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

2023-06-07李海霞

成才之路 2023年15期
关键词:四史思政课实践教学

李海霞

摘要:“四史”教育深度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是落实党中央重大政治任务的重要要求。文章围绕“四史”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这一主线,聚焦融入价值、融入环节、融入方法。以阐释融入理论、历史、实践的内在逻辑为起点,论证实效价值、认同价值、时代价值为逻辑基础,展开融入实践教学设计并有效分析融入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为逻辑归宿。

关键词:“四史”教育;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5-0113-03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全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研究”(项目编号:SGH21Y0088)、西安石油大学2021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加强‘四史教育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研究”(项目编号:XBQ2021 10)、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诠释与话语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2A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注重“四史”教育。高校是开展“四史”教育的主阵地,把党的理论成果纳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建立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能够更好地发挥“四史”铸魂育人作用,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为国家培养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

一、“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二者具有“三方面”的内在逻辑关系。

首先,理论方面,“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四史”教育的内容各有侧重,包含不同主题的历史,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高校思政课主题与主线具有内在统一性,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教学。“四史”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素材和史实支撑,高校思政课则系统准确地把握了“四史”的内涵,为其提供聚焦点与方法论。从二者内容来看,“四史”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发展历史,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功能,与高校思政课内容具有一致性。

其次,历史方面,“四史”教育发展与“高校思政课”的建设历程是相互贯通的。“四史”教育以“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发展线索”“历史发展规律”为史料让大众感知社会主义的出现与发展。高校思政课是國家教育系统中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其建设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围绕“为何”“如何”建设高校思政课。高校思政课建设把“四史”教育内容凝练成理论原理、理论发展,在整体上把握“四史”发展的本质。

再次,实践方面,“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活动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活动范围可以是“社区”“企业”“高校”等区域,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实施实践活动。“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活动设定的主题主要聚焦以下四种:第一种是“英雄主题”实践活动,该活动以“原型探访”模式开展;第二种是“复兴主题”实践活动,该活动以“今昔对照”模式开展;第三种是“创新主题”实践活动,该活动以“实地体验”模式开展;第四种是“信念主题”实践活动,该活动以“红色走读”模式开展。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独到价值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在实践场域深化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具体体现,如社会调查、实践宣传、文艺会演、志愿服务等。“四史”教育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独到价值。

其一,具有实效价值。“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能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效价值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在实践活动中体现,二是在生活中感悟。前者采用两步教学方式,第一步,课堂理论教学,即学生在课堂接受理论知识;第二步,课外实践活动,即思政教师带领学生奔赴具有红色文化的革命圣地,身临其境地进行体验,如带领学生到井冈山缅怀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四史”发展历程及价值。后者采用“即时”相融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生活作为实践场域,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知“四史”意义。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生活,给予学生“即时”性引导。

其二,具有认同价值。“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能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首先,对党的领导的认同。高校教师可以故事、典故等形式将“四史”内容融入思政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历程,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提升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同。其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认同。思政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民族崛起的历程,让大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正确性,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认同。

其三,具有时代价值。“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在互联网时代,部分大学生受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容易出现个人价值观的异化。高校思政课通过对“四史”中的英雄模范人物、中华民族精神等进行展现,能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设计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设计环节要依据二者教学目标的内在统一,突出思想与价值的内在的关联性。

首先,多元设计理念。思政教师要根据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添加“四史”元素,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聚焦“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前者通“情”,后者严“法”,绝大多数高校针对大一学生开设此课程。刚步入大学生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需要该课程予以“情”的引导,法治观需要予以“法”来明示。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社会调研的方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聚焦“四个选择”(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道路),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理论+实践”的方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聚焦“方法”(用什么方法或规律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方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重在“理论+实践”,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实践方式(如师生共同制作影视作品,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其次,“线上+线下”实践方式。线上实践方式,即“課内+网络”。在“课内”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授课内容把“四史”分重点、分阶段地融入其中;在“网络”实践中,教师要采用雨课堂、QQ群等引导形式组织学生现场讨论。线下实践方式,即“课外+网络”。在“课外”实践中,教师可开展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赛活动,也可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企业开展调研、走访活动。在“网络”实践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网络调研、视频创作、文艺作品创作等活动。综合来看,“线上+线下”实践方式的实践类别如下图所示。

最后,构建实践联动模式。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个人”五位一体的实践联动模式。政府要对“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予以政策和财政支持,协调“四史”学习的政策导向与统领机制;学校要利用“线上+线下”实践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四史”的认同感,协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社会要通过纪念馆、博物馆、教育实践基地等融入“四史”元素,把红色文化基地作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协调社区、团体、机构组织的合作;家庭要积极协助、支持学校开展“四史”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学生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四史”知识。“政府—学校—社会—家庭—个人”五位一体的“四史”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能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

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化路径

结合“四史”教育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治基础。高校应在现有的教育体系基础上,优化“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路径。

首先,设计VR“四史”作品融入思政课。高校可依托教育部统一开发VR“四史”作品,依据不同的课程使用不同内容的VR作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发生的历史故事,感知对理论知识的“空间”阐释。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体验《南京条约》签订现场;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体验“井冈山战役”场景。无论是具体的战役史料,还是哲理的理论阐释,都可以通过VR来体验。VR的制作要以“空间”的灵动感为准则,把“史料”知识点通过“空间”展示贯穿成线,让学生通过体验VR,系统化地感知历史。

其次,打造“特色”品牌实践课。高校要依据办学特色、地方特色,挖掘红色资源,进而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如西安石油大学的“铁人精神”纪念馆,云南师范大学的“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厦门大学的“革命史展览馆”等。高校可利用特色资源开办特色课程,如西安石油大学开设了有关铁人精神的思政实践课堂,该课堂采用第一课堂(理论讲授)与第二课堂(实践考察)的方式进行教学。除此之外,特色品牌实践课要结合社会课堂,组建宣讲团,让学生参与其中,以社会实践的方式(“特色”品牌为主题)走进社区、企业、农村等地进行宣讲,也可参与地方“红色”文艺活动、聆听“红色”故事,让学生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再次,成立“联动”师资队伍。“联动”师资队伍包括高校教师和行政人员,政府、企业、社区人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思政教学,如聘请省、市政府领导,国企、民企领导和著名的学者走进高校思政课堂,讲授“红色”专题文化,组织高校思政教师走出高校到党校或实践基地挂职锻炼等。“联动”师资队伍除了讲授和宣传“红色”文化,还要进行科研创作,研发“四史”教育作品(包括著作、教材、影像等),结合纪念日等开展“四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把握历史方向。

综上所述,“四史”教育深度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是落实党中央重大政治任务的重要要求,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工程。该工程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知史识史,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高校思政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

[2]习近平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自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https://qnzz.youth.cn/qckc/202006/t20200630_12389752. html

[3]靳诺.围绕立德树人加强“四史”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05).

[4]陈慧霞.四史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运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09).

[5]苑素梅,宋学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创新研究[J].山东教育,2022(04).

[6]陈国成,刘佳佳.“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22(01).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into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Haixia

(School of Marxism, Xian Shiyou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65, China)

Abstract: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requirement for implementing the major political tasks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The article revolves arou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Four Histories" in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focusing on the value, links, and methods of integration. Starting from explaining the inherent logic of integrating theory, history, and practice, demonstrating the practical value, identity value, and era value as the logical foundation, launching the design of integrat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effectively analyzing the effective path of integrating practical teaching as the logical destination.

Key words: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practical teaching; deep integration

猜你喜欢

四史思政课实践教学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