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2023-06-07栾兆琳
栾兆琳
怎样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很多家长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他们更关注的是怎样培养一个能考上重点高中、“985” 或者“211” 大学的孩子。至于心理健康,大部分家庭秉持随遇而安的态度,等到问题出现了,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就这个话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疾病康复中心程嘉主任。
程嘉:心理健康首先是情绪稳定,然后是社会适应状态良好。比如,孩子在学校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学业上愿意努力争取满意的分数,除了学习还有其他兴趣爱好,面对困难能够比较积极地应对和向他人求助。
目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青少年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越来越高,几乎跟成年人的发生比例接近,甚至比成年人更高一些。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现在儿童青少年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发生心理问题的孩子主要集中在初高中和小学高年级学生。
程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的确让我们的生活更好了,但是孩子的需求不仅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还渴望有被尊重感、归属感,以及要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这些条件的满足,需要家长有一定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我在门诊发现,很多家庭对孩子只要求学习。孩子渐渐产生疑惑:我为什么学?渐渐地,孩子出现目标感和方向感的欠缺。很多孩子到初中阶段就出现厌学情绪,还有的孩子考上大学后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开始沉迷于网络,还有人表现为购物成瘾、进食障碍、过分追求形体等。
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障碍,最常见的表现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每年中考、高考之前,有的孩子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另一个常见心理问题是强迫障碍。比如反复洗手,做题时反复检查,以至于影响答题速度等。
程嘉:孩子有心理问题大多源于在情绪积累的过程中没有排解的渠道,家庭没有给予足够有效的支持,甚至有些情绪问题直接是由家庭施加的。当然,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不能忽略。但是,家长朋友要知道,家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家庭永远是孩子坚强的后盾,这是他们有力量战胜困难的核心。
那么,为什么家庭的支持不够充分呢?原因之一是家长不会与孩子沟通。我结合具体情景细细给大家讲解。
情景一:孩子上初中后非常叛逆,和他说一些大道理,他永远像没有听进去一样。
这个情景非常具有普遍性。家长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是您累了一天回到家,还要听一堆大道理,您能听进去吗?初中的孩子,大道理都懂,在学校已经听了很多,回家如果再听家长反复唠叨,很容易产生逆反情绪。
家长会问:“我能不管吗?”当然不是不管,但沟通要讲时机。比如孩子的情绪和家长的情绪都平静了,氛围轻松、愉快的时候,家长再与孩子交流。谈话时,不要太严肃,不要让孩子感觉“我妈又在批评我了”,而要让孩子觉得“妈妈其实是想帮我”。
其实,家长非得让孩子按照家长的想法做,不一定产生好的效果。如果孩子很有个性,做事有主见,家长不妨让他试一试。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前提是不突破底线,比如不违反校规校纪。还有,家长提前与孩子商量好家庭规则,违反了就要停止。家长尊重孩子的想法,发现闪光点多鼓励他,反而会让孩子的态度变好。
情景二:孩子和家长的意见总是不统一。家长让他出去玩,他要待在家里;让他做完作业再玩手机,他偏要先玩再学。
孩子也不想让父母担心、生气。发生这种情况时,首先要学会倾听,听听孩子的理由和想法。很多孩子感觉大人不听他们讲话,甚至有的孩子兴致勃勃地跟父母陈述一件事的时候,家长会打断他或者没有回应。作为家长,走进孩子内心首先要耐心地去倾听孩子说话。你会发现孩子有很多创新的想法,对某个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这时, 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对于家长的回应, 一定会喜出望外。家长还可以适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做,双方的心门都更容易打开,彼此接纳。
情景三:孩子总是离不开手机,一放假就打游戏,不想上学,怎么说都不听。
这个问题是目前家长最头疼的问题。孩子们其实心里清楚,手机等电子产品是他们成长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但是手机实在太好玩了,大人也整天抱着手机。家长要求孩子时,自己首先要做好。比如,没事时看看书,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为自己和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要知道,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其次,和孩子约定玩手机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制订计划,约定每天使用多长时间的电子产品。可以利用技术进行监督、控制,比如在手机或平板上定好时间,但在定之前一定和孩子商量好。
情景四:孩子一到快考试时就紧张得睡不着。
解决考前紧张,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生活中不要只有学习。可以多让孩子参与一些体育锻炼。家长也不要只关注学习,要培养孩子全面成长。
情景五:孩子总是想买东西,不能一次都满足他,买得太频繁了也不行。
买东西就是礼物了,其实可以作为一种行为奖励,帮助孩子强化正确的行为,我们称之为叫代币制或正性强化。
比如,鼓励孩子每天把被子叠整齐,把衣服叠好,做到了给予奖励币。孩子积累的奖励币达到一定数目时,可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孩子会觉得好玩,也会特别珍惜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东西。
情景六:孩子好像有暴力倾向,有时会动手。
的确,很多孩子似乎喜欢暴力,但他们的暴力只针对父母,态度特别恶劣,甚至还会动手。我倾向于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承担一些家庭责任,比如多参与家务劳动。在家里锻炼得少的孩子,生活技能掌握得少,他在外面做任何事情都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自卑之后,他的情绪不敢在外面发泄,就回家找父母撒气。这时候,父母帮助他做的事情越多,他自己成长得越慢,就越容易埋怨父母。
情景七:孩子一放假就待在家里,不爱和同学交流。
家长可以创造一些机会,比如组织同学聚在一起,孩子在这个活动中得到好处和快乐,慢慢就愿意与同学交流了。
在孩子幼小时,家长可以组织孩子参观博物馆,或者去家附近的公园,在轻松的环境里组织一些简单的娱乐项目,让孩子们一起玩玩。总之,家长要多给孩子创造交流的机会。
程嘉:对于孩子的精神心理状态,家长要有识别力。有的孩子会主动表达不适。然而,在孩子主动表达抑郁或有其他症状的时候,有的家长反而跟不上孩子的认知,觉得孩子是想偷懒、回避、没养成好习惯等。
家长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比如睡眠是否变得不规律,或者睡眠质量差,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对学习不够积极,不愿与别人分享学习中的快乐。也有一些孩子的心理问题是以身体不舒服表現出来的,如果到医院检查不出生理性疾病,这时候家长要琢磨一下,会不会孩子有情绪方面的问题。
发现孩子心理问题的端倪,需要及时求助。比如与班主任经常沟通。班主任可以其他孩子作为参照物,对比更客观,教育经验也更丰富,有时会先于家长发现问题。另外,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心理老师,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太严重,可以请心理老师帮助解决孩子的问题。
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不是说孩子一定不能出现心理问题,而是尽量避免,即使出现了,也能及时、有效地给予帮助和支持,使孩子尽快回归正常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