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阜阳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探讨

2023-06-07高晓宁周伟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振兴战略

高晓宁 周伟

摘 要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农村实用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安徽省阜阳市农业基础性地位相对明显。但近年来,阜阳市农村实用人才相对匮乏、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导致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问题突出。为完善阜阳市农村实用人才的队伍建设,分析了阜阳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周边及省会城市的虹吸效应明显、整体环境缺乏吸引力、人才培训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加强对人才的政策支持、改善整体环境、改善医疗和教育条件、完善人才培训及评价体系等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安徽省阜阳市

中图分类号: F327;C964.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2.054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加快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改善农村整体环境,改善农村医疗和教育条件,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及评价体系,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1 建设现状

1.1 农村基层干部人才队伍

在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和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方面,农村基层干部人才队伍是重要的引领者和协调者,其地位不言而喻。笔者通过调研,对阜阳市某乡镇的基层干部人才现状进行了细致了解。该乡镇共有102名基层干部,其中50岁以上的基层干部占比超过50%,30岁以下的不足10%;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约为40%,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为10%。通过数据发现,农村基层干部人才队伍存在以下3点不足。1)基层干部人才队伍整体年龄偏大,后备青年干部人才力量不足。2)基层干部人才队伍文化水平整体偏低,限制了其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3)基层干部的待遇普遍不高,对人才缺乏吸引力[1]。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到农村从事基层工作,而现有的干部人才队伍由于年龄和知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工作开展缺乏创新思路和内生动力。

1.2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人才对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阜阳市大部分乡镇以种植业为主,除传统农作物外,还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如草莓、中药材、樱桃、薄荷等,有的经济作物在安徽省内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口碑。在经济作物规模化种植的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急需农业科技人才的支撑。但实际情况是,阜阳市农业科技人才数量短缺,且大部分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人员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多半是“半路出家”。这些工作人员通常会根据某些经济作物的发展前景,临时学习相关的农业知识,专职从事农业工作的意愿不强。此外,经济作物的收益不稳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较大。一旦经济作物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就会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大多农业科技人才不愿也无力承担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损失,继而逐渐远离农业和农田,寻求其他更为稳妥和可靠的收益方式。

1.3 乡村电商人才队伍

相關资料显示,我国网购用户规模已超过8.4亿人,约占网民总数的80%。互联网及网购规模的迅猛发展对农村电商人才提出了强烈需求。笔者通过对阜阳市多个乡镇进行调研发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短缺,供需严重失衡。多年来,阜阳市乡镇大力发展樱桃、中药材、草莓等经济作物,在电商兴起之前,经济作物主要靠外地商人到田间地头进行收购,如果遇到阴雨天气,会出现果实成熟而收购者没有及时赶到,或者道路不畅通的情况,只能任由其腐烂在田间,收购者也会借机进行压价。上述情况会给种植户的收益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会给其带来严重损失。而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为农产品打开了销路,但目前我国电商发展尚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如城市的物流体系比农村完善,南方的电商人才比北方多,城市的电商人才比农村多。当前,在许多大城市都出现了电商人才供给不足的情况,阜阳市乡村电商人才的供给更是不容乐观。

2 现状成因分析

2.1 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政策的扶持能更好地激励实用人才留在乡村。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很多农村实用人才并非不想回乡创业,但农村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影响了农村实用人才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及信心。此外,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部分毕业生有意返乡支援家乡建设,成为一名农业技术人才[2]。随着大批人员返乡,政府需加大在返乡创业方面的扶持力度,既包括在创业资金上的支持,也包括税务减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及就业条件等扶持政策及项目。创业的过程既涉及资金问题,又涉及销售等问题,这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为创业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使创业人才的创新创业更顺畅、顺利。

2.2 周边及省会城市的虹吸效应明显

大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平台、良好的基础设施、优质的教育资源、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等,这是城市之间存在虹吸效应的原因所在,也是很多人选择到大城市工作和定居的原因。过去,农村人口在城市落户面临诸多难题,亦无法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得不返乡置业,这在客观上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的人才返乡回流。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城市户籍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在大城市安家落户,农村周边及省会城市的虹吸效应越来越明显。例如,阜阳高铁的开通使农村部分年轻劳动力向安徽省会城市——合肥市流动,还有部分年轻劳动力向上海市、南京市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寻求发展。通常,农村劳动力只要进行空间上的移动,收入就会提升2~3倍,大城市的吸引力就更加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树下面不长草”的现象,对中小城市及农村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现实挑战。

2.3 整体环境缺乏吸引力

农村整体环境差,主要表现为基层工作复杂烦琐、农村收入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不便及农民思想观念存在偏差等。1)就基层干部工作而言,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处理难度较大。例如,邻里之间出现的纠纷问题,不仅需要基层干部具备做思想工作的能力,还需要其花费大量精力和耐心处理解决问题。加之基层干部的基层工作、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基层干部落差感较强,不愿扎根农村,导致农村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2)教育和医疗条件落后是农村整体环境差的另一个表现。很多乡村没有自己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上学、就医是农民面临的最大难题。加之很多农村人口纷纷涌向城市,加剧了农村“空壳化”和人口老龄化现象。3)农民思想观念存在偏差,导致其创业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很多农民认为孩子大学毕业就应该留在城里工作、定居,返乡是没有能力、没有出息的体现。这导致许多农村人才有很多的思想包袱和顾虑,无法轻装上阵全身心地投入农村工作[3]。

2.4 人才培训及评价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阜阳市不断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培养力度。例如,通过与高校、农业领域的科研院所进行对接合作,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依托农民夜校、党校、当地农业学校等载体,通过现场教学和课堂教学,对返乡农民或大中专毕业生进行技术培训。但从总体上看,阜阳市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渠道仍不够畅通,正规的培训机构数量较少,多为临时组织的培训,未能实现常态化、长效化的培训。1)培训的内容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以生产技术为主,对于國家大政方针的宣传力度不够,缺少乡村振兴观念、市场知识、道德观念和互联网领域等知识,不易培养出眼界开阔、有见识、敢闯敢试的农村实用人才。2)培训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课堂授课和现场观摩,缺乏互动教学,难以引发听众的思考和共鸣,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大打折扣。

长期以来,阜阳市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体系不完善、待遇不高、缺乏社会地位也是难以留住人才的重要原因。阜阳市甚至全国范围内,农村人才的职称评定未得到行业认可,人才管理混乱,没有明确主体,对于农村人才的认定缺乏明确标准和规范等原因,导致农村人才社会认可度低,无法调动其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的积极性。

3 建设路径

3.1 加强对人才的政策支持

1)政府要壮大县域经济,将一些适合乡镇发展的产业有序向乡村转移,支持乡村企业兴办车间以吸纳农村实用人才,促进农民在当地就业。2)政府要建立健全人才创业支持平台和服务体系,实现就业渠道的畅通和高效,鼓励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为解决好创业方面资金难的问题,政府要在财税方面对创业人员及企业进行倾斜,引导地方自主设立就业创业支持基金,将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解决好用地难、信贷难等创业难题,支持返乡创业园的建立,支持乡村小微企业的发展[4]。3)人社部门要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及评价方式,对贡献突出的农村人才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建设。4)高校应树立需求导向,大力开展乡村需要的涉农专业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农村人才专业队伍。

3.2 改善整体环境

农村整体环境得到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具备了吸引力,才能引导人才回流。长期以来,与城市相比,农村相对偏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较为落后。因此,为优化农村环境,首先就要在生活和服务设施方面加大投入力度。1)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打通农民的“致富路”。2)信息网络为人们的购销提供了便利,网购的发展要求农村注重并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农村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加强农村电商人才队伍的建设,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当前,很多偏远山区的通信设施得到了完善,基本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很多返乡人员投入电商创业,不仅实现了增收致富,还推动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3.3 改善医疗和教育条件

人才要靠教育,想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农村实用人才,就要重视农村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这种投入既包括资金方面的投入,也包括师资力量的投入。农村教育要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题,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将职业教育纳入农村教育的范畴,充分发挥乡镇学校的功能和价值。农村要想留住教育人才,就要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只有解决好老师的后顾之忧,才能使其安心留教,助力乡村教育。此外,改善医疗条件也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必要举措之一。政府要在医疗硬件设施上下功夫,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重视并加大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乡村医疗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晋升渠道,更好的薪资待遇等,使其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建设中。

3.4 完善人才培训及评价体系

为吸引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专职投入乡村振兴,就要建立健全职业农民制度,将职业农民纳入职称评定的范畴[5]。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之后多地陆续启动农民职称评定工作。职业农民的职称评定要打破学历、所学专业等条件的限制,重点考察农村人才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实际业绩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不少农民评上了职称。有了评职的激励,可以更好地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头雁”作用,带领更多的农民增收,带动社会向好向善发展。此外,各地还可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对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农民可以直接认定职称,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奖励。

参考文献:

[1] 何菁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战略的困境与出路[J].投资与合作,2021(10):216-217.

[2] 王亚文,张叶,赵康平.农村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农家参谋,2019(6):12.

[3] 岳梦琦.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人才引进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3):289-291.

[4] 许艳萍,岳强.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人才需求视角下的政府治理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9(2):52-57.

[5] 张党省,刘义成,张可跃.乡村振兴背景下适应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1):39-42.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振兴战略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阅读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精益管理理念下的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实证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