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护理本科生生命教育有效路径探究
2023-06-05唐丽静
唐丽静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ursing undergraduates; life education; effective path; nursing education
摘要 基于课程思政探究护理本科生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径,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发掘全课程资源、提升生命教育实施能力以及深化家庭与学校联动4个途径,强化护理本科生的生命意识,引导护理本科生在关注病人生命的同时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断提升护理本科生的生命教育效果。
关键词 课程思政;护理本科生;生命教育;有效路径;护理教育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3.08.033
生命是教育思考的起点,也是教育的载体。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重视生命教育,提升护理本科生的综合素质[1]。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生命教育无论是在实践层面还是在研究领域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2]。生命是教育的永恒主题,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3]。高等护理教育应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中蕴藏的生命教育元素,积极探索护理本科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为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借鉴。
1 护理本科生生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重要性认识不足,理念亟待革新 生命教育以“生命”为核心,人文关怀是生命教育的灵魂[4],这与现代护理的人文关怀理念不谋而合。然而,在价值取向功利化不良思潮的影响下,高校对护理专业的规划大多是围绕提升护理本科生的核心专业知识和精湛专业技能而展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明显“重智轻德”的问题。近年来,护理教育者虽然日益关注生命教育,但并未将生命教育规划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中,也未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生命教育的开展,导致生命教育在实际操作中常被“边缘化”。高校对生命教育重视程度不足,也进一步导致护理本科生对生命领域的内容与技能缺乏了解与探究动力。因此,医学院校生命教育理念亟待革新,应把开展生命教育作为回归教育本位和护理真谛的重要途径。
1.2 课程体系不完善,作用难以发挥 现阶段,多数本科院校尚未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5],对于护理本科生的生命教育大多零散分布于思政课、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护理伦理学等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尚未形成系统、贯穿于护理本科生整个教育生涯的生命教育体系。另外,作为护理本科生培养关键的临床生产实习阶段,由于带教老师临床业务任务重,生命教育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生命熏染不足以及教育“碎片化”等问题,未能帮助护理本科生构建科学的生命理论。此外,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多数人忌讳直言死亡,研究中也鲜少涉及关于死亡的话题[6]。在针对护理本科生的生命教育中也同样如此,生命教育的内容大多局限于基础生命知识的讲解、基本生存技能的传授方面,缺乏危机教育、死亡教育。但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医学院均已开设死亡教育课程[7]。作为未来护理事业的接班人,今后注定要与死亡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护理本科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亟待完善。
1.3 教育能力薄弱,成效有待提高 当前,生命教育教学工作大多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专业课程教学中生命教育的融入相对不足[8],课程思政在生命教育领域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此外,很多专业课教师大多并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生命教育,而且从事教学工作后,多数高校也没有开展过生命教育相关的培训,导致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其主要精力仍放在专业知识的传授方面,对护理本科生生命意识的培养、生命价值的塑造以及生命教育情境的创设和开展等方面的能力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有效将生命教育渗透于专业教学过程当中,未能获得护理本科生的喜欢和认同。
2 基于课程思政开展护理本科生生命教育作用分析
生命教育倡导人文关怀,成全“人”的全面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可见,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扎根于立德树人实践[9],在目标实现上高度统一。因此,将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整合,二者融合发展,互相渗透,便于回归教育本位和医道本真。
2.1 基于课程思政开展生命教育能够增强生命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从总体来看,我国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上医学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唯技术、唯知识倾向,常忽视护理本科生生命意识的培养,难以成全人的全面发展,护理本科生生命教育还不尽如人意。但是,生命教育的发展和实施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其需要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形成育人合力。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为生命教育提供了全新视角,将单课程育人改变为全课程育人,思政教育工作也由过去的仅靠专职、专岗育人转向全员育人[10]。可见,基于课程思政对护理专业本科生开展生命教育,通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将生命教育如春雨、细雨般地融入护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這样既能增强生命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能提升护理本科生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实现护理教育由知识本位向生命本位的转变。
2.2 将生命教育融入课程思政能够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和生动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来讲是做人的工作,应该在遵循人类生命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及时关注护理本科生生命个性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充斥着空洞的政治说教,与现实的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课程思政缺乏活力且生动性不足,难以满足护理本科生的发展需求。相对于单一的、偏向于超越性的思政话题而言,生命的多样性、神秘感使护理本科生更愿意关注生命教育的相关话题。另外,生命教育蕴藏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开展情境创设、教学设计又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可见,将生命教育融入课程思政,以生命教育为载体,向护理本科生阐释“思政”的意义,加快护理教育中科学与人文的整合,这样既能增强课程思政的灵活性和生动性,又能提升护理本科生的生命伦理素养和职业认同。
3 基于课程思政的护理本科生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径
3.1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生命教育方案体系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指示[11],全国各高校掀起了课程思政改革的浪潮。基于课程思政的护理学本科生生命教育模式无疑是一项重大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重要的发展契机。基于课程思政的生命教育在护理学教育、教学中的落实,还需要高校进行科学规划,强化学校顶层设计。首先,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育人的重要论述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重要文件精神,从学校层面成立专门的课程思政建设与教育、教学管理机构,统筹全校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其次,结合护理学专业特点,根据护理本科生的发展需求,统一设计、合理规划生命教育在基于课程思政的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的融入策略、教育方法、教育评价,并科学组织生命教育内容;再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生命教育意识,提升教师队伍课程思政水平;最后,深化生命教育专题研究,总结汇编优秀教学案例,丰富我国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3.2 发掘全课程资源,拓展生命教育教学内容 首先,学校育人职能的实现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课堂教学。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生命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12]。对护理本科生开展思政课程教学时,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组织者应立足护理学本科生的实际情况,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生命教育基本理论系统、全面地传授给护理本科生,引导护理本科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生命的内涵和本质,教育护理本科生学会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培养护理本科生的生命意识,激励护理本科生不断提升生命质量。其次,挖掘护理学课程与生命教育的契合点,挖掘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元素。生命教育与护理学课程之间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护理学课程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生命的可贵,为生命教育的渗透、课程思政的落实提供了丰富素材。国外生命教育,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等一直以来也非常注重通过不同学科和不同课堂融合渗透生命教育理论精髓[13?16]。因此,将生命教育与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有效结合,是落实生命教育最直接、最高效的手段。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应准确把握生命教育的内容体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编排教学内容,推动生命教育、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三者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无缝对接。第三,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不断充实教育内容。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而生命是一种体验,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不断深化对生命以及生命教育的理解。在生命教育实践方面,美国、英国和日本同样非常注重渗透性的教育形式[17?18]。因此,在护理学专业开展生命教育,可将体验式生命教育环节渗透于护理专业实践课程中,推动护理专业的生命教育由理论向实践转变。如在专业操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为护理本科生播放未按操作流程进行护理操作而导致严重医疗事故的视频,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增强其职业敬畏感;在医院见习、观摩手术过程中,引导护理本科生反思生命的尊严,感受生命的珍贵;在临床实习阶段,积极开展死亡教育,引导护理本科生正确看待死亡,学会敬畏生命,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实践和体验,强化护理本科生的生命意识,帮助护理本科生在关注病人生命的同时珍惜自己的生命,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3.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生命教育实施能力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19]。生命教育内涵丰富,绝不是通过一门课、一堂讲座或者一场活动就能够实现的,需要所有教师通力合作,打造全员育人的生命教育体系。因此,基于课程思政开展生命教育,要求所有教师具备良好的课程思政与生命教育意识与育人能力,并积极在教学活动中认真践行落实。对此,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升生命教育实施能力。例如,为新入职教师完善生命教育课程,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理解生命教育,并将课程思政设计纳入岗前培训内容体系;对于护理专业各学科教师以及思政教师,可组织开展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不断提升其课程思政组织能力以及生命教育实施水平,形成基于课程思政的生命教育一体化设计和教学。此外,辅导员作为校园中与护理本科生亲近的人,直接参与护理本科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他们更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护理本科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因此,辅导员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讲座论坛、谈心、谈话等方式帮助护理本科生正确认识生命,关注生命历程,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3.4 深化家庭与学校联动,形成生命教育育人合力 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学校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之间通力合作[20]。家庭是人格形成的第一站[21],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看待生命的态度对护理本科生的生命观有着直接影响,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促进生命教育迈向生活化、日常化。因此,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开展针对护理本科生的生命教育,不仅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也要积极配合、以身作则,与学校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合力,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生命教育体系。对此,教師可以通过家访、问卷等方式,全面了解护理本科生家长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及态度,并对生命教育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并及时融入护理本科生日常管理或者教学设计当中,以此深化护理本科生的生命教育,提升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同样,在组织、规划课程思政时,学校可将部分内容安排在假期进行,与家长共同开展线上生命教育讲座,帮助家长了解更多生命教育方面的知识,从而掌握传授生命教育的技巧,以此滋养护理本科生生命健康发展,从而建构家庭与学校联动的生命教育共育机制。
4 结语
生命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护理本科生作为守护生命的准白衣天使,承担着守护健康、敬佑生命的神圣使命。由于我国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生命教育体系。因此,加强护理本科生的生命教育应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深度挖掘护理学专业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将生命教育渗透于护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并与家庭、社会共同引导护理本科生科学地认识生命内涵,不断增强生命意识,深刻体悟生命真谛,全面提升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戴品怡,林虹,赵彦飞,等.生命教育融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路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9):1217-1221.
[2] 冉源懋,赵婷婷.生命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5):9-14.
[3] 张驰,宋来."课程思政"升级与深化的三维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0(2):93-98.
[4] 刘济良,王定功.呵护理本科生命:生命教育的人文关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1.
[5] 黄培清.当前大护理本科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5):140-141.
[6] 罗羽,张慧兰.国内外死亡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3):175-179.
[7] DICKINSON G E.Teaching end-of-life issues in US medical schools:1975 to 2005[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2006,23(3):197-204.
[8] 王铭.基于课程思政的大护理本科生生命教育有效路径探究[J].高教学刊,2020(33):173-176.
[9] 余黎明.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分析[J].大学,2020(50):104-106.
[10] 陈道武.课程思政: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2):164-166.
[1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秦皇岛日报,2016-12-09(1).
[12] 葛莹莹.大护理本科生命课堂的理念生成和实践路径[J].江苏高教,2021(3):81-85.
[13] 张鸿燕.美国开展生命教育的做法及启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1(6):78-80.
[14] 赵文婷,方玉婷,张慧兰,等.国外医护理本科生生命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医学与哲学(A),2018,39(1):62-64.
[15] 徐秉国.英国的生命及启示[J].教育科学,2006,4(22):84-87.
[16] 虞花荣.日本生命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2013(7):165-168.
[17] 李曦,黄鸿鑫.英国、美国、日本的生命教育实践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4(7):146-148.
[18] 刘翠,徐玉梅.基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医护理本科生生命观融渗式教育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0):1254-1257.
[19] 李桂丽,王菁华.告别思政课、专业课“两张皮”[N].光明日报,2020-10-10(11).
[20] 任家熠.我国生命教育二十年发展的现状与超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0):12-15.
[21] 董囧华.大护理本科生生命教育的现实挑战与实践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5):63-65.
(收稿日期:2022-12-27;修回日期:2023-03-23)
(本文编辑 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