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难寻,意韵长存
2023-06-06赏金生
赏金生
在大语文与素质教育背景下,课本中的古诗文数量增加较多,小学课本中有75篇必背,初中课本中有60篇必背。其中,古诗词占比最大。日常语文考试与中考语文试卷中包含古诗词赏析的题目,因此同学们不仅要背诵古诗词,还要学会赏析古诗词,深入体会其中意韵。本文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望岳》为例,浅析其丰富的意韵。
一、挖掘诗人资料,了解创作背景
文学的灵感来自日常生活,映射现实世界。文学作品是由人创造的,不同的人在不同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人生境遇下会创造出不同的作品。在古诗词赏析中,为了更好地提高赏析效果,我们应当先挖掘与诗人相关的资料。通过查阅工具书,可以明确杜甫的生卒年是712—770年,他生于初唐末,在盛唐时期度过了大半生,中年遭遇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的由盛转衰,这个时代背景对其诗歌创作产生很大影响。通过对其诗歌进行初步分析,《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三吏”“三别”等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并且表达了对普通民众的深切关怀。
《望岳》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他在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前往东都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最终名落孙山,此时已经23岁。第二年,杜甫似乎准备放弃功名,开始了一段不羁的旅行。他先后游历了齐鲁、燕赵等地,寻求更多的知识和更深的见识。而本诗就是在此次漫游的过程中,于山东境内看到泰山后有感而发的。
二、基于诗歌结构,细品诗歌意境
我国古诗按照体例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诗句通常具有精致的对仗,读起来悦耳动听,具有独特的韵律感和魅力,蕴藏着深刻的意境。杜甫的这首《望岳》属于格律诗中的五言律诗。杜甫年轻时正处于唐朝的开元盛世,此时他的经济情况良好,也是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他四处游历,饱览了壮丽的山河与丰富的文化遗产,充实了生活,拓宽了视野,开阔了胸襟。这个时期创作的诗歌往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望岳》就是代表作。这首诗描述了泰山的雄伟壮丽、气势磅礴,赞美了泰山的巍峨耸立与神奇景色,表现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抒发了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瞰天地的雄心壮志。本诗的首联写壮阔绵延的泰山山脉;颔联写气势磅礴的泰山景象;颈联写远望时看见群峰云生,似乎有归鸟进入山谷中;尾联想象登山景象,抒发自身理想抱负。
三、首联远望泰山,写出自身体验
首联的第一句是“岱宗夫如何”,这句可能是作者参观泰山前的思考,也可能是乍一望见泰山时的激动心情,生动传神地表达出对泰山的仰慕情感。“岱”是泰山的别称,泰山之上有岱庙,因其是五岳之首,也被称为“岱宗”,首句用“岱宗”可以看出诗人对泰山的尊重。“夫如何”是指“她到底怎么样呢”,“夫”在杜甫诗歌中不常见,这里是语气助词,表现得很别致,因此连起来的含义就是:泰山她到底怎么样呢?
首联的第二句是“齐鲁青未了”。我们知道“齐鲁”是山东的别称,这句话像是对上一句设问的回答。一般我们谈论山岳,会先说明海拔高度,泰山的海拔不高,约有1500多米,诗人没有直接描写其高度,而是别出心裁地通过自身体验,用距离之远凸显出泰山之高。齐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大国,这里用齐鲁代指辽阔的范围,是说即便走出齐鲁大地也能远远望见泰山,可见泰山之高,让人感受到雄伟磅礴的气势。
四、颔联近望泰山,凸显高大形象
颔联的两句话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反复诵读这两句话,与上两句话做对比,可以明确虽然都是写泰山雄壮巍峨、神奇秀美的景象,但这两句是近望。“造化”是指大自然,我们常说这是大自然的造化;“钟”是将大自然比作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天地万物写活,是一种动态写法,说大自然十分钟爱泰山,将神奇秀美的风景给予了它。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昏晓”是指黄昏和清晨,“割”字又将泰山写活了,似乎冥冥中有主宰。“阴阳割昏晓”是指泰山以其巍峨雄姿割断了山南山北的阳光,山南是白天,而山北已是黄昏,表现出泰山之高足以遮天蔽日。这句诗可谓是绝妙之笔,仅用十个字就写出了泰山之高、泰山之大、泰山之壮,将泰山赋予了灵魂,让泰山有了力量。
五、颈联凝望泰山,描绘自身感受
颈联的两句话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其中“曾”同“层”,这句话是说:层云升起之时,使“我”胸中激荡;翩翩归鸟,飞入“我”的视线。从这两句诗可以看出,写了泰山之上的云层、鸟儿与山林,是一种凝望。“荡胸”是指心胸震荡,泰山这样雄壮的景象令人震撼,“我”的心中似乎荡起了沟壑,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真切感受。
“决眦”二字运用尤为传神,眦,眼眶。眼眶(几乎)要裂开,这是因为必须要睁大双眼才能远望归鸟入山。这句诗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诗人对泰山神奇秀美的风景非常着迷,一定要睁大眼睛看,哪怕眼眶几乎要裂开。“归鸟”是指投林還巢的鸟,此时已经是夕阳西下,诗人还在凝望,可以看出他对美景流连忘返。从这些句子中同学们可以看出,诗人对壮美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六、尾联俯望泰山,表现心胸气魄
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指一定要登上泰山之巅,俯瞰群山和云层,释放豪情壮志。这是望岳时产生的想法,又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壮,在泰山之上可以俯瞰群山,也表现出诗人的远大心胸与气魄。孔子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山脉作为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上的高大山峰,登上玉皇顶可见云海,据说当晴空万里时还能远眺大海。
“会当”是唐代的口语,是指“一定要”,将泰山与周围进行对比,表达出自己勇攀高峰的决心,抒发出不怕困难与俯视万物的壮志。最后两句话也是千古绝唱,泰山自秦始皇封禅,到后来历朝历代的皇帝与文人墨客登临,它不仅仅是一座自然的山,更是一座人文的山,这句诗为泰山赋予了新的意义。
七、纵观全诗内容,体悟其中韵味
纵观全诗内容,可以明确这首《望岳》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出对未来的无限畅想。全诗没有用一个“望”字,却通过各类描写体现出“望”,用无形的“望”统领全篇。作者通过精练的诗句进行远望、近望、凝望、俯望,写出了泰山的雄壮气象,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抒发出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蓬勃向上的朝气,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
同学们,当我们思考德高望重之人或久仰大名的作品时,可以用“岱宗夫如何”;当我们表达不同地区的美丽景象时,可以将“齐鲁青未了”中的“齐鲁”换成其他地名,如要表现河北的壮丽美景时可用“燕赵青未了”;当我们表现某处景观的神奇之处与巍峨形象时,可以用“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当我们要表达自己对某地景观流连忘返时,可以用“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当我们表达自己的远大理想抱负时,则可以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八、尝试对比鉴赏,理解名家评价
杜甫写了三首《望岳》,主旨与风格有所不同,恰好能代表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的心态。这首《望岳》是杜甫青年时代所作,表现的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展现了其远大抱负,给人雄奇壮阔的感觉,形成了遒劲峻峭、气魄雄放的风格。中年的咏华山是仕途失意之作,给人的感觉沉郁顿挫。暮年的咏衡山是有所讽喻,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我们在赏析这首杜甫青年时代所作的《望岳》时,应当借鉴一些名家的评价,这样可以提高赏析的深度。
在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同学们应当基于诗人的个人资料,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分别从每句话、全篇进行赏析,更好地感受其中的意境,体悟其中的韵味。也可以与诗人其他的诗歌进行对比赏析,从而更好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通过这样的赏析方式,即便古风难寻,也能探究其中深刻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