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林长制 做好“绿”文章
2023-06-07周阳彭海龙
周阳 彭海龙
山丹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林长制为抓手,注重抓增量、保存量、提质量、扩总量,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一、山丹县总体情况
山丹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属甘肃省张掖市管辖,东邻永昌县,西邻民乐县,南接青海省,北靠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素有“走廊蜂腰”“甘凉咽喉”之称。海拔1550 米~4441 米,地势三面环山,属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是一个半农半牧的县。
2019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丹马场时指出:“这些年来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山丹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视察山丹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林长制为统领,紧紧围绕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治理,坚决扛牢生态保护政治责任。近年来,山丹县累计完成生态营造林69.26万亩,草原修复治理286.06 万亩,落实草原禁牧240万亩(含山丹马场),沙化土地治理15.17 万亩,湿地保护25.69 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5.4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4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0.5%,湿地保护率达到58.8%,沙化土地治理率达6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01 平方米。2019 年山丹县被国家林草局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甘肃省人社厅、林业厅授予“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2 年山丹县大黄山(焉支山)森林康养基地成功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
二、已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自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山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长制工作,专题研究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加快建设林长责任体系,有序开展林长制各项工作。一是责任体系全面建立。按照省、市、县总体安排部署,山丹县全面建立林长制体系,设立乡镇级林长办14 个,划分责任区域,明确管护面积,把各项指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部门单位及村(社区),进一步靠实林草资源保护发展责任。配备护林员573 名、草管员236 名,加强日常巡护,实现林草资源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建成高位推动、权责清晰、部门协同、监管严格、齐抓共管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管理体制和长效运行机制。至目前,全县三级林长总人数达到428 名,其中:在县级设立总林长2 人、林长12 人;在乡(镇)级设立总林长23 人、林长118 人;在村级设立林长152 人、副林长121 人。二是配套制度逐步健全。制定林长制工作督查、协作协调、考核评分等配套制度,印发县级林长巡林等工作方案,全县设立林长制公示牌173 块,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及有关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为林长制推行提供制度保障。同时,适时发布总林长令,全县各级林长牢固树立“两山”理念,不断完善林长制体系,及时开展巡林检查指导,切实扛牢林草资源保护发展责任。三是巡林工作趋于常态。按照《山丹县县级林长巡林工作实施方案》,督促各级林长全面深入责任区域开展工作。至目前,各级林长累计开展巡林2400 余次,县林长办开展督查检查4次,针对林木灌水不及时、未批先建、乱挖滥采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推动形成“共抓、共管、共治”的良好局面。同时,多渠道开展林长制宣传,实时发布林长制动态信息,设置宣传栏5 个,推进形成林草资源保护发展的社会氛围。四是国土绿化稳步推进。以林长制为统领,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坚持以水定绿、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组织实施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河西走廊生态保护和修复、祁连山浅山区山丹段生态治理等项目,完成营造林3.6万亩,草原修复治理22.37 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补植补造4161.5 亩,上一轮退耕还林森林抚育19.91 万亩,新增城市绿地650 亩。积极推动集镇、道路两侧、水系、居民区、广场等重点区域绿化,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基本实现绿化美化,完成2 个森林小镇、4 个森林乡村创建工作,建设农田防护林2.8 万株,完成林木采伐更新造林3.3 万株,持续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五是资源保护持续加强。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监测、湿地生态监测、森林草原防灭火视频监控等信息系统,购置无人机10 台,构建快速、精准、科学的林草资源管理动态监控监测体系,不断强化林草资源保护的科技支撑力。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使用林草地审核审批、基本草原保护、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等制度,最大限度控制林草资源消耗。同时,全力做好打击毁林专项行动和森林督查发现问题查处整改工作,坚决遏制乱砍滥伐、乱挖乱占林草地等违法行为,加大检疫监管力度,做好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六是林草风险防范严密。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制,各级林长对本辖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建立健全森林草原防火联防联控机制,跟进督促检查,全面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强化对重点人群、重要区域和重点时段管控,把山头、守路口、看坟头,有效降低火灾隐患。积极组织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强化扑火队伍和装备建设,配齐基层防火设施,不间断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应急演练活动,持续提高森林草原火灾的综合防控能力,未发生较大及以上森林草原火灾。七是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制发《山丹县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片区建设的意见〉任务分解方案》,进一步明确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与各部门单位职责,成立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传统共牧区禁牧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相关乡镇、部门单位及中农发山丹马场和马场自然保护站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传统共牧区禁牧工作共管联防责任制,深入开展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成效现地督导检查、联合执法等工作,坚决遏制乱砍滥伐、乱挖乱占林草地、野外用火等违法行为,严防生态环境问题反弹,持续巩固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成效。同时,将山丹马场自然保护站和中农发山丹马场纳入山丹县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力推进辖区林长制工作落实。至目前,召开联席会议8 场次,解决祁连山传统共牧区清牧、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及草原征占用等问题10 项,有力推进生态保护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
下一步,山丹县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旨,聚焦林草重点工作,强化实干导向,奋力争先进位,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实施力度。紧盯“一屏四城五区”建设目标,聚焦“一屏一带一廊一城”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生态功能型县域发展目标,积极谋划争取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沙化土地治理等项目,巩固提升现有林草资源成果。二是进一步做好林草资源管护工作。健全林草资源动态管理监测体系,提升防范重大林草灾害和生态风险能力。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使用林草地审核审批、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等制度,最大限度控制林草资源消耗。全力推进打击毁林专项行动,加强森林督查,坚决遏制乱砍滥伐、乱挖乱占林草地等违法行为,切实做好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检疫监管等工作,确保林草资源安全。三是进一步推进林草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全力落实《山丹县生态保护修复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 年~2030 年)》《山丹县林业和草原“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2021 年~2025 年)》等林草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规划,坚持以水定林、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科学论证,提前谋划,积极开展全县国土绿化行动,确保林草生态治理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四是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山丹县及山丹马场生态区位优势明显,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治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县将以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为核心,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片区建设的意见》,着力构建联动机制,协同开展打击毁林专项行动和森林督查发现问题查处整改工作,以全面落实林长制为契机,着眼着手着力保护、修复和治理祁连山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