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的三维转换
2023-06-07易舫
易 舫
(成都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成都 610059)
一、引言
旅游文本翻译指对一切旅游语言文字资料的翻译,包括旅游指南、旅游公示语、旅游宣传广告、旅游景点介绍等翻译,涉及的词汇量巨大,知识面和文化面宽广,文本风格各具特色,功能多样化,具有可读性和亲和力。旅游文本翻译的目的在于准确传递信息,满足游客旅游需要,达到有效宣传的效果,带动旅游业经济增长,激发游客旅游参观的强烈兴趣,促使外国游客了解中国优秀文化,加快文化交流融合的步伐,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充满兴趣,选择来到中国旅游。但是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尤其是各大涉外景点的译文水平参差不齐,很多错译、漏译、误译、翻译不规范、专有名词翻译不统一等不尽如人意的翻译问题亟须解决,传统的翻译理论过于强调旅游文本语言层面的问题,生态翻译学理论不仅关注语言因素,同时更关注文化层面和交际层面等外部因素。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生态翻译学研究既是一种“喻指”,又是一种“实指”。所谓“喻指”,指的是将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作隐喻类比而进行的整体性研究;所谓“实指”,指的是取向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特别是译者在翻译生态中的生存境遇和能力发展研究。换句话说,生态翻译学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生态翻译学的叙事方式,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做出新的描述和解释[2]11。生态翻译学将西方生态整体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生态智慧相融合,打造了一个适应当今翻译发展的生态理论话语体系,该理论起源于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只有适应环境等各种变化的生物才能继续顺利生活下去,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同理,译者也必须有选择地去适应自己的翻译世界,否则将会被翻译生态环境淘汰。这里的“翻译生态环境”是指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3]13。也就是说,对于翻译生态系统而言,影响“翻译群落”(以译者为代表的“诸者”)生存与发展的一切外界因素都可以看作“翻译生态环境”(译境),它制约着译者对译“境”、译“本”的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8]28。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主要翻译方法是“三维”转换法,即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角度指导源文本翻译,让源语言在译入语的生态环境中进行适应性转换,从而使得译文能够适应目的语生态环境。根据CNKI文献检索显示,近十年期间国内学界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对旅游文本翻译研究的文章并不太多,仅有60余篇。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三维”转换的角度对旅游文本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提高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树立良好的旅游外宣形象提出新的视角和方法。
二、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所谓“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1]109。语言形式主要包括用词是否准确,句法是否得体两方面。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是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上进行的,主要从形合与意合、语言结构、描述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语言适应性选择转换。中英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语言形式和思维方式,语言维度的转换需要译者具有专业的双语转换能力,确保在词汇、词组、句子以及语法等基本层面保证译入语在拼写、语法、选词、句式等方面与源语言相互契合,保证译本“生命”不会遭到破坏,同时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及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方式。
在旅游文本的景区公示语和景点介绍的英语译文中,都存在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不当问题,很多景区翻译存在拼写错误、语法错用、选词错误、书写不规范、同一景区英译不一致等问题,导致景区的翻译质量较低,严重影响了中国对外宣传形象,阻碍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例1]古阳洞
译文:GU YANG CAVE
改译:Guyang Cave
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将“古阳洞”译为“GU YANG CAVE”,该译文存在书写不规范的问题,“古阳”属于地名专有名词,不应该分开书写,同时应当大写其首字母,小写剩余字母,其完整的官方表达应为“Guyang Cave”。
[例2]出口
译文:Way out
改译:Exit
惠州西湖景区有一个“出口”标示牌的译文为“Way out”,这样的译文存在选词错误,也不符合英语国家语言的习惯表达,国内外一般统一选择“Exit”作为出口的一般译文表达。
[例3]当心落水
译文:deep water
改译:Warning falling into water.
秦皇岛市旅游景区将警示牌“当心落水”直接翻译为“deep water”,该译文存在基本的词语拼写错误,也未能完全表达出源语言警示游客注意深水危险的含义,正确的译文应为“Warning falling into water”。
[例4]漓江的一大特点是“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译文:One of Li River’s features is green mountains,clear water,strange caves and beautiful rocks.
改译:Lijiang River features its green mountains,clear water,fantastic caves and charming rocks.
桂林漓江景区一段简短的景色介绍:漓江的一大特点是“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原句前半部分表示单数的含意,但是句子后半部分引号里面的内容为复数形式,大部分译者在翻译时,头脑中都会浮现出“One of...”的句型结构,便理所应当的将其翻译为“One of Li River’s features is green mountains,clear water,strange caves and beautiful rocks.”但是在英语语法规则中,句子在整句中单复数形式必须保持前后一致。该译文还存在专有名词错翻,选词不准确的基本语言维度问题,其中“漓江”的官方翻译应为“Lijiang River”,且“洞奇”指的是洞穴奇特,译文选用“strange”一词并不恰当,“strange”一般指人物性格或事物令人感到奇怪,换用“fantastic”一词更能凸显出洞穴的奇特、令人惊呼的效果;“石头美”的译文选用“beautiful”一词也不准确,“beautiful”一般用来形容人或景色非常美,此处换用“charming”一词更为恰当;为了保持源语言和译入语在翻译生态环境中保持平衡,同时保持源语的句式结构,译者将“feature”一词名词动用,换用“主-谓-宾”的句式结构与原句子结构保持一致,改译后变为“Lijiang River features its green mountains,clear water,fantastic caves and charming rocks.”
[例5]沿途溪流相伴、林木葱郁、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有瀑龙潭、柳杉林、太姥之心、迎客峰、仙翁对弈等多个景点。
译文:Along the walkway,there are streams,lush forests,fresh air and beautiful scenery as well as attractions of...
福建省著名的5A 级景区旅游文本中有一段关于太姥山景区的描写,原文多采用四字结构和排比的句式描写太姥山优美迷人的景色,句式对仗工整,使用许多华丽的辞藻渲染景点的独具特色。译者在适应源语言的语言结构和语言环境之后,尽量保持源语言的语言形式,同时对译文进行语言形式上的调整将原文中的四字结构换成名词性结构,采用符合英语国家习惯使用的“there be...”句型,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保持了其翻译生态环境平衡,这样的译文不但表达出原文的主要信息,同时也让外国读者更容易接受。
[例6]木鼓敲响,把神灵祖先接回村寨;木鼓敲响,驱邪消灾,五谷丰登;木鼓敲响,祈祷幸福平安。
译文:They beat wooden drums to welcome their ancestors back,dispel evils,bring about good harvest,and pray for peace and happiness.
旅游文本的英译注重省略,原文中如果存在句子含义重复表达,译文可进行选择性省译。广西融水旅游资料中的这个例子,原文为排比句式,包括三个分句,每个分句起头都有“木鼓敲响”四个字,汉语注重重复,反复强调敲木鼓这种行为,因为这对苗族人民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英文崇尚简洁,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在保证源语传达的重要信息不遗漏和不改变源语意义的情况下,可以将重复的部分省译,让译文更加简洁,同时也符合源语言简短凝练的语言结构,为读者传达了源语中重要信息。
很多旅游文本中含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色词比如拍胸舞、高甲戏、古厝茶馆、泉州南音和咸笋包等,译者在处理这些文化特色词的翻译时,要考虑译文受众的文化背景,调整译文的描述方式,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必要时运用加注和意译的方式,翻译出让读者易于接受的译文。比如中国地方特色美食“榜舍龟”的翻译,该美食是一种用白糖、绿豆、糯米等材料精致加工而成的泉州地方独有的特色甜品,因其形状与龟相似,将其命名为“榜舍龟”。部分翻译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直接译为“Bangshegui”这样的译文让外国游客迷惑不已,没有达到翻译的目的;如果译者采用语言维度描述方式适应性转换策略,使用“音译+意译+加注”的翻译方法将其译为“Bangshe Mung Bean Pies(shaped like a tortoise)”,这样的译文将“榜舍龟”的制作原料、读音和命名的由来展示的客观具体,方便游客理解,成功实现了语言维度适应性转换。
通过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很多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翻译、旅游文本中对景点和文化特色词等的介绍都存在最基本的语言维度处理不当问题,译者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这些翻译现状,主要从形合与意合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语言结构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描述方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三个方面对旅游文本翻译的语言维度做出准确恰当的翻译。关注源文本中的翻译生态环境,适应译入语的语言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对外宣传印象,传播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有深厚的双语文化基础,熟悉双语不同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做到译入语完全适应其翻译生态环境并且长期生存下去。从语言转换的角度处理好“三者”(译境、译本和译者)之间的关系,确保“三生”(翻译生态、译本生命和译者生存)的动态平衡状态[7]42。
三、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6]96。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翻译的实质是文化的传播,旅游文本中含有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在翻译时,译者要充分了解源语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理解了其文化背景之后,适应性地选择译文。旅游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不应该将源语言的文化生硬地套在译文上,而应该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对源语言中的文化进行恰当的翻译,达到文化交流传播的目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到双语的语言结构和形式,避免简单地将一种文字转换成另外一种文字,也要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
[例7]梁山伯与祝英台
译文: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
改译:Romeo and Juliet
例如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个家喻户晓令人动容的凄美爱情故事,也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译者如果采用直译加音译的翻译方法将其译为“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则不能展现出跌宕起伏,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但是译者可以在英语国家文化中找到与之相匹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所以可以将其翻译成“Romeo and Juliet”,这样就能形成文化对应,激发游客兴趣,外国游客也能瞬间明白其背后的故事,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
[例8]紫来洞
译文:Zilai Cave
改译:Purple Source Cave
又如道教景点“紫来洞”的翻译,有的景点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将其译为“Zilai Cave”,但这样直接音译的译文对外国游客来说是一头雾水,不能理解其背后的中国文化意蕴,如果译者采用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将其翻译为“Purple Source Cave”可以加深游客对“紫来洞”的理解,有“紫气东来”的意境,给游客创造了很大的联想空间。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有诸多不同之处,需要译者采用文化维角度解决这些文化层面的翻译问题。
[例9]苗族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活路头要祭祀祖宗和天地神灵,祈求来年农事顺利、五谷丰登、有吃有穿。
译文:On the first day of new year of ethnic Miao,the head of farm work will offer sacrifices to ancestors and all Gods of heaven and earth,praying for smooth farming,a good harvest,plenty of food and clothing in the coming year.
例9关于西江千户苗寨英译旅游文本中的“活路头”属于旅游文本中的文化负载词,译者必须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才能进行文化适应性的转化。“活路头”指的是西江千户苗寨的“农业部长”,管理农业劳动的领头人,该词属于民族地方具有特色文化的词语,可以译为“the head of farm work”通俗易懂,简单直接,并且向外国游客有效地解释了该词具有的特殊含义,处理之后译文为:“On the first day of new year of ethnic Miao,the head of farm work will offer sacrifices to ancestors and all Gods of heaven and earth,praying for smooth farming,a good harvest,plenty of food and clothing in the coming year.”
[例10]老年人优先
译文:Old People First
改译:Senior Citizens First
除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之外,译者还要注意不同国家对同一事物或同一观点的理解差异和接受程度的不同。比如英语国家中认为“老”有“无用”的含义,但是在中国,“老”含有“受尊重,有资历,有智慧”的意思。所以我们在翻译“老年人优先”的时候,如果直译成“Old People First”则不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所以为了让译入语的生态环境与源语言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我们可以将其中的“Old”换成符合英语国家文化认可的“Senior”一词,即“Senior Citizens First”,这样的译文就能调和文化差异的矛盾。
[例11]孔林
译文:Confucius Forest
改译:Confucius Cemetery
“孔林”是中国著名的文化遗产,译者在翻译时,若不了解其文化内涵,简单将其翻译为“Confucius Forest”,则会让游客们贻笑大方,因为“孔林”指的是孔子的墓地,所以不能望文生义地将“林”翻译成“Forest”,而官方正确的表达应为“Confucius Cemetery”。
通过以上例子译者发现在旅游文本翻译过程中,译者除了关注基本的语言维度的翻译问题,还要注重从文化维度选择性转换的角度翻译原文,尽可能地让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化,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随着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既是大多数国家使用的语言,也是联合国官方语言。译者在旅游文本生态环境中要注意语言思维习惯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旅游资源功能性与民族文化性的和谐统一以及双语文化内涵性质的关注。关注源语言和译入语的文化差异,不仅需要关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国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适应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因此,文化维的选择转换也应将译入语文化语境扩大到全球化的文化语境。
四、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翻译过程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能在译文中得以体现[9]。在旅游翻译文本中,很多原文是信息型文本,意在传达一些有效信息供游客参考,所以翻译的侧重点往往也会向交际维侧重,翻译文本交际意图的实现也是衡量翻译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文化传播中保持中国文化特色而不能让游客理解译文的含义,就难以达到服务和交际的目的,该译文也是失败的。
[例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将军故里欢迎您的到来
译文:Welcome to the General’s Hometown.
对读者来说,一些没有用处或者用处不大,冗余的原文信息可以做适当的删减,让译文语言符合译入语的行文习惯表达和读者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翻译的交际目的。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将军故里欢迎您的到来”,这一句子完整的翻译可以表达为“Welcome to the General’s Hometown.”前半句和后半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英语忌重复啰嗦,所以句子的前半句译者可以选择性的省译,只需要翻译出后半句即可,这样翻译简洁明了,传达了源文本的有效信息,达到了交流沟通的目的。
[例13]请自觉爱护停车场的设施设备,不得损坏景观及停车场的设施,如有损坏照价赔偿,谢谢合作。
译文:Please take care of the parking lot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do not damage the landscape and parking lot facilities,if there is damage to the price of compensation,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4]324
改译:Please show respect to the public facilities.
景区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告示牌写着“请勿践踏草坪”“请勿吸烟”等警示性标语,这类为游客传达重要信息的源文本翻译应当将侧重点放在交际维适应性的选择转换上面,例13这样的翻译在语法和句法等方面是没有错误的,而且忠实于原文,但是这样的标示牌出现在旅游景区,译者必须考虑其受众以及交际意图是否能够顺利实现。显然,译文显得过于冗长啰嗦,游客大多没有太多时间去阅读篇幅过长的译文,所以该译文并没有达到交际的意图。译者删除重复的信息,将其翻译为“Please show respect to the public facilities.”修改后的译文言简意赅,短小精炼,让游客快速获取有效信息,迅速理解其含义,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译者采用交际维翻译策略时,也要注意交际的“冷、暖”色调问题,暖色调的语言让游客感觉到热情和温暖,冷色调的语言沉静、冷漠。所以译文的适应性选择在符合目的语国家的语言表达习惯的同时,还要注意语气态度的问题,语气不能生硬刻板,应当温和友善,彰显中国热情好客,礼仪之邦的大国形象。比如很多景区都有“禁止……”等标示语,如果将其翻译为“Forbid...”语气十分生硬,会使人感到不适,该词在西方国家中表示一种强制性的命令。关于“禁止攀登”“禁止触摸”“禁止进入”等警示性标语的翻译,要适当注意语气的表达,可将其分别译为“No Climbing”“No Touching”“No Entry”,这样翻译更易接受。在交际维的考量中,英语语言中常常省略原文中意义不大、重复冗余的词句,从而使译文简洁,传达主要信息,达到交际目的。
[例14]满树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花白如雪,香气扑鼻的银桂;红里透黄,花朵味浓的紫砂桂;花色似银,季季有花的西季桂;竞相开放,争妍媲美。
译文: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usion of osmanthus trees.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rs are in full bloom,which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 the fragrance of their blossoms.[5]32
原文每个分句都用不同的成语描写各种各样的桂花,句式对仗,辞藻华丽,但是外国游客对中国各种各样的桂花名称区别并不是很了解。如果译者将各种桂花名称都一一翻译出来,将会增加外国游客对译文的理解难度,降低其旅游体验,所以译文的翻译只需要将各类漂亮的桂花这类信息传递给外国游客就可以了。因此,译者对译文进行了删减,用不一样的文字传达了相同的信息,以便游客容易理解,达到沟通交流传播有效信息的意图。
在旅游文本资料的翻译中,如果能够实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的转换和有机统一,那么译文应该称得上是完美的高质量译文。交际维度转换是三维转换中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在旅游文本翻译实践中,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三个维度的转换,必须要有所取舍,那么译者要首先满足交际维转换的实现,因为旅游文本是一类传递信息的应用型文本,重要的目的在于传达有效信息、实现沟通交流。
五、结语
目前我国对旅游文本的翻译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景观标志、景点介绍翻译等都存在翻译不规范的情况,亟需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目前的翻译状况。本文采用生态翻译学理论,总结中英旅游文本的语言特点,采用该理论中“三维”转换法探讨了旅游文本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对旅游类文本中的翻译现象结合不同语言的特点和不同国家的文化进行分析,指导旅游类文本准确、恰当的翻译,提高了旅游文本的译文质量,提升旅游景区的档次,有效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生态翻译学理论及其“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对旅游文本的翻译能够起到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迅速,优秀的旅游文本翻译不仅可以促进各地区旅游经济的繁荣发展,树立一个良好的对外宣传形象,也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和展示的机会。笔者希望在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法的策略指导下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能进一步有效提升,为树立良好的对外宣传形象和促进旅游业经济蓬勃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