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3-06-07蔡迎春

求知导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教育也开始注重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培养,与传统的教育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再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是教育领域的进步。初中时期是学生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对于各种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学习效率也比较高,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并在生活中学会明辨是非,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基于此,文章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核心,提出了几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加深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认识,使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道德的规范和法律的规定,在生活和学习中严于律己,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作者简介:蔡迎春(1971—),男,江苏省如东县新店镇初级中学。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最主要的教学任务,这种观点并没有错误,但是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也要兼顾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事实上,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会影响学生当下的法律素养培养,还会对学生的行为举止和人生道路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氛围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师必须进行的关键步骤,如果教师迟迟不能踏出这一步,那么不仅会降低教学效率,而且也束缚了自身的职业发展[1]。因此,教师必须在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和学习意愿的基础上,及时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的科学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氛围,使学生增加法律知识,培养道德情操。

例如,在学习《坚持改革开放》这一课时,每个学生对于改革开放的理解程度都不同,有的学生可能更加了解一些改革开放所采取的措施,但是有的学生则未对改革开放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情况上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改革开放的精神,从而提高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效率[2]。

二、引入社会热点,加深学生理解水平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教师如果完全依赖教材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不仅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还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厌倦道德与法治学习[3]。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找出与之相符的热点新闻,通过对新闻内容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而且这个过程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到更多课外知识,增长学生的见识。

例如,在《走向共同富裕》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社会上的热点新闻和看法。如“我们的社会真的实现共同富裕了吗?为什么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什么还有很多山区的孩子上不了学?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水平和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在未来可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吗?”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能够让学生去了解当今社会的热点新闻,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相较于枯燥的教材知识,这种带有探索意义的热点新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深思,从而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三、合理安排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道德与法治教学不是为了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含义,能够将道德与法治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实践当中。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以教材为基础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具体实践中进行验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没有达到这一点要求。对于一些中学来说,道德与法治只是一门辅助性的学科,因此并不会给予它太多的重视,往往一周只安排一两节课,甚至这一两节课还经常被其他教师占用[4]。部分教师不仅在行为上默许了这种行为,在思想上也不断降低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这不仅会影响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限制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对此,学校必须要及时做出调整,提高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合理安排相关课程,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教学,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让学生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观念,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严于律自己,遵纪守法,以德服人。

首先,学校可以增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时,将原本每周1—2节的道德与法治课增至每周3—4节,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其次,学校应该严禁其他学科教师私自占课的行为,要让其他教师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不仅仅会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还会影响学生的为人处世。最后,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对课程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即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巩固两部分,前两节课程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后两节课程则要针对具体的实践操作而制订学习计划,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全面掌握。例如,在学习《创新改变生活》时,教师在前两节课程将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后,可以在后两节课程带领学生尝试一些创新活动,如可以带领学生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制作一个文具盒,用闲置的衣服给流浪猫做一个猫窝等。对教师来说,带领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并不需要太高的标准,而是要通过这些创新活动和实践行为让学生意识到创新真的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以此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这样既达到了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小组合作学习,促进相互进步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通常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合作思维,学生只能自己去探索问题,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模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来对问题进行探讨,并围绕学习内容展开系统的合作[5]。小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交流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意见和想法,还能够增加小组成员的默契,锻炼学生的合作思维,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帮助。而且在小组内,不同学生还能取长补短,一些成绩好、理解快的学生可以给予组内其他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帮助,不仅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还能实现共同进步。

例如,在进行《参与民主生活》教学时,教师应该先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于民主生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根据学生的意见及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每个小组都要围绕“参与民主生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探讨自己想要参与什么样的民主生活,应该怎么参与,然后得出小组关于参与民主生活的最终结论。最后再让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阐述本小组的意见,实现不同小组之间的有效交流,从而在相互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可以在互助的氛围下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

五、进行角色扮演,提升道德和法治意识

对于学生来说,新鲜的事物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设身处地地思考道德与法治问题。这种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更多兴趣,因为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够让学生感到新鲜,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产生对于道德与法治更为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共筑生命家园》的教学时,如果单纯从教材内容去理解如何共筑我们的家园,很多学生可能不能完全理解,因为他们从小适应了自己学生的身份,难以对此产生共鸣,对于环境保护和我们家园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比较浅薄,甚至有学生认为即使我们在生活中污染了环境,也不会对家园产生什么影响。为了推动这一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环卫工人,而后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里打扫卫生,让学生意识到这份职业的辛苦,明白破坏环境的代价。这样的角色扮演形式,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环境和我们家园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破坏环境的代价。值得注意的是,在道德与法治的其他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并不一定和教材内容完全相符,但只要想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是一致的,就能达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標。

六、结合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表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实施信息化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对多媒体和计算机的应用,将传统的朗读式教学改变成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这样可以将理论性的知识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同时,现在也有很多智能软件被广泛地应用在教学工作当中,像微课视频就是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方式,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来对学生进行线上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的选择。

例如,在教学《维护国家统一》时,教师就可以在课上为学生播放一些国家统一主题的影片,如《建国大业》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兴趣,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感受影片所传达的精神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维护国家统一这一使命的高尚性。此外,教师也可以提前制作好微课视频,让学生在闲暇之余可以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这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七、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体验

事实证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我们绝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因为很多道德与法治知识都在生活实践中有所体现,无论是改革开放和共同富裕,还是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抑或是文明和家园,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经历的。对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各种生活化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真切地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民族团结的体现,像古代的张骞出使西域、汉乌和亲等,抑或像现代的人大代表选举、民族区域自治等。在教学《促进民族团结》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张骞出使西域的学习情境,请一个学生扮演张骞,几个学生扮演西域的官员和人民,再简单地创设西域生活情境,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以此更好地感受民族团结的氛围。或者教师可以模拟一次政协会议,让学生扮演各个民族的代表,可以让学生发表一些对于道德和法治的见解,也可以让学生表达对于民族团结的看法,或者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哪些民族。这样的生活情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意义,还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会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和法治观念塑造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提高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小组合作、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创新教学方法等多种手段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引导学生成为道德高尚、遵纪守法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王金荣.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J].天津教育,2022(26):159-161.

杨美芝.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型课堂互动教学探究[J].读写算,2022(24):138-140.

李程程.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8):57-58.

马宏钧.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品位·经典,2022(15):170-172.

安玉珍.基于《新课标》探索时事新闻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J].教师,2022(23):48-5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