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3种丛生竹造林表现及应用评价
2023-06-07覃豪箫
覃豪箫
摘 要 为确定最适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推广种植的丛生竹,对引进的麻竹、吊丝球竹、绿竹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用3种1年生丛生竹进行定植,测定第3年的保存率、立竹量、胸径、株高、产笋量。试验结果表明,3种丛生竹保存率、胸径、株高有显著差异,立竹量、产笋量有极显著差异;3种丛生竹的保存率在87%以上,达到相关标准要求,造林成功;麻竹胸径最大且出笋量最多,绿竹立竹量最大。证明3种丛生竹都适宜在上林县推广种植,其中麻竹最适宜发展笋用林,绿竹适宜发展材用竹或生态景观林。
关键词 丛生竹;生长指标;广西南宁市上林县
中图分类号:S795.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2.040
竹类有丛生竹和散生竹两大类,丛生竹比散生竹的生长周期更短,丛生竹一般3年左右就可进入丰产,而散生竹(如毛竹)则要8年左右才能进入正常投产。丛生竹的地下茎形成多节的假鞭,节上无芽无根,由顶芽出土成竹秆,竹秆在地面呈密集丛状,与散生竹相比,丛生竹能在较少的空间上长出更多的竹秆。一般1~2年就可成材利用,具有高产、高效、经济的特点[1]。大型丛生竹根系发达,能增加水流运动的阻力,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地表结皮的形成,增加入渗,减弱水流对地表的冲刷作用,有很强的固土能力;树冠面积大,能截流雨水,减少雨滴与地面的直接接触;林下大量的落叶可有效削减雨滴的能量,并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强土壤持水力,保肥效果显著,有助于生态环境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位于我国南方,为热带、亚热带区域,气候温暖,水分充足,十分适宜发展林业。广西竹类资源丰富,有157种,竹林面积达34.7×104 hm2,在广西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2]。同时,广西是丛生竹的主要分布地和竹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如广西百色市田林县的麻竹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竹笋以产地命名,称为“八渡笋”,是田林县历史悠久的特产,清朝时期被列为贡品[3-4]。丛生竹通常1年栽种、多年收益,笋、材、叶等用途广泛[5-8]。近年来,随着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做大做强,对甜竹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加大了丛生竹的造林进度。为促进当地科学种植丛生竹,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笔者对3种丛生竹的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澄泰乡大坡村2林班6、7小班。该地海拔125~170 m,为丘陵低山地,坡度5°~12°,地势平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9 ℃,极端最高气温40.4 ℃,极端最低气温-2.1 ℃,年平均无霜期337 d,雨量充沛,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土壤为红壤,较为肥沃。此次试验地为桉树采伐迹地。
1.2 试验材料
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引自广西田林县;吊丝球竹(Bambusa beecheyana),引自南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绿竹(Bambusa oldhamii),引自广西隆安县。均为1年生无纺布扦插苗。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个小区共种植5行,每行沿等高线方向种植20 m,株距为4 m,每小区造林30株,每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区面积约0.4 hm2。
1.4 种植及田间管理
1.4.1 整地
将试验地上的灌木、杂草砍倒,与桉树枝叶拌匀,在四周设置好防火隔离带。在杂灌晒干后进行炼山,将燃烧不完全的枝条归堆清理,用石灰粉按4 m×
4 m的株行距在林地上布點。每小区边缘行的间隔为
6 m,以使各小区界线明显。布好点后挖0.5 m×0.5 m×
0.4 m的栽植穴,表土与心土分别放在穴的两侧。每穴施塘泥20.0 kg+钙镁磷肥0.5 kg,充分拌匀后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
1.4.2 种植
2020年2月在雨后进行种植。无纺布割开后将苗放置于穴内,培好土,保持根系舒展,可剪除较长的须根。在培最上层土时踩紧,再在上面铺一层松土,种植完成后淋1次定根水。
1.4.3 田间管理
1)抚育除草。2020年6月扯草1次,8月割草
1次。2021年以后,每年分别在5月、7月各割草2次。将割除的草培在竹蔸上,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同时起到保水的效果。
2)施肥。种植后第2年的3月,在竹蔸上坡方向距新发竹约0.6 m处挖半圆形的小沟,以不挖到竹根为宜,每667 m2施m(N)∶m(P2O5)∶m(K2O)=
15∶15∶15复合肥25 kg;种植后第3年,在竹蔸另一侧施相同种类和剂量的复合肥,之后每年交替在不同侧施肥。
3)病虫害防治。近3年试验地的病虫害较少,但也要加强防治,做到及早发现、及时防治。主要虫害有竹蚜虫、竹大象甲、小竹象甲、黄脊竹蝗等。蚜虫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喷洒处理;竹大象甲、小竹象甲主要为害叶及竹笋,一般用5%啶虫脒乳油800~1 500倍液,或20%阿维·杀虫单800~1 000倍液处理;黄脊竹蝗以为害竹叶为主,通过影响光合作用降低第2年的出笋量,一般在跳蝗上竹时,用50%马拉硫磷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在林中释放白僵菌。病害主要为竹煤烟病,又称竹煤污病。要及时做好抚育,防止林间郁闭度过大;竹煤污病多由蚜虫和介壳虫的排泄物引起,因此要做好蚜虫和介壳虫的防治,可用0.3°Bé的石硫合剂喷雾防治。
值得注意的是,丛生竹较高,用一般的喷雾方式防治不仅费力,效果也差。使用无人机进行防治具有快速、效果好的优势,省工省力,在生产中可优先选用。
1.5 指标测定及数据处理
1.5.1 指标测定
1)保存率。于2022年10月23日测定,成活株数为在调查时有新竹的竹丛,采用各小区全面调查的方法进行。保存率=成活的株数/种植株数×100%。
2)立竹量与胸径。于2022年10月8—9日测定。参加试验的竹丛成活后均未采伐,统计所有胸径大于2 cm的新竹量,每丛测定一株中等大小竹子的胸径。
3)株高。于2022年10月8—9日测定,每丛实测一株中等大小的株高。
4)产笋量。于2022年的6月竹笋出土后开始观察,在竹笋高为30 cm左右时割下称重,观测一直持续到9月竹笋出土结束,数据进行累加。
1.5.2 数据处理
用SPSS 19.0软件中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8]。
2 结果与分析
2.1 丛生竹保存率及生长性状的差异分析
经方差分析,3种丛生竹保存率、胸径、树高3项指标P<0.05,表明3种丛生竹在保存率、胸径、株高方面有显著差異;3种丛生竹新竹立竹量、产笋量2项指标P<0.01,表明3种丛生竹在新竹立竹量、产笋量方面有极显著差异(见表1)。
2.2 丛生竹保存率及生长性状的多重比较
为研究3种丛生竹间的保存率、立竹量、胸径、树高、产笋量等经济性状的具体差异,进行了多重比较(见表2)。
经多重比较,吊丝球竹的保存率最高,分别比绿竹、麻竹高2.96%和5.77%;绿竹的新竹立竹量最高,分别比吊丝球竹、麻竹高58.1%和48.1%,表明绿竹的萌发力很强;麻竹的胸径最大,分别比吊丝球竹、绿竹高41.2%和73.6%;麻竹的株高最大,分别比吊丝球竹、绿竹高18.9%和20.7%;麻竹的产笋量最大,分别比吊丝球竹、绿竹高21.4%和53.7%。
3 结论与讨论
1)3种丛生竹均适宜在上林县推广。依据此次试验,3种丛生竹保存率都在87%以上,超过了造林技术规程中保存率大于85%的技术指标要求,表明3种丛生竹造林后可通过造林工程验收。且3种丛生竹都能发笋成竹,并能健康成长发育成竹材,即3种丛生竹都适宜在上林县推广。
2)麻竹适合作为笋用林推广。麻竹在参加试验的3种丛生竹中虽立竹量中等,但胸径最大,这也是尽管麻竹立竹量比绿竹少,但其产笋量仍比绿竹大的原因。在笋用林中,以笋粗壮、产量高为最佳选择,因此,麻竹是上林县最适合做笋用林的丛生竹。
3)绿竹适合作为材用林或生态景观造林推广。在河流两岸或其他森林生态、景观区域,为迅速形成景观,必须先解决郁闭度低的问题。绿竹的立竹量最大,表明其萌发力最强,可短时间内形成有效的树冠面积,提供的用材也最多,是最适合做生态景观造林的丛生竹。
4)本次试验的不足。此次引种的丛生竹种类少,观测时间较短,因此在丰产性方面未进行有效的观察与积累,部分丛生竹在后期也可能有较好的表现,因此仍需延长观测时间以提供更完整的对比资料。
参考文献:
[1] 丁雨龙.竹类植物资源利用与定向选育[J].林业科技开发,2002(1):6-8.
[2] 罗筱娥,蒙兰杨,李立杰,等.7种大型丛生竹容器扦插苗造林效果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2019,48(1):114-118.
[3] 石庭西.把田林县建成“八渡笋之乡”的建议[J].广西农学报,1996(2):53-56.
[4] 温钦舒.大型丛生竹水土保持效益试验初探[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3):19-22.
[5] 马乃训.国产丛生竹类资源与利用[J].竹子研究汇刊,2004(1):1-5.
[6] 丁雨龙.竹类植物资源利用与定向选育[J].林业科技开发,2002(1):6-8.
[7] 蒙兰杨,邓莉明,罗筱娥,等.9种大型丛生竹枝条扦插成活率的相关性分析[J].广西林业科学,2018,47(1):105-109.
[8] 张力,甘乾福,吴旭.SPSS 19.0(中文版)在生物统计中的应用[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