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觅遗忘了的传统文化

2023-06-06潘金凤

课外语文·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妙手作文传统

潘金凤

2022年9月,教育部网站对外公布了对“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其间显示屏中赫然显示这样的一句振奋人心的话——“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高考”。其实,一直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都是有规划的,此番答复更有现实的意义:在高考的作文方面更注重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引导全体国民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在写作中当要扎根中国传统文化,以自己的经历突出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和时代意义,自觉承担起国家、社会赋予我们中学生的崇高責任。

在2022年的高考当中,就有很多以“传统文化”为话题的作文“面世”。纵观2022年高考卷中的全国甲卷、全国新高考I卷、北京卷、天津卷,不管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抑或是命题作文都能寻觅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也就是说,在今后的一个时期,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为素材绝对会成为作文命题的“首要选择”,那么,我们就要把目光聚焦于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经历中寻觅传统文化的踪迹,用我们敏锐的目光捕捉它们的痕迹。我们不妨以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高考佳作来做示范:

一、高考真题回放

以下是全国新高考I卷的作文题,适用地区为河北、山东、湖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二、题目浅要分析

这道题目乍一看,仿佛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有的小作者完全被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搞蒙了,毕竟真正对围棋有热爱、有研究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尤其是我们高中阶段的学生;但是细想一下,这围棋“三手”难道真的是命题者的重点吗?其实不然,正如全国甲卷中《红楼梦》中关于匾额题名的材料一样,只不过是希望我们多角度地、创造性地分析材料与话题,从中寻找适合自己写作的素材,去写符合题意的话题作文。站在中华民族“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角度出发,也是为了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维度出发,我们不妨站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概念上并联系这两个维度来思考这道题目。

第一,立足传统文化的维度。其实,命题者已经将题目中的“本手、妙手、俗手”三个概念的内涵解释得明明白白,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即使是没有接触过围棋的人也能弄个清楚,应该不存在所谓的审题障碍。题目中的一句话已经明确交代三者的关系——“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而“俗手”将有损害。换句话而言,各行各业,只有基础牢固,才能实现更大的成就和创新。从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上看,这样的例子难道不是比比皆是吗?忆王昌龄、岑参,常用跃马边疆的经历,才能成就一代边塞诗人的美誉;有了曹雪芹“十年辛苦”“字字看来都是血”的积累,才能成就鸿篇巨制《红楼梦》。所以,我们不妨援引这些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第二,立足创新思维的维度。有了基础的积累,自然就会有创新的成就,按照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来讲,这就是量变引起的质变,是偶然中的必然。在我们的古代文人中,这样的事和人又何曾少过呢?鲁班千锤百炼终成鲁班锯、张衡多次试验而成地动仪、蔡伦改良技术成就“蔡侯纸”……不胜枚举。古人早已有类似的经历和思维,何必舍近而求远呢?因此,借鉴古人智慧、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文化自信,更要立足我们当下的现实,融会贯通古今资源,让我们笔下之作充满文化的内涵和情感的色彩。

三、作文优秀示范

(一)高考佳作

夯基础之大厦,望天际之渺远

唐代的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吟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想登高望远,只能攀登更高的楼层,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很少有人想过一个问题:更高的楼层从何而来?难道随便搭建就能登高望远?如果为之,只能顷刻间瓦解,“反误了卿卿性命”,是为可惜,更为尴尬!因此,欲望天际之渺远,务必夯基础之大厦。

立足本手,才能添砖加瓦成大厦。“本手”是下棋的术语,寓意为“基础”。本人深以为然,一个人不管是在求学,还是在创业,都应该打牢自己的基础,这样才能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忆往昔,王羲之终日练字,把堂堂一个碧池染成了墨池,才有了“人间三分”的美好佳话。魏徵也曾向太宗献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太宗识其言,才成就贞观之盛世。可见,本手者历经日复一日的积累和磨练,方能成大厦。

追求妙手,才能妙笔生花成大业。“妙手”也是下棋的术语,寓意为“创新”。当今的世界日新月异,如果没有创新之眼界,很难让自己的事业开枝散叶,也很难让自己施展才华。当日,河南卫视以一出《唐宫夜宴》成为全国文化节目的顶流,而后又连续推出《端午奇妙游》和《中秋奇妙游》,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与现代的科技相结合,让陈旧的经典焕发新的生命力,真可谓妙手回春,令人叹之、赞之。

杜绝俗手,才能避免失误成大事。“俗手”也是下棋的术语,寓意为“守旧”,守旧者只会墨守成规,难以有大的发展,之于个人是遗憾的事;之于国家,则有可能酿成大祸。历史上那些因为眼界狭窄而招来灾祸的数不胜数。赵括纸上谈兵,丢掉了几十万赵兵,赵国也几乎灭国;马谡盲目指挥,痛失街亭,落得个身首异处。“可堪回首”?所以,我们在谋大业之路上,要纵观人生棋局,才能避免俗手。

宋代的陆游曾有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本手者,立足于眼前实际,一步一步抓牢棋局;妙手者,眼观六路胜利在望。棋局或胜或败,或许并无大碍,一笑可了之。但在人生的棋局上,一子失,则可能满盘皆输,所以,人生的每一步棋都应该走得踏踏实实,每一步棋都应该胸有成竹,唯如此,我们才能抓住人生的每一个机会,不但要登高望远,更要远望天际,去成就大业。

(二)简要赏析

纵观全文,总分式的结构让全文充满逻辑性,段落与段落之间衔接自然,体现了极强的思辨性。先看开头,文章的开头用经典佳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引入话题,但这位小作者更有思辨的思维,用一连串的反问(“如何登高楼”)来论证基础的重要性,充满哲理性思考。再看文章的论证部分,这位小作者用三个并列的论点来论证中心论点。另外,不得不提及一点,全文的所有素材不管是诗词,还是名人故事,抑或是现实的例子,无一例外地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这些论据又能够充分论证文章的论点,体现了小作者极强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厚度。最后看结尾段,依然是援引诗词,引用陆游之诗词来升华观点,还通过“竞技之棋”与“人生之棋”作对比,突出基础的重要性。首尾呼应,让整篇文章浑然天成,呈现出哲理的思考。

四、说在最后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我们的文化也逐渐有了生长、繁盛的沃土,并开始走向世界,获得世界各国的认可和追捧,当然,其实,我们的优秀文化并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和追捧,而是源自于我们内心的认同。毕竟,我国一直都是世界的中心,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熏陶着我们,它就像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它也像暴雨洗礼,更显青松巍峨。在历史与现实的徘徊中,在漫漫的长河流淌中,我们中华儿女应当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才无愧于身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有鉴于此,面对2023年的高考,我们的视野更要拓宽,我们的眼界更要开阔,我们的内心更要坚定,我们要在作文中赋予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材,展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一份热爱、一份坚守。

猜你喜欢

妙手作文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棋王赛“妙手”拾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