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体裁衣:幼儿学习的『破界』式主题教育活动
2023-06-06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石碶街道阳光丽园幼儿园俞玲艳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石碶街道阳光丽园幼儿园 俞玲艳
目前,幼儿教师已经意识到要基于儿童经验去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但在活动创设时依然存在教师以为的儿童、误读的儿童、假想的儿童——教师的行为偏差会导致幼儿在学习中出现被动接受、简单认同或依附趋从,从而模糊了教育的意义、迷失了教育的方向。针对这些现象,主题教学的“破界”之举因此产生。“破界”,即打破常规主题教学中的学习方式、计划制定及师幼角色,让课程实施立足于儿童本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经验,规划主题内容、拟定组织方法、制定学习计划,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量体裁衣”。
图1.主题教学“破界”方法导图
破教师独行的主题审议为师幼共创
主题审议在主题教学之前已然发生,关于主题内容、组织形式、环境材料等内容,如果仅从教师的主观经验和抽象的知识出发去设计活动是不够充分的,往往会形成教师“以为”的教育活动,而非幼儿想要的学习和真实生活。《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将尊重儿童的理念融入指标体系,强调主题审议过程中教师要倾听幼儿的想法,吸纳合理意见。在大班主题审议“冬天里的邻居节”中,我们通过师幼对话的方式收集了幼儿关于这个主题的原有经验和兴趣点。
教师:“什么是‘邻居节’?”
幼儿1:“就是和邻居们一起过节。”
教师:“冬天里的邻居节”是我们幼儿园特有的主题活动,小朋友们可以和自己家的邻居、幼儿园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一起过节。”
教师:“我们怎么过‘邻居节’呢?”
幼儿2:“一起贴福字、吃饺子。”
幼儿3:“可以和邻居们一起分享美食。”
首先,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教师发现幼儿对这个主题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其次,“邻居”的概念在大班幼儿的认知范畴之内,并且他们对如何建立友好的邻居关系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最后,“冬天里的邻居节”寓意着新年的喜庆、热闹和团圆,是来自人们真实生活中的事件,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
师幼共创的主题审议,实现了教师与幼儿的思想共享、行为同步,但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平等对话。只有在对话双方平等的条件下,“对话”才能产生最真实的信息。当各种不同的意见相互碰撞时,幼儿的思维才会被充分激活,从而产生一些新视角。
2.敏锐宽容。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敏锐感受和捕捉幼儿在语言和行动中的信息,同时要有宽容之心,容纳与自己观点和意见不同的想法。
3.延时认同。成人思维与儿童思维不同,教师需要在延迟的时间和延伸的空间里进行分析、判断和思考,才能以儿童本位立场理解并形成共识。
师幼合作型的主题审议还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洞察、感受、评判、挖掘等能力,进而抽象的感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具体而有意义的行为。
破集体联合的活动模式为群落学习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主题,利用幼儿的特长与经验,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进阶。
“冬天里的邻居节”主题教学活动就打破了常态化的组织形式,尝试群落式的学习模式,打破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教学,组建以平行班为单位,以教师自身特长、个人特质领航,幼儿根据兴趣选择教师的师幼合作型学习共同体。
图2.学习群落组建流程图
一、设定主题目标
主题目标是主题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是维系、组织各方面关系构成系统组织方向的核心。主题教学目标的设定为后续的活动组织形式确定、路径脉络设计提供了方向,为后续设置、选择哪些群落、如何规划群落学习计划提供了依据。
例如“冬天里的邻居节”主题目标:
1.初步懂得如何与邻居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体验“邻居”之间互帮互助以及互相关爱的温馨与美好的感情。
2.能与同伴合作策划、准备一场温暖又安全的“邻居节”活动。
二、确定学习群落
学习群落打破了原有的集体学习、小组学习的模式,幼儿根据所设定的主题目标,以任务驱动方式,依据个体兴趣、能力、需要等自主组建学习群落,使目标一致、志趣相投的师幼成为学习的伙伴。在“冬天里的邻居节”中,我们根据主题目标确定了环创群、表演群、礼仪群和服务群四大群落。
三、推荐群落主理人
从“主理人”这个词汇中我们能够解读到教师在这个群体中主要起到活动方向与节奏的把控作用,而非以“教”或“高控”的方式参与其中。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受年龄、学习特点及生活经验的局限,面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不知所措时,教师适时介入、恰当指导,主题行进才不会因此偏航或中断,同时通过教师调控可以助推儿童经验得到延伸与拓展。群落“主理人”的推荐采用教师自荐、幼儿推荐、师幼共荐的方法进行。
1.教师自荐
主要根据教师的内在兴趣倾向和外在实际能力在艺术群、文艺群、礼仪群和服务群四大群落中选择一个群落,并向幼儿进行自我推荐。
2.幼儿推荐
幼儿根据自己对教师的熟悉和了解,推荐其成为某一个群落的主理人。受年龄和主观影响,幼儿的选择有时不一定准确和适宜,因此还需要与教师进行沟通最终确定。
3.师幼共荐
这种方式比投票选举、问卷星等形式更为丰富多样,由教师和幼儿合作完成。
四、招募群落合伙人
合伙人,即为同一个目的进行合作的人。从字面意义中可见教师与幼儿作为学习同盟小组成员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也能通过伙伴的变化、在与新伙伴的合作交往中获得新的挑战、新的经验。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合理选择目标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了儿童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
在实践中,我们“盘活”平行班的人力资源,形成一个大的“融通圈”,为学习群的构建打好有底色,即有特色、有一定规模的人员基础。群落主理人和群落合伙人在平行班打通的过程中产生,有利于提高群落在后续合作学习中的有效性。
破统一布局的学习计划为个性设计
常态化的学习计划一般由幼儿园管理者根据相关规定和幼儿园实际制定一日生活作息、活动场地安排等来规范、协调园内各年龄段、各班活动秩序。
而我们所提出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并非无原则、无底线的自由,而是将保底和灵活相结合,让教学场域既不与其他班级、其他活动冲突,又能满足实际需要。最后我们还鼓励幼儿通过图文表征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看得懂自己所创设的学习计划。
1.打破同一组织计划,让主题教学既有协同又多元化
表1.主题学习一周计划 (节选)
我们所熟知的主题教学组织计划有统一模板,全班一起执行,但整齐划一的主题计划表无法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支持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同伴和玩法,支持幼儿参与一日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决策。”在我们的学习群落里,每个学习小组的任务目标、学习方式等都不一样——既协同又各自为营的各小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主题教学实施计划表。
2.改变统一时空安排,让教学时空既能保底又有弹性
一日生活作息安排需要切实可行地追随儿童的发展,只有给予儿童自由的时间,深度学习才有可能发生。因此,幼儿能够自主设定和支配时间,设置灵活弹性的作息是非常有意义的。弹性作息的制定首先要遵守幼儿在园户外活动、体育活动相关时间要求,然后再根据活动需要,经群落小组共同商议对其他环节安排的顺序和时长进行规划。
目前,大部分幼儿园的常规集体教学活动基本都在本班活动室进行,另外,无论是以班级为单位还是混龄式的户外自主游戏、户外体育活动一般都有场地安排以保证活动空间不冲突。根据各小组“冬天里的邻居节”学习计划中可见,集体教学活动场地不局限于活动室,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在活动室、多功能室、户外甚至是在园外。
3.摒弃单一文字形式,让学习计划既生动有趣又看得懂
常规的教学计划表都是由教师完成,一般都是采用文字的形式记录,计划的使用对象也只有教师。而在学习群落中,教师和幼儿是学习共同体,当然也是学习计划制定的合作者。因此,教师不是唯一定计划、看计划的人,幼儿也要参与其中。受其年龄和能力局限,图画表征(见图3)成为了幼儿学习计划中主要的表达和记录方式,其真正做到了“我的计划我做主”。
图3.幼儿自主学习计划表
破定位固化的师幼角色为多元生成
虞永平教授说:“幼儿园的活动重点不是教师准备讲解什么,而是准备儿童做什么、获得什么样的经验、应该为儿童的行动创设怎样的环境和条件。”而本文中的“破界”是指模糊角色边界和教师固有的行为模式。
破固有的师幼角色定位,幼儿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他们主动与身边的人、事、物通过多元化的“相互作用”,以自己当下的经验作为生长点,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对象中扩展和更新经验,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破固定角色行为模式,在“破界”活动中,教师更关注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关注幼儿需要、兴趣、能力和现实的学习状况——可以说“破界”活动中的教师,懂进退、会舍得,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揠苗助长,不断地创设有利于支持幼儿经验生长的条件链,推动幼儿经验的连续生长。
由此可见,课程改革之下,教师“教”的成分不断弱化,而“破界”式主题教育下的教师能更加尊重生命成长的现实意义和需要,支持幼儿在一个真正属于他的、能让他的生命得到萌发的现实的感性的和真正能彰显儿童主体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正所谓“不破不立”,从内打破的过程固然是一次痛苦的挣扎,但只有当现实中的我们拒绝固化,才有可能释放出生命本源的不屈力量——这样的打破是一场重新发现和挑战自我的旅途,亦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成长契机,让我们褪去按部就班,尝试“去标准化”,用“破界”让教育真正回归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