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上福州”到“海洋强国”
——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实践逻辑与价值意蕴
2023-06-07林善炜
林善炜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 经济教研部,福州 350014)
一、问题的提出
海洋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科学研判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围绕建设海洋强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与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洋思想体系,构筑起全面经略海洋的“四梁八柱”,为新时代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根本遵循。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是多重影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它承启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海洋文化和艰苦卓绝的海洋开发实践,考量于新世纪客观的国际国内形势复杂背景,根植于习近平长期在沿海地区特别是在福建工作时对海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进行了许多研究。崔旺来[1]认为,习近平海洋思想是对马克思海洋观以及以往历届领导人关于海洋策略的继承与发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兴产物,并认为习近平海洋思想在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等方面彰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治理态度。蔡娟[2]认为,中国从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到提出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体现了中国始终在不断推进与升级海洋开发计划,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战略视野。金永明[3]指出,我国海洋强国发展战略的成型经历了提出、发展、深化3 个阶段。朱峰[4]认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在21 世纪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举措之一,我国要实现海洋强国,要追求和具备21 世纪特色的海洋意识,培养与掌握21 世纪建设海洋强国所需要的规则与机制。杜俊华、李江博[5]认为,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向海图强、建设海洋强国,人海和谐、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以海为媒、积极建构海洋命运共同体,发扬以“包容、创新、进取、交流”为特征的海洋文化精神等方面。张晓刚[6]则分析了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体系的五大建构逻辑,即文化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国外目前的研究主要有如下内容。薛理泰[7]在《论中国海洋战略之未来走向》一文中提及了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的决心以及强调海洋维权的重要性,指出中国当务之急是必须加快推行科学合理的海洋策略并实施部署,有效维护海洋权益。郑永年[8]在《通往大国之路:中国与世界秩序的重塑》一书中提到中国对于南海问题的态度,指出习近平关于南海问题的讲话充分表明了中国将不惜以任何代价来维护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中国的合法利益神圣而不可侵犯。郑永年等[9]在另一本著作《“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中认为,习近平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了世界的贸易往来与政治互信,为沿线的世界各国创造了诸多的共同利益,充分彰显了尊重、开放、友好、包容的海洋外交认同,展现了中国始终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海洋局势环境的决心,履行了海洋大国义务,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信任度,使中国面临的海洋困境逐一被打破。
以上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在研究对象上,主要集中在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意义和主要内容等方面,缺乏对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历史探源方面的研究。第二,在研究内容上,目前的研究大多只是进行了战略性分析,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政策选择,而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对具体如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方面的研究却很少。第三,建设“海上福州”战略构想是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者们对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关于“海上福州”建设的理念和实践方面的研究还几乎是空白。本文试图从实践逻辑视角阐释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与他在福建特别是在福州工作期间对江海开发深刻认识的一贯性,分析习近平从建设“海上福州”到建设海洋强国蓝色信念的一脉相承性和与时俱进性。
二、从“海上福州”到“海洋强国”: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实践逻辑
实践逻辑是对实践活动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的概括。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是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源于他长期在沿海特别是在福建工作时对江海开发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是他在福建长期执政实践的积累与升华。
(一)建设“海上福州”战略构想的形成与实施
1985 年6 月,习近平从河北正定调任到福建省厦门市担任副市长,这是他第一次开始接触海洋工作。他主持编制的《厦门市1985 年—2000 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中,就提出要把厦门建设成“海港风景城市”,并积极探索在厦门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的战略构想。
1988 年6 月,习近平从厦门调任到宁德担任地委书记。宁德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在宁德工作期间,针对闽东地区的贫困状态,习近平提出“以海治贫”的海洋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宁德的海洋资源,大力实施“耕海牧渔”、狠抓外海捕捞、发展水产品加工业、“靠海吃海念海经”[10],打造宁德海洋经济的“半壁江山”。
1990 年4 月,习近平到福州担任市委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提出了“振兴经济在于振兴海洋经济”的超前理念,并提出“江海兴则福州兴”的重要论断。1991 年10 月,习近平带领70 多人到平潭岛进行调查研究,此后他多次组织有关部门深入沿海重点县、乡(镇)、村调查研究和现场办公,又组织大批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对海洋开发利用做更深入的调查研究[11](12)。
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的深刻洞察,习近平在1993 年9 月召开的福州市海洋开发、海岛建设、海防管理调研座谈会上强调,要把海洋开发摆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明确提出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以海岛建设为依托,以海岸带开发为重点,以海洋的综合利用为突破口,实施海洋开发的“三个一”工程,即抓好一点一线一面的开发建设,使岛、岸、洋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全面提高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1](13)。与此同时,他还提出要加快推进港口海运、远洋捕捞、滨海旅游、海洋工业等基地建设。
(二)建设“海上福州”战略构想蕴含的思想理念
习近平提出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设想,扬起了福州实现新跨越的风帆,其中所蕴含的战略思维、科学理念等,历久弥新,体现了战略性与前瞻性、全局性与方向性、创新性与开拓性等特征。
第一,前瞻性与战略性。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初,习近平就前瞻性地指出,世界沿海发达国家已经掀起了海洋“开发热”,预计21 世纪将是人类全面开发海洋的新时期。习近平从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到建设“海上福州”对福州振兴的重大意义,强调福州要发展,离不开海洋开发,必须把海洋开发摆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指出建设“海上福州”是福州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对促进祖国统一也将起重要的作用。建设“海上福州”战略构想的提出,为福州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20 世纪90 年代的福州,陆域开发都非常落后,许多同志对建设“海上福州”存在许多疑虑,认为建设“海上福州”缺乏必要的条件和基础,认为陆上都还没有发展好,怎么顾得了海上呢?为官一任,为什么要考虑那么远?但实践证明,“海上福州”战略构想具有超越性、前瞻性和战略性[12],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作为战略家的高瞻远瞩和长远志向,以及以战略思维谋全局的高远境界。
第二,全局性与方向性。福州市人多地少、陆地资源不足,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增长和耕地资源短缺的矛盾,但海洋总面积广阔、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优势突出。正是从福州市海洋资源特点和经济技术基础实际出发,习近平为建设“海上福州”构思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布局框架,为将来福州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习近平还提出,建设“海上福州”不仅涉及到岛、岸、洋的开发建设,还要正确处理好一、二、三产业的布局以及需要与可能、重点与一般、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等等。这些战略部署,反映了习近平对全局和大势的统筹把握,以及对发展思路和方向的科学指引。
第三,创新性与开拓性。习近平强调要进一步增强海洋国土观念和海洋经济意识,像重视耕地一样重视海域、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海洋开发,增强加快海洋开发、海岛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创新性地提出了“振兴经济在于振兴海洋经济”的超前理念,把海洋开发摆上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强调福州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围绕海洋开发可以建立一个产业群,形成经济建设支柱产业。他还指出,开发海洋能进一步促进台湾海峡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有利于两岸尽早实现“三通”乃至祖国统一[13]。他强调要通过开发海洋,建设“海上福州”来进一步拓展榕台经贸往来,扩大两岸人民往来和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敢为人先的胆识魄力和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
(三)建设“海上福州”战略构想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践原点
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把海洋开发摆上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为建设“海上福州”构思了科学合理的布局框架,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作为战略家的高瞻远瞩和长远志向,以及以战略思维谋全局的高远境界,反映了习近平对全局和大势的统筹把握,以及对发展思路和方向的科学指引。
担任福建省省长时,习近平把统筹陆海生态文明实践作为促进福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强调福建“突出抓好海洋综合开发和海洋综合管理两个重点”[14]。浙江省海洋资源非常丰富,海洋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明确提出浙江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并把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纳入“八八战略”的总体框架。
长期的沿海工作经历,培育了习近平深厚的海洋情怀。成为国家领导人之后,在更加宏大的历史与地理背景下,习近平庄严宣告“建设海洋强国”,把“海洋强国”写入党代会报告中,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就海洋强国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亲力亲为抓海洋强国战略的执行与落实。建设“海上福州”的生动实践是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实践原点,不仅为习近平发展海洋经济与开发利用陆海资源的理念形成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为习近平谋划和经略海洋提供了认识论基础,成为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重要源头活水。
从在市域福州提出建设“海上福州”战略构想,到在省域福建和浙江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层面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经历了从局部到全局、从地区到国家、从实践经验到理论建构的逐步形成、完善与发展的过程。
三、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核心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时代高度、历史高度,统筹谋划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形成了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战略理论体系,为海洋强国建设指引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发展海洋经济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要义,建设海洋强国首先必须要有发达的海洋经济提供巨大的推动力。回顾海洋发展历史,世界史上的强国实际上都是海洋经济强国。当前,世界各沿海国家都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国际组织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从我国来看,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拓展发展空间、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依托。习近平强调,“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15](243),“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16],“只有做大海洋经济,才能做到‘依海而富’”[17]。习近平高度重视海洋产业特别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强调要“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8]。港口经济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习近平强调,要以港口建设为突破口,各地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所侧重,有所突破”[19],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二)创新海洋科技
创新海洋科技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和要害,海洋强国的崛起离不开科技的研发与运用。海洋科技是海洋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海洋科技实力,已成为世界主要沿海国家积极主导和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举措和途径。近年来我国海洋科技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引领作用愈发凸显,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海洋领域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人。我国海洋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海洋资源开发保护、深海极地探索、海洋装备体系化发展等诸多领域的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必须加快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习近平强调,要“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18]。他特别强调“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20],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21],要强化国家海洋科技力量,着力突破海洋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瓶颈,建设高水平海洋人才队伍,建立健全自立自强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三)保护海洋生态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前提和基础。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人类开发和探索海洋,最好的状态莫过于以海强国,人海和谐。海洋是生态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与海洋的平衡有序之间的和谐统一,构建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要重视海洋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18]。他特别强调,要“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15](463),要大力开展海洋自然保护地建设,不断完善海洋自然保护地网络,建立以国家生态公园为主体的海洋自然生态保护地体系,尊重自然,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修复,促进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四)弘扬海洋文化
先进的海洋文化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内容。开放、协作、竞取、和谐的海洋文化,客观上将各大洋、各大洲连成一个整体,共同推动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海洋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有悠久的海洋文化历史和基因。习近平高度重视海洋文化发展,2017 年5 月13 日,习近平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使得海洋文化再一次在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交流故道上与沿线国家孕育出累累的硕果。”[22]推动海洋文化交融,要充分发挥利用中华海洋文化开放包容、自由平等、开拓探索的特性,做到“海纳百川”“四海一家”“人海和谐”,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利用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契机,促进中国海洋文化的传播,加强与各国海洋文化的沟通交流、互鉴融合,强化海丝文化认同与共识。
(五)拓展海洋合作
加强海洋国际合作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议题。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开放与合作更加深入,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和加强海上合作与发展。习近平强调,必须加强海洋渔业、运输、港口、造船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扩大海洋开发领域。当前,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市场、技术等合作日益紧密,习近平要求“在深海探测领域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国际合作,协同攻关”[23],并“不断加强在北极科考等国际问题上的合作”[24]。习近平多次强调:“海洋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25]他指出,为保护好海洋环境,要“重视国际间合作交流,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18]习近平将海洋安全国际合作问题提上日程并作为海洋事业发展的保障,他强调:“海上通道是中国对外贸易和进口能源的主要途径,中国愿同相关国家加强合作,共同维护海上通道安全。”[26]
(六)维护海洋权益
维护海洋权益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根本和保障。伴随海外利益的持续增长,我国海洋安全环境和维权形势复杂而严峻,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对海上邻国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加大施压力度,并强化军事同盟,不断挑起事端,对中国的合法海洋权益进行挑衅,对中国形成新的战略压力。必须充分考虑国家发展安全的现实,加强海洋权益的维护,这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习近平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对增强海权意识、维护海洋权益、解决海洋争端等多方面作出了深刻而创新的论述,形成了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的中国特色海权观。习近平强调:“要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提高海洋维权能力,坚决维护中国海洋权益。”[18]他始终强调对话、谈判和协商是解决海洋争端的最优选择,指出要“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努力维护和平稳定”[18]。以史为鉴,新时代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权利益,必须要有强大的现代化的海上力量,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进一步加强海军现代化改革转型,加强联合作战体系建设。
(七)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愿景和追求。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理念也是实践。人类不仅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更享有同一片“蔚蓝色”,海洋与生俱来的广袤性、包容性、流动性和连通性决定了其命运共同体的鲜明特质。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全球海洋“一脉相通、互联互动”的自然属性和生态特性愈发凸显,各国以海洋为纽带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习近平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15](244)习近平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体现了“保护优先、和平合作”的主导价值与目标愿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了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共生,为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海洋危机与挑战、和平利用海洋提供了路径选择,是中国在全球治理特别是全球海洋治理领域的贡献,是又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是在全面把握中国海洋现状和世界海洋大势的前提下,总结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海洋发展战略,对新时代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海洋观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海洋观为基础,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海洋思想,并根据世界发展格局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提出了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等海洋观,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洋思想的理论体系增添了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思路,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海洋理论成果与时俱进的特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二)丰富并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海洋话语体系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以马汉的“海权论”作为他们海洋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在国际海洋的话语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海洋也成为西方各国进行军事力量争夺的势力范围。习近平提出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倡导和平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上互联互通、共同增进海洋福祉、合作协商解决海洋争端等一系列新理念和新战略,形成了一套理念、一套方案,超越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与历史,明确了全球海洋治理的共同价值,为和平开发、利用海洋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指导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海洋事业的现代化。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广阔、海岸线漫长、海洋资源丰富,随着我国资源能源需求以及发展空间和海外利益的不断扩大,向海要资源、向海要空间成为必然选择。而如何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习近平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站在国家发展全局角度思考海洋的发展问题,围绕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对进一步推进海洋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阐述,为我国如何加快发展海洋事业、引领海洋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为中国和平崛起的海洋强国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也为其他沿海国家在新世纪如何走向海洋提供了新的价值观[27]和有益思路。特别是倡导共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直面全球海洋治理问题所提出的重要理念,不仅表达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立场,又显示了中国愿与各国共同维护海洋和平安宁的担当,为世界各国解决海洋争端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世界海洋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结语
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与其长期在福建工作时对海洋的思考与实践具有一脉相承性。从建设“海上福州”到建设海洋强国,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习近平重视海洋、关心海洋、经略海洋的战略思维。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海洋的思考与实践,是十八大后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重要理论来源和实践来源,体现了习近平一以贯之的逻辑思维和一脉相承的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