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教育的普通高中德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
2023-06-05张广博
张广博
(长春市一三七中学,吉林 长春 130051)
2022 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在“构建大思政课体系”维度中明确要求“创新德育工作途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也把“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原则之一。由此可见,德育活动和思政教育密不可分的关系毋庸置疑。
一、已有研究成果综述
在中国知网平台以“高中德育活动”为主题词对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出341 篇文献,通过可视化分析,发文从2004 年开始,每年发文数量较为稳定,到2018 年开始明显增多,到2019 年达到峰值,这可能与2017 年8 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有关。
以“思政教育”为主题词检索,共检索出4083篇文献,通过可视化分析,发文从2004 年开始,发文数量同样较为稳定,每年不足200 篇,到2020 年开始明显增多,到2022 年激增到近1500 篇,这可能与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有关。
如果以“高中德育活动”为主要主题词,再以“思政教育”为次要主题词检索,则只能检索出8 篇文献,且文献相关度并不理想。其中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赖牡丹的《打造活动型德育课程,推进高中思政课改革创新》、福建省东山市第一中学李彩琴的《打造活动型德育课程,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和福建省东山市第一中学蔡舜梅的《浅谈活动型德育课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路径探究》均从德育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关系的角度,论述了德育课程在高中思政课中的作用,观点较为相似。
综上所述,无论是高中德育活动还是高中思政教育,均受到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高度关注,但二者之间的关联、互相影响的具体路径和机制尚有研究的空间。
二、基于思政教育的普通高中德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原则
思政教育途径的多样性和高中德育活动的教育多重指向性要求,在以思政教育为核心目标的德育活动设计和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德育活动首先要针对思政教育的具体着力点。按照大思政理念,思政教育的着力点是十分丰富的,在进行德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德育活动的教育意义是多重性的,每一次德育活动的着力点都不会是单一的,如何突出重点是最需要考虑的。
(二)真实性原则
德育活动要针对高中生的真实生活情境。思政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高中生的道德感,促进高中生思想健康发展,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道德感、价值观都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形成,经历实践行为而产生,产生的道德感和价值观还会回到生活情境中经过多次相似行为的检验,才会最终固定。高中生已经开始独立接触社会,同时各种主流或非主流媒体信息也大量充斥着他们的生活,他们在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体验、参与等过程中,逐渐构建和巩固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高中的德育活动设计必须针对高中生的真实生活情境。
(三)悦纳性原则
高中生的自我认知、社会认知水平都比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高出很多,单纯的说教式德育活动很难收到理想的思政教育效果,德育活动的形式要被高中生接受,就要有悦纳性。笔者曾经在自己所任职的学校针对某个学年度的德育活动面向学生做过调查,在回答“你最喜欢的德育活动”这一问题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运动会、研学活动和典礼类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成人礼),排在最后三位的是“班徽设计展”“校操比赛”和“军训”。对这一结果进行分析,排在前三位中的“运动会、研学活动”与笔者预测相同,“典礼类活动”不在笔者预测结果中,排在后三位的“班徽设计展”和“军训”与笔者预测相同,“校操比赛”不在笔者预测结果中。学生能对各种典礼活动持欢迎态度,所占比例甚至超过了问卷中的“歌唱类活动”,而学生对参与度非常高的“校操比赛”并不感兴趣。综合以上结果分析,学生对参与度高、观赏性强、辛苦程度低的活动更感兴趣,这也提示在德育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提高活动的参与性、观赏性。当然,坚持德育活动的悦纳性不等于完全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有些活动虽然不受欢迎,但在学生思政教育中不可替代,也必须进行。
三、基于思政教育的普通高中德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
基于上述原则,在普通高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对德育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
(一)坚持开展常态化的品牌德育活动
让德育活动更有吸引力,成为师生愿意参与、盼望参与的德育课程。比如,升旗仪式是所有高中学校必然会组织的典型德育活动,也是进行思政教育的绝好机会,针对思政教育“需要持续强化才能内化为指导学生的行为自觉”的特点,笔者所在学校每个学期或每一段时间设置一个升旗主题,通过讲话稿、主持词、升旗仪式中的创新性环节安排,突出系列化思政教育主题,近年来,已经陆续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文明礼仪伴我行”“继承与创新”“做最好的自己”等十几个系列的主题升旗仪式。
(二)坚持五育并举,使德育活动系统化
德育活动的设计要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要兼顾学生思想教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各个方面。比如笔者曾经布置学校学生处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这个活动的定位不仅在于垃圾分类知识本身,还兼顾了学生在具体实践中的劳动教育、在制作垃圾分类竞赛游戏卡片时的美育、在游戏竞争环节的身体素质锻炼。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在游戏环节突然发问而产生的生成性职业理想教育点,如有学生在游戏环节突然问道:“老师,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咱们的垃圾不分类呢?”此时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最好机会,这是学生最真实的思想动态,需要牢牢抓住。笔者首先肯定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然后反过来问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我们都知道了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有益于全人类的事情,是应该做的,现实中没做到,大家认为是什么原因?”学生开始七嘴八舌,有人认为科技不够发达,有人认为人力资源不够,有人认为政策力度不够……笔者再次肯定学生的思考,并引导学生:“大家想到的问题就是未来努力的方向,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祖国,这正是祖国需要大家的地方。”这样,在活动原定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职业理想教育。
(三)锚定教育热点,贯彻落实国家政策
基于思政教育的德育活动还必须有前瞻性,着眼学生未来,着眼党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所以要遵循国家教育政策,使德育活动的设计方向保持正确。比如,在全国共同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时,学校进行线上教学,学生学习效果受到影响,有些家长产生负面情绪,同时个别地区也曾出现过短暂的生活物资短缺、隔离床位不够等困难。这种情形正是学校进行思政教育的良好契机,我们组织开展“我为家乡抗疫献言”的线上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公共突发事件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教育学生家乡能给予我们便利的时候我们要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当家乡和祖国遇到困难,暂时出现不尽如人意现象时,更需要我们坚定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不仅如此,我们还结合高中生课内学习的思政课内容分析出现问题的根源,探讨如何解决、作为学生可以做些什么、家乡和祖国建设发展还需要哪些行业的改善,这就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职业理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