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山市隆阳区桑园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2023-06-07杨朴娟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栽培管理桑园技术应用

杨朴娟

摘 要 蚕桑产业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隆阳区大部分农村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环境、技术等的限制,给蚕桑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提高隆阳区丝茧育丰产桑园桑树的栽培质量及桑叶产量,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基于隆阳区的桑树生产基础,从桑园规划、土地准备、优良品种选择、栽植等4方面论述了丰产桑园的建立措施,从树型养成、施肥、中耕除草3方面论述了丰产桑园的管理技术,并论述了隆阳区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 桑园;栽培管理;技术应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

中图分类号:S888.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14

蚕桑产业已成为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隆阳区是云南省优质茧基地,是保山市的蚕桑主产区。目前,保山市桑园面积4 333.3 hm2,

截至2021年,已发展到5 820 hm2(2021年新植

1 486.7 hm2)。但大部分农村蚕桑产业区的区域环境条件复杂、蚕户分散,小蚕育室、蚕房、蚕具、桑园管理、病虫害防控、饲养环境、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存在差异,桑叶种植及养蚕技术措施难以统一落实到位,给蚕桑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需不断创新蚕桑科技和推广蚕桑技术,突破传统产业模式,提高养蚕水平和蚕农收入,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优质茧生产基地发展的一般规律,隆阳区结合本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特点,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探索出隆阳区丝茧育桑园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对提高桑叶产量、质量,提升养蚕效益,促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 蚕桑生产基础条件

1.1 地理条件与气候特点

隆阳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地理坐标北纬24°46′~25°38′,东经98°43′~99°26′。隆阳区境内山脉起伏,最高海拔3 655.9 m,最低海拔648.0 m,屬于中亚热带高山气候类型,且属于典型的垂直立体气候,四季变化小,干湿季明显。隆阳区多年平均气温15.9 ℃,最热月6月的平均气温21.3 ℃,最冷月

1月的平均气温8.5 ℃,极端气候时段分布较少,极端最低气温-3.8 ℃,极端最高气温32.4 ℃,≥10 ℃的有效积温4 929.4 ℃。年降水量988.2 mm,最少月

1月,月平均降雨量12.6 mm;最多月8月,月平均降雨量172.6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4%。全区冬季干暖少雨、夏季雨量充沛,属典型的低纬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年平均降水日数187 d,降水量966.5 mm,降雨变差系数(CV值)0.16,平均蒸发量1 650 mm,相对湿度75%,日照时间最多月6月为248.8 h,最少月12月为111.7 h,平均霜期138~150 d,年无霜期215~227 d。主要气候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和大风。立足本地条件,蚕桑产业应在最适宜的保山坝及其周边山地和热量条件较好的次适宜的温凉山区和亚热带山地重点发展。

1.2 土地资源与产业结构

1)隆阳区土地资源情况。隆阳区总面积5 011 km2,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2.4%,坝区占7.6%,全区耕地面积4.33万hm2,其中田1.89 hm2、地2.44 hm2。

2)隆阳区农作物常年总播种面积9.89 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58 hm2。隆阳区坝区温和土地面积533.5 km2,盛产水稻、玉米、烤烟、蚕桑、蔬菜。以潞江坝为主的亚热带区,海拔1 500 m以下总面积

1 321 km2,其中农耕地1.47万hm2,盛产各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隆阳区温凉山区面积3 430 km2,其中农耕地1.8万hm2。隆阳区合理布局旱粮、用材林、烤烟、蚕桑、茶叶、干果、水果及山葵等特色农业产业,实现了均衡分布与协调发展。

2 丰产桑园的建立

2.1 桑园规划

优质桑园是养蚕及丝茧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桑树是多年生经济作物,一经种植,多年收益,但需要通过合理规划、规范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进行保障。隆阳区优质桑园的规划经过科学论证、实践检验,现总结出以下3点选择标准。1)选择海拔7 500~

2 100 m,日照时间长、空气流动性好、具备良好水利灌排条件、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土壤质地呈中性壤或砂质壤土的地块建设桑园,以便集中连片规划种植。2)小户型桑园,每户面积规模在0.3 hm2左右为宜;大户型桑园,每户面积规模以不超过6.7 hm2为宜。

3)桑园周围100 m范围内禁种烟草、除虫菊,1 000 m

范围内无工厂、砖瓦窑和烤烟房等污染源,以防止污染桑园。

2.2 土地准备

1)种植行向。在新建桑园的土地准备过程中,从隆阳区地理、气候特点出发,科学确定种植行向。平地类选择南北向,利于通风,减少病虫害;坡地类参照等高线栽植成行,利于保持水土及园地的通风透光性。为保持水土、改善桑树底土环境,便于桑园管理,新植桑园须开挖桑槽。

2)开挖桑槽。开槽标准为等行种植的行距165 cm、

株距40 cm,开槽深宽各40 cm;宽窄行种植的标准为宽行行距200 cm、窄行行距60 cm、株距50 cm;桑槽深40 cm、宽80 cm。开槽时槽底挖松10 cm左右,取出表土和底土分别放置,施用2 000 kg左右的农家肥作底肥,与少量表土拌匀后施于槽底。

2.3 优良品种选择

适合隆阳区丝茧育桑园种植的良桑品种有农桑14号、农桑12号、农桑8号、强桑1号等。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可发展耐剪伐的桂桑优12号、沙2×伦109。桑树褐斑病严重的地区,可选择农桑8号或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选育的云丰1号、云丰2号。

2.4 栽植

为保证新植桑园优质的桑园属性,桑园新植以冬季为主,于每年12月中上旬至次年2—3月,每

667 m2栽嫁接桑苗1 000~1 100株。定植前需剪除桑苗的过长根及破损根,并用20%石灰水浸根消毒

15 min。栽种时须将根部向四方伸直,摆正苗干,先回填表土,再回填细底土。回填时需轻提苗干,盖土到嫁接口以上5~8 cm,踏实,并及时浇足定根水,在距地面10~15 cm处剪去苗梢,覆盖地膜,而灌水方便的桑园可不覆盖地膜[1]。

3 丰产桑园管理

3.1 树型养成

新植桑园定植时需在距地面10~15 cm处剪去苗梢,养成主干,发芽后留养2个健壮芽,培养2个新梢。第2年春季发芽前在距地面20 cm处春伐,培养一级枝干,发芽后每枝干留2~3个壮芽,形成4~6根

枝条。第3年,在距地面40 cm处春伐,培养二级枝干,每个枝干留2~3个芽。第4年起,在枝条基部春伐,养成桑拳,定拳高度约40 cm,每667 m2留桑拳4 000~5 000个,以养成每667 m2产叶枝条8 000~

10 000条的丰产树型[2]。

3.2 施肥

桑树随着每年剪伐和当年多次采叶喂蚕,树体营养消耗极大,须施用充足的肥料才能保障桑树高产。投产桑园每667 m2全年施肥量为尿素100 kg、磷肥85 kg、钾肥35 kg、有机肥2 000~2 800 kg。桑园施肥时段的选择需体现四季施肥的特点[3]。1)在3月下旬施用春肥,占全年施肥量的30%。2)6—7月是桑树的旺盛生长期,其养分需求量增大。为提高肥料,可分两次施入肥,夏肥施用量占全年施肥量的50%。3)在8月中下旬施入秋肥,占全年施肥量的20%,以延长桑叶生长期,提高抗寒能力。4)桑树落叶后施冬肥,冬肥以有机肥为主。桑树施肥时需注意,一年桑的施肥量为成林桑的1/3,二年桑为成林桑的2/3。一年桑施肥采用穴施,二年以上桑園采用沟施,施肥后须及时盖土。

桑园适宜推广使用蚕桑控释配方肥,1次施肥的的肥效在半年以上(12月下旬至4月上旬),可有效节约用材、用工成本,且蚕桑控释配方肥养分为逐步释放,可均衡供应桑树,有利于解决桑树缺素症。可于桑园冬耕后,将60 kg控释配方肥与农家肥混合均匀后,开槽深15 cm以上的施肥沟,将肥料施入沟低,并及时覆土。

3.3 中耕除草

在桑树夏伐后中耕除草,打碎耙平土壤,中耕宜浅,深度不超过10 cm,便于除草;秋季选用草甘膦等化学药剂除草。11—12月桑叶黄落是冬耕的最佳时期,将中耕除草与施冬肥结合进行,中耕深度标准为15~20 cm。

4 桑树病虫害防治

4.1 桑褐斑病

桑树褐斑病是云南省大部分蚕区的主要病害,属真菌性病害,在高温高湿、日照不足的环境下易发生。发病初期病斑呈暗褐色芝麻粒状,后逐步扩大成黑褐色,发生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造成叶片枯黄脱落[4]。经实地观察研究已知,桑园管理差、间种不当、防治措施不及时、防治药物单一、当地气象条件适于病菌发生和积累等因素,是造成近年来云南省大部分蚕区桑树褐斑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防治桑树褐斑病,应针对其发生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1)加强桑园冬防清园、减少桑园间种、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选用抗病桑树品种、试验推广高效杀菌农药、抓好关键施药期。2)可选用25%丙环唑乳油2 000~3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且可同时加入0.3%的洗衣粉作黏着剂进行喷雾。在冬季可结合冬防使用石灰浆、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药剂进行预防。

4.2 桑疫病

桑疫病属细菌性病害,而隆阳区常年发生。春季发病为黑枯型,叶片成黄色多角斑、生长点枯死、全部梢叶变黑枯,故常称作“烂头病”。夏秋发病为缩叶型,有油浸状圆形病斑,后变为黄褐色并穿孔、缩皱脱落。在多雨多湿的气候环境、虫害严重或偏施氮肥的情况下,桑疫病易发生[5]。

发病初期需及时去除病叶、病梢,选用72%盐酸链霉素5 000倍液,或100单位的链霉素,对嫩梢、嫩叶喷雾,每隔7~10 d喷施1次,喷施2~3次即可。发病严重时,需在病叶、病梢修剪后使用20%噻菌铜500~800液喷雾,以防二次侵染。生长期用20%噻菌铜500~800倍液,每隔7~10 d喷雾1次,2~3次即可。

4.3 桑白粉病

桑白粉病属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叶背散生白色细小霉斑,随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大成一片,发生严重时布满全叶,霉斑表面呈白粉状。桑白粉病在多湿条件下蔓延较快,枝条中、下部叶片发病较重,发病桑叶提早硬化,营养价值低,影响养蚕成绩[6]。防治方法同桑褐斑病相似,需在发病初期及时打药,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

4.4 桑蓟马

桑蓟马属不完全变态昆虫,以成虫、若虫为害叶片和叶柄,形成大量的褐色小凹点,被害叶片提早硬化。在高温干旱季节为害突出。严重时中上部桑叶干瘪卷缩,叶质降低,不能饲蚕。

防治需先进行冬季清园,降低虫源基数。在发病初期选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杀。冬季清园用20%杀灭菊酯乳油3 000~6 000倍液喷雾防治卵、幼虫、蛹、成虫。

4.5 桑粉虱

桑粉虱属完全变态昆虫,在夏秋季为害严重,密植桑园发生更为严重。成虫群集在桑树顶部嫩梢产卵,幼虫吸食中部叶汁,导致叶片出现较多黑色斑点,且粉虱的分泌物会污染叶片,易诱发烟煤病,造成桑树生长不良,对秋蚕饲养带来严重影响。防治方法与桑蓟马相同。

4.6 红蜘蛛

夏秋高温干旱季节易发生红蜘蛛虫害。成虫或若虫在叶背吮食汁液,为害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褐色斑块,严重时全叶红褐枯焦。需在发病初期和蚕期用73%炔螨特乳油3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

1 000倍液防治,以叶背喷雾为主。

4.7 桑瘿蚊

桑瘿蚊是双翅目害虫,成虫在桑芽上产卵,幼虫吸食嫩芽汁液。发生较轻时造成芽叶畸形,发生较重时造成反复“止心”,以致侧枝丛生,树势矮小。

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1 5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对桑梢浸头。冬季每667 m2用48%毒死蜱乳油50 mL拌细土20~40 kg或3%辛硫磷颗粒剂

3 kg进行土壤处理,也可采用桑园地膜覆盖控制害虫。

4.8 桑螟

桑螟是鳞翅目害虫,在隆阳区1年发生4~5代,以幼虫为害桑叶。被害叶互相重叠折起,嚼食叶片绿色组织,仅留一层白色表皮。防治方法为人工捕杀或选用80%敌敌畏乳油2 000倍液喷叶。

4.9 病虫害综合防治

桑园病虫害防治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在桑苗购置环节须严格植物检疫,杜绝检疫对象传入,选用抗病虫强的品种。中耕管理要加强除草和水肥管理,合理剪伐,合理采叶,适当间作,保护天敌昆虫。全面清园,积极使用杀虫灯防治手段与化学农药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及其经济危害。化学防治应以乡镇或村组为单位,组织统一药剂、浓度、喷药时间联防统治,以大幅度消灭和控制病虫害。

5 结语

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隆阳区丝茧育丰产桑园栽培管理技术趋于成熟,并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制作了技术光盘,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对蚕桑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农民年养蚕5万多张,生产优质蚕茧278万kg,农业产值1.1亿元,满足了丝绸工业的发展需要,有力推动了隆阳区蚕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冉瑞法.云南蚕区主要桑树品种褐斑病感染调查及原因分析[J].云南农业科技,2008(S1):140-141.

[2] 袁江富.蚕桑科技入户的主要做法和建议[J].南方农业,2014,8(24):116.

[3] 罗坤,陈松.云南优质蚕茧生产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4.

[4] 张泽,吴道慧,董占鹏.云南桑树病虫害防治[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5] 周启仙.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8):121-122.

[6] 陈彪,杨万军,杨胜特,等.贵州省桑蚕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2,16(21):193-195.

(責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栽培管理桑园技术应用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如何做好林业产业管理分析
浅谈“桑园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