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与现实的边缘
2023-06-06刘瑾
刘瑾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与现实经常是矛盾的。梦境更多表达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不满,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营造了一个既诡秘又瑰丽的梦境世界,寄托的是自己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当然,梦境中也有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像苏轼的《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诗人梦见了自己死去的妻子,寄托了对亡妻的无尽爱念。杜甫在《归梦》中吟诵道:“梦魂归未得,不用楚辞招。”表达的是身世之叹、乡关之思。综上所述,梦境其实是诗人内心活动的反映。一旦诗人从梦境回到现实,总少不了伤感和无奈。本文提及的李商隐也有这样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李商隐是晚唐的诗人,很多人读李商隐的诗词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诗词的情感太细腻、太真挚、太动人了,现实当中只有女性诗人才有这样的情感因子,就像李清照一样在诗意的空间里面“寻寻觅觅”;并且他的诗词写景状物如梦似幻,让人读后也徘徊在梦境和现实的边缘,久久不能释怀。其实这些都是他真挚的情感在起作用,让人流连在他所创设的情感世界中。带着这样的认识,再读《锦瑟》,别有深意。
一、联系生平,初探诗作
(一)其人
李商隐绝对是晚唐的大才,如果说李白、杜甫开创了大唐诗歌的盛世华章,那么,晚唐的李商隐则延续了唐诗的辉煌。他的一生颠沛流离,九岁丧父,用自己抄书的本领养活着自己和母亲,后来在令狐楚的帮助下诗歌水平才突飞猛进,在诗歌创作和骈文创作方面成了一等一的高手,还在令狐楚的帮助下中了进士。但是,李商隐在政治上的敏感比不上诗歌的灵性,他居然站在了令狐陶(令狐楚的儿子)的对立面,成为士人眼中的“叛徒”,不被世人所容忍。然而,李商隐并不知道自己犯了官场大忌,他仍不断地追梦,然而仕途的梦始终不能到岸,回到了现实,才发现自己穷极一生的追逐终究是一场空。
(二)其诗
本文谈及的《锦瑟》的诗题虽然是“锦瑟”,但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诗人并没有为这首诗作题。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到底是何,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表达了爱国之情,有人认为它表达了对名叫“锦瑟”的歌女的爱意,有的人认为是诗人在哀伤自己的身世,更多的人认为它是诗人悼念追怀亡妻之作……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全诗的意蕴是深远的,而且辞藻华丽、情真意切,是感人至深的佳作,不同的人读了之后都有不同的感受。正因为如此,它也被称为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称它为中国诗歌中最早的“朦胧诗”也不为过。那么,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
二、作品赏析
(一)首联起兴抒情,寄托悲意
首联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就是琴瑟,只不过诗人用“锦”来形容它的雍容华贵,但如此华贵的琴带来的不是高兴与愉悦,反倒是惆怅与迷茫。琴瑟一般只有二十五弦,但是这个华贵的琴居然有五十弦那么多,言语当中暗含着抱怨之意。此句是借喻“泰帝与素女”的典故。传说中,泰帝让素女鼓瑟,声音太悲凉,泰帝受不了这种哀音,就把瑟的五十弦砍掉一半,剩下了二十五弦,这个琴可以是专属于李商隐个人的琴瑟,表明他不随波逐流,遗世独立,说明其独特、另类的心理。也就是说此句暗含的是诗人的悲伤心境。况且这把锦瑟上这么多的弦,“一弦一柱”拨弄的音乐都让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人生追求,字里行间隐含着对已经逝去年华的失落和惆怅,为全诗奠定了悲伤忧愁的基调。
(二)颔联用典寄悲,引人联想
颔联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颔联直接引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庄周梦蝶”的故事,话说庄周某天在树下睡觉,蒙蒙眬眬中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蝴蝶飞啊飞,飞到了一棵树下,却看见了正在睡觉的庄周。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庄周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呢?千百年来,这个哲学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合适的答案。但结合李商隐的生平,此句可以说是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慨叹。李商隐一生都在追求仕途,但是一直都未能平步青云,之前在令狐楚的帮助下中了进士,加入了“李党”,但是当“李党”权势最辉煌的时候,他又去守孝了三年;当他回来,又到了“牛党”执政,李商隐总是错过做官的最好机会。于是,过往的回忆是那样的朦胧、那样的虚幻,就像一场大梦,加重了那悲情的意境。第二个典故是“杜鹃啼血”,传说古蜀国的君主杜宇在国破家亡中死去,死后的灵魂变成了杜鹃鸟。这只杜鹃日夜都在啼叫,啼得满嘴都是鲜血,十分悲惨。而在诗词当中,杜鹃也一直是悲哀凄凉的意象,例如杜牧《杜鹃》“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白居易的《琵琶行》有“杜鹃啼血猿哀鸣”。诗人之所以引用这个典故,都是在加重诗句的悲情色彩。
(三)颈联承接上文,再度寄悲
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里继续承接上文的悲情,再度用典寄托哀思。“沧海月明珠有泪”与成语“沧海遗珠”有關。传说在月明星稀时,海上的蚌会打开自己的外壳,这个时候蚌内的珍珠就会吸收月亮的光华,让自己更加耀眼,显得更为珍贵。但如此珍贵的珍珠为什么会落泪呢?不是应该值得自豪和骄傲吗?原来啊,这个珍珠并没有被人拾获,而没有得到欣赏的珍珠是可惜的。于是,一切都茅塞顿开了,联系诗人生平,原来这里李商隐是以“珍珠”来比喻自己,为自己空有才华而不能受人赏识、不能报效国家而慨叹。下一句的“蓝田日暖玉生烟”与前句形成了工整的对仗,表达的意义和情感相近,此句与“良玉生烟”联系密切。传说,如果一个穷人在中午时分进深山采玉,会发现成熟的石玉散发出朦胧的烟,但这种玉是难以遇到的,正如诗人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悲凉。颈联是诗人悲情的延续,这种悲情既是诗人的真切感受,也是朦朦胧胧之中的体会,诗中“沧海”“月明”“良玉”等意象频频让我们共情,又让我们对诗人的遭遇唏嘘不已。
(四)尾联前后呼应,合理收篇
尾联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联作为全诗的收篇之句,表达的是一种哀伤与惆怅。清代的纪昀说:“《锦瑟》以‘思华年’领起,以‘此情’二字总承,盖始有所欢,中有所阻,故追忆之而作。”可谓评价得恰如其分。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是对前面几联悲情的小结,意思是说,“我心中的这种悲情已经成为我一生的回忆”,这个回忆与首联的“华年”遥相呼应。但往事如烟,逝去的时光只能让它长留在心中。后句的“只是当时已惘然”是全诗的收篇句,诗人特别用“惘然”作为全诗情感和自己心理的总结,表现了自己对青春已逝、梦想落空、年华虚度的无可奈何与无能为力,这种梦境与现实的矛盾,成为缠绕诗人一生的遗憾,让人读来也与之同哀、与之共鸣。
一提起李商隐的诗,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李商隐的诗写得虽然很好,但看不懂!”实际上,不仅仅是现代人读不懂,就连元代的著名诗人元好问也发出了“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慨叹。就本诗而言,诗人一共用了四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坎坷人生,阐述内心的情绪,抒发对年华的慨叹,意象丰富、情真意切。古往今来,其实有很多文人雅士也有这样的矛盾,但如李商隐这般,将人生理想隐含在梦境之中的,确实比较少有。但话又说回来,立足于新时代,当有“乘风破浪”的气概,更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去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孔子曾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无情,如手中的沙子般留也留不住。希望每一个学子在自己人生中不会留下如李商隐般的悔恨,收获属于自己的青春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