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对学生想象力的启蒙作用
2023-06-06刘仕德
刘仕德
天地如何形成?人类如何起源?神和英雄如何战胜恶魔?
当远古的人类对世界和自己的来源问题感到困惑,并要求进行解答;当逐渐成长的民族遇到难以解释的现象、从未见过的事物,需要战胜,便自然会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一起发动头脑风暴,开展集体口头创作,围绕开天辟地、自然改造、英雄诞生,借助文字记录,将远古人类的想象留下刻痕,让人类童年时代的思想发出光芒,神话故事由此诞生。
从文学起源的角度来讲,神话可谓文学的先河。神话故事像孩子一样具有新奇、夸张、生动、精彩的特点,一产生便具备这些先天属性。现在看来,这些故事好似荒诞不经,却是人类发展童年时代先民们认为最合理的解释。
神话故事新奇、夸张、生动、精彩的属性令它被广泛传播,让人读之难忘、印象深刻。我们可以把神话故事的叙述特点归纳为:生动有趣,手法夸张新奇,人物形象凡人化、拟人化。正是通过这些记录手法和传播方式,神话故事得以在历代被添加发挥,拥有旺盛的生命力,穿越万年,为一代又一代后辈孩童带来滋养,让每个孩子借助神话故事培养探索能力、想象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充分采用了新奇夸张、神奇浪漫的手法,让低龄小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启蒙。
一、夸张手法对孩子们想象力的启蒙
《盘古开天地》最突出的手法是夸张。这种手法的运用使盘古形象丰满,故事情节生动精彩、引人入胜。
课文开头将时间固定在天地形成的起点,“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这种奇特、夸张的手法,让孩子们的想象力穿越到宇宙原点。课文把宇宙形容成“大鸡蛋”,为孩子们的想象力设定了一个空间,孩子们会想象这个“大鸡蛋”里混沌一片,呼吸不得,谁到了这里都恨不得赶紧撕开一个口子,让清新的空气进入。而就在这个“大鸡蛋”中,盘古已经夸张地“睡了一万八千年”。
这种夸张的叙述还体现在盘古撑开天地的时候——“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这几处夸张的手法让孩子们联想天地的辽阔高远,联想顶天立地的盘古高达万丈,在逻辑上完成了对盘古开天辟地的想象。
《女娲补天》中描写天塌地陷的地方也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天上露出一个大窟窿,地上也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这处夸张的描写让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想象人类在其中挣扎的惨景,从而对女娲担忧难过的心情产生共情,理解女娲克服重重困难补天补地的动机。
《夸父追日》也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对夸父的形象进行了塑造。在形容夸父的奔跑时,夸张地说他“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引发孩子们对于夸父奔跑速度的想象;在口渴俯身去喝黄河、渭河的水时,夸张地说他“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还没止住口渴”,引发孩子们感受到夸父口渴的程度,想象夸父追日路途的劳累和艰辛。
二、浪漫主义手法对孩子们想象力的启蒙
浪漫主义手法所拥有的力量之一,就是敢于用超越理性的想象力去描绘超自然的神秘世界。神话故事便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对星辰日月、草木山川、雨电风雷、鸟兽虫鱼等自然现象与生灵进行美化表达。
《女娲补天》是一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故事。故事中的女娲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本来在天地间幸福快乐地生活,不料天地发生大变动,天塌地陷,人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女娲奋起补天补地,斩神龟、杀恶龙,再次为人类营造了幸福快乐的生存环境。故事中浪漫的叙述是关于五色石的。五色石总能引起孩子们的遐想,想象“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被女娲辛苦地从各地捡来,收集美丽石头的背后女娲是如何艰辛;想象五色石在神火中慢慢熔化成黏稠的石浆,补起来的天空将是多么美丽,“从此,天上便有了五色的云霞”,讓孩子们看到天空的五彩云霞,便会想到女娲补天的五色石;想象女娲用五色石浆艰辛地补天上的窟窿,和制作陶艺的过程相似,十分具有浪漫唯美的艺术气息。而女娲补地也很浪漫神奇,孩子们会想象女娲怎样“将芦苇烧成灰,撒到水中”,芦苇的灰又是怎样慢慢沉积,将地的裂缝补好。
《精卫填海》故事中炎帝的小女儿不幸溺亡、以人化鸟的过程可谓浪漫又悲情,催人泪下。故事将弱小的力量与无尽的汪洋大海形成对比,凸显出精卫死而不屈的精神。孩子们读到这里,能想象大海的汪洋肆虐、波涛汹涌,而小小精卫一趟趟从西山衔来石子和树枝,飞翔在大海之上,将树枝和石子扔入大海,发誓要将大海填平,永不回头。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可让孩子们的小小心灵受到大大的震撼。
《盘古开天地》中盘古劈开“大鸡蛋”后,轻而清的东西像蛋清一样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像蛋黄般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这样的表达浪漫生动,贴切易懂,能让孩子们轻松地联想到天地轻重分开的场景。而盘古精疲力尽倒下化生万物的过程,更是充满浪漫想象的色彩。故事将盘古变化前的身体各部分与孩子们熟知的风、云、雷声、太阳、月亮、大地四极、五方名山、江河、花草树木、雨露等联系起来,让孩子们从联想到想象,理解盘古四肢躯干与万物之间的关联。
《夸父追日》中夸父累死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同样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当太阳升起,金光普照大地时,“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那片茂密的桃林,则是由夸父追日累倒前,奋力一扔的手杖变成的。树上的桃子味道鲜美,用以给追寻光明的人们解渴,让他们不再如夸父一样累死、渴死在路上。
三、将神凡人化,启发孩子们的联想和想象
神话故事在塑造神话人物时,往往采用凡人化的表现手法,让神与人之间产生关联,从而使孩子们能联想到身边的人,轻松掌握神话故事的内容,领会神话故事的精神。
《盘古开天地》中对盘古醒来后的系列动作和反应就是凡人的体验:“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随后一连串的“使劲翻身”“咔嚓一声”“裂开”“微光”等描写,让孩子们将盘古的动作与现实中人的动作之间产生联想,让这则故事读起来倍感亲切。随后盘古看到斧头,便像常人一样随手拿起“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劈开后担心天地合拢,便站起来撑开天地,负责任地随天地一起生长,直到天高地远还坚持撑了一万八千多年。这部分描写就是将盘古神的形象凡人化,让盘古像凡人一样思考和行动,让孩子们很快接受盘古的开天辟地是盘古的自然需求,开天辟地后的顶天立地是他负责任的奉献精神。
《女娲补天》中将女娲凡人化的处理,首先表现在女娲的情绪变化中:看到人类处在天塌地陷、水深火热的困境中时,女娲“难过极了”。补好天以后,女娲又“担心补好的天再塌下来”。其次,在完成工作的步骤方面也是凡人化处理,让女娲具备人一样的思路,先是担心天不稳固,随后便用大乌龟的四脚竖立在大地四方支撑天空,接下来杀死作恶的黑龙,铲除中原后患,最后才用芦苇灰补好了大地裂缝。这种做事讲究轻重缓急、过程严谨周密的做法,让女娲像凡人一样令人感到亲切,让孩子们感受到女娲补天的不易,想象女娲为人类创建和平环境所经历的艰辛。
《普罗米修斯》中的人物都具有凡人的一面,比如宙斯占用火种的自私,对普罗米修斯的狠辣;火神赫淮斯托斯对普罗米修斯的善良;普罗米修斯面对惩罚的勇敢无畏,拼死也要保全人类;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看到老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不忍和射杀老鹰体现出的仗义……这些神话人物凡人化的处理,都能让孩子们去把他们联想为身边的普通人物,想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偷火种的勇敢,遭受惩罚的痛苦,获得自由的漫长曲折不易。
神话故事作为最早的文学体裁,之所以能够恒久传播而生命力不减,就在于它创作手法的新奇夸张、浪漫神奇生动。这符合儿童时代的孩子的阅读习惯。正是这些神奇的神话故事,丰富了我们的童年生活,扬起了我们想象的风帆,储备了我们向上的力量,让我们在前途未知的道路上,像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一样,正义勇敢,奉献承担,坚强乐观,从而负责任地走好人生路。我想这正是神话故事生命力旺盛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