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变局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对的四重定力
2023-06-06邢启敏
摘 要:在中国大发展与世界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对世界大变局的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效实现多种能力的相互匹配,重点以提高形势洞察力为基础,以提高政治判断力为关键,以提高思想引领力为主线,以提高理论说服力为支撑,从预见性、方向性、价值性和实效性4个维度同步推进4种能力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使其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世界变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重定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6-0012-04
作者简介:邢启敏(1965—),男,海南乐东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顶目: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项目(2020-30-3-2)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思潮以各种方式不断涌动和展现。在这种变局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洞察各种热点问题,揭示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帮助大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从中西方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的内在生成逻辑和外在演化规律层面审视和理性判断当下世界的变局及其走势,进而引导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分析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确保对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的科学性,以此增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和“五个必由之路”的深刻理解及正确把握,更好地坚守大学生应有的政治品格和价值取向,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从变量到变局:世界范围内各种风险叠加,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世界之问
随着国际局势演变日趋复杂,政治、经济、生态等各种风险问题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变量加剧、变局加快,各种利益格局不断调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等重大时代问题。
第一,地缘政治格局在加速调整与深度演化。近百年,国际秩序的形成和维持都是依赖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的调整与演化。当前,一些西方霸权国家越走向衰落越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往往通过扰乱国际秩序以牟取一己之利。近年来,美国发起的贸易战、科技战、供应链之战、冬奥会之战、意识形态之战、地缘政治经济外交格局之战,等等,都赤裸裸地想要干预我国内政,都有着不可告人的遏制中国崛起的企图。然而,世界要回归正常的国际秩序,就必须与西方主导的所谓“普世价值”等价值观进行博弈,以推动世界格局的变化,重构公平、公正、合理、可持续的世界新秩序。此外,2022年是全球政治周期更替的大年,许多国家面临政权交替,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导致部分国家和地区贫富差距加大、供应链断裂造成就业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必然促使一些国家发生政策的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社会的稳定。
第二,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分化加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预计从2021年的6.3%下降到2023年的4.4%,虽然仍高于发达经济体,但产出比疫情暴发前低4%。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5%下降到2023年的2.3%,但经济增长率仍未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仍然非常乏力,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如果战争风险加剧,不排除全球经济会出现比2020年衰退程度更深的状况。此外,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从发达经济体来看,通胀都处于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和外溢效应,会给全球带来新的金融风险,而金融危机暴发的风险和变量都会给全球经济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目前,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切断产业链,使供应链断链的风险加剧,世界经济复苏过程困难重重。
第三,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水灾、火灾、旱灾、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都会对世界经济、政治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灾害频发,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气候问题已成为困扰国际社会的一大难题。达沃斯经济论坛发布的《2022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预计未来10年,人类将迎来频发的极端天气,多种生物濒临灭绝且生态系统面临崩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依存程度将面临新的挑战,重建人与自然关系、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解决全球生态问题任重而道远。
第四,世界局部地区战争风险增大。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风险导致局部战争时有暴发,对国际安全和国际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局部战争已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潜在威胁。毋庸置疑,战争往往造成多个国家的长期动荡和地区秩序的坍塌式崩溃。战争不仅践踏了正常的国际关系,还动摇了现代国际秩序的根基,破坏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第五,2019年末至2022年末,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以其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對当时世界的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是人口大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放松防控势必会造成大规模人群感染,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动态清零是基于中国当时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是人口大国务必守住的疫情防控底线。疫情期间,一些欧美国家由于社会制度、体制机制、政府执行力和人民群众的配合度等而放开疫情,与中国式的社会面动态清零防控政策截然不同。病毒无国界,疫情对人类来说是一次巨大挑战,呵护人类的健康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中国的疫情防控策略展现出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高度责任感。
二、从关注到回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审视把握世界大变局的应对之力
在世界多重风险叠加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充分运用政治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和历史思维等思维方式,从关注世界大变局的事件前沿走向回应世界大变局的三尺讲台,科学观察、正确分析和全面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着力提升应对世界大变局的能力。
第一,以提高形势洞察力为基础,增强对世界大变局的预见性。洞察力,是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全面、深刻、准确地充分认知并正确把握社会现象和本质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首先表现为形势洞察力。形势洞察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从全球视角去观察、发现世界上的各种事件从变量到变局的内在规律性问题,使自己的思维导向从微观走向宏观,以敏锐的观察力,准确地洞察各种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时代特征,并预见其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准确地洞察事件中的深层次因素,善于从一个事件之中看出几个事件的关联性,善于从局部事件的微小变化中深刻洞察事件背后的全局性重大价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形势洞察力事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向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人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不断增强个人的形势洞察力,才能够把握全局,有效地捕捉各种事件中的育人价值,始终围绕“为谁培养人”来回应国际社会的各种热点问题,通过对形势发展的科学判断,把视角聚焦于事件本身,全方位洞察事件的现象和本质,敏锐洞察事件的深刻性、彻底性和政治价值的丰富性,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国际局势的正确判断。
第二,以提高政治判断力为关键,增强政治定力的方向性。政治判断力主要表现为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预见、主动把握和决断问题的能力。政治判断力是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的基础和前提。政治安全是确保国家整体安全的根本,关乎国家主权完整、政权稳定、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以及意识形态的主导权、话语权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指出,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政治判断力,要具备从政治的高度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从各种事件现象本身判断其政治本质、辨析其政治价值和有效规避政治风险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深厚的党性修养和人民情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国家政治安全至上,保持政治定力,筑牢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阵地,把自觉讲政治作为职业规范和纪律约束,坚守政治底线,善于从政治的高度审视世界范围内各种重大事件并从中窥见事件发展的态势,科学做出风险评估和正确做出政治判断,引导学生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信谣、不传谣,真正做到在政治问题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三,以提高思想引领力为主线,增强铸魂育人的价值性。思想引领力是指既能实现理论创新又能用创新的理论武装头脑、战胜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增强抵御错误思潮侵袭的能力。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和各种矛盾风险挑战交集于一体,各种思潮碰撞、交锋得更加频繁和激烈,西方所宣扬的消费主义、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冲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思想引领力,以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想要提升自身的思想引领力,需要从思想上进行自我革命,学精悟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把握时代、引领价值,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保持思想定力。由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成为有马克思主义修养的思想者,只有博览群书、关注世界、耳听八方,做思想的修行者和储备者,才能做到中西互鉴、开拓视野,才能用视角触碰世界、以思想点燃智慧,才能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才能理直气壮地回击各种谬论、捍卫真理,真正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之目的,从而将学生带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去。
第四,以提高理论说服力为支撑,增强理论阐释的实效性。理论说服力是指理论以其特有的真理性、价值性和思想性为传输导向,影响受众的认知和思想,从而令受众信服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1]理论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基和本质要求。“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说服力有着内在的理论彻底性、外在的逻辑表现力及其真理的感染力和价值的导向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理论自信与理论自觉,只有通过研读经典掌握理论精髓,夯实理论储备,拓宽学术视野,才能掌握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渊源、发展形态、发展历史及具体观点产生的必然性,抓住以理论的彻底性说服人这个根本,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世情从大历史观的视角进行纵深把握,以生成具有说服力的思想观点,揭示世界上热点事件的内在逻辑性和科学性,从理论层面化解学生的各种疑惑,纠正学生对世界上众多事件的认知模糊和思想偏差,正确回应影响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理论认知和现实问题,给学生进行令人信服的解答,回应学生的现实困惑,帮助学生区分真理与谬误 ,使其体会真理的力量和理论的力量。
三、从自觉到自为:高校大学生在世界变局中扮演的角色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审视世界大变局的思想意识,需要将其置于世界大变局的背景之中,使大学生在政治判断、思想认识、价值认同、中西比较、危机防范等方面提高对世界大变局正确判断的认同感,形成把握世界大变局的科学思维,使大学生从思想自觉走向行动自觉。
第一,培育大学生的危机意识,使其争做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爱国者。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教育,适时充实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危机应对能力。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关于国际形势的教育中,通过对“台独”问题、钓鱼岛问题、新疆暴恐问题、南海问题、美国霸权等危机问题的研判,使大学生认识到这些潜在的危机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构成严重威胁。在课堂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增设课堂讨论环节,将国际时事热点话题引入课堂教学,采取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对时事热点话题发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既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激发其民族危机意识。在国情教育中,把国情教育与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国家兴亡,人人有责”的意识,使其坚守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大事,做到“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助力大学生民族危机意識的养成,把清醒的危机意识、深切的责任意识和昂扬的奋进意识贯穿在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发展过程中。
第二,培育大学生的使命意识,使其争做共同理想信念的践行者。使命意识是新时代大学生担当历史使命的思想前提,要求大学生要有使命自觉,即自觉承担起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3]。对此,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生的使命意识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辩证统一为目标导向,体现在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贡献与索取、自由与民主、战争与和平等关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上。当前世界上各种重大事件由于社会舆论等而给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重大事件的价值引领,增强大学生自觉辨析谣言的责任意识。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大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够做到“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4]青年大学生只有将个人成长成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主动担当时代重任,践行对党的事业的拥护、对国家责任的担当、对世界和平发展的捍卫,才能最终实现个人价值。
第三,培育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使其争做维护国家安全的捍卫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一直视我国为主要竞争对手和战略威胁, 挑动各种境内外敌对势力, 对我国进行颠覆、渗透和破坏,其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从未停止。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维护国家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等缺一不可。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决定了其自身对于国家的情怀及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观教育是实现国家整体安全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拓展教育渠道,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向学生阐述分析哪些行为可能危害到国家安全及其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提高大学生对国际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注度,深化大学生对多元安全内容的认识,使大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将国家安全与自身责任使命紧密相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在个人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及其践行过程中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敢于同危害国家安全的不法行为做斗争。
第四,培育大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使其争做人类共同价值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5]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等关系的共同价值准则。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为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争端不断的变动局势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如中国应对疫情危机的核心价值、人类情怀和大国担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他国携手应对,体现了中国维护人类共同家园的主流思想和精神价值。无论是在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全球治理、疫情防控中,还是在国际共同安全上,各国都应当行使相应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共同处理全球事务,共同享有发展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个人,既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又是一个世界公民、全球公民,应该具有国际视野,站在全人类的角度看待问题,为人类的福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重视对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养成, 通过人类共同价值观、新国家安全观、共享发展观、生态文明观等多种内容来培育大学生的全球视野意识、全球共生意识、全球责任意识、全球参与意识和全球发展意识,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结束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对世界大变局的能力建设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其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关键抓手。教师应着眼于在世界大变局下用好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正视世界面临的新风险、新变局、新挑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大国担当与责任,正确认识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使高校师生在世界大变局中有站位、敢担当、能作为,形成师生在世界变局中同进步、在立德树人中共成长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 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EB/OL].(2022-04-25)[2022-06-1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080255222656777&wfr=spider&for=pc.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2016:6.
[5] 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論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1).
编辑∕李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