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进展

2023-06-06周双磊

台湾农业探索 2023年6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社会化农户

周双磊

摘 要: 【目的/意義】梳理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进展,以期为理论和政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主题,在中国知网 CSSCI(含扩展版)、CSCD(含扩展版)、北大核心库中检索得到 847篇样本文献,并利用 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结论】研究发现:(1)从发文趋势看,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大致经历了早期萌芽、初期探索和深化发展三个阶段;(2)核心作者和机构以高校为主,合作多限于同一机构之内,不同作者和机构间的关系较为松散;(3)研究热点主要涵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性研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研究、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测度与效果评价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与乡村振兴等方面;(4)家庭农场、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现代农业及乡村振兴或将成为研究前沿。未来需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深化与乡村振兴诸问题的关联性研究,以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小农户;现代农业;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6.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5617 (  2023  ) 06?0067?09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in China

?Based on the Visual Analysis of CiteSpace

ZHOU Shuang-le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Meaning】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heoretical and policy research.【Methods/Procedures】By taking the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as thetheme, 847 sample documents were retrieved from CSSCI (including the expansion board), CSCD (including the expansion board)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 and Peking University kernel database, and then the knowledge map was drawn by using theCiteSpace software.【Results/Conclusions】The study found that: (1)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end of publication, the researchon  the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early  bud  germination,  initial  exploration  and  deepeningdevelopment.  (2)  The  core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were  mainly universities,  and the  cooperation was  mostly limited to the  sameinstituti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was relatively loose. (3) The research hotspots mainly coveredthe aspects including the basic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the innovation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the measurement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and the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 rural revitalization.(4) Family farms, scale management, land circulation, modern agricultur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may become the research frontier.In the future, it wa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establish andimprove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and deepen the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of the issues related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so as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small farmers;modern agriculture;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为满足农业生产和发展需要,由政府、市场和社会等主体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的各种服务,以解决“怎样种地”的问题。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我国现有小农户的数量占全国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其所耕种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 70%,“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便是对大国小农的真实写照。如何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是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1]。在此背景下,社会化服务是被实践证明在分散的小农经营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大生产的最有效、最现实的路径[2]。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央就将“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村商品生产发展”作为了农村第二步改革的重要突破口,90年代后中央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将其提到了与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同等重要的高度[3]。十八大以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已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必然要求[4]。

当前,学界已围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涵、必要性、建构路径以及服务模式创新[5?8]等进行了诸多讨论,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学者指出,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需重视发挥企业的主体性,以凸显出服务的市场化[9]。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前提是要革除“部门化”的弊端,真正做到“去部门化”,以增强其实践效能[10]。然而,鲜有研究借助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研究现状和演进脉络等进行系统性综述。这将不利于后续研究者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基于此,文中拟借助CNKI的文献计量和 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围绕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进行总体性分析,以期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的深化和相关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文中所用的样本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库。输入关键词“农业社会化服务”,并将文献来源类别设置为 CSSCI(含扩展版)、CSCD(含扩展版)以及北大核心。检索日期為2022年3月13日,初步检索得到 892篇文献。剔除征稿通知和简讯等无效文献后,最终得到847篇有效文献。

1.2

研究方法

文中主要使用了 CNKI的文献计量和 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前者可实现对文献数量和主题分布的描述性统计,后者则通过作者/机构共现、关键词聚类/突现等操作实现对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分布及未来趋势的总体把握。CiteSpace是一款基于Java语言环境的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其原理是借助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实现对特定领域内文献的计量分析,以探寻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和知识拐点[11]。

2

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的基本特征

2.1

1992—2022年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的发文趋势

从发文趋势(图 1)看,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2.1.1

早期萌芽阶段(1992—1997年) 在此阶段,文献数量呈现出较为迅速的下滑趋势,这可能与当时的经济社会结构变化与政策转向有一定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形成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逐步取消统购统销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农民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生产和经营空间。1991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但即便如此,作为当时改革重心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在持续加大对农村资源的汲取力度,尤其是在 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后,致使农村改革最终表现出迟滞效应。

2.1.2

初步探索阶段(1998—2007年) 1998年,《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新确立了农村改革的地位和重要性,并提出要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2.1.3

深化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此后,农业社会化服务也被多个“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及。比如,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一系列政策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引领小农户实现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指明了方向。

2.2

1992—2022年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的主题分布

为便于分析,文中选取了前 10个数量最多的主题词(图 2)。其中,主题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数量最多(217篇)。“农业社会化服务”次之,为153篇。其他主题词的数量相差不大,如“小农户”为24篇,“社会化服务体系”为 21篇。换言之,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探讨。同时,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其农业社会化服务与体系建设问题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从发文趋势和热点分布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内容始终是内嵌于宏观农业农村政策改革的进程,并经过早期萌芽、初步探索和深化发展三个阶段的探索已初具规模。比如,自《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伊始,学界开始关注并在短期内围绕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现实意义、现状及潜在问题以及国际经验借鉴等进行了诸多学术思考。此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内容也紧随宏观政策的调整而不断变化。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研究进程虽然突显了研究的时效性和现实意义,但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的“研究断层”并不利于该领域学术生命的延续以及知识的积累与再生产。

2.3

作者和机构分布与合作

2.3.1

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作者共现图谱 从结果看,该领域内发文量在 10篇及以上的作者共有 4位(表 1)。首先是孔祥智,其被引频次最高(199次)的文章(第一作者)提出,要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主体、多样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格局[5];其次是李俏,其被引频次最高(83次)的文章(第一作者)提出,应从政策角度出发,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建立起多模式、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2];再次是王建华,其被引频次最高(114次)的文章(第一作者)提出,要从准入认定、扶持管理、合作与激励、社会化服务、职业农民培育等方面构建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机制[13];最后是钟真,其被引频次最高(94次)的文章(独立作者)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应紧紧依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在政策上仍需进行战略调整,有针对性地完善其政策支持体系[14]。

作者合作共现图谱(图 3)显示,图谱中共有节点596个,连线 269条,网络的密度为 0.0015。同时结合作者间连线的粗细程度来看,该领域内的作者分布和合作关系较为松散,学者间的交流有待加强。

2.3.2

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发文机构的分布 从表 2来看,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内的研究力量以高校为主,尤其是中国人民大学以 38篇的发文量位居第一,这也是其自身研究实力的体现。然而图谱显示,机构间几乎没有连线,即不同机构间的结构关系较为松散。经过对样本文献的细致对比,发现上述结果的出现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1)CiteSpace只统计了文献第一作者的单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机构间的合作关系;(2)样本文献中的机构合作多存在于同一单位内的不同机构(如同一高校的不同院系)。

3

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的热点分布与未来趋势

3.1

热点分布

关键词是对研究内容的高度凝练,通过关键词共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的热点及其分布。该图谱(图4)共包含节点624个,连线723条。其中,“小农户”这一关键词的节点最大,“供销社”“现代农业”“乡镇企业”“乡村振兴”“土地流转”“家庭农场”等关键词次之,说明上述关键词所代表的内容可能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的热点。

为更加准确地透视研究热点,文中还对关键词进行了聚类分析(图 5)。该图谱共包含节点 624个,连线 829條。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 Q)为 0.8153(>0.3),聚类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为 0.9508(>0.5),说明聚类效果显著且合理。在 LLR(Log-Likelihood Rate)标签提取算法下,共生成 13个聚类群组。具体包括:“#0现代农业”“#1家庭农场”“#2农业”“#3服务站”“#4供销社”“#5农户”“#6农场主”“#7乡镇企业”“#8对策”“#9产业化”“#10农业部”(农业农村部,考虑到机构改革的时间,为保证检索的全面性选用标签“农业部”)“#12建立健全”“#16现代化”。

基于上述分析,发现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4个方面。

3.1.1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性研究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概念界定、发展的必要性与意义、建设现状及其问题应对等。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民挣脱了传统农业的束缚并转向更加专业化的生产,并逐渐形成了以村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5]。从功能来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利于激发家庭经营的活力,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以及提升区域农业经济的水平。有学者根据服务组织的运行机制与利益取向,将其划分为国家兴办的垄断经营服务组织、国家兴办的事业型服务组织、与农业生产者处于平等地位的服务组织、与农业生产者联结在一起的各类专业合作社以及专业协会 4种[16]。但结合实际来看,县、乡两级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如供销社、信用社、农业站等)仍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依托,但其本身存在的诸如服务意识不强和服务内容不全等问题,制约了其服务成效的发挥,因而有必要对体制机制加以革新,并建立服务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公司[17]。一方面,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从理论层面准确把握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涵,并妥善处理其与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关系(二者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18]。另一方面,还需关注外部环境的逐步改善,以期与内在动力形成发展之合力[19]。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应警惕农业社会化服务成为农民的社会化负担[20]。此外,有研究指出,当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发展不平衡[21]、服务供给不足[22]以及管理体制不顺[23]等问题,这也成为了下一阶段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发展的目标靶向。

3.1.2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放在首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并积极发展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当前由各级行政主导或自发形成的服务组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雏形,但其仍处于分散和非系统化的状态,未来还需要引导其进行产业化和规模化转型以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24]。鉴于当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服务供给、服务需求和服务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实行股份合作制并突破流通服务和经营或将成为新形势下可能的发展方向[25]。同时,也有学者开始从域外寻求经验借鉴并指出,发展中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26]。美日两国的经验不仅表明了政府支持和参与对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同时还提醒我们要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和合作社的独特优势[27]。新时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应该在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和目标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借鉴域外经验。包括加强组织建设、强化服务功能、完善法治建设[28]、引入市场竞争机制[29]等,以形成一个具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功能性质的服务网络[3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全能政府”解体的背景下,应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组织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31]。近60年的发展经验表明,“统一主体与多元主体相结合”中所蕴含的“权变性建构”思路将是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32]。

3.1.3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测度与效果评价 准确掌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实际形态(如服务的供需状况和体系的运作机制)是精准施策的前提。一方面是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测度。孔祥智等[33]认为,政府部门和村集体是外部性比较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主体,民间主体则在各项外部性较弱或不具有外部性的服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熊鹰[34]基于对农户社会化服务需求的调查,认为应立足农户需求,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谈存峰等[35]从农户的视角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给现状与需求意愿进行了详细论述。陈强强等[36]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省 75个县(区、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进行了测算和综合评价,发现其总体水平偏低,据此提出要因地制宜,探索和建立多形式的组织体系。此外,也有研究对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及模式选择[37]、需求的优先顺序[38]以及需求的影响因素[12]进行了探索。另一方面是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效果评价。研究者主要采取了将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自变量纳入方程的分析进路。比如,研究发现社会化服务能够显著缓解小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的悖离[39]、显著提升农户家庭总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且加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40]、显著促进农户对亲环境农业技术的采用[41]等。其他方面还包括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42]、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43]以及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44]等。

3.1.4

农业社会化服务与乡村振兴相关问题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就包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2019年,《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提出,在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完善针对小农户的扶持政策,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这构成了新时期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总基调。从内在逻辑看,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社会化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机遇[4],而农业社会化服务又通过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而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有学者提出,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改变资本—劳动力的要素投入结构等抑制耕地抛荒,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等促进规模经营,通过强化环保生产意识等促进绿色生产,进而迈向以高效、规模和绿色为内容的现代农业[45]。但事实表明,当前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小农户对社会分工的要求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不健全的矛盾[46]、小农户与大市场以及大资本的矛盾[47]、家庭劳动力供给质量弱化和社会服务供给缺位[48]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49]等。因此,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依照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系统性地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50]。同时,通过促进小农户的组织化以克服其“小而散”的缺陷,进而倒逼服务内容与体系的规模化,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进程[51]。

3.2

演进趋势

文中对 1992—2022年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的关键词进行了突现检测,并提取了突现强度最高的 15个关键词(图 6)。其中,Begin和 End分别表示关键词出现突现的起止年限,红色加粗线段表示突变持续的时间。从结果来看,关键词“供销社”在1992—1997年间出现了突现,突现强度高达 10.49,说明“供销社”是 1992—1997年间的研究热点。同样地,关键词“家庭农场”在 2013—2017年间出现了突现,“小农户”和“乡村振兴”在 2018—2022年间出现了突变,这表明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土地流转以及乡村振兴或将成为下阶段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的重要方面。

4

结论与讨论

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和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文中梳理和分析了自 1992年以来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的总体情况、热点分布及未来的研究趋势。总的来看,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主要经历了早期萌芽(1992—1997年)、初步探索(1998—2007年)和深化发展(2008年至今)3个阶段;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研究成果较多且研究力量以高校为主,但不同作者和机构间的结构关系较为松散,尤其是跨机构和跨领域式的合作较少;从关键词聚类的情况看,当前的热点领域主要包括农业社会化服务理论和实践研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研究、农业社会化服务测度与效果评价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与乡村振兴诸问题等 4个方面;家庭农场、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小农户与现代農业以及乡村振兴可能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的未来趋势。

随着农业农村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日渐显著。面对农业转型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也需要更加紧贴实际,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社会化服务因契合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而被赋予重要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业已成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鉴于此,未来研究可能需要从如下几方面加以拓展:(1)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对新问题和新现象予以回应。比如,《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提出在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年,这一政策对小农户、规模化经营主体以及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分别意味着什么?等等;(2)要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科学评价体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各服务供给主体、供给方式、供给内容等建立多层次评价体系。这不仅有利于实时掌握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适,同时还能间接发挥评价机制的约束效应,以确保服务本身的质量和匹配度;(3)要深化乡村振兴诸问题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关联性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指导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纲领和破解“三农”领域难题的密钥,而且其实施过程对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又意味着新的政策环境、资源和发展机遇。反之,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抓手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又将有力促进乡村振兴进程。

参考文献:

[ 1 ] 赵晓峰,赵祥云.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与小农经济的发展前景[J]. 农业经济问题,2018(4):99?107.

[ 2 ]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N]. 农民日报,2021-07-16(2).

[ 3 ] 高强,孔祥智.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演进轨迹与政策匹配:1978—2013年[J]. 改革,2013(4):5?18.

[ 4 ] 张红宇,胡凌啸.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J]. 行政管理改革,2021(10):75?81.

[ 5 ]孔祥智,徐珍源,史冰清. 当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 江汉论坛,2009(5):13?18.

[ 6 ] 孔祥智,楼栋,何安华. 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必要性、模式选择和对策建议[J]. 教学与研究,2012(1):39?46.

[ 7 ]仝志辉,侯宏伟.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象选择与构建策略[J].改革,2015(1):132?139.

[ 8 ] 彭建仿,胡森森. 农业社会化服务供应链的商业模式创新[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6):1?11.

[ 9 ] 穆娜娜,孔祥智,卢洋啸. 新时代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研究——以江西绿能公司为例[J]. 科学管理研究,2020,38(4):98?105.

[10]仝志辉. “去部门化”: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关键[J].探索与争鸣,2016(6):60?65.

[11]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 CiteSpace 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12] 李俏,张波. 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省74 个村 214户农户的抽样调查[J]. 农村经济,2011(6):83?87.

[13]王建华,李俏. 我国家庭农场发育的动力与困境及其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5):552?555.

[14] 钟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演化与走向[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32(4):43?55.

[15]付坤媛.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J]. 农村金融研究,1992(1):40?42,62.

[16]龚道广.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般理论及其对农户选择的应用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00(6):25?34,78.

[17]许经勇. 论农业社会化服务[J]. 江汉论坛,1992(4):9?13.

[18]郑青. 关于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几个问题[J]. 理论与改革,1992(1):47?49.

[19] 李炳坤. 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外部环境[J]. 农业经济问题,1992(6):38?45.

[20]江苏省阜宁县委办公室,江苏省阜宁县县政府研究室. 防止农业社会化服务变成农民社会化负担[J]. 农业经济问题,1992(8):60?61.

[21]李玉贤. 必须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保障系统[J]. 农业经济问题,1992(1):54?55.

[22]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课题组,胡庄君.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的初步分析——全国11省13县调查报告[J]. 管理世界,1992(4):176?184,225.

[23]肖大宋. 试论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J]. 科学社会主义,1993(5):46?48.

[24]李为强. 产业化、规模化——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方向[J].农业经济,1993(4):14?15.

[25]陈昭锋.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 农业技术经济,1994(5):55?58.

[26]张启文,钟一民,刘德宏. 发展中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共同特征[J]. 农业经济问题,1999(12):56?58.

[27]王浩. 美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比较与借鉴[J]. 中州学刊,1999(2):22?25.

[28]穆月英. 试论新时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J]. 经济问题,1995(11):14?17.

[29]杨冠军. 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调查与思考[J]. 中国农村经济,1996(8):59?62.

[30] 姜利军,胡敏华. 论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J]. 中国农村经济,1997(9):61?65.

[31]郁大海.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创新研究[J]. 农业经济,2010(1):6?8.

[32]杨汇泉,朱启臻. 新中国成立 60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建构回顾及研究述评[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21?27.

[33] 孔祥智,徐珍源. 农业社会化服务供求研究——基于供给主体与需求强度的农户数据分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10(3):120?125.

[34]熊鹰. 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实证分析——基于成都市176个样本农户的调查[J]. 农村经济,2010(3):93?96.

[35] 谈存峰,李双奎,陈强强. 欠发达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给、需求及农户意愿——基于甘肃样本农户的调查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1?8.

[36]陈强强,刘勇,谈存峰,等. 甘肃省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评价及类型区划[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44?48.

[37]杨爽,余国新. 农户对不同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及模式选择——基于新疆 784个样本农户的调查[J]. 调研世界,2013(3):32?37.

[38] 李荣耀. 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优先序研究——基于 15 省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1):86?94.

[39]石志恒,符越.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土地规模和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的悖离[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27(3):240?254.

[40] 曲朦,赵凯. 粮食主产区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用:增收效应及要素贡献分解[J]. 农村经济,2021(5):118?126.

[41]卢华,陈仪静,胡浩,等. 农业社会化服务能促进农户采用亲环境农业技术吗[J]. 农业技术经济,2021(3):36?49.

[42]谢琳,张禹欣,钟文晶.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何以促进化肥减量——基于经营主体的匹配效应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7?56.

[43]刘洋,余国新.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基于棉花产业的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2022(1):93?100.

[44]杜三峡,罗小锋,黄炎忠,等. 风险感知、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30(7):1768?1779.

[45]曾福生,史芳. 农业社会化服务如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3):92?100.

[46]阮文彪. 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经验证据、突出矛盾与路径选择[J]. 中国农村观察,2019(1):15?32.

[47] 吴重庆,张慧鹏. 小农与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分工体系中小农户的结构性困境与出路[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13?24,163.

[48] 陈健,苏志豪.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结构、模式与发展走向——基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视角[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5):74?85,157.

[49] 崔红志,刘亚辉. 我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相关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8(5):34?41,145.

[50]曹亚景.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2021(10):25?26.

[51]孙新华,曾红,周娟.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小农户的命运与出路[J]. 农村经济,2019(9):33?41.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社会化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