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

2023-06-07戴莉萍

文理导航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习效率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戴莉萍

【摘  要】数学课后作业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有重要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案,让课后作业设计更具科学性、合理性。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起到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加深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上不应求数量,而应求质量。在新课标背景下,国家对小学数学的课后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摒弃传统课后作业的弊端,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心理及发展特点的作业,让课后作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本文围绕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展开分析,并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作业设计;策略;学习效率;小学数学

从现阶段课堂教学来看,课后作业对小学生课程的学习有重要影响。适当的课后作业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查验他们能否应用学过的知识处理对应的问题。尤其是对即将进入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课后作业的设计应当得到更高度的重视,与此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

快乐。

一、新课程标准视角下的小学作业设计标准

(一)主体性原则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从这一点来看,在学习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自主、独立学习,有助于数学知识的探索。如果把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比成建房子,教师应当给学生仅是建筑材料——砖、水泥砂浆等,切砖的工作应由学生来做。小学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来体会和获得。在小学作业的设计中,要做到对作业的创新,创新的前提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及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从而激起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

(二)开放性原则

传统知识观重视知识的客观性、可预测性和使用价值中立性。依据这类知识观,每项工作都要有明确、唯一的回答,但在许多情况下,只注重标准答案会成为学生思维逻辑的阻碍。小学作业的创新设计来源于实际知识观。依据这类知识观,知识并不具备一定的客观性,通常知识是对外开放的,对很多问题而言,答案并非封闭式的、唯一的,对同一个问题,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见解,也有不一样的解决方案。依据现实主义知识观,作业解题方法是多元的、开放的。比如,测量树木直径时,有的学生用卷尺测量;也有学生用尺子测量绳子缠绕树木的长度;也有的学生用胳膊抱住树木,再测量胳膊伸开的长度。换句话说,学生在测量树木直径时,有各种解决问题的措施,教师应当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及发展。

(三)科学性原则

教育创新设计务必合乎两个规范。一是新颖;二是科学、合理。“新颖”就是指设计不遵照以前的传统式方法,而尽可能选用以往从没尝试过的方法;“科学合理”代表教育创新设计务必尊重事实和规律性,是严谨科学合理,有紧密的逻辑性和严格规范性的。小学老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发挥创造力,不要墨守成规。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知识逻辑性,重视学生的认知能力规律性,重视新课程标准。只有“正确”的家庭作业才有充分的教育意义,创新教学的设计才有实用价值。设计作业时,要充分发挥创造力,要重视知识的思维逻辑和学生认知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仅有“适合”的作业才具有充足的教育价值,教育创新的设计才具有实际意义上的价值。

(四)差异性原则

不管是科学研究或是工作经验,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性,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包含作业)时,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布置难度不一样的作业,全部学生都可以取得相应的发展,得到“不一样的人在学习上面获得不同类型的发展趋势”的效果。

(五)生活性原则

新课标的不断推进,要求数学学科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以生活为参照,让数学学科在生活元素的融入中更具体、更生动、更直观,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充满趣味性。同时在新课标中还要求学生在书本中融入生活元素,二者相辅相成,让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让生活辅助学生学习。总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点。同时教师也要多设计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作业,让学生借助生活这本大书更好地巩固知识点。从建构主义学习基础理论的视角,大家可以看到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脱离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就难以对学习的主题进行理解。比如,在偏远的农村小学讲解平行线的定义时,举“地铁的线路是平行线”的事例,就很难得到期望的效果,因为地铁和乡下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太大。总体来说,一定要让作业接近学生的生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注意作业的内容和方式,紧密联系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塑造小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

(六)全面性原则

在传统式的中小学作业中,作业的重点是练习记牢一些重点知识,实际上只是增强了记忆能力。而《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教学遵照“基本创新意识和实践活动能力”“善于人际交流、善于措辞逻辑性探讨和问题”“逻辑判断能力”“剖析解决困难能力”的小学作业自主创新设计,推动小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发展趋势的标准,主要包括下面三种能力:一是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提升课程知識的相互关系,搭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是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培养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在设计作业时,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协作和交流的机会,给予大量的交流空间,让他们通过沟通交流得到表达和沟通的能力。三是根据自我认知,培养学生单独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不断创新作业形式

现阶段教师作业设计中最大的问题是喜欢刷题。受中国应试教育核心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做题量,觉得一定要让学生多练习,当做题量足够多时,学生自然会学会数学知识点。这种不合理的教学思维对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在学生进行题海战术的情况下,其单一、局限的解题方式使解题全过程缺乏一定的思维性,只要题目类型略有转变,学生就不能应付此类问题。这将严重危害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业占用了学生许多空闲时间,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佳。长期的大量的练习题,只会给学生增加学习压力,挫伤其学习积极性。

针对此种现状,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开拓创新,通过布置各种方式的作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设计课后作业,设计合乎学生实际学习需要的作业内容。这有益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边做作业边思考的能力。同时创新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思考的习惯。例如在学习简单的数据统计时,让学生对同一类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周末的作业,让学生在商场或者公园进行调查,做一个数据统计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配图;学习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可以做个表格;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用语言进行描述。通过分层作业布置,让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重视作业成效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融合小学生能动性强且对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一特性,突破课程壁垒,综合多学科知识让学生综合思索。比如,在千克和克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掌握千克和克的定义和差别,教师安排了相对应的实践操作作业,如挑选质量比较小的和质量比较大的物体,测量其质量,并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让学生真正从生活中认识千克与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对家中的物品进行称重,并记录数据,做成表格,针对学生上交的作业,然后分组探究,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加减等,掌握单位换算,并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主动性和探索性

由于课堂教学时长非常有限,教师上课时能教的数学知识也比较有限,学生要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必须通过课后练习作业的方法拓展知识。目前,一部分教师布置作业时只限定书籍、练习题和教材,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练习题类型很单一,对学生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有一定的影响。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设计作业时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作业设计成不一样的难度等级,协助学生从易到难地完成作业,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题目设定,学生能够在自身的能力范围之内挑战自己,探寻难度系数更高的问题。比如,教师讲解圆柱体相关知识时,能够布置实践性作业,如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圆柱形物件,并测量圆柱体底面半径和相对高度,计算底面面积和高,最终独立推导出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全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非常关键。然而考虑到目前学生明显欠缺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有关定义及含义,才能够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

(四)尊重学生差异合理布置作业

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布置难易度不同的作业,此外,依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每一项作业的具体内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设计综合实训,有助于思维逻辑的创新。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相应的作业内容,能够获得良好实际效果,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平均数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选做作业,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在新课开始前,教师要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抽查,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这次作业中的不足和收获,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

理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的视角下,作为小学阶段知识接收重要来源的数学学科,对学生后期学习极为重要,课后练习作业的配备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大关联。现阶段小学课后练习作业布置广泛欠缺目的性、实效性和交互性。教师应科学规范地设计作业,以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为依据,丰富作业方式,增加实践应用型作业,同时也可借助新媒体工具,在提升作业灵活性的同时加强师生沟通,使作业反馈时效性大大提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參考文献】

[1]孔宪凤.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4):201-202.

[2]蔡葵.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J].情感读本,2018(36):60.

猜你喜欢

学习效率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