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要义及价值意蕴

2023-06-05杨忠东吴朝娅

关键词:责任时代教育

杨忠东,吴朝娅

(1.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7;2.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 ”[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培养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的逻辑理路,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铸就人类美好未来的世界责任出发,就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极具战略性、富有远见的新论断新观点,有效推进了新时代青年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要义、价值意蕴,并在青年工作中切实运用, 对于新时代青年履行社会责任、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始终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探源

从理论渊源上来看, 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论述,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责任伦理、责任思想为历史渊源,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青年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社会责任教育思想为思想来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责任伦理思想

作为中华民族延续五千年的精神命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责任伦理思想, 尤其是关于“修齐治平”“止于至善”“天下大同”等内容,构成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重要论述的传统文化之源。

“修齐治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责任伦理中的个体维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注重个人的修身养性,由此形成了以“修齐治平”为典型代表的个体责任伦理思想。 儒家修身思想强调以求知为基础,这里的知识既包括道德伦理知识,又涵盖文化知识。 其中,道德伦理集中体现在“仁”中,孔子就曾强调“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其中,“五者”就是强调人要拥有“庄重、宽厚、诚实、勤劳、慈惠”五种优良品德;文化知识对于修身同样十分重要, 孔子也专门强调“好仁不好学”“好知而不好学”“好勇不好学”的弊端。 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儒家文化强调要进行思考、反省,实现学与思的有机统一。 学思结合后要做到知行合一,即齐家、治国、平天下。“止于至善”“天下大同”是中华优秀文化责任伦理思想中的社会、国家维度。从社会层面上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推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际伦理观念,在人际交往、职业发展等方面都十分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蕴含着以“天下大同”为典型代表的爱国主义思想,广推“仁”德任务艰巨,须有天以天下为己任,为实现理想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比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均充分彰显了国家层面的责任伦理思想。

关于如何做好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这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等经典论断,这种对青年承担家国责任、民族复兴重任的要求,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责任伦理思想一脉相承。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青年的历史作用、 青年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以及青年教育问题, 构成了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

青年的历史作用极其重要,关系到革命事业、人类的未来,必须要重视青年的社会责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对青年的本质、历史作用进行了深入考察,认为青年是时代的代表、社会中最为活跃的力量,“一个时代的精神, 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2]217,“青年是现实社会中最为活跃的力量,是社会各个阶级, 各种利益集团极力争取的对象”[3]68。恩格斯在考察德国工人运动时, 明确指出:“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4]75。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青年对历史使命的担当。 马克思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会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无所谓的”[5]329。 强调作为独立个体的青年,势必要在现实社会关系中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马克思在其中学毕业论文中就专门强调青年在选择职业时,要凸显出为人类谋福利的责任与使命,“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6]7。

在强调青年历史作用的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青年教育工作,“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3]24。关于工人阶级对于青年教育的问题, 恩格斯认为:“教育是指体力和智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工作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4]75强调身处资本主义沉重压迫之下的青年要在工作中学习, 实现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教育思想的基础上, 结合苏联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实践,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只有把青年的训练、组织和培养这一事业加以根本改造,我们才能做到:青年一代努力的结果将建立一个与旧社会完全不同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7]282,明确提出了“全体青年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要学习”[8]328。 为进一步强化青年教育工作, 列宁在俄国经济条件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强调要保障青年教育的物质条件,“国家供给全体学生膳食、服装、教材和教具”[9]744,并建立了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来加强对全国青年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使命、 重要责任,“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 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10]167。从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的新环境、青年的新特点强调青年的社会责任教育问题, 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使命论、 青年社会责任教育思想的承继与发扬。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社会责任教育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寄语青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 ”[17]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青年工作实践中,围绕青年成长发展问题进行了持续的探索, 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思想, 构成了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来源。

青年社会责任教育至关重要,关乎着民族、国家的发展进步,以及青年自身的健康成长。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从拯救民族国家于危难、人民于水火的角度, 高度重视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工作,并强调:“每个青年都要担负这个责任。 ……把全国的青年团结起来, 一定要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11]569邓小平从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实践的客观需求出发, 明确指出:“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12]95强调广大青年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江泽民从民族国家发展需要、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 高度重视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问题,强调广大青年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希望学生们以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为座右铭,在学校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毕业后挑起现代化建设的重担打好基础, 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13]胡锦涛更是赋予了青年社会责任教育以更为鲜明的时代特点,“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 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14]327。

青年社会责任教育要结合青年特点、 立足客观实践、契合时代发展需求。1937 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开学典礼的题词中, 就强调要结合青年的实际特征,着力培养青年革命先锋队。 “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襟怀坦白的, 真诚的, 积极的, 与正直的。 ”[15]33鉴于青年时期是人生锻炼体魄的重要阶段,毛泽东非常重视青年的身体健康,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此为基础培育青年的政治意识,打造一批又一批的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邓小平面对党员干部中年龄分布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提出要勇于让青年肩负重任、要更加信任青年等重要论断,强调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江泽民、胡锦涛结合新阶段的新实践,尤其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从理想信念、道德素养、人生视野等维度,进一步深化了青年社会责任教育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沿袭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青年社会责任教育思想, 高度重视青年对历史使命、 社会责任的担当,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形成了与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思想一脉相承且又独具特色的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

二、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 结合青年思想动态与成长规律,围绕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目标指向、内容体系、实践路径进行了较为丰富的探索,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遵循与具体指导。

(一)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目标指向

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是开展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逻辑起点与目标指向,在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重要论述中居于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从青年肩负的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使命、铸就人类美好未来的世界责任出发,对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目标指向进行了系统阐释。

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对外展开高质量交流,秉承大国理念、彰显大国担当,无不要求青年群体不断拓展自身国际视野、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尤其是促进对外交流的重要使命。当前,中国已经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未来中国将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强化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交流, 深化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情感。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增强自身本领、积极主动发挥作用,勇于承担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责任,“在参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展现青春活力”[16]。

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家国责任。 当前,中华民族正值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进的关键时期,广大青年肩负着伟大的使命、承担着历史的重任。“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 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 ”[17]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强调,青年要认清家与国之间的辩证关系, 将家国责任相统一,继而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担当,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奉献社会中为民族与国家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要“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18]330。

砥砺奋进、积极向上的自我责任。新时代的新青年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人生挑战, 由此亟需着力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坚韧的毅力品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的健康成长问题,强调广大青年“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19]。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从个体责任层面对青年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期待新要求,“要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20],真正成为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内容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了以“理想、本领、创新、奋斗、品格”为核心的“五点希望”,“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十六字诀”,集中呈现了党和国家对新一代青年健康成长的殷切希望, 同时也建构了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内容体系。

立大志,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把好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总开关。 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于其他层次的理想信念发挥着统摄制约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尤其是其在提高青年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勇于担当,积极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之中, 将个人梦想融入民族梦、国家梦,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之中,“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21]。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还要在青年群体中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践履社会责任,“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22]。

明大德, 以崇高的品德修为铸就青年社会责任教育之基。青年是否拥有崇高的品德修为,决定着其社会责任和道德标准的认知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品德建设对于国家治理, 尤其是青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提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经典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做人做事首先就要崇德修身,要坚守政治立场、明大德,践履社会责任、守公德、严私德,同时,青年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而是要付诸实践, 将道德责任意识以道德实践的形式呈现出来, 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担当的有机统一。 “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17]

成大才, 以过硬本领的练就夯实青年社会责任教育之本。 青年练就过硬本领是其担当社会重任、实现自我健康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青年“成大才”的问题,以“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23]的论断点明成才与担重任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时期正是人生强化学习、增强才干的关键阶段,要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养成的有机统一中,将自己打造成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24]。

(三)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内发展与国际形势两个大局出发, 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与青年成长规律,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总要求, 对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系统阐述。

把握青年特点、 遵循教育规律、 坚持精准施策,不断提高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青年思想活跃、 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这是青年成长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这个规律。 ”[17]因此,进一步强化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必须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新特点、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实践新探索中,激发青年成长发展的新活力,从而在帮助青年、支持青年中强化责任教育;要尊重青年成长的规律性特征, 注重对其思想动态与行为倾向的研判与把握,采用青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新途径新方法,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形塑教育合力,不断提高新一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责任担当能力。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统一, 持续拓展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新途径。 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有效开展, 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有效发挥,充分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利于青年责任教育的资源,引导广大青年“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 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25]21,使其在认清国家形势与社会发展状态中, 明晰自我承担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在做好理论阐释、教育引领的基础上, 要积极有效开展青年社会责任实践教育,积极拓展青年社会实践的领域与空间,引导青年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提高本领、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开辟广阔的实践通道和途径,让大学生深入基层……从而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培养科学的人生信仰,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6]81。

以垂范激励、榜样示范法的有效运用,积极探索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新方法。 采用契合青年实际特点、青年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比如,垂范激励法: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以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为广大青年做好示范, 以全党上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拼搏奋斗, 焕发广大青年砥砺奋进、奉献社会的激情与意志;榜样示范法:通过发挥全国道德模范、 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面向青年讲述好他们贡献社会、积极践履社会责任的先进事迹,对青年群体往往能够形成强大的教育激励作用。 “青年模范人物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肩负着更多社会责任和公众期望,在青少年中乃至全社会都有着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21]

三、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时代发展特征, 把握青年成长规律, 系统阐述了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目标指向、内容体系、实践路径,对于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开辟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 从时代青年对实现共产主义的巨大作用出发,围绕无产阶级青年运动、发展所形成的理论,并被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予以继承发展。 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论述, 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逻辑延伸, 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中国具体实际新的结合中, 为其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境界。

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战略性价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素来强调:“青年和所有想走向共产主义的青年都应该学习共产主义。 ”[7]282习近平总书记在承继经典作家高度重视青年历史作用、青年教育观点的基础上,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内大局,进一步强化青年“先锋力量”的时代角色, 以及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历史性作用,点赞“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27];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 高度重视青年在国际交流与区域合作、促进世界进步与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号召广大青年“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25]26,与全球青年携手前行、共同迎接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时代发展需求、立足青年特点,沿着“青年社会责任的理想状态是什么、从哪些方面培养青年社会责任、如何来培养”的逻辑理路, 深刻回答了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目标指向、内容体系、实践路径,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把握青年成长规律、结合当前青年的思想动态与行为倾向, 强调要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立大志、 锤炼崇高品德修为明大德、练就过硬本领成大才,积极探索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提高新时代青年的自我责任、家国责任、国际责任,从而将青年社会责任教育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宏伟目标、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铸就人类美好未来相结合,将青年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人类命运相衔接, 进一步推动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丰富与发展。

(二)培养时代新人与接班人的价值引领

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论述从实现中国梦、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内与国外大局出发, 对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担当提出了系列新要求, 深度契合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进一步强化了新时代培养时代新人与接班人的价值引领。

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论述阐明了青年个体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内在联系, 有助于青年理解把握“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关系,明晰了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价值导向。 个人与社会是一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青年成长发展的“小我”与民族国家前行的“大我”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论述,直面当前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尤其是部分青年过度看重个人得失, 缺乏大局意识与集体观念,从民族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内国外形势出发, 战略性审视青年社会责任践履及教育引领问题, 强调新一代青年唯有处理好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命运之中, 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征程中, 方能真正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真正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论述以青年社会责任为抓手, 进一步明确了时代新人强化担当意识、练就过硬本领的关键着力点。青年社会责任教育以“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责任,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家国责任,砥砺奋进、积极向上的自我责任”为目标导向,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具化为个体、家国、国际三个维度,由此点明了时代新人担当尽责、练就过硬本领的基本途径与着力点;以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架构担大任的内容体系,从而将坚定理想信念、崇德修身、练就过硬本领深度融入培养时代新人的战略性任务之中, 让时代新人与接班人的重大培养工程落地生根。

(三)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论述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性任务出发, 深刻阐述了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目标指向、内容体系、实践路径,有效回应了当前部分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现实问题, 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代青年的关心、关爱、关怀,为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论述明晰了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行动逻辑。 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重要论述着眼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对青年社会责任践履提出了新要求, 拔高升华了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问题的战略高度, 从而将青年个人的成长发展融入到国家命运、世界发展前途之中,赋予青年社会责任教育以伟大的使命感; 立足于青年成长发展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从目标指向、内容体系、实践路径,尤其是新途径新方法的探索运用,勾勒了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整体轮廓, 这既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呈现, 又是新时代青年工作的系统展开, 深度契合了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诉求。

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论述提供了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指南。 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度契合了时代发展要求、新一代青年的思想动态与行为倾向,以极强的针对性从个体责任、家国责任、国际责任呈现了党中央眼中的“理想青年形象”,明晰了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目标指向; 以立大志、 明大德、成大才的具体要求,建构了新时代青年担大任的内容体系, 为有效解决青年面临多元价值冲突时如何坚定责任担当的信仰信念信心、 如何夯实担当社会责任的底气与骨气、 如何克服青年履行社会责任的“本领恐慌”与能力危机等难题,提供了实践方案; 以坚持精准施策、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新途径新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为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 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体指导。

猜你喜欢

责任时代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