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

2023-06-07张艳枫

兰台内外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句丽历史

张艳枫

档案记录历史,启迪未来。

2021年国庆节前,以“佟佳江的记忆”命名的通化档案陈列展正式对外开展了。陈列展是通化市档案馆自1959年成立以来组织的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展示内容最丰富的展览。陈列馆建筑面积1072平方米,展陈面积800多平方米,共展出图片320余张、实物档案89件,辅以3段音视频和20处绘画、沙盘、浮雕、场景等艺术展项。运用AR等现代数字展示技术,综合运用声光电等先进设备大幅提高观展体验。

展览以通化6000年的历史发展为脉络,从档案记录的视角,通过文字档案、图片、实物、绘画、雕塑、场景、声光电等各种陈列展览,直观展示通化的文明起源和发展历史,阐释通化在中国历史和东北地方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让观众直观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通化文明,了解作为红色之城、英雄之城的通化其山川秀丽与人杰地灵的历史风云。

陈列展是在通化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下,通化市档案馆攻坚克难,历经前期谋划、文本创作、形式设计到招标实施四个阶段,用一年多的时间打造完成的。通过四个篇章讲述通化大地上从有人类活动开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通化归治吉林的历史。陈列展面向社会常年展出,通化党政机关、军队学校、社区居民通过团体预约可有序参观,现已经逐渐成为通化人民爱党爱国爱家乡教育的重要场所。

现在,让档案引领我们穿越时光隧道,感受通化的前世今生。

拾级而上,步入展厅序厅,正中是“佟佳江的记忆”主题档案文献展主浮雕。标题墙以横向的佟佳江造型为主视觉,背景为通化历史上發生的著名事件和人物名称,寓意佟佳江孕育出波澜壮阔的人文和历史,佟佳江上下墙体的浮雕展示通化大地上数千年来发生的典型事件。棚顶的主灯是采用高句丽时期典型纹饰莲花纹作为造型。左侧墙面用时间轴(纵向)的形式,展示通化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右侧墙面从地域上(横向)明确通化的地理位置。展览序篇,用高度概括又优美凝练的语言文字点明主题,告诉我们,从刻纹记事到箭镞铜戈、从碑碣墓志到汉瓦壁画、从奏折旧档到浩繁卷宗,生活在通化的汉族、秽貊、夫余、高句丽、靺鞨、契丹、女真、满族等各民族儿女,辛勤创造、顽强抗争,共同绘就佟佳江水边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

第一篇章:山宗水源 历史开篇——文字符号记录的先秦时期

这一部分通过考古发掘的陶瓦、卜骨、青铜上的符号文字信息,讲述通化自远古时期以来、青铜时代以前漫长的历史。

长白山、鸭绿江孕育了这片土地的万物生灵。早在远古时代(4万—2万年前),通化地域已有人类生存,在通化县大安镇有一旧时器时代洞穴遗址,发现大量的古生物化石、骨器,如尖状器、刮削器等遗物和人类用火遗迹,均证明在旧时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活居住过,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的领跑者。

1956年的春天,吉林省文化局考古队在距通化市中心3公里的佟佳江南岸一个名叫“万发拨子”,俗称“王八脖子”的地方,发现一处原始社会时期的遗址,确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大量的出土文物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在通化佟佳江两岸肥沃的黑土地上,便孕育了古老的民族,他们走出洞穴、结庐而居、开荒种地、钩鱼捕猎、取火开窑(冾铸、稻作、制陶、纺织),过着辛勤劳动、和睦相处的生活,他们刻符结绳以记事,凿壁树屋以炊煮,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留下生命成长的足迹。

陈列展展示的通化万发拨子出土的各种类型刻划纹陶器,是文字记录的前驱,陶纹亦陶文,这就是通化档案的早期形态。柳河、辉南、通化县、集安等地出土纹饰陶器的统计情况,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通化档案符号便广泛分布。通化万发拨子出土陶器中完整器极少,但残片中的纹饰仍呈现多样化,且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代表着原住民对当时生产生活的记述,这是通化文字档案的前驱。

通化万发拨子出土的卜骨则是通化最早的原始档案——甲骨档案的代表。通化万发拨子遗址中出土十多件卜骨,虽然上面没有准确的卦辞,然而卜骨上明显的人工刻凿痕迹具有明显的记录事件的功能,尤其是通过观察火炭烤灼后的裂纹来判断事件吉凶,是这批出土甲骨主要用途。这是当时的重要档案资料,印证了这一时期通化先民的精神生活。“卜骨问吉”场景展示的,是根据考古资料并结合通化当时的自然地理状貌复原巫师手执卜骨,正在为将军占卜的情景。

通化出土战国时期的阳安君剑、蔺相如戈和左锝工、右锝工箭镞,是通化现存具有金文档案性质的青铜器,是这一时期通化地区与中原交往的见证。

青铜兵戈,箭雨斧头,诸侯和列强们在边塞燃烧着争战的烽火,如今这些镌刻的历史符号依然留在汲水的陶器和青铜兵戈剑镞上,记录着那一段刀兵相争的历史。

第二篇章:汉唐郡府 山川织路——碑碣石刻记忆的汉唐华章

陈列展通过“陶文、铭文与瓦文”“碑碣与墓志”两组档案展示汉代到唐代一千多年间,通化档案记述的通化历史。

汉代,通化属于玄菟郡和渤海国管辖;唐代,属于羁縻府州的管辖之地。四通八达的交通和人员往来,促进本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陶文古印、汉隶古碑、墨书壁画、井栏刻石都铭记着这一段民族融合的艰辛步伐。山川织路,数百年的激荡岁月,开创通化文字档案历史的新纪元。

说到汉唐时期的通化,必须研究高句丽王国。高句丽作为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存在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共计705年。而集安作为高句丽都城的时间长达425年,今天在集安城内随处可见高句丽文化遗址。陈列展中“集安丸都山城宫殿遗址想象复原”沙盘模型,把那一段显赫的历史凝固在这里,从“中原历朝对高句丽王管辖册封表”中可以看出,高句丽地方政权存在的705年间,始终臣属于中原王朝。

通化地区汉唐时期出土大量的建筑用瓦、瓦当等,上面的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集安出土的大量陶建筑构件,如瓦当、筒瓦、板瓦、陶砖等,上面的铭文是重要的档案记录。最有代表性的是集安高句丽王陵太王陵出土的墓砖,在其砖的侧面模刻“千秋万岁永固”字样,集安丸都山城出土的小兄文字瓦,是我们了解高句丽历史的重要资料,是见证高句丽与中原密切关系的重要实物。

通化在这一时期发现了大量的碑文壁画等,它们是通化重要的石刻档案。在通化县快大茂镇赤柏松古城出土的“苍颉”铭文滑石镇,具有丰富的文化含义,表明汉时通化居民多有汉人的成分,汉文化在这里有深刻的影响。位于集安的好太王碑被称为“东方第一碑”,建于公元414年,碑文共44行l775字,涉及高句丽建国传说,好太王功绩及当时东北、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倭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外学者所珍视,其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都十分突出。

第三篇章:辉发柳边 设治开发——奏疏方志记载的长白圣地

沧海桑田,世事更迭,历史进入辽金、明清时期,通化地区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管辖区域不断变化,这一时期,记述通化历史的纸质档案开始大量出现。“重臣的奏折”“光绪修志”两组档案为我们展现了辉发部、辉发城女真人的马上争战,柳条边墙的封禁与解禁,通化边疆边境的开发与巩固。奏疏表文、旧书方志显示着通化作为东北边疆重要的开发集聚区,开启了通化的近代化进程。

清代,包括通化在内的长白山一带被统治者设为龙兴之地,设置柳条边墙加以保护,通化属“东边外”“东边道”,200年间处于封禁之地。1619年,清廷在东北设置围场,为皇帝狩猎、士兵习武以及猎捕野物贡奉的地方。辉南县当时属于御围,努尔哈赤、康熙、乾隆都在此进行狩猎,并留下诗句。今天辉南县境内仍有其孑遗。“康熙围猎”场景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和清代绘画复原康熙皇帝的狩猎场面。

随着柳条开边以及边疆形势的严峻,清政府有识之士提出抛弃旧制,弛禁东北,移民实边,多名重臣上书奏报朝廷,提出“添设州县”。1877年9月3日(光绪三年七月已卯),清廷准奏在兴京南境佟佳江设通化县,隶属兴京抚民厅,张锡銮任首任知县,县署定在头道江(今通化市)。通化市的历史是从清光绪三年即1877年开始的,因为县设治在前,市成立在后,所以民间有“先有通化县,后有通化市”之说。

一本通化老县志为我们描述了通化设立县治的历史。一段音视频又给我们生动还原当时县治范围的辽阔与县城风貌的古朴。

第四篇章:民国风云 归治吉林——文书档案记述的抵御外侮

民国时期的通化,风云际会、英雄辈出。展览通过四组档案反映工商、财税、农业、交通、教育、司法等行业的发展状况,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红色档案展现中华儿女们用生命和鲜血保家卫国,抗击日本野蛮侵略的悲壮画卷。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王凤阁、高志航、唐聚五等一大批抗日英雄在通化的白山黑水间书写了一篇篇感天动地的不朽诗篇。解放战争期间,四保临江战役、南满的解放,为解放全东北奠定基础。抗美援朝期间,通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大后方,付出巨大的牺牲,直到1954年归治吉林,通化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进入这一展厅,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熠熠生辉。在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日战争中,通化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在通化这片热土上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在“杨靖宇壮烈殉国”这组档案里展出“杨靖宇殉国前百日战斗档案”。1953年,在日本关东宪兵司令部旧址发现一批被埋入地下未被彻底焚毁的档案,杨靖宇殉国前24件百日战斗档案也在其中。这24件档案真实地记录杨靖宇牺牲前100天率部与敌进行的47次战斗,再现东北抗联将士在冰天雪地坚持顽强斗争,杨靖宇将军在超越生命极限的严寒和饥饿中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孤身战死的英雄壮举。

老岭隧道战斗遗址位于通化县石湖镇老岭村南。1938年初,东北抗联第一军在杨靖宇的率领下在老岭隧道对通化至辑安的铁路进行了破袭作战。这次破袭战历时三个多月,击毙日本守备人员及监工等,炸毁敌人的隧道、发电设备和物质仓库,给日伪以沉重打击。老岭隧道景观箱再现了当年老岭隧道及周边恶劣的地理环境,可以想象当年的抗联英雄们在这里奋勇杀敌。

王凤阁是通化土生土长的抗日名将,东北抗日义勇军著名将领。1937年4月被杀害于通化城东玉皇山下的柳条沟。王凤阁与妻子张氏赴刑场前的合影彰显了烈士的大义凛然与顽强不屈。

长白林海山河壮,一腔热血铸英魂。高浮雕《山魂》采用方解石纪念碑造型特征,塑造了杨靖宇、王凤阁等抗日英雄,寓意英雄与山石生长在一起,化为山的灵魂,永世长存。他们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四保临江”战役的AR体验馆,现代数字技术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参与战斗。通化作为抗美援朝的前沿口岸、大后方,志愿军参战的重要通道,是最早开始抗美援朝的地区之一,主要负责伤员救治与转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通化军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为赢得胜利做出了贡献。

在展览的尾聲部分,参观者在大型油画《跨过鸭绿江》跓足、回味、感悟,一份份档案述说着千年历史,一个个篇章汇聚着磅礴力量。

通化,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璀璨之光透过漫漫的历史尘埃,至今仍灿烂夺目。通化的过去既属于历史,又传承启迪未来。蓬勃发展的今天、前程似锦的明天更使人钟情、更让人向往。今天的通化儿女继往开来,正在创造着通化新的历史,让通化这颗长白山下的明珠更加美丽,更加辉煌!

(作者单位:通化市档案馆)

猜你喜欢

高句丽历史
《高句丽语研究》评介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高句丽与两汉关系研究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高句丽乐刍议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高句丽独特丧葬习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