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培育家国情怀的三重维度*
2023-09-14陈洁平
陈洁平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就是要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历史思维,培养学科关键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十分重要。本文以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第10 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一轮复习为例,探索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的实施路径。
一、聚焦主题教学,彰显家国情怀
主题教学是指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主题,围绕主题编制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与主题学习情境,把教材作为连接主题情境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编选、整合与该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使学生在明确学习动机的环境中,利用与主题相关的学习内容,落实学习目标任务的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一般分为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要基于课程目标,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导向,并渗透育人目标,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以近代荣氏企业兴衰为基本线索,重新设计主、副课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以荣氏和钱氏家族企业为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依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在以往高考中的分值情况,对教材重新整合后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是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及其原因;二是理解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感悟以荣氏兄弟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家们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担当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对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
在教学中,以荣氏兄弟创办实业为例,探究以荣氏兄弟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实业家在“实业救国”信念下的救国之道,通过感悟荣氏兄弟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及其身上的历史担当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二、聚焦乡土资源,渗透家国情怀
乡土是指个体或其族群生于斯、长于斯之地,在此地理和生态区域内形成的共同民风习俗、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聚合体。悠悠乡土史,拳拳家国情,将乡土史有机融入历史课堂,这便是乡土历史资源,它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渠道,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与作用。
【材料一】荣氏兄弟故居坐落在无锡市郊区荣巷镇西街,据《荣氏宗谱》记载,先贤荣子祺是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无锡荣巷已有近600 年历史,荣氏梅园即为荣德生所创的江南名园,荣毅仁纪念馆坐落在无锡荣巷历史文化街区,街区建有荣氏故居和大公图书馆。……
鹿苑钱氏名人馆坐落在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春秋时代原为吴王夫差豢鹿之地,又名绿苑;宋元时,鹿苑已形成集镇。……
一部乡土史就是一个地方历史发展的见证。通过呈现荣氏故居、纪念馆以及鹿苑钱氏名人馆等材料,不仅缩短了学生与名人之间时空上的距离,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而且拉近了学生与名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增强学生的熟悉感、亲切感和敬仰之情。通过选择典型的且符合主题教学的乡土历史资源,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更激发学生的爱乡热情,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体会,在体会中升华,在特有的乡情文化中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
三、聚焦优良家风,感悟爱国精神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作风,体现家庭或家族成员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和整体气质,是给家庭或家族后人树立的一种价值准则。教学时,教师可以出示以下两则材料:
【材料二】治家立身,有余顾及乡,如有能力,即尽力社会。以一身之余,即顾一家;一家有余,顾一族一乡,推而一县一府,皆所应为。(荣德生)一生行事,创业发展,悉照父训,因此深知人固不可以不教也。吾人须对社会、地方,稍尽公益义务之责。
【材料三】钱昌照,一生追求工业救国、实业报国的信仰,是近代工业建设奠基人。钱氏家训:正心、修身、谨慎、谦和、忍耐、诚实、坚决、好学、克己、择业。
通过上述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家风的价值,以此激励学生以良好的家风、家训为行为准则,以张家港精神财富为前行动力,从爱家乡为出发点,上升到以爱国为归宿点,强化对国家的认同感,提升对民族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