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的设计
2023-06-07昝卜榕孙亚明
昝卜榕,孙亚明
(吉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0 引言
作业对学生学习有着诊断和指导的作用,提高作业的质量,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物理作业应体现学科的特点,提升学生的科学与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下从初中物理作业现状和作业设计及案例两方面来讨论体现物理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作业。
1 初中物理作业现状
1.1 内容单调
初中物理作业内容比较单调,大多数教师布置物理作业是对课堂内容的机械性地重复,以及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不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做物理作业时有兴趣不高的现象出现。
1.2 形式单一
初中物理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多是书面性作业,很少有创新性实验、合作实践、探究实验等多元化的作业出现,作业与实际生活相差较远,不能够很准确地反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水平,更不能反映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水平。作业形式单一容易使学生对作业感到无聊或者有抵触情绪,较难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单一的作业形式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单一的作业形式也会使学生感到疲倦和无趣。作业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脱离也导致学生对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有所欠缺,学生只会在纸上运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到了现实生活中,这些知识就会被抛之脑后,毫无用武之地。
1.3 作业量大
初中物理课堂每一节课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受到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会采用“题海战术”的策略,例如对同一类题型进行反复、多次的训练,一味地追求作业的数量,对作业的质量缺乏筛选[3-4]。过多的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加深了学生的负担,带给学生过多的压力,在做作业时学生缺乏深度思考的时间,导致一些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或完成作业质量较差,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2 作业设计
2.1 精选习题
教师在选择习题时一定要对物理教材有深刻的理解,找到教材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地方,在设计习题的同时加入一些生活元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题目的意思,另一方面增加题目的真实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当灰尘附着在皮鞋表面时,原本光亮的皮鞋会失去光泽,如果涂上鞋油擦一擦,皮鞋又会变得又光又亮了,这是为什么?同学在回答时不仅可以使他们知识联系实际,还可以引发学生对常见到生活现象形成多思考,多注意的习惯。
作业的设计应该由浅入深,做到开放学生的思维。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由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积极思考,活跃思维,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见问题的设计可以一步一步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引领学生探究,教师应设计阶梯式的问题,使同学们对知识的处理由理解到可以进行综合应用。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考虑到一题多解的情况。设计一道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以及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开阔学生眼界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应该考虑到一题多变的情况,通过改变题目中的情境,考查的物理知识不变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也可以拓宽学生的做题思路,使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避免思维僵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应该考虑到将课后作业与生活、科技相结合。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经具备一些经验与知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考虑将其与生活实际、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融合、内化,最终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以物理学的角度看待生活现象,了解科学的本质,进而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5]。
2.2 探究式作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以促进物理学科的学习。由于受到当前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探究性实验的讲授,而是选择直接告诉学生实验原理、步骤以及结果,在布置作业中时也很少有探究性实验,而是用习题取而代之,让学生机械、重复地进行训练,导致现在的初中教学中严重缺乏探究实践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完成探究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加强注意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和动手能力以及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其次在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基本的结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更要掌握知识的结构以及其内在的联系。对物理学科知识结构的掌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由于日常课程设计的原因,学生对于物理规律以及概念的学习是零散的,导致头脑中的知识难以联系起来,影响了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以及物理思维的养成。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探究也是物理核心素养之一,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作业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从生活或者学习中一些常遇到的科学问题入手设计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探究实验时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比如在学到电压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水果电池,探究电压与水果种类的关系。在学习压强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探究小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应该在课后作业中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补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在不断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物理观念,在探究实验中加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不断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6]。
2.3 观察型作业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观察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观察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现象和事实获得明确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比如学习功率后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洗衣机说明书上的功率、电视机的功率以及电灯泡的功率,加深学生对功率的大小的理解。
教师布置作业时也可以设置长期作业,不要求当天完成,可以给他们几天或一周的时间与家长一起完成。比如在学习电能这一节时可以让同学观察一下家里每天要用多少电,每个月要用多少电以及估算每年要用多少电,以及什么地方用电最多。这样的观察型作业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养成细心观察生活与实际的好习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既培养了学生乐于观察、乐于发现、乐于思考的好习惯又可以使学生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2.4 合作型作业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作业使学生们合作完成。在小组合作时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锻炼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团队精神,也能够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例如,在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同样不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介绍物理学史以及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可是物理学史和其他各类人文话题中蕴含着各种物理规律以及知识的发现过程和物理研究思想,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可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前人的研究历程,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例如“两弹元勋”邓稼先在没有资料,缺乏实验条件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力量去研究原子弹。没有电脑,就用算盘进行原子弹理论的计算,只有外语文献,就一句一句带着大家翻译,冒着酷暑严寒,在飞沙走石的戈壁滩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邓稼先热爱祖国、淡泊名利、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教师也可以布置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查阅物理学史或者一些科学家探索真理的过程,通过小组成员一起查阅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再由小组长在班里展现合作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根据该小组的汇报进行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该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胆量,还能够充实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 结语
总之,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既要完成课程目标,又要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作业不仅仅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思维能力、认知结构的重要工具,它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授课效果,是学生与教师进行沟通的桥梁。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作业的内容要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价值,要做到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合作精神,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