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陕西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策略研究
2023-06-07张琳波
[摘 要]本文着眼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陕西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聚焦陕西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在国家大力推进“双万计划”的政策环境下培养一流本科课程的现状、面临的困境,探索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机遇,并给出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策略和发展建议。相关研究工作对于提升陕西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一流本科课程的能力和视野,对服务国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具有智库性战略价值。
[关键词]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民办高校 青年教师培养
基金资助: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陜西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研究”(SGH20Q288)。
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形成了多元化办学的新格局,民办高校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如今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公办院校相比,由于社会认可度低、办学条件投入欠缺、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内外因素导致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质量与结构存在着很大问题,集中表现在青年教师队伍庞大、中年骨干教师缺乏、教师队伍流动性大、科研能力不足等方面。
与此同时,为了振兴本科教育,全面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校把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教育部于2018年和2019年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及《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教育部在2018年首次正式推出了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提出“双万计划”,即建设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推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并强调将优质教学资源引入中西部地区,并在2019年发布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至此“一流本科课程”概念基本形成并确立。同年发布的《“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提出,从2019年到2021年,将完成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6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500门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000门左右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认定工作。由此可见,近几年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工作。
青年教师队伍作为包括陕西省在内的各地方民办高校的主力军,是提升民办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推动一流课程建设的主要力量。在“双一流”“金课”和“一流课程”建设的大背景下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是当前各地方民办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陕西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困境
伴随着近年来民办高校的跨越式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陕西省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如青年教师的学历水平已逐渐由本科生为主转为以硕士研究生为主,甚至会有博士研究生,教师队伍结构也日趋合理完善,由最开始公办院校的退休人员为主逐渐过渡为以青年、中青年教师作为主要群体。但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入职不久的各大高校新进毕业生在教学、科研、管理以及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还面临着较大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且教学实践经验缺乏
当前陕西省大部分民办高校教师的年度工作量相对饱和,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相比于职称高的教师工作量更大,教学任务也更繁重。因此,如何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对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实际上,民办高校的专业课程一般具有职业性、领域性、应用性的特点,这与青年教师之前所学课程有着一定差异,进而会导致青年教师因专业知识单薄、经验不足而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同时民办高校和公办院校在教学条件、培养模式、管理手段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会进一步影响青年教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融入教学实践中。因此,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在从学生到教师的转换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不能讲、不敢讲、不知道怎么讲的问题。
2.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薄弱
受政策扶持力度、办学目的差异、资金投入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陕西省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科研水平在短时间内很难处于同一竞争层面,但民办高校内部对青年教师仍然普遍存在着科研任务要求和评价指标,这就造成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压力较大的问题。事实上,由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会导致青年教师做科研难,做高质量科研更难。青年教师普遍不清楚如何设计和撰写科研申报书、如何开展科研及论文写作等工作。数据显示,陕西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发表的论文期刊类型大部分是普通期刊和EI国际会议,发表在一般核心期刊(北大核心、科技核心)上的文章很少,高质量重要核心和权威核心期刊(EI、CSCD、CSSCI、SCI、SSCI)就更少了。究其原因,一是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自身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不足,对自己所教授学科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设计没有充分掌握,文献资料涉猎较少,未能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掌握相关领域最新研究动态;二是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缺少参加高质量学术会议和科研培训进修的机会,与公办高校的教师相比,民办高校的教师参加高层次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以及国培、省培项目的机会相对较少;三是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很难达到部分期刊以及高级别科研项目的要求,当前一些核心、权威刊物对投稿人的学历、职称、学校等都有要求,然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在这些方面往往难以满足,从而导致核心、权威刊物对其论文不予接收、不予发表,申请高级别项目也难以获批,这极大打击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3.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受限
从学校层面来看,陕西省民办高校在观念、制度和组织方面还存在很大改进的空间,对青年教师缺乏统筹安排和科学规划,业务培训、科研评价、继续教育、待遇保障等也有待提高。从青年教师自身来看,由于各民办高校对其教学和科研均有数量、质量要求,再加上青年教师往往缺乏良好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无法将产学研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会导致青年教师在“教”与“研”的角色转换以及时间分配上难以平衡,进而限制青年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职业发展。
4.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流动性大
当今社会民办高校的地位和公办院校相比仍然处于劣势,民办高校教师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在薪酬福利、户口政策、退休待遇等方面和公办院校教师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尤其是高水平人才缺乏吸引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使得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认同感低、缺乏归属感,从而对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带来了极大冲击,造成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高流失率的困境。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陕西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机遇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明确要求维护民办学校教师权益,为了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切身待遇以及合法权益,解决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后顾之忧,稳定民办高校教师的思想顾虑,尽量实现与公办高校教师待遇的基本平衡,修订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也于2021年9月1日开始实施,这些国家级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为地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和培养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政策依据,上述举措都可以说明我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以笔者所在陕西省为例,陕西省教育厅于2019年公布了第一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评定情况,认定356门课程为2019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114门,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16门,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26门;并于2021年公布了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评定情况,认定874门课程为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本科课程141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89门,线下一流本科课程38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201门,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60门。表1详细列出了近年来陕西省教育厅公布的两批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中民办高校的相关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和公办院校相比,陕西省民办高校在陕西省认定的一流本科课程中不管是一流课程数量还是占比率近年来都有了明显提升。首先,在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以及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方面,民办高校在2021年第二批认定的课程中和2019年第一批相比在课程数量和占比率上均有了明显提升,其中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占比提升最为明显,提高了将近5%;其次,在2021年第二批新认定的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方面,民办高校的占比也十分具有竞争力;最后,从2021年公布的陕西省第二批一流本科课程总数来看,民办高校12.93%的占比和2019年公布的第一批数据11.24%相比,也有了稳步提升。此外,统计结果表明目前民办高校在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方面的占比率相对较低,鉴于青年教师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工具以及各种线上教学资源的运用和掌握上相比于老年教师更有优势,该类课程建设正是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机遇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总的来说,在陕西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大背景下,青年教师作为陕西省民办高校的主力军,具有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易于创新的特点,和中老年教师相比,更容易掌握新型多元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数字化终端等智能辅助教学工具,更容易对其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进行重构和更新,同时因其年龄优势也更容易和学生拉近距离,对学生产生更深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各民办高校应加大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各种教学资源的倾斜,青年教师自身也应明确教学内容、找准职业定位、加快提升各项业务水平,为陕西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贡献力量。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陕西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策略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涉及课程设计、课堂内外安排、教与学关系、方式手段等多方面内容,在此背景下,如何切实解决陕西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教学任务重、教学经验缺乏、科研能力不足、职业发展缓慢、思想情绪波动等困境,提高陕西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各项业务能力,突破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瓶颈,建立健全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成长发展机制,加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尤其是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不仅关系到课程内容的质量和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而且关系到陕西省一流本科课程体系建设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未来职业发展,这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策略。
1.建立多元化培训学习模式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青年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思想观念、尝试新型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适应目前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近年来,陕西省各民办高校纷纷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名师工作室等内设机构,从岗前培训、教学能力培训、科研能力培训、管理能力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多元化持续性培训入手,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体系,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具体形式包括名师讲座、国内外交流、精品示范课、教学研讨会、座谈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工作坊、比赛等。通过从最初的科研项目选题、研究方法与设计,到科研申报书的设计与撰写,再到实践科研项目、最终发表科研成果等一系列培训打磨青年教师科研水平,切实提升高级别科研项目申报的数量及质量,从而提高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立项率。在实施过程中,各民办高校一方面要注重青年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着重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其职业认同和良好的价值观。
2.探索新型激励评价机制
对于科研刚刚起步的青年教师,学校在资格认定、职称评聘、待遇福利、绩效考核、评优表彰等方面可以探索新型激励评价机制,实行分类评价。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学科,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不同工作的特点,建立和实施涵盖科研诚信和学风、科研成果质量与贡献、科学传播与普及等内容的多层次评价标准和体系,改变单纯以论文、专利、项目、获奖为主的统一、量化的科研评价方式,探索建立以成果为导向的开放评价机制,完善公平、公正、透明的开放评价规则,建立长效评价机制,避免频繁评价,促进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民办高校可在某些方面给予青年教师适当放宽条件或政策倾斜,同时考虑设立青年教师专项科研经费,帮助他们尽快开展科研工作,积极申报一流课程,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切实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提供良好的待遇保障。
3.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发展的督导机制
民办高校应该制订切实可行的一对一指导的导师制计划,积极推行导师制。老教师通过检查教案、听课、观摩讲课、说课等方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促进青年教师讲课水平的提高。通过进一步完善督导机制,使得专家督导听课机制化、常态化。督导机制和导师制的实施会进一步鼓励青年教师多听、多学、多思,利用各种机会多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积累经验。
4.建设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学校应完善相关运行管理机制,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掌握校内各种管理软件、教学资源(如图书文献、在线课程等)、教学设备的使用,迅速适应学校的各项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通过问卷调查、意见反馈等形式及时了解青年教师面临的困境以及发展现状,为他们提供咨询和建议,尽力帮其解决教学、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完善科研机制,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養。此外,高校还应注重外部环境的改善,即提高民办院校的自身影响力和社会文化环境,提升民办高校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地方政府也要加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政策创新,探索民办高校发展的新路径。
5.注重青年教师自我能力培养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除了高校管理者和政府部门的合力,更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和配合。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培养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及归属感,增强自身学术自信,主动学习各项基本技能,优化课程,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改革,努力培育一流课程。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只有形成专业发展自觉,才能更有意识地主动寻找发展机会,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定位,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结 语
在国家教育战略快速推进、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的陕西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研究对目前陕西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为陕西省等各地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提供参考建议,并为国家建设高质量本科、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等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持。总的来说,做好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和关键环节,同时也是一项持久性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政府、高校、教师自身和社会等方面相互配合,共同推动民办高校一流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和青年教师个人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9):18-24.
[2]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5):57-62.
[3]杨程,周小舟.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困境及其破解[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38(5):100-105.
[4]罗儒国.“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发展的困境与突围[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3):76-83.
[5]郗铮,陈玲.陕西省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7):24-26.
[6]全面深化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J].人民教育,2019(18):15-17.
[7]解艳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5):32-34.
[8]唐玉生.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挑战、任务与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20(1):101-106.
[9]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4(6).
(张琳波:西安明德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