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引领,问题驱动
2023-06-07唐建华
唐建华
摘 要:中考一轮复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将有所遗忘的知识回忆起来,还要帮助学生将知识点结构化、系统化,建立知识网,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质量和密度”中考一轮复习,通过组合实验创设情境,通过一系列问题驱动学生完成“用天平制作液体密度秤”的核心任务。此外,问题的设置是以创新实验为抓手的,而在问题解决中重视了学生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初中物理;中考一轮复习;问题驱动;核心任务
*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基于‘问题导向’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编号:Ec/2018/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复习课要做到“温故而知新”,但很多复习课只有“温故”,而没有“知新”——只是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回忆起来,没有更深一步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没有使学生对已熟悉的概念、规律理解得更全面、深刻,产生新的认知。中考一轮复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将所遗忘的知识回忆起来,还要帮助学生将知识点结构化、系统化,建立知识网,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质量和密度”的中考一轮复习,笔者开展了相关教学探索。
一、 教学过程
对于“质量和密度”,《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是“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物理现象”[1]。显然,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掌握的重要技能是称量,需要学生理解的核心概念是密度。相关的中考一轮复习应该如何开展?笔者认为,要突出“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这一实验,它是构建密度概念的基础;还要有所拓展,提炼出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比值定义法。据此,笔者设计了“利用无砝码的天平制作一个密度秤,测量液体的密度”这一核心任务,并通过一系列问题驱动学生展开复习。问题如下:(1)有水和盐水两杯液体,有哪些方法能区分它们?(2)如何用无砝码的天平、柱形杯子、注射器快速地区分水和盐水?(3)如何用无砝码的天平、柱形杯子、注射器测量盐水的密度?(4)如何用相同体积比质量的方法将天平制成密度秤?(5)如何用相同质量比体积的方法将天平制成密度秤?具体的教学过程,围绕这五个问题展开。
(一) 区分水和盐水
师 (提出第一个问题)有水和盐水两杯液体,有哪些方法能区分它们?
生 可以尝一口,咸的那杯液体是盐水。
师 尝一口,是根据不同物质的味道不同,味道是物质的一个属性。还有什么方法?
生 看两种液体的导电性,导电性强的液体是盐水。
生 测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密度大的液体是盐水。
生 让木块分别漂浮在两种液体上,其中木块露出体积多的液体是盐水。
……
从本单元上位的概念“物质的属性”开始,学生可以想到由两种物质的味道、导电性、密度的不同来区分。这是从大概念开始复习,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任务理解:无论通过味道、导电性还是密度来区分液体,实际上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不同。
(二) 快速区分水和盐水
师 (提出第二个问题)如何用无砝码的天平、柱形杯子、注射器快速地区分水和盐水?
生 将两个相同的柱形杯子放在天平的托盘中,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然后用注射器取相同体积的两种液体,分别装入两个杯子,质量大的液体是盐水。
生 还可以用注射器取相等质量的两种液体,体积小的液体是盐水。
师 以上是两种比较物质密度大小的方法:相同体积比质量和相同质量比体积。
利用实验创设真实情境,让问题具有较强的挑战性——无砝码的天平意味着无法测量质量。这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概念。密度是反映物质密集程度的物理量,其概念的产生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的。而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同体积比质量,质量大的液体密度大,是盐水;二是相同质量比体积,体积小的液体密度大,是盐水。液体质量的比较可以通过天平实现,体积的比较可以通过注射器实现。同时,还引导学生复习天平的使用,主要从操作的角度思考实验步骤。虽然天平无砝码,但涉及天平如何调节,包括天平的游码怎样使用、如何用水来替代砝码等问题。
(三) 测量盐水的密度
师 (提出第三个问题)如何用無砝码的天平、柱形杯子、注射器测量盐水的密度?
生 将两个杯子放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中,调节天平平衡。用注射器取等体积的盐水和水,盐水注入左盘杯子,水注入右盘杯子,然后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通过水的体积计算水的质量,结合游码示数得到盐水的质量,最后结合盐水体积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师 这是利用相同体积比质量的方法测得盐水密度的。现在请大家利用该方法测量盐水密度,然后交流。
(学生探究。学生交流时发现:无论取10mL盐水和水,还是取20mL、30mL盐水和水,测出的密度基本相等;盐水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就是密度;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盐水的质量与水的质量也成正比,比值就是盐水和水的密度比。)
生 还可以用注射器取等质量的盐水和水,将盐水注入左盘杯子,将水注入右盘杯子,通过水的体积计算水的质量,最后结合盐水的体积,就能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这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开放性。学生需要深入思考前面提出的区分液体的方法,需要以两种液体相同的物理量为基础,找出不同物理量的具体差异,以水为比较标准,得出盐水的密度。教学中,学生共想出两种难度不同的方法,教师先让学生介绍比较容易的一种方法(取相同体积)。这样的安排贴合学生的思维水平,能让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具体实验时,教师故意没有对液体体积作出要求。学生测量时,各小组取的盐水的体积一般不同。这样,学生交流时就能生成更多的学习资源。
(四) 制作密度秤
1. 用相同体积比质量的方法
师 (提出第四个问题)如何用相同体积比质量的方法将天平制成密度秤?
(学生总结提炼方法。)
师 既然是“秤”,我们还要考虑哪些问题?
生 测量原理。
生 量程。
……
师 取相等体积的盐水和水,利用游码最大是5g的天平制作密度秤,要求最大量程是1.25g/cm3,要取多少相等体积的盐水和水?液体密度标注在什么地方?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生 液体的密度要标注在游码位置,因为左盘放盐水,右盘放等体积的水。盐水的密度越大,其质量相对于右盘的水就越大,游码移动得就越多,所以游码移动的位置能反映盐水的密度。
生 天平密度秤的最大量程是1.25g/cm3,要标注在游码最大位置5g上,而液体体积相等,液体质量相差5g,则可以写出表达式:ρ盐 V=ρ水 V + 5g。当ρ盐=1.25g/cm3时,能得出V=20cm3。
师 天平左盘的盐水和右盘的水都取20cm3。大家在天平游码位置标注液体密度,同时测出盐水的密度,然后交流。
(学生在学案上完成天平密度秤的标注,结果如图1所示。然后,利用此天平密度秤测出盐水的密度。)
这里,引导学生将之前测量盐水密度的方法再抽象概括,思考如何制作液体密度秤。自然地,学生就要思考测量工具的原理、量程等问题。为了让学生聚焦对原理的思考,教师明确了要求,于是学生生发了别样的精彩。
2. 用相同质量比体积的方法
师 刚刚,我们探究了如何用相同体积比质量的方法将天平制成密度秤,现在,我们继续探究:(提出第五个问题)如何用相同质量比体积的方法将天平制成密度秤?
生 要确保液体的质量相等,不用移动游码。液体的体积用注射器来判断的,液体的密度可以标注在注射器上。为了方便计算和操作,我们需要两个完全相同的注射器,用一个注射器先取10mL的盐水放在左盘,再用另一个注射器取水放在右盘,调节水量直到天平平衡,根据右盘注射器中水的体积就能计算水的质量(也就是盐水的质量),然后计算盐水的密度。(展示作品,如图2)这是我们标注好密度后的注射器。
师 如果我们先取10mL的水,然后用另一个注射器取等质量的盐水,那么标注出的密度会像图2这样吗?
生 这两种方法都是质量相等,即ρ盐·V盐=ρ水·V水,但函数关系不同。前面盐水的体积是10mL,即ρ盐·10mL=ρ水·V水,所以ρ盐与V水成正比,所以注射器上标注出的刻度是均匀的。如果水的体积是10mL,则有关系ρ盐·V盐=ρ水·10mL,此时变量是ρ盐和V盐,可以看出ρ盐和V盐成反比,这样注射器上标注出的刻度就不均匀了。
師 天平两边放注射器的思路是可以的,但水不能溅到天平上。学案上提供的是柱形杯子,要求在天平两边的柱形杯子上标注出液体密度,同时要求刻度要均匀。大家思考一下:密度应该标注在什么位置?为了方便交流,我们规定盐水和水中的一个液体要取20mL。
生 应先取20mL的盐水倒入天平左盘的柱形杯子,然后取水倒入天平右盘的柱形杯子,调节水量使天平平衡。此时,两者质量相等,有ρ盐·20mL=ρ水·V水,ρ盐与V水成正比,所以密度应标注在装水的柱形杯子上;又因为用柱形杯子装水,底面积S不变,即有V水=h水·S,所以ρ盐与h水成正比,刻度是均匀的。
(学生完成第二种天平密度秤的标注,作品如图3所示。然后,利用此天平密度秤测出盐水的密度。)
继续引导学生复习密度比较的另一种方式——相同质量比体积。这里,根据学生的生成,提供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就可以好中选优,发展科学探究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3. 比较并应用密度秤
师 刚刚,我们用两种方法制作了密度秤。一是相同体积比质量,通过游码移动来比较质量,盐水密度标注在游码刻度上,我们测出盐水的密度是1.13g/cm3;二是相同质量比体积,盐水密度标注在柱形杯子上,我们测出的盐水的密度是1.125g/cm3。最后,我们用标准的液体密度计测量盐水的密度,来检验制作的天平密度秤的测量精度。
(指名学生上台用液体密度法测量,测量结果是1.128g/cm3。)
师 测量实际上就是比较,我们制作的两种天平密度秤,都是将待测盐水与标准量水进行比较:一是相同体积比质量,二是相同质量比体积。密度概念的得出也是通过比较同种物质组成物体的共性、不同物质组成物体的区别得到的。物理学中还有其他概念,如比热容、热值等,也是这样得到的。课后,请大家继续思考:两种天平密度秤如何提高测量精度?如何利用今天的研究方法设计其他密度秤?
二、 教学思考
(一) 中考一轮复习教学应以核心任务为主线
中考一轮复习教学不能是新课教学的快速推进版,也不能直接等同于习题课教学,而需要从单元教学的角度,抓住单元核心知识,厘清单元知识关系。“质量和密度”主要围绕密度这一物质的特性展开,要想真正理解密度,就要理解密度是如何利用质量和体积通过比值定义的。只有掌握了比值定义法,才更容易理解其他类似的概念。本单元的一项重要技能是称量,所以围绕天平设计任务,用无砝码的天平改装密度秤。因为是中考一轮复习教学,所以聚焦本单元的重难点,尽量不涉及后面还没有复习到的单元知识,如杠杆、浮力等。本课围绕测量盐水密度展开,复习了质量、质量的测量、密度、密度的测量、物质的其他物理属性等。由于有具体的任务引领,测量结果就是对学习过程很好的评价,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
(二) 任务达成可用问题来驱动
课堂教学问题不能太多、太碎,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所以需要设计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高质量问题。本课设计了五个驱动问题,让学生先定性分析后定量计算;先复习概念,然后理解应用,最后设计创造、展示评价。梯度的问题给学生学习合理搭建了台阶,助力学生的思维从记忆理解的低阶思维升级为分析创造的高阶思维。
(三) 问题设置可以创新实验为抓手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复习课上的问题不能干巴巴地提出,而可以实验及实验创新为抓手。本节课以天平这个重要的实验工具为基础,取走其砝码,结合注射器、柱形杯子、刻度尺等工具,组合创新设计实验,将天平改装设计成密度秤,给学生提供解决真正问题的应用平台,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问题解决中要重视思维训练
科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考一轮复习也要重视思维训练。课堂中的驱动问题都是开放的,每个问题都有多个答案,能有效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多次探讨密度秤的刻度是否均匀,需要学生对问题建立物理模型,厘清物理关系。比如,移动游码制作密度秤的关系是ρ盐·20mL=20g+m游,m游与ρ盐是一次函数关系,因此刻度是均匀的。又如,利用相等质量比体积的方法制作密度秤的关系是ρ盐·V盐=ρ水·V水,若V水不变,V盐和ρ盐成反比,则在装盐水的柱形杯子上标注的密度就是不均匀的;若V盐不变,V水和ρ盐成正比,则在装水的柱形杯子上标注的密度是均匀的,第二种密度秤就是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次极好的锻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