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与德育的并行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

2023-06-05张小丽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3年10期
关键词:德育数学教师

张小丽

(天水市麦积区道南小学,甘肃 天水 741020)

《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版)》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挖掘学生智力和培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德育,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的德育素材,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设计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课堂体验,使其充分领悟德育内涵,实现数学与德育并行。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德育能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虽然数学学科以研究数量关系为主,但其中仍含有一定的德育因素,需要教师深入挖掘,通过德育内容的渗透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比如,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植物问题、用水问题等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一边传播数学知识,一边科普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将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给学生,使数学课堂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真正意义上成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这样一来,既能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又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共同要求是在各科教学中利用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授课模式,不断挖掘课本中的德育资源,拓展数学知识内涵,使学生获得德育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他们展开交流与讨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职责,在组内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让更多人享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还可以让他们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在日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借助同伴的力量渡过难关。由此可见,德育的渗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能切实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日后的成长之路奠定良好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身上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希望。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必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这不只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任务,还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将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并将收获的信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德育能满足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在循序渐进的介绍中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在分析数学问题的同时剖析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尤其是在分析涉及我国科研成就、奥运成绩等例题时,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自豪感,切实感受到祖国正在日渐强大,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彰显德育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积极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

(一)学历史、听事迹,产生自豪情感,激发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每一名公民都应具备的品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赶课程进度,常常忽略德育内容的介绍,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解理论知识,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虽然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但并不满足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缺乏德育,导致数学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基于此,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了解更多我国在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尤其是感受在各种科研设备都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先贤为数学领域做出的贡献,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转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态度,养成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的精神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备课时要搜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历史故事,借助真实事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为例,本课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结合珠算教学时,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我国是第一个发明算盘的国家,算盘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计算器”,能帮助大家解决计算方面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开发右脑,使数学思维更加灵活,在实践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即便在科技时代,算盘仍旧占有一席之地,是很多人常用的计算工具。另外,教师还要积极介绍拓展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对数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为了追求真理,即使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仍不懈努力。教师可以视频的方式呈现这些内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爱国事迹,同时也帮助学生意识到,同学们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家更要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二)重人性、巧设计,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在以往小学数学课堂中,多是以教师为主体介绍新课知识,采用灌输式教学,经常出现“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其数学思维的培养,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德育的开展。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意识到问题所在,在策划教学活动时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而后深入研究教材内容,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在小组合作中树立团队意识,有助于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保证德育的质量与效率。那么,如何科学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便成为教师研究的重点。教师要对班级同学的学情有全面的了解,科学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组内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高效完成任务,促进协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例题,得出算式128×12,但是如何计算结果却难住了大家,此时教师不要直接公布答案,而是要引导他们以合作的方式展开研究。教师可将班级同学以4 人一组进行分组,让同学自行推选一名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具体方法,经过讨论共得出三种方案:(1)128×10=1280,128×2=256,1280+256=1536;(2)128×2=256,256×6=1536;(3)128×3=384,384×4=1536。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多数人选择拆分因数,这样的方式虽然也能得出准确答案,但会影响解题速度,以此顺利引出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互动,积极与组内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总结出最终结论,使他们体会到了学习带来的满足感,同时也意识到了团队的重要性,明白在现实中有很多问题仅凭一个人的努力无法解决,但合作便能降低问题的困难性,在集思广益中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达到了培养合作精神的教育目的。

(三)构框架、善启蒙,培养科学意识,奠定发展基础

辩证法、唯物思想、逻辑推理等看似抽象的思维体系,均与数学学科有着紧密的关联,都能以形象的方式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得到思维上的锻炼,实现科学意识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介绍新课知识,先讲授基础内容,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而后逐渐提高难度,挖掘知识点的深层次内涵,使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向高阶发展,对所学内容形成全新的认知。此外,为了保证德育的实效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新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自然地渗透“实践出真知”的观点,从本质上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水平,并树立一定的科学意识,高效完成学生的早期启蒙教育。

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先行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使他们意识到本课学习的内容仍然与小数有关,做好心理建设。而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2004 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成绩,中国队的前两轮得分分别是53.40 分和58.20 分,加拿大队的前两轮得分分别是49.80 分和49.20 分,教师提出问题:“第一轮中国队领先加拿大队多少分?”很快便有学生列出算式53.40-49.80,经过科学的讨论得出最终结果3.6 分,并知道在计算时应对齐数位,从低位减起,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结果中点上小数点就是正确答案。而后教师继续提问:“中国队前两轮的总成绩比加拿大队领先多少分?”学生秉持科学性原则进行计算,总结了两种方案:(1)53.40+58.20=111.6,49.80+49.20=99,111.6-99=12.6 ;(2)53.40-49.80=3.6,58.20-49.20=9,3.6+9=12.6。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意识,促进了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共同提升,彰显了德育对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深远影响。

(四)严要求、做示范,训练习惯养成,形成严谨态度

小学生正处在义务教育初级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学生的习惯养成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从本质上来说,习惯就是经过日积月累形成的一种行为,逐渐成为潜意识里的举动。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久坚持。那么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便成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考虑到小学生年龄的特殊性,他们还不具备完善的认知能力,总是下意识模仿他人的行为举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展开教学。作为在校期间与学生相处时间最久的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严格要求学生的课堂表现,认真检查他们的课后作业,并有目的、有方法地训练其逻辑思维,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首先,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穿着大方、得体,谈吐文雅,在讲课时使用普通话,且语言具有逻辑性;在板书课题时,要字迹工整、美观,保持黑板的干净与整洁;在与学生单独沟通时要保持耐心和责任心,仔细了解他们的需求,在示范引领作用下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影响。其次,教师在课堂中介绍新课知识的同时也要及时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刻关注他们的坐姿问题、口语表达及解题思路等多个方面,并以激励性的话语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发现较为严重的错误时可以单独与学生沟通,使其意识到问题所在并积极改正。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他人和谐相处,并在学习中形成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培养求真务实、刻苦努力的精神品质,从而发挥德育的最大价值,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任,要塑造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德育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针对性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同时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数学教师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最美教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