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2023-06-06朱建佳蔡鸿昌宋士清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思政

张 锐 朱建佳 蔡鸿昌 宋士清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1 引言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作为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在风景园林专业建设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良好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是促进环境改善的过程,是完善生态系统的调节、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普及人文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通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学生们可以掌握对环境的分析,包括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因素以及人文环境因素,并通过设计技术协调各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形成生态化的、宜人宜居的、可持续发展的游憩环境。在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 课程教学特点

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区域性地方高校园艺学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包含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案例选用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案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前期工作[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内容是以绿地系统的分类为单元,根据各绿地类型的不同特点,讲解其用地性质、设计要点、设计方法、设计内容等。在实践中依据理论的内容做对应的规划设计实践,要求在实践中要体现理论方法的运用。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互为运用。

3 当前课程教学情况剖析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针对课程自身的特点,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对现有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考核方式等方面现状的分析,整理出当前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诸如传统教学形式对理论与实践教学衔接的阻碍、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体现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叙述性及描述性的授课形式存在抽象的理解误区、思政教学元素与教学内容的紧密度不够以及课程教学受到学时限制,缺乏长期培养计划等。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如下:

3.1 传统教学形式对理论与实践教学衔接的阻碍。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常规教学中,理论课程的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理论知识丰富,并且通常包含规范性内容,如具体的设计标准、设计数据等,使得讲解略显枯燥。同时在课程实践中,学生往往体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把握不足,显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度不够,学生对其中的联系性把握不准等问题。

3.2 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体现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传统的课堂讲授形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师生间互动形式单一。在传统教学形式下,学生往往忙碌于课堂笔记的记录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出现个别知识理解不清或笔记遗漏等问题。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主观随机性强,学生积极度不够,并且以点带面的提问形式很难代表整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课堂讨论因受课时限制,往往讨论不够充分,存在观点表达不全面等问题。

3.3 叙述性及描述性的授课形式存在抽象的理解误区。传统的教学形式已从运用黑板教学发展为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播放更为直观的图片及视频展示。但学生从本质上依然处于被动直观感受的状态。更多的是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描述性教学内容,夹杂理解与想象来理解知识。这种方式破坏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性,限制了启发式教学方式的运用,降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4 思政教学元素与教学内容的紧密度不够。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课程思政”是对高校思政教育直接渠道“思政课程”的拓展和深化,是建构高校“大思政”教育体系,贯彻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殷切要求的重要举措。当前的课程教学中,开始有了课程思政元素结合的意识,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结合度较低,并未与课程内容充分融合。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思政内容的介入普遍感觉突兀,这并没有充分体现出课程思政的本质目标。

3.5 课程教学受到学时限制,缺乏长期培养计划。作为一个专业的培养,我们是把一个专业的知识体系拆分成不同的知识组团,将这些知识组团通过课程的形式合理分配调整以进行教学。而作为一个专业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却拆解了知识的体系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各门课程的联系,局限于对本门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且课程的结束带动知识学习的结束,割裂了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

4 教学创新思路与方法

4.1 理论与实践互混的教学形式。打破常规的教学思路,模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界限。知识的运用本就是手与脑的协同,教学模式要顺应行为规律。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厚重的理论根基为基础,对各类绿地的性质、特点、分类、构成要素、设计方法等知识综合理解,在实践课中将理论知识的理解转化为实践操作。完成一类绿地类型的教学,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约3∶2。适合灵活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方法开展课程教学。在理论教学中,以实践任务带动理论教学,将理论知识融解吸收,同时在实践教学中,穿插理论知识点的结合,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引导学生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最优方案完成规划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创新意识[2]。

4.2 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形式。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形式,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实现多方互动,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掌握情况,加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选择的线上平台为“雨课堂”,遵循“碎、动、减”的教学设计原则,将100 分钟的课程按照知识点拆分为4~5 个20~30 分钟的小节,每个小节穿插问答、习题、讨论等丰富的互动手段,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3 虚拟仿真教学方法的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行业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师把草图方案迅速变成能够互动、游走的“建成世界”,并通过第一人称的漫游观察和体验自己的设计空间,便于及时修正与完善设计,极大地调动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同时也为完善设计作品拓展了更多可能性。因此,虚拟现实技术成为新时代风景园林设计师突破局限、达到更高设计目标的新型设计工具。在教学中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课程中的知识典型性现场,一方面加强基础理论信息传递的效果,另一方面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VR 的手法深入了解现场并进行分析与体验,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令学生在真实的场地中融会贯通,以自我探索理解的方式掌握课程知识点。极大促进了学生的主观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

4.4 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充分融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造景要素为地形、水体、建筑、植物、铺装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为风景园林艺术、园林史、生态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等。要打破思政元素的生搬硬套,要将思政点润物细无声的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来。依据以上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可将以下思政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4.4.1 树立典型,引导创新。通过国家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4.4.2 建立制度,提高职业道德。在实践课程中,将职业道德的培养贯穿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严格遵守行业相关的国家政策与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倡导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合作与分工、方案设计与完善、项目招投标、与客户接洽等环节加强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4.4.3 文化熏陶,促进传播。挖掘课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设计中的的作用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实践中多运用植物文化造景,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运用,在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媒介,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

4.4.4 创新科技,创新材料。把尊重原创设计、注重新型材料与科技的使用作为学生设计创作的指导要求。

4.4.5 生态建设,节能减排。面对全球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世界风景园林作为“协调人和自然关系”的学科进入生态运动阶段[3],以期通过风景园林专业的力量逐步改善全球生态环境[4]。引导学生以生态思想武装头脑,以生态理论指导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倡导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整治及环境保护方案,改善生态环境。

4.5 建立长期的课程教学思路。在课程教学中,在注重课程前后联系的同时,要考虑本门课程在整个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作用和地位,形成宽泛深远的课程构建体系。注重其他课程知识在本门课程中的运用,同时清晰本门课程知识的运用范围,使知识的掌握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运用自如。课程的结束不代表知识学习的结束,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会不断的提高自己,形成不同体会,将本学期的设计作品收藏,在半个学期后让学生对作业进行复改,提高设计能力,加强学生对设计过程的理解,体会自己的进步,建立自信。

5 创新效果及成果

5.1 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过程进行问题的分析以及创新性改革实践,通过灵活运用理论+实践的授课形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课堂效率及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力有显著提升,能更好的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通过对2018 级风景园林专业、2019 级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进行理论考核及设计作品评价分析得出:近2/3 的学生在理论考核中,可以打破教材的限制给出理解性答案,并能通过思考讲解设计分析过程及设计思路,提高了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在设计作品分析中,超过1/3 以上的学生能够灵活设计思维,打破常规设计手法,提出创新性设计思路。

5.2 根据园林设计类课程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平台[5]。虚拟仿真的运用受到实验条件的影响,处于调试阶段,学生的参与频率受到限制,但可以确定虚拟仿真的运用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对于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着显著的效果。

5.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专业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协同发展[6]。2020 年,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立,课程思政点与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学生在作品表达、作品展示过程中懂得运用思政的思想表达设计,并且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要求自己,能够遵守作业、作品提交的要求和规则,能更好地开展团队协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政觉悟,达到了育人、树人的教学收益。新时代的课程思政建设任重而道远,不管是教师的专业教育,还是学生的系统学习,都应当饱含热情认真对待思政知识,积极接受先进文化的净化熏陶,实现更全面的发展[7]。

5.4 2021 年11 月,对2018 级风景园林学生(2020年秋季学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进行了问题摸底,参与的学生中达97%的学生始终坚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练习,并能将知识运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中,理解了专业体系,构建了专业知识脉络网。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思政
规划设计作品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