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 成就精彩
2023-06-07陈丽芳
陈丽芳
探究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下的教学改革,更多的教师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一时间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成为教学探究的热门话题。但是提问并不是简单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过程,是作为课堂互动的一种手段,可以达到优化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因为教师对其认知误差或者是教学经验不足,又或者是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导致教学结果不理想。
随着“问题意识”“问题链”“有效提问”等诸多词汇的提出,其作用被肯定。更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提问实践,其中就包括初中数学。本次研究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情况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案设计中会引入提问、设计问题。同时也通过提问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还是有部分教师在提问设计和课堂实践中的时候存在问题,比如问题缺乏有效性和适用性,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结果。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课堂提问缺乏明确的目的,教师为提高课堂氛围,会设计互动问题。但是却忽视了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教师会在教学方案设计的时候注一笔某处可以提问,围绕哪些方面提问。但是少部分教师是在课堂教学中随意发挥,过于注重课堂氛围,忽视提问目的。
然后是问题内容缺乏合理性。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在实践教学中,初中数学课堂中很多问题缺乏针对性,问题内容混乱,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问题缺乏灵活性,对于学生缺乏思维性引领。
最后是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有的问题难度过大,让班级中下游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有的问题过于简单,无法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主动性;有的问题比较理论性,不便于学生理解。这些问题都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脱离,不利于发散学生思维。
1.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要求
1.1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界定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关键在于问题的“有效”,何为有效?不仅仅是可行性,更要重视其是否有效果,有效果就是有效的,无效果就是无效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有效提问,简单来讲,就是问题提出的结果是有效果的。什么样的问题称之为有效?是可以达到一定课堂效果,使学生的相关能力(思考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诊断工具,可以通过问题衡量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结果。有效提问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1.2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原则
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是有效的,要确保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性,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问题的层次性。问题设计中,要重视问题的层次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和复杂,是从简到难的一个问题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认知、理解、内化、运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层层递进,提高学习效果。(2)学生适用性。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情况、学习需求、特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化,那么教师在应用有效提问的时候也要具有针对性,深入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目的性。有效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目的性,没有目的的问题是无效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的目的性,保证在探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知识的关联,能够通过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围绕课堂重点内容设计问题,利用问题帮助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4)启发性原则。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对学生有启发性作用,比如在问题思考探究中让其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提高数学品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实践策略
2.1 深入教材與实际,优化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是否可以有效、高质量地开展,还需要教师优化问题设计,遵循有效提问运用原则,设计高质量问题。首先教师需要深入教材,明确教材内容。基于此设计问题。然后是深入学生实际,做好学情分析,确保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案例:“正数和负数”。
第一步:深入学生,做好学情分析。“正数和负数”是初中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章内容。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此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性。正数、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应该结合生活实例开展教学。为此在问题设计上应该体现出趣味性和生活性,更加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重点关注班级学困生,设计问题要符合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二步:深入教材,做好教学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需要深入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那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围绕目标、重难点设计,合理地插入到教学方案中。比如本次教学重难点是判断正负数,运用其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其问题可以设计为:有哪些实例,比如生活中的日常记账、温度对比、节约与浪费、体重增减等等。围绕这些生活实例来提问,帮助学生加强对正负数的理解和判断,以及实践运用思考。
2.2 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通过提问来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提问运用的常用手段,也是成效不错的一种教学方法。积极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和谐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更好地配合并支持教师的教学工作,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创设问题情景,确保提问的有效性,一般被运用于课前新课导入。学生经过课间休息,思维无法立即进入课堂,就需要通过情景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案例:“轴对称”。
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开展课堂教学。课前采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导入新课。轴对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何识别、认识、运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措施来完成。学生对于轴对称是比较熟悉的,但是要想从熟悉的话题引入到理论知识学习中,就可以创设问题情景:
问题1:谈谈生活中的轴对称。
问题2:你认为哪些是轴对称?(可以列举一些例子:对折的一张纸、一些剪纸)
问题3:如何判断轴对称图形?(主要是围绕其概念)
……
(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问题情景更为直观和有吸引力。)
这样通过问题,层层递进,逐步进入本次学习的主题,开始进入新课探究。从生活中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从熟悉的话题逐步进入,这样可以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提问过程中,师生互动,教师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本次课堂教学中。
2.3 设计问题悬念,引导学生质疑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对于问题本身,并不是说教师问、学生答,而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回答,还应该注意学生的质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其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质疑,主动提问。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悬念,让学生进入到一个问题中,拓展思考、发散思维,然后引导其不断质疑,主动发现不同的问题,并且提出问题,然后针对提出的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解决。在此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高其实践运用能力。为此本文提出可以基于问题设计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去质疑并解决。
案例:“随机事件与概率”。
其教学目标是: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对与之相关的概念进行一个认知。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个活动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去探究和思考:教师有一张篮球票,班级中却有两个球迷,让老师很为难,不知道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办法确定票最终给谁。第一个问题就已经出现,学生从公平出发会考虑到抓阄、抽签、抛硬币等方法。然后教师选择两种方法(如抓阄和抛硬币)让学生进行实验。实验之后可以发现虽然两个随机时间发生的可能性一样,各占一半,这样的方法非常公平。但是在实践操作汇总时却存在不确定现象。比如抛十次硬币,其中可能有五次以上都是正面。为此发现现实中的不确定性现象就成为学生质疑的点,会随之出现疑问。随之进入后续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组织下,对于本次质疑进行解决。
2.4 注重问后评价
没有评价的提问是无效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运用实践中,还需要重视提问之后的评价,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问题的提出,必然伴随着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那么解决结果如何,就需要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判断出提问是否有效。
就比如上述内容中,不论是问题情景还是问题悬念,都需要对其展开评价。提问后的评价不仅可以检测本次提问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本文提出的评价围绕两个方面展开:(1)教师课堂的评价。比如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围绕重点提问,帮助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如何进行提问评价,可以直接设计随堂测试,“正数和负数”重难点是判断正负数,运用其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围绕生活中日常记账、温度对比、节约与浪费、体重增减等方面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重难点内容。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学生进行随堂测试(围绕重难点),检测出对知识的掌握,评价其是否还存在知识模糊等问题。(2)课后反思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对本次课堂的有效提问效果进行评价。
最后本文还需要强调,要重视提问的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活跃学生思维。最为关键的就是什么时候该问、什么时候不该问,把握好课堂节奏。一方面要求教师要重视课前设计,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明确哪些地方可以提问,并设计好问题;另一方面要重视课堂灵活性,虽然按照教学计划指导课堂教学,但是课堂中有很多因素是无法控制的,比如学生情绪、态度等方面,教师就需要灵活应对,比如发现在某一个过程学生情绪低沉,积极性不高,就需要立即做出反馈,看是否可以通过提问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