学习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进行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3]。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为例,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而言,单纯地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凭空想象“长”“宽”“高”“角”等图形知识有一定的困难,容易降低学习积极性。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对图形概念知识和特点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寻找与长方形或正方形相关的生活化知识内容,将数学知识形象化,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观察,通过对黑板、桌椅、门窗等身边事物的观察,思考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总结出“四边形有4条直边,4个角”“长方形的两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等图形知识。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够总结出更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特点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发挥自身应有的组织、指导和引领作用,与学生开展互动和交流,运用专业知识总结教学活动内容,使学生掌握全面、正确、有效的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效率。

“双减”政策的落实还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可通过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式达到增效减负目标。以上述《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学活动中“周长计算”部分的课后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的作业,减少学生作业负担,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动力。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兴趣,选择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找一找、画一画、量一量、标一标的方式,开展周长计算练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书桌和家中的地砖作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参考物,使用尺子量出书桌的长和宽、地砖的边长,并绘制成图形,标注好尺寸,思考周长计算方法。学生在运用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长+宽)×2”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边长×4”进行计算之后,可以通过量一量的方式进行验证,加深对周长计算公式的理解。

由此可见,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思考、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教学方法,能够降低数学知识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思考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意识,起到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增強学生学习动力和能力的作用。

(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需结合教学内容,运用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及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实践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考查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是“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4]。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内容为例,该单元需要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同时具备一定的数据梳理、归类、分析等实践能力。该部分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调研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感悟生活并获取丰富信息的创新意识。在设计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实践活动方向,如搜集本班同学的体育运动爱好信息、了解自己家庭每月支出的项目和金额、询问身边的人出行时喜欢乘坐的交通工具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独自或者与他人合作完成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与汇总工作,并自主设计条形统计图。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与同学、家人、社会接触的机会,不仅具有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教学作用,还有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积极意义。

(四)全面深化教学目标,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双减”政策提出,在义务教育工作中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发挥学校教育主体作用。小学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全面深化教学目标,渗透德育思想和德育内容,可以有效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增强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提升,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讲授班级座位设置问题时渗透德育思想,如引导学生思考在班级座位设置方面需要依据哪些原则,使学生从身高、视力、课堂学习注意力等多方面思考班级座位的设置问题,认识到数学知识中也包含了“相互礼让”的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十分广泛,既包含传统文化礼仪,也包含现代发展思想观念,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规范的行为习惯均有较强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将德育内容与数学知识相融合,既可以减少单纯德育理论教育活动带给学生的枯燥感受,又可以起到丰富数学教学活动内容,发挥数学学科育人功能的作用。以《位置》教学内容中的“动物园示意图”为例,教师可以针对猴山、大象馆、熊猫馆等在动物园中的位置关系,渗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德育思想,培养学生科学发展理念。

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增效减负策略的研究,需立足于教学现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学活动内容、方法、形式的多样化改革与优化,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努尔尼萨·阿布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分析[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社会形态 基础教育论文集.[出版者不祥],2022:1894-1896.

张露露.关于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减负提质策略研究[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社会形态 基础教育论文集.[出版者不祥],2022:2628-2630.

王宁.另辟蹊径 以“增”促“减”:基于“减负增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32):111-114.

伍雅清.“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协调推进 基础教育论文集.[出版者不祥],2022:2464-2466.

猜你喜欢

增效减负双减小学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