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视角下政府助残服务平台的拓展和创新
——以北京市为例

2023-06-05婧,李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助残服务平台残疾人

王 婧,李 君

(北京市残疾人社会服务中心, 北京 100053)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建设,多次强调,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自2018年起,我国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数字经济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对推动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数字经济对助残服务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数字经济对助残服务业的影响

(一)数字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2016年,G20杭州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G20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数字经济的概念从那时起应运而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分类(2021)》[1]的研究和分析,对数字经济概念进行了明确,提出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紧扣三个要素,即数据资源、现代信息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有力支撑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

(二)数字经济给助残服务带来的新机遇

数字经济具有扁平化、普适化、快捷性、高渗透化的特点,[2]这为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残疾人,让每位残疾人都能在工作中凭借自身技能实现人生价值成为了可能。

1. 需求导向,构建了残疾人全生命周期业务应用体系。满足残疾人全生命周期多维度服务需求,数字技术为残疾人和各类助残服务组织寻求服务和参与服务,打造了一体化、一站式工作平台。优化了残疾人线上线下各类业务办理流程,让残疾人办事更便捷,各项合理诉求得到快速响应。

2. 技术融通,赋能了城乡区域数字应用均衡发展。作为基础性、通用性技术,数字技术赋能突破了时间的约束,使人们的信息传输、经济往来可以在更小的时间跨度内进行。东西部、海内外,每一个残疾人都有通过网络接触社会的机会。一台电脑,一根网线,残障人士在家就能经营一间网店,实现自我价值。在农村地区,数字技术推动直播带货与短视频、乡村文旅民宿,以及普惠数字金融等农村信息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新供给的创新实践,打破城乡经济机会在地理上分布不均的障碍。

3. 以人为本,创造了更多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依托数字经济先发优势,“电商直播”等就业模式和渠道,已经越来越成为残疾人的重要就业平台。数字经济时代电商助残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新方向,也成为一部分残疾人职业的新起点。据2022年阿里巴巴线上抽样统计,22.5%的残疾人首份工作是开网店,此外,39%的残疾人商家雇佣了同是残疾人的员工,在自己打拼的同时,带动残友们就业,目前全国大约有20万残疾人在淘宝网上开店并实现了超百亿元的销售额,能力较好的残疾人还实现月收入过万元。[3]

4. 资源整合,丰富了残疾人精神生活和公共服务供给。各类数字产品的广泛应用和传播,包括影音作品、直播作品、短视频、数字书刊等,让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到最及时的文化信息,有力地消弭了残疾人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不平等。同时,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通过平台的强大整合,将供应端和消费端紧密连接起来,扩大了扶贫、助残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不仅大大提高了帮扶效率,也使得扶贫助残获得了持续动能。[4]

二、政府助残服务平台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

(一)北京助残服务平台基本情况

北京助残服务平台,是以北京市残联面向残疾人服务的政务服务平台为基础,运用“互联网+助残”服务理念,以推进残联服务残疾人方式改革为核心,整合服务平台,统筹系统建设,优化业务体系,加快残疾人大数据运用的不断完善。从“十三五”以来,北京市残联按照建设“互联网+”服务体系、大数据管理服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组织保障和标准规范体系四个体系建设的思路,形成了面向全市范围内残疾人、各类助残服务机构和全市残联工作人员等全要素的线上工作体系。

(二)政府助残服务平台是推动助残数字经济的基础工程

根据数字经济的三个要素,即数据资源、现代信息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来看,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经济分类》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将其分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大类。其中,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1]

北京助残服务平台,注重建立统一的技术支撑体系,为促进数据共享汇聚、推进业务整体协同奠定了基础。

1.统一技术平台。整合各业务系统和相关数据资源,形成残疾人服务管理平台和残疾人数据管理平台两大平台。梳理目录链数据资源项,落实数据共享,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数据汇聚”相关工作。加强数据共享,累计与14个单位共享数据33类993项共计11.5亿条数据。

2. 统一用户体系。实现用户整合与统一管理,与中国残联、市经信局、市政务服务局完成对接。系统中残疾人注册用户达51.6万人。

3. 统一基础环境。利依托市级政务云、区块链平台、电子政务网络、政务服务平台、共享交换平台等统一共性基础设施和平台持续推进残疾人服务上云、服务事项上网工作。

4. 统一运维体系。形成日常巡检、上线测试等运维体系,拓宽线上线下技术支持渠道。

这四个方面的建设,符合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要素的本质属性。通过推进业务系统整合统筹,实现残疾人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制定数据管理办法,建立残疾人核心数据体系,加强残疾人数据开发和应用,推动数出一源和数据共享;完善残疾人个人电子档案系统,实现残疾人服务需求数据实时采集与后台大数据分析有机结合等,这些为加快助残服务数字化运用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化数字要素,为数字的综合运用创造了条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助残服务平台建设,是加速数字助残服务的基础工程,是助残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政府助残服务平台是提升残疾人数字素养的助推器

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全民数字素养和数字意识、数字技能的提升。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从2012年的42.1%提高到2021年的73%,上网人数达10.32亿人,[5]但区域、行业、群体间的数字鸿沟问题仍然存在。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有很多残疾人无法从容适应快速迭代的各类数字应用场景,难以融入日新月异的数字生活,数字化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导致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必须聚焦于普惠式、公益式的事前举措,如数字能力的培养、教育、数字场景的应用等方法,让更多人懂技术、用技术。[6]在这方面,政府助残服务平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1. 丰富的场景应用,成为快速提升残疾人数字素养的日常训练。北京助残服务平台全面梳理了市残联服务事项和相关委办局的服务事项,将残疾人服务事项纳入全市政务服务体系,市残联在市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内的依申请事项29项,非依申请事项43项,全部实现在线办理。公共服务从线下转移至线上,围绕残疾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办事、文娱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打破了长久的生活习惯。

2. 推广应用信息无障碍标准,实现数字应用的便利化。北京市始终高度重视信息无障碍建设,邀请视障人士对市残联网站、残疾人服务管理平台相关网上服务进行体验,即注册、登录、检索、验证码、日期时间弹框、申请记录列表和部分文本编辑框等功能,进行了信息交流无障碍易用性和友好性专项优化、提升和完善。完成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门户网站PC端及移动端的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协助全市51家网站和26款APP应用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在全国首批通过权威机构评测。

3. 加强数字化服务线下引导和支撑,发挥数据聚合功能。启动“数字助残,共享未来”数字助残系列活动,制作“数字助残,共享未来”专题网站,整合各类科普知识、数字服务操作指南约50篇,编写制作各类操作手册、动画指引8篇。依托温馨家园、助残社会组织、残疾人专门协会等平台,向全市残疾人及家属、残疾人服务机构宣传数字化知识技能,全市温馨家园开展管理系统使用培训,提升数字服务管理能力。

三、政府助残服务平台创新的发展方向

数字经济是世界经济的未来。北京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丰富,数字经济已成为最活跃的增长新动能。北京已经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重点民生领域数字化水平,积极发展数字消费,提高大众数字素养,为群众创造美好数字生活。作为政府助残服务平台应该瞄准这个定位,不断集成数据创新,发挥基础性作用。

(一)推进政务网站建设,营造良好信息无障碍环境

对于残疾人来说,互联网是一条认识外界的“快车道”,更是一座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实现自立自强的桥梁。信息无障碍的改造是全人群受益的重要基础。政务网站和APP的信息无障碍建设既是社会文明的风向标,也是各类数据打通应用的基础环节,消除“数字鸿沟”,创造更加包容、温暖、便利的上网环境,在这方面政府服务平台应该起到带头作用。随着助残事业的不断发展,助残服务平台也如此,应广泛倾听残疾人意见,满足其所需浏览的基本信息需求,助残平台的设计也要关注残疾人体验,并要接受残疾人监督。

(二)加强数据应用维护,实现相关委办局数据共享

数据趋向于多维化,完善数据管理平台的数据指标与主数据管理,持续进行数据展示平台的巡检和优化,充分利用大数据综合展示反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项数据指标。按照数据统计规律,科学地做好数据分级分类,进而将其应用到所需领域。强化对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维护,运用几何图形方法等将复杂的信息以复合图形、图像形式展现出来,便于残疾人掌握数据的分布特征。在对接部门数据的同时,数据变化速度快,也要有一定的数据保护意识,添加数据保护,做好相关数据的安全及应用。

(三)优化直接数字服务,完善“互联网+残疾人服务”模式

助残部门应从技术、资金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或是主动与市计算机管理部门做好沟通,寻找数字化服务的路径,切实满足残疾人对数据信息的应用需要。创造条件,持续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相关工作。[7]应多为残疾人创造条件,广泛地听取他们对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服务手段,探索电子证照、电子档案、电子印章等技术应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就业工作,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进入就业市场的机会,帮助构建更包容的数字经济应用场景。

(四)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提升残疾人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

打造残疾人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让数字赋能培训创新,丰富资源供给,定向开发一些残疾人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课程,促进残疾人共建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包括通过基层服务阵地开展数字化普及培训,依托助残服务业务开展针对性的技能训练,也要多教给残疾人解决数字化应用过程中的遇到问题的技能和方法,加强社区化的残健互助小组服务,开展场景化应用的知识竞赛等,以实际应用为重点,提升残疾人群的应用能力,使残疾人真正能够融入社会,点亮智慧生活。

猜你喜欢

助残服务平台残疾人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贾茹 爱心助残 彰显民企风采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福建助残福利事业拓新局
桃源路上绽奇葩 助残扶残人人夸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大溪地诺丽 集善助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