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路径探索
2023-06-05蔡冰冰
蔡冰冰
(西北政法大学 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99)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面向大学生进行的系统性、全面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身条件和就业环境形势,引导学生逐步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沿着目标导向进行科学、精确的职业发展探索[1-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关乎学生的就业,更关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个人成长发展和社会责任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更是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职业探索、科学决策、目标选择、行动控制、反思评估等方面的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和职业环境。地方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学生提供全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任务。
然而,地方高校由于地缘、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教师在授课时缺乏具体而规范的操作指南,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二是职业规划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制约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的提升;三是学生内生动力不足,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到迷茫,对自我和环境的认知不够,加之难以获得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教育辅导,导致学生对于职业环境的认知不足、内生动力不足等。基于此,本文拟对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路径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 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价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探索职业世界、确定职业目标并通过合理的路径选择和有效的行动达成职业目标,进而实现人生价值。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不仅仅关乎学生职业发展,还涵盖学生综合素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对社会整体发展的推动。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价值主要包括下述五个方面:
(一)自我认知定位
自我认知定位涵盖对自我的深刻理解和对职业环境的认知。通过自我评估、反思和探索,学生能够识别出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所在,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避免盲目跟从他人。同时,自我认知定位有利于学生建立职业自信。当明白自己的价值和定位时,学生能够清晰地定位自己,因此更容易在职场中展现自信,避免陷入盲目奋斗的误区。
(二)职业目标设定
职业目标的设定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引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的起点,还是塑造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基础。首先,职业目标设定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而明确的职业方向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获取所需技能和知识,进一步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其次,职业目标设定有利于学生做出明智的职业决策,有利于学生做出个人职业发展的长期规划,而这种长期规划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职业生涯中的变化和挑战。
(三)决策能力提升
决策能力提升在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具有关键意义。首先,决策能力提升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通过提高决策能力,学生可以更快速地适应变化,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减少因职业环境变化而引起的职业困扰。其次,决策能力提升可以帮助学生处理复杂的问题和冲突。职业生涯中风险和机会并存,决策能力强的学生更有可能做出有益于个人发展的决策,减少不必要的职业危机。
(四)综合素质培养
综合素质培养涵盖了各种技能和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还能很好地提升他们的整体竞争力。首先,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工作团队和复杂的职场挑战。其次,综合素质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使他们更容易获得优质的职业机会。最后,综合素质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更有可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五)社会责任感培养
在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培养社会责任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首先,社会责任感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伦理观念,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应对道德困境,始终秉持诚实、正直、公正和尊重他人的原则。其次,社会责任感培养强调个人的社会活动意识和参与程度,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志愿服务等,学生能够更好地体察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
二 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一)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建立在完整的课程体系之上。然而,许多地方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上缺乏整体性和实战性,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实际操作技能的指导。这会使学生难以在实际环境中有效应用所学知识,从而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
(二)个性化指导服务缺失
由于学生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各不相同,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地方高校难以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和咨询。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无法真正满足所有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三)实践机会缺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实际操作和实践机会。不少地方高校的职业规划教师将该课程上成了纯粹的理论课,未能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丧失了在真实职场环境中锻炼职业技能和能力的机会。比如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和需求,但是地方高校往往缺乏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限制了学生对真实职场的了解。
(四)专业化师资力量不足
专业的师资力量是保障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地方高校职业规划教师因“缺少专业、系统的职业生涯知识培训和实践性职业、模拟化职业经历”[2],大大限制了其专业化指导作用的发挥。
(五)职业信息更新不及时
地方高校由于地理位置、资源限制等原因,难以获取最新的、全面的职业信息。学生很难了解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就业需求,无法获得充足的职业信息,因此难以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
(六)综合素质培养不足
地方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于注重规划的技能,忽略了诸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潜能无法充分激发,学生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普遍不足。
(七)心理辅导缺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涉及压力、焦虑和选择困难等问题,地方高校未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心理辅导支持,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规划的深度和精度。地方高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个体发展的主动性未被充分唤醒,导致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参与度不高,无法充分受益。
综合来看,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机会、信息传递等方面。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在教育模式、资源配置以及通力合作等方面加以改进。
三 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路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有益,也有利于提升地方高校的声誉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地方高校可以从下述七个方面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需求,帮助学生实现个人职业目标和全面发展。
(一)优化课程设计
优化课程设计旨在确保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始职业生涯。首先,优化课程设计需要与不断变化的职场需求保持同步。地方高校应与行业合作伙伴建立紧密联系,定期了解行业的最新趋势和职业要求,确保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为学生提供实际技能和知识。其次,课程设计应具有灵活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进行选择。个性化的课程设计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此,地方高校可以开设不同方向的职业教育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第三,增加课程实践环节的比重,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实践水平。实践经验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至关重要。地方高校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志愿者服务、项目参与等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将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此外,课程设计应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沟通、组织、团队合作、创新和问题解决等能力。这些综合能力在现代职场中尤为重要,地方高校应该通过课程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这些技能。
(二)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所在。”[3]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对于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师资团队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还能够充当学生职业导师、激励者和行业链接的桥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一是吸引行业优秀人才。地方高校应积极吸引具有丰富职业经验、行业背景和教育热情的行业精英,为现有的师资团队组织讲座和培训,以确保他们了解最新的职业领域趋势和教育方法。二是建立大学生职业规划导师制度。建立大学生与职业规划导师的常态化联系,使学生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和解决职业问题。三是鼓励教师团队科学研究和实践。激励职业规划师资团队积极参与研究和实践,以保持一定的职业素养水平;引导师资团队之间的合作,分享优秀实践和教学资源,以提高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个性化辅导
个性化辅导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其更好地制定职业目标、规划职业道路,并为之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一是制定个性化职业计划。根据大学生的需求析,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同时持续跟进学生的发展动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二是提供资源和支持。为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源和支持,包括实习机会、职业培训、工作机会信息等,以帮助他们实现职业目标。三是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引导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价值观,帮助其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
(四)拓展实践机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高校的责任和使命,而且需要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发展保障机制。”[4]拓展实践机会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培养他们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素养。一是建立实习基地。与本地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包括暑期实习、兼职工作或全日制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获得经验[5]。二是成立志愿者项目。成立多样化的志愿者项目,涵盖环保、慈善、社区服务和文化活动等领域。通过志愿者工作,可以培养学生领导力、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三是支持在校学生创业。帮助学生创办自己的企业或参与创业竞赛,激发他们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企业家精神。
(五)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各种知识、技能和品质,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和个人成长都至关重要,提升综合素质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化跨学科教育。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课程和项目,培养他们的综合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二是组织领导力发展培训。要有针对性地组织领导力培训和工作坊,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组织、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项目,培养其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三是职业技能训练。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包括沟通、项目管理、数据分析、数字素养等,以满足学生职场的竞争需要。
(六)融合心理辅导
就业心理辅导在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地方高校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融合模式”[6],增强学生心理韧性,提高学生职业决策的准确性。一是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在校园建立专业的心理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心理支持服务。学校可以聘用经验丰富的心理辅导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咨询,帮助他们处理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焦虑、压力和抉择困难等问题。二是开设集体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集体心理辅导课程,涵盖职业焦虑、情感管理、决策技巧等主题,以帮助学生处理职业生涯中的情感挑战,增强自信心和提升应对能力。三是强化情绪管理技能,教导学生有效地处理职业生涯中的压力和情感波动,使其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
(七)强化评估调整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需要利用实践中的信息反馈进行规划的评估与修正”[7-9]。通过不断的评估和调整,高校可以确保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案的有效性和目的性,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一是建立明确的评估标准。学校需要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评估目标,包括学生的职业发展进展、就业率、毕业生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二是强调过程化评估。学校应该组织定期评估,比如年度评估和中期评估,追踪和分析创业就业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反馈和改进机制。为了确保评估结果能够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学校要求学生管理部门及时调整和改进相关机制,比如修订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机会、改进心理辅导服务形式等。
四 结语
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用人单位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各方力量都纳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注重形成社会、学校与学生联动的环境与氛围,并大胆施策,才能有效地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职业成功和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