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发展何以陷入“房地产化”

2023-06-05

南风窗 2023年10期
关键词:佩洛西写作者中美关系

县域发展何以陷入“房地产化”

无论是在东部发达地区的县城,还是在中西部地区的普通农业县,各地县域城镇化的推进都普遍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兴盛与房价的畸高,县域城镇化陷入“房地产化”的趋向日益凸显。

依托房地产推动的县域城镇化模式,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其核心是在县域人口与产业状况未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通过行政手段制造商品房需求、推高房地产市场价格,并利用房地产的发展造成人口进城购房、城市空间扩张的短期效应。这一模式包含三重基本操作。

第一,利用行政手段改变县城商品房市场的供求关系,人为制造大量购房需求。从具体实践来看,县级政府普遍依托行政权力,积极利用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等政策,展开大规模的“拆迁运动”。“拆迁运动”起到了两重效果:一是借助政策撬动大规模财政资金。无论是“棚改”还是“旧改”都附着了较大规模的项目资金与优惠贷款政策。二是以拆迁制造非市场性的商品房需求。

第二,将房地产市场与民生公共资源的分配相挂钩,制造乡村人口进城买房的动力,从而造成人口向县城聚集的可观现象,并进一步拉高房价。中西部县城的工业化水平较低、城区常住人口有限,乡村是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为了撬动人口进城,县级政府普遍通过调控县域民生公共资源的配置,影响农民的购房与居住决策。一般采取的手段是,在县城集聚优质教育资源,兴建远超乡村建设标准的高质量学校,大幅度增加县城学位、抽调优质教师资源,拉大县域内部城乡教育质量的差异;同时,严格规定只有在城区拥有户口或商品房产权的家庭才可以获得城区的入学资格,从而影响教育资源配置。

第三,随着商品房价格激增,县级政府得以撬动大规模的土地财政收入与融资性贷款,维系县城的高规格建设,从而实现县城在空间上的快速城镇化,并持续维系高房价。依托土地融资产生的金融乘数效应,县一级可支配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通常十分可观,这些财政收入能够持续投入县城建设,维系土地城镇化的快速展开。大量县城正是以此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建设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一些中西部县城也出现了越来越多“豪华”的城市设施与景观。不过,县级政府的公共投入仍然有较强的指向。为了维持高额房价,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主要集聚在新建商品房周边。这在财政资源紧缺的中西部县城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多县城在城镇化过程中形成旧城区与新城区的显著区分,新城房地产密集,周边基础设施较好,而人口与商业相对聚集的旧城区则基础设施落后,很难得到政府的投资与建设。

把“人”找回来—回归生命基调的社会学深层叙事

严飞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本文节选自《探索与争鸣》2023年第2期

近年来,在社会学“叙事转向”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非虚构写作,并在学科跨界的交流和写作实践中碰撞出大量的火花,形成了丰富的跨界讨论。回归生命基调的社会学深层叙事,因为其细腻、丰富、深具感情,重在抓住个体的具象细节,“将生命还给社会”,更能刺中读者的心灵。这其中,道德的原点是社会学非虚构写作的基石,写作者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道德立场,避免站在精英或者官方视角驾驭对话从而得到“想要”的答案。写作是通过批判性的反思,在不能淡化写作者的情况下解构写作,并且承认最终的文本并非客观的“真实”。情感的通点则是撬动非虚构写作的杠杆,写作者需要重视事件发生过程中外溢出的情感,因为“社会中具体的人的所感、所为、所想和所念,是发动社会关联的引擎”。

换言之,写作不是为了彰显矛盾,而是为了引起同情,通过深层故事升华读者的情感启蒙,动员读者的情感介入。最后,文本的刺点是凝练非虚构写作的点睛之笔,写作者通过隐喻、提喻、复调等文本形式,在细节性的冲击下拓展读者想象的邊界,甚或是构筑出一个崭新的记忆空间,因其富有无限可能而让人激动不已。在这一叙事范式下,写作者强调的是“话语”而非“文本”,没有“观察者—被观察者”“主体—客体”的叙述关系,只有来自两种文化体系或者意义体系的个体的对话—写作者求的不是“再现”而是“唤起”,并且通过文本—作者—读者三维的反思,不给予三者中的任何一方中心地位。这样,看似不完整性其实是一种新的整体主义,因为它承认田野调查和书写必然的不完整性,并且拒绝以写作者的优越感和权威性来填补这种不完整,以达成“科学客观”的表象。这样的不完整性,也能成为写作者和读者对自己群体的文化和自己的“主体”进行反思和进一步阐释的工具。

中美关系很重要,但这不是唯一的外交关系

郑永年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本文节选自“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4月18日的发言

中美关系是美国内政的体现。现在的美国太分化。很长一段时间,美国的外交找不到主角。如果要分析美国对华政策,讨论的是哪一个美国?是白宫还是国会,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美国对华政策显得混乱,外交政策更像是不同的政客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结果。

举例而言,美国众议院前议长、民主党重要人物佩洛西在民主党内都难以成功协调。去年8月,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和严正的交涉,执意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当时,知情人士向彭博社等美媒透露,为了悄悄说服佩洛西不要窜访中国台湾地区,白宫曾派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的高级官员以及美国国务院的官员,向佩洛西及其团队介绍了相关风险。对于佩洛西把此次窜访当作“自己职业生涯的顶点”,有美国政府官员感到愤怒。对于此次“窜访”,佩洛西的团队和白宫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

中国很难也不会去影响美国内政,面对如此分化的美国也难以找到“斗争目标”。美国国内存在只关注“一人一票”的民主政治、缺乏全球主义视野、地方主义和民粹主义结合,这些问题中国无法影响,只能靠美国自己去解决。

美国国内社会分化、两党恶斗、对华政策不连贯等问题,固然对中美关系造成了挑战,也让很多人对两国关系感到悲观。面对中美关系,中方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在中美关系之外,中国仍有许多重要的外交关系,比如,中国应当加强与“两个盟”—东盟和欧盟—的关系。

中美关系一旦破裂,周边国家都是受害者。在博鳌论坛上,我和外国朋友交流发现,他们既不希望中国成为美国,也不希望中国成为俄罗斯,而希望中国成为自己。当然,中国不会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我们一直强调,我们要做真正的多边主义,学术上,我称之为包容性的多边主义(inclusive multilateralism),这与美国排他性的多边主义不同。

猜你喜欢

佩洛西写作者中美关系
本期导读
佩洛西被提名为众议院议长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佩洛西:美国历史上首位众议院女议长
写作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