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物理课后服务路径探索
——以简易趣味化实验为例

2023-06-07杜海麟

江苏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苏科版趣味物体

杜海麟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校响应号召,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双减”的最终目的是减量增效,就物理学科而言,在课后服务的环节中引入简易趣味化实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物理学习动力,将减量增效落到实处。首先,课后服务旨在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弥补知识漏洞,部分学生的听课效果差,仅仅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很难真正理解知识。简易趣味实验能帮助这部分学生深入理解知识,重铸学习自信。其次,在课后服务中设置简易趣味实验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材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物理的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部分学生思维能力较弱,在学习中可能会丧失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依托教材内容,在游戏情境中开展简易趣味化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四节“浮力”的教学为例,本节内容是对前期所学二力平衡、压力、密度、液体压强等知识的综合加深和拓展,难度较大。为此,教师可在前一天课后服务时,以一个趣味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浮沉子”的魔术表演视频,总结:“同学们,刚刚的魔术视频中其实用到了物理知识,大家先看一看我的实验演示,之后再自己动手尝试。”教师提供制作材料:塑料吸管、回形针、矿泉水瓶、水、剪刀、镊子、火柴。随后展示“浮沉子”的制作步骤:(1)矿泉水瓶装水,上部留出3cm 左右的空间;(2)将吸管剪成5cm 左右长,一端用镊子夹住,点燃火柴封口;(3)封好口的吸管尾部用回形针夹住增加重量,保证它在水中有一部分露在水面以外;(4)将制作好的吸管放入矿泉水瓶中,拧紧盖子。实验演示:用力挤压矿泉水瓶,吸管下沉;松手,吸管上升。最后,教师进行实验总结:“同学们,这个浮沉子的原理我们会在明天的物理课上揭秘,大家明天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课哦。”

这样的教学利用魔术表演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再依托物理知识展开课堂趣味实验,为物理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开展分组实验,提升服务效果

物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实验多,但课堂时间有限,所以部分教师教学时会采取组织学生观看实验视频的方式一带而过。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对实验原理认识不到位,知识掌握不牢固。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可将实验的过程放在课后服务时进行,在不占用课堂时间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认识和对实验操作的掌握。为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环节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安排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的内容安排在电路的基本结构、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之后,是对电路不同连接方式的进一步学习。对初中生来说,正确连接较为复杂的电路,尤其是并联电路,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本节课程的实验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在分组时,教师需考查每组成员的思维水平和动手能力,保证每个小组都有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教师通过PPT 展示两个电路连接的实物图(见图1、图2),交代实验任务:(1)将实物图转化为电路图;(2)完成电路的连接,让小灯泡顺利发光。待实验完成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这两组电路的连接方式分别是什么?”学生:“都是串联。”教师:“它们的区别是什么?第二次实验时电路的哪一个组成部分变动了?它的作用受影响了吗?”学生:“开关的位置不一样,但两次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是一样的。”接下来展开并联电路的实验。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到各个实验环节当中,实现课后服务效果的最大化。

三、丰富实验教具,强化过程演绎

在开展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实验仪器是其中的关键,实验仪器的多元化能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印象。作为新时代的初中物理教师,要为课后服务中简易实验的开展注入新元素,借助丰富的实验教具,强化对实验过程的演绎。

如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乐音的特性”是对声现象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在学习了“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部分的知识后,教师可在当天的课后服务环节围绕这一知识点开展如下简易趣味实验。

教师先用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演示高低不同的音调:敲击小频率音叉发出较低的音调,用同样大小力度敲击大频率音叉则发出较高的音调。教师演示后,组织学生利用手边的物体进行尝试:“同学们,接下来请大家自己挖掘一下手边的物体,比如刻度尺、三角板、梳子等,尝试使这个物体发出高低不同音调的声音。”

(图1)

(图2)

在本次课后服务当中,教师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物体作为实验教具,使学生在多次过程演绎的过程中深入掌握课程知识。

四、鼓励创新改进,发扬创新精神

物理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实验的探索和创新研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双减”政策下,为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收获更多,教师要利用好课后服务环节,将创新意识的培养置于简易趣味实验当中,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

在进行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的教学时,学生已经对力有了的初步认识,同时也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归纳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在课后服务环节,教师可直接交代实验主题——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教师带领学生按照课本给出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总结初步的实验原理——利用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构成一对平衡力,此时测量拉力,其大小就等于滑动摩擦力。学生分别验证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实验时要注意结合教师给出的实验要点:(1)为使两物体间产生摩擦力,需要拉动物体在长木板上滑动;(2)为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需保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二力平衡的应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发现,要做到以上两点难度较大,教师借此鼓励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创新改进,引导学生从滑动摩擦力产生的角度去思考——既然控制物体较为困难,那如果让长木板动起来呢?学生受到启发:“拉动长木板运动,长木板和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二者之间产生的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需要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以。”教师:“现在第一个问题解决了,怎样让弹簧测力计更方便读数呢?”学生:“拉动长木板就会产生滑动摩擦力,物体保持静止,用弹簧测力计将物体控制在墙上就行了。”

五、拉近生活距离,体悟科学精神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教师大多依据教材照本宣科,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初中物理的很多知识都和生活有很密切的联系,很多生活现象中都包含着物理原理。为此,教师在课后服务环节中可开展生活化的实验,拉近物理和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全面体悟科学精神。

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气体的压强”教学为例,这部分内容是对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在课后服务中演示生活中压强的现象,并组织学生动手尝试。

将一块硬币放在平底大盆里,倒上红墨水使之刚好淹没硬币,请学生尝试把硬币拿出来而不沾湿手。学生尝试后发现做不到,教师接着展示解决方案:把点燃的纸放入杯子,再将杯子倒扣在硬币附近,红墨水全部被吸入杯子里。

在一系列有关大气压强的趣味小实验中,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是大气压,体悟到科学知识的奥秘。

六、提供实践机会,优化教学成果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实验的占比较大,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在实践中深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学习了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静电现象”之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静电现象,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可参照教材练习题,组织学生尝试制作简易的验电器。

(1)将几根塑料绳扎在一起,再把它们撕成细丝,这就是最简单的验电器了。用干燥的双手轻捻塑料绳,会看到塑料绳四散开来。(2)将一根导线两头的塑料外皮褪去,露出内里的金属导线;再把金属导线一端折弯,将两片金属铝箔穿在刚刚折好的弯曲处;把导线另一头穿过橡胶塞,将铝箔塞进玻璃瓶中,盖好橡胶塞。这样,进阶版的验电器就完成了。

在本节课后服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制验电器,在探索中强化物理知识,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顺应“双减”政策的倡导,充分利用好课后服务这一环节,开拓课后服务的更多实施路径,深入挖掘教材实验的更多可能性,开展趣味化的课后活动,为课堂教学查漏补缺,使学生掌握每一个物理实验,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实现真正的“减负增效”。

猜你喜欢

苏科版趣味物体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数形结合”巧解二次函数问题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苏科版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落脚点在哪里:基于苏科版教材七上课题活动“翻转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